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除外酒精和其它明确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肝脏病变,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日本高知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易感性的相关性,从基因学角度探讨NASH的发生发展机制,为NASH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FLP)方法对日本高知地区104例NASH患者和150例正常人ACE-ID基因和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NASH病例组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ASH病例组的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ASH病例组A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P(0.05)。NASH病例组AA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ACE-ID基因位于内含子16上D等位基因与DD基因型与NASH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可能是促进NASH发生的原因之一;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NASH的发生发展尚未显示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郑浩  吴静  张华  丁惠国  余豪  许晴  史小琳 《解剖学报》2008,39(3):345-349
目的评价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安珐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于造模第8周、第12周开始给予治疗组安珐特治疗。第8和16周进行超高频超声及病理检查,测量指标包括:肝脏脂肪变程度、炎症改变、肝脏前后径、肝脏压缩值、肝脏压缩率、肝静脉内径及流速等。结果第8周模型组病理改变为脂肪变,多为中度,以小泡变性为主,第16周模型组基本为重度脂肪肝,大泡性脂肪变为主,并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超声及病理学检查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结论安珐特对大鼠NASH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超高频超声能够反映其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CT分离与血清肝纤维化水平的关系。方法:59例NASH按CT诊断标准分为轻度29例、中度18例、重度12例,分别将三组的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及PCⅢ)进行比较,并与对照组(31例)进行比较。结果:NASH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重度NASH组各项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高于轻度及中度NASH组。结论:重度NASH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取30只成年雌性未交配Wistar大鼠,确定动情周期后,分别在动情前期、动情期及动情后期各取10只大鼠卵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动情前期末,黄体化的颗粒细胞表面形成许多鳞状皱褶,层层叠叠,并向颗粒细胞间隙及卵泡腔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球形突起,其基部或宽大,或细窄,均与颗粒细胞膜相连续。动情期末,颗粒黄体细胞排列成索,细胞表面高度皱褶,其上还隆起大量球形泡,大小相差甚大。大泡表面还芽生出小泡。小泡呈圆形或卵圆形,与大泡间藉细柄相连。此时部分大泡已游离于细胞间隙或卵泡腔内。另一部分大泡已破裂,其内容物排出后质膜皱缩塌陷。动情后期,颗粒黄体细胞膜仍有少许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成人肥胖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的诊断提供病理依据。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接受减容代谢手术同时进行肝活检且符合纳入条件的病例共262例, 行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Masson染色, 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2例患者年龄18~66岁, 男性65例(65/262, 24.8%), 女性197例(197/262, 75.2%), 其中NAFLD 201例(201/262, 76.7%), 非NAFLD 61例(61/262, 23.3%), NAFLD中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27例(27/201, 13.4%)、NASH 174例(174/201, 86.6%)。NAFLD的病变以肝腺泡3区为主, 非NAFLD组、NAFL组与NASH组在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是一种代谢性肝病,其在肝细胞脂肪变性基础上进一步诱发炎症反应、变性坏死及肝纤维化.近年来,许多新的研究发现免疫细胞在NASH的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NASH发病过程中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很多,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NK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细胞等.  相似文献   

8.
