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评价价值。方法对152例门诊老年人进行卧位及立位3min血压测量,根据血压变化将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及非体位性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并比较两组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以及24h血压昼夜节律。结果体位性低血压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以反杓型为主。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用药指导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存在夜间高血压、卧位高血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上述特征均可造成重要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老年人体位改变导致血压异常波动的发生率,研究体位性血压变化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65名老年人进行平卧位、立位3 min内血压测定,据血压变化情况分成3组:体位性低血压(OH)组、体位性正常血压(ONT)组和体位性高血压(OHT)组,采用动脉硬化榆测仪榆测双侧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165名老年人中,OH组33例 (20%),ONT组101例(61.2%).OHT 组31例(18.8%).与ONT组相比,OH组、OHT组baPWV有升高(P〈0.05).结论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发生率较高;这种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大动脉弹性下降有关,并可能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76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分为对照组(单纯性高血压)38例、观察组(体位性低血压)38例。将两组的血压节律特点进行比对,根据血压节律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夜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全天和日间舒张压、收缩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可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方法的调整提供指导,预防或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因素.方法 分析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状态下以及站立后1~10 min内的每分钟血压.结果 体位性低血压组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两组比较,前者年龄较大、卧位收缩压较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合并高血压的比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与年龄、卧位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合并高血压病独立正相关.结论 合并高血压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压、血糖的管理,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体位性血压异常波动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伤情况。方法对106例老年人进行卧位及立位3min内血压测定,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分为体位性低血压(OHYPO)组、体位性高血压(OHT)组及体位性血压正常(ONT)组。分析各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结果106例患者中,发现OHYPO组10例(9.4%),OHT组30例(28.3%)。OHYPO组合并帕金森氏病及应用抗震颤药物者比例高于ONT组(P〈0.01)及OHT组(P〈0.05);OHT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者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5),该组三酰甘油高于OHYPO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于ONT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是体位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OHT组左房内径大于ONT组(P〈O.01),OHYPO组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OHT组(P〈O.05)。结论体位性血压异常波动在老年人中较常见,这可能与老年人血脂异常、合并疾病及使用药物增多相关。剧烈的血压变化对老年人左心房及肾小球滤过功能造成的损伤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测量的结果将患者的分为直立性低血压组(观察组)和直立性高血压组(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不同年龄段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情况。结果年龄在80岁以上的患者其发生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年龄在65岁-80岁之间的患者,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体位性高血压患者和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中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都比较常见,同时往往都存在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等心脑血管疾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Niarchos等认为60岁以上、收缩压>160而舒张压≥95毫米汞柱者为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很常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0岁以上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约占1/3,65岁以上可增至50%左右。高血压是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心血管疾患又是老年人致残和病死的主要原因。由于组织器官衰老对血压调节的影响,故老年高血压与一般成人高血压有所不同,现综述如下。病理生理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收缩期高血压较多见,而且血压调节障碍,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收缩压主要受左室搏出量、喷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是指65岁以上患者发生的原发性高血压,它与一般人群的高血压相比,危险性更大并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一个常见的特点为常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即血压随着体位的改变而降低. 高血压患者由卧位或蹲位突然转为坐位或站立位时,血压会突然降低到无法耐受,甚至发生黑曚、视物模糊、恶心等,最严重的是晕厥,可能发生心绞痛、抽搐等症状,需要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彩超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1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患者改变体位时血压的变化情况分为体位性高血压组(n=42)、体位性血压正常组(n=80)和体位性低血压(n=54),分别通过彩超检查所有受试人员的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狭窄程度、斑块形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体位性高血压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高,狭窄程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严重,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高,狭窄程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严重,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体位性高血压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多,且斑块数量总分高于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多,且斑块数量总分高于体位性血压正常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示:...  相似文献   

10.
