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肝癌研究中的现状、优势和不足,提出未来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肝癌在中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是早期诊断、复发监测和评估预后的有效方法。血清标志物包括蛋白质抗原、相关酶和同工酶、肿瘤相关基因等几类。作者综述了血清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复发监测、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些新的标志物如AFP mRNA、TERT mRNA以及它们在预后评估、复发监测上可能会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但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现就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的研究方法——差异蛋白质组学及RNA干扰技术在肝癌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占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的4%.由于缺乏有效的诊断标志物,肝癌的诊断多处于疾病的中晚期,而这时也缺乏有效的治疗.研究表明从甲胎蛋白(AFP)升高到亚临床肝癌成立需10个月左右,提示早期诊断完全可能[1].目前,在肝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人们对于检测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和药物靶点,以及探索肝癌发生、发展的机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5.
6.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肝细胞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肝癌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蛋白质组学是以生物体系整体蛋白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以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为核心,旨在研究蛋白质表达谱和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新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相关研究。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肿瘤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就蛋白质组学在肝细胞肝癌中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高不下,缺乏早期诊断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差异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寻找新的肿瘤标记物的主要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及改变,一批新的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技术)结合色谱及质谱联用技术有很大发展潜力。本文就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各项技术及其优缺点,以及在肝癌标志物中的应用做了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主要是利用甲胎蛋白(AFP)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肝癌的早期诊断。但是甲胎蚤白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近年来,多种新的肝癌标志物被相继发现,如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脱-1-羧基凝血酶原(DCP)、磷脂酰基醇蚤白聚糖-3(GPC-3)、1-谷氨酰转移酶(γ—GG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热休克蛋白等。这些新的标志物,成为肝癌研究的热点,并有希望改变肝癌,络床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组学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蛋白质组学已成为当今细胞生物学领域中极其活跃的学科。蛋白质组学的核心技术包括双相电泳、质谱分析、蛋白质组信息学。蛋白质组学从新的角度研究肿瘤,寻找肿瘤标记蛋白,进而阐明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肿瘤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相互关系,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关技术、策略及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4种微小RNA(miRNA)含量对于诊断肝细胞性肝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所收治的HCC患者为试验组,肝硬化及肝血管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iRNA-18、miRNA-21、miRNA-122、miRNA-192含量之间的差异性,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提取独立敏感指标,绘制相应指标的ROC曲线。结果 试验组共纳入46例符合要求的HCC患者,对照组纳入肝血管瘤患者53例、肝硬化患者40例。3组间资料比较显示:癌胚抗原(CEA)、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癌抗原242(CA242)、miRNA-21、miRNA-192共7项指标存在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U、AFP、TSGF、miRNA-21、miRNA-192为区分HCC患者与其他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其中miRNA-21与AFU存在正相关(r=0.621,P<0.05)、与AFP存在正相关(r=0.819,P<0.05);miRNA-192与AFU存在正相关(r=0.650,P<0.05)、与TSGF存在正相关(r=0.598,P<0.05);AFU、AFP、TSGF、miRNA-21、miRNA-192对于诊断HCC患者均具有较好的区分价值(AUC均>0.7);AFU、AFP、TSGF联合诊断HCC的ROC AUC为0.850;将miRNA-21、miRNA-192纳入上述联合诊断体系,AUC增加至0.881。结论 血清miRNA-21、miRNA-192对于HCC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与部分临床常用的HCC肿瘤标志物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趋势,将其纳入当前诊断体系有助于提升HCC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miRNA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iRNA通过参与各种肝炎病毒感染,影响各种癌基因与原癌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作用于各种细胞周期蛋白及相关激酶,调节各种凋亡因子和转录因子,生长因子及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在HCC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一些特异性表达的miRNA可以作为诊断HCC的标准,同时也是预后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GP73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HCC、10例肝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CCC)、10例肝血管瘤、10例乳腺癌、10例直肠癌、10例肺小细胞性肺癌、10例胃黏液细胞癌及3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GP73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其中GP73表达阳性的20例HCC的癌旁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结果GP73在HCC组织中阳性率(85%)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织;GP73在HCC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较其癌旁组织、正常组织明显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P73的表达与HCC患者是否合并有腹水、肝硬化、淋巴结转移及门静脉分支侵犯有关。结论GP73是HCC的肿瘤标记物之一,参与HCC的发生发展,可用于HCC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肝癌的发生同其他人类肿瘤一样,都是由表观遗传学异常和基因改变共同引起,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上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机制。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抑癌基因等肿瘤相关基因的高甲基化和整个基因组水平的低甲基化起着重要作用,肝癌的甲基化研究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病情预后的监测及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对肝癌DNA甲基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血清白介素-6(IL-6)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3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30例肝良性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患者血清IL-6水平(25.99±18.57 ng/L)及AFP水平(441.40±351.75μg/L)明显高于肝良性病组IL-6(9.09±7.44 ng/L)及AFP水平(86.86±58.64μg/L)和正常对照组IL-6(1.43±1.00 ng/L)及AFP水平(7.92±4.8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81%,而AF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98%。二者联合检测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则分别为90%,82%。结论:血清IL-6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检测中敏感性明显高于AFP。若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阳性检出率,有助于防止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盛行,病死率高,其早期诊治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甲胎蛋白在肝癌的早期诊断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灵敏度及特异性低,导致一定程度的漏诊及误诊。近年来,多种新一代肝癌标志物在实验室诊断中相继被发现,因肝癌血清标志物检测方便,应用广泛,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且恶性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在性别及地区分布上均有明显的差异。HCC确诊时多数已处于晚期阶段,故了解HCC病因及发病机制,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尤其重要。HCC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已知的相关因素包括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尿病、肥胖、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的摄入等。现就近年来HCC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是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它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黏附和迁移等过程。研究表明,它在肝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相关,且在肝癌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望成为肝癌诊断新的肿瘤标志物。现就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的结构特点、与肝癌发生及其在肝癌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