用电镜在4只猫听区皮质和3只大白鼠额叶皮质中观察了大颗粒泡的超微结构。在2031个突触面上,共见到大颗粒泡282个。1.大颗粒泡的位置:在104个突触前囊中含有大颗粒泡135个,它们多位于突触前囊的后部(64/135),位于前囊的中部或接近突触前膜者较少。有的大颗粒泡不在突触前囊内,而位于轴突、树突或个别例在树突侧棘中。2.大颗粒泡数目:大脑皮质中的大颗粒泡数目较少。在各种成分中(包括突触前囊、轴突、树突以及其他成分)计见282个大颗粒泡,在一个成分中含1个大颗粒泡的占多数(78.80%)。个别例有含有6个者。多数突触前囊无大颗粒泡。3.大颗粒泡的形态:多为圆形或卵圆形,亚铃形或不整形者也有之。致密核心多数致密,有的并不致密而显得灰淡,有的致密核心呈网状,或在一个包膜内有两个核心。有的膜下环并不明显。4.大颗粒泡的大小不一。本文对大颗粒泡和某些递质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超声辐照破坏载基因微泡造影剂进行基因转染,为眼科疾病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新技术。对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染的研究已涉及心脏、肝脏、血管等领域,在眼科学方面研究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角膜组织。应进一步研究眼组织细胞的转染情况,优化超声照射参数。超声微泡造影剂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在眼科基因治疗方面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最重要形式,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在啮齿类动物中发现维生素D3(VD3)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抗感染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补充VD3可部分改善NASH的进展。VD3有望成为临床治疗NASH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医学前沿     
Auto-aggressive CXCR6 + CD8 T cells cause liver immune pathology in NASHMichael Dudek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 is a manifestation of systemic metabolic disease related to obesity, and causes liverdisease and cancer1,2. The accumulation of metabolites leads to cell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in the liver3, but mechanisticunderstandings of liver damage in NASH are incomplete. Here, using a preclinical mouse model that displays key features ofhuman NASH (hereafter, NASH mice), we found an indispensable role for T cells in liver immunopathology.  相似文献   

12.
任柏樾  姚辉  卢秉久 《解剖科学进展》2021,27(4):417-420,424
目的 观察泽明红山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小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组(NASH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泽明红山颗粒组(ZMHS组),采用高脂纯化饲养(MD45%添加0.5%胆固醇)法建立NASH小鼠模型,ELISA检测肌肉组织中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磷酸肌酸激酶(CP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表达,评价泽明红山颗粒对NASH小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HE染色及肌糖原测定评价小鼠骨骼肌病理改变,TUNEL染色观察骨骼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泽明红山颗粒显著降低NASH小鼠骨骼肌组织中CPK、α-HBD、ALT、LDH表达,促进ATP表达(P<0.05),改善NASH小鼠骨骼肌病理损伤,促进肌糖原合成,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P<0.05).泽明红山颗粒可以显著上调PI3K的表达,促进Akt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 泽明红山颗粒可以改善NASH小鼠骨骼肌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任柏樾  卢秉久 《解剖科学进展》2021,27(3):350-353,357
目的 探讨泽明红山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肝功能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组(NASH组)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泽明红山颗粒组(ZMHS组).NASH和ZMHS组小鼠采用高脂纯化饲养(MD45%添加0.5%胆固醇...  相似文献   

14.
应激性溃疡胃壁胆碱能神经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发生时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和组化电镜技术,观察了10例应激性胃溃疡病人及4例正常人胃壁的胆碱能神经的超微结构,用多功能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了神经终末的囊泡数目和大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组化电镜下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反应物以散在颗粒形式出现在神经纤维内,其大小不等,直径约60nm。神经终末有3种囊泡:无颗粒、有颗粒和大暗颗粒囊泡。检测无颗粒囊泡数目,病人的(99%)高于正常人的(76%),P<0.01。结论:应激性溃疡发病与胆碱能神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改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探索通过合生元干预治疗NASH。