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老年人高血压有其特有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如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对神经反射的敏感性降低、体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等,在老年人群中收缩期高血压占很大的比例,降压治疗效果差,因此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应考虑其特点,本文综述了抗高血压药物在老年人群中的治疗进展,提出对于老年人高血压降压治疗应该多方面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血压的降低,而且要考虑老年人同时合并的疾病及各器官功能状态,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联合用药才能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血压不稳定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压不稳定综合征是以血压随着体位、进食、运行和睡眠而异常波动为特征。认识血压不稳定综合征,能加强高血压的治疗并减少与之有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调查了该综合征的常见类型。体位性低血压从卧位到直立位时,收缩压(SBP)下降≥2.67kPa(1kPa=7.5mmHg),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即确定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改变后3min,血压下降最明显。大约20%65岁以上、30%7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体位性低血压,且与摔倒、晕厥、脑缺血症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老年人的体位性低血压,可能与因年龄造成的生理变化如自主神经机能不全、血浆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对体位变化的反应较差,或摄入的药物损伤内环境有关。心率改变是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信息。随着体位变化,心率改变<10bpm,表明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皮素-1基因5’非翻译区一个功能性多态+138A/-与体位性低血压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381例未治疗高血压患者和291例血压正常者的内皮素-1基因+138A/-基因多态性。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卧立位血压测量。结果高血压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比较,内皮素-1基因+138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14.7%vs.15.3%,P0.05)。正常血压人群中得到相似的结果(13.9%vs.15.7%,P0.05)。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卧位血压等因素后,高血压人群和正常人群中+138A/-各基因型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体位性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高血压人群和正常血压人群中均未发现内皮素-1基因+138A/-多态性与体位性低血压存在相关性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 将该院高血压科2011-06~2012-12住院的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抽取180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同期中青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糖脂代谢紊乱、脉压、血压波动、血压昼夜节律、伴随疾病和并发症、体位性低血压、降压药物种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等临床特点,应以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的特点及其并存神经认知障碍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本院住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对其进行卧立位血压测量,并对其体位性血压进行分类判断,同时对其是否并存神经认知障碍进行检测。结果在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23例为体位性低血压(OH组),11例为体位性高血压(OHT组),76例为体位性正常血压(ONT组);3组间性别、年龄以及卧位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H组患者的卧位收缩压显著性高于ONT组和OHT组(P<0.01);OH组患者的立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性低于ONT组和OHT组(P<0.01);OH组患者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为47.83%;OHT组患者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为18.18%;ONT组患者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为7.89%,OH组患者的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OHT组和ON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变换体位容易出现OH,且OH患者中并存神经认知障碍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类型,二者共存造成了治疗上的矛盾,根据临床特点判断病因是指导治疗的关键.由于老年人大动脉弹性降低,神经内分泌机制以及肾脏调节血压的能力减弱,治疗时不应单纯追求降压,应兼顾低血压所致的器官灌注不足及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降压应缓慢,维持血压稳定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赵月霞 《山东医药》2004,44(20):14-15
目的 探讨体位变换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 观察30例血压正常的青年人(A组)、30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B组)及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C组)体位转换时的血压变化。结果 B组和C组由卧位转为立位时血压下降均较A组明显。结论 体位变化对老年人血压有较大影响;应加强对其生活指导与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广州军队高龄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方法 通过对长期定居广州的退役军人进行人群普查,选择65岁以上患者,按调查表实施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包括测量卧位及立位后0、2 min血压和心率)、动态血压监测,然后依不同年龄分组分别对高血压患病率、认知度、体位性低血压(OH)及血压晨峰现象的发生率作比较分析.结果 高龄老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动及非心房颤动人群卧立位血压的测量,研究体位性低血压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研究共入组患者366例,其中心房颤动患者入选我院诊断为"持续性心房颤动"为行射频消融术住院者共181例,非心房颤动患者入选于社区中医科门诊为中医保健就诊的患者共185例。使被测者安静状态下平卧位休息至少5min,使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患者平卧位上臂血压及脉率,后使被测者主动转换为站立位,测量被测者直立后0.5、1、2、及3min的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从卧位转为立位3min内,出现收缩压下降≥20mm Hg(mm Hg=0.133Pka)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 Hg,对于伴有卧位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下降≥30mm Hg为诊断标准。结果:心房颤动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患病率为21.6%,非心房颤动患者为13.0%,其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Logistic分析调整多个变量后发现,持续性心房颤动(OR=2.525,95%CI:1.256~5.076,P=0.009)、年龄60周岁(OR=2.125,95%CI:1.163~3.880,P=0.014)及高血压未控制(OR=2.416,95%CI:1.276~4.575,P=0.007)是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BMI≥24kg/m~2(OR=0.505,95%CI:0.273~0.932,P=0.029)与存在体位性低血压负相关。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是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年龄≥60周岁及高血压未控制的患者,伴有体位性低血压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分析院内重症高血压患者中实施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的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将该时间段院内重症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讨论,包括58例患者,通过随机分配法安排为对照组(2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实施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的护理干预),对护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包括血压指标(收缩压与舒张压)、心率(heart rate,HR)、满意度。结果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HR等指标之间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接受不同护理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低于护理前,但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与HR水平更高,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满意度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重症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及HR,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提高护理效果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血压患者快速增多,他们临床上有收缩压高、波动大、昼夜节律异常、白大衣高血压与假性高血压多等特点。老年患者一般血压150/90 mmHg以上开始降压并须降到该血压值以下,如耐受可降至140/90 mmHg以下,但高龄患者一般情况下不宜低于130/60 mmHg。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也是指南推荐的五大类。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及多病共存状态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类型,而且难治性高血压多见,临床上需要注意合并有体位性血压变异、餐后低血压等老年高血压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