方法以饲喂高脂饲料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动态观察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S)及空腹胰岛素(FINS)的含量;用16S rRNA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肠道主要菌群;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活动度积分(NAS);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4表达。在NASH建模第4,8及12周分别取10只大鼠,添加合生元配方饲养2周(BIO组),继续观察上述指标。结果 1)随着高脂饮食喂养时间的延长,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明显加重,NAFLD评分显著增高(P0.01)。2)合生元干预2周后大鼠自主活动次数显著上调、血清学指标TG、TC、LDL、FBS和FINS水平显著下调(P0.05)。3)合生元干预2周后,可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上调,肠球菌的数量显著下调。4)NASH模型组TLR4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经合生元干预2周后可显著下调大鼠TLR4的表达(P0.05)。结论肠道微生态改变与NASH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合生元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改善NASH鼠的生活质量与生化指标,其机制可能与TLR4蛋白水平回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紫草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否具有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给予C57BL/6小鼠胆碱和蛋氨酸缺乏(methionine choline deficient,MCD)饮食诱导NASH模型,检测小鼠体质量、血清转氨酶、血脂以及肝脏中脂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而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癌变。程序性坏死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介导所致,最终可以导致细胞膜溶解破裂,引发炎症。RIPK家族作为细胞内和细胞外应激的重要传感器,诱导调控程序性坏死的发生,并参与炎症及其他免疫反应。近年来研究表明,RIPK调控的程序性坏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动物NAFLD/NASH模型中,RIPK的表达情况与肝脂肪变性程度密切相关。在一些临床研究中亦观察到,NAFLD/NASH患者比健康人RIPK表达水平上升。但程序性坏死到底是加速肝病进程的因素,还是肝病发展过程中的保护因素,仍然没有定论。有研究表明,RIPK抑制剂可能为NAFLD治疗提供方向。我们综述了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及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以及RIPK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总结了其在NAFLD/NASH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究其机制,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出生前及出生后喂奶、饥饿、饥饿后重喂的小白鼠,取12指肠固定在1%锇酸凡罗那缓冲液,pH7.4,0—4℃,部分用过锰酸钾固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丁酯包埋,Niklowitz超薄切片机切片,SEM Ⅲ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绒毛上皮细胞对于小白鼠出生前及出生后的不同生理情况的改变。出生前的小肠绒毛细胞的纹缘比较薄,微绒毛比较短而松,已存在基部间的内陷及终网的泡。内质的核朊粒及有粒内质网比出生后多,部分有粒内质网包绕在线粒体的一侧。线粒体球状,其嵴放射形。无粒内质网泡较少。高尔基体无大泡,不含脂滴。出生后饱食的材料表明微绒毛加长加密,内陷及络网泡略显增多,有相通合并现象,故向内渐大;未见含有脂滴,但部分的泡可含絮状物。饱食后仍有部分未扩张的终网泡及内质泡呈管状或扁形。内质泡往往含絮状物或脂滴。细胞远端的线粒体杆状,其嵴三、五成组斜向中央,各组方向略有不同。胞质基质中多致密小粒,外无膜,沿泡间及线粒体间向内排列成行。出生哺乳后和母体分离8小时的绒毛上皮细胞的内陷及终网泡未见减少,有的细胞的高尔基体及细胞间隙有大脂滴,可见此时尚在吸收脂肪,部分内质泡含絮状物。在饥饿12小时后重喂的标本,内陷及终网泡无明显改变。个别标本的络网泡及远侧无粒内质泡含中度致密物质,但向内渐见聚合成小滴。靠近两侧胞膜附近有高尔基体及无粒内质泡和其细胞间隙一样含有粒较小亦较致密的脂粒。胞质内的无粒内质泡显著增多,有的含小脂滴,有的似无物。有粒内质网稍见增多。简单的介绍了微绒毛、终网、溶酶体、闭锁堤及胞膜褶迭情形。讨论了脂肪吸收的机制及高尔基体与脂肪吸收的关系,并就本材料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9.
<正>外泌体(exosome)是一类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性膜性囊泡,直径约为30~150 nm~([1]),外泌体的形成最初是由于细胞内吞,细胞膜内化产生核内体,随后在核内体膜的入鞘部分形成许多小囊泡,这样的核内体称之为多泡体,最后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并释放核内体小囊泡到细胞外间隙成为外泌体~([2-3])。外泌体最早是在1983年由Pan和Johnstone发现~([4]),由细胞主动分泌、释放。研究至今,已发现淋巴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肥大细  相似文献   

20.
Viking Therapeutics公布了其最近完成的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体内模型中,小分子甲状腺受体6激动剂VK2809治疗组的基因表达分析的积极结果。评估超过20000个基因的分析表明,VK2809治疗8周后,与NASH的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多个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发现与该研究的最近报道的组织学结果一致。之前结果显示,使用VK2809治疗的动物相对于对照组动物,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活动评分、肝纤维化以及肝和血浆脂质水平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