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为科学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2~2006年广西疫情报告资料和19个县疫苗接种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2~2006年广西累计发病5 84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3/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每间隔4~5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14个地级市均有病例发生;发病以6~7月为主;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0~14岁组病例占绝大部分;1995~2005年0~14岁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较低.结论 病例分布广泛,呈高度散发,发病有显著季节性,主要集中在低年龄儿童,需提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越南是西太平洋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严重的主要国家之一,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疫苗的广泛应用,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以下就越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状况和主要流行特点进行综述,为我国云南、广西省乙脑防治控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三门峡市1986-200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乙脑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防制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一般统计学方法,对22年乙脑发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三门峡市1986~2007报告乙脑1673例,死亡124例。最高发病率为1988年,19.98/10万,最低2005年,0.17/万,年均发病率4.37/10万,整体疫情趋势在波动中下降。病例分布呈高度散发状态,发病高峰为每年7-9月,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农村高于市区。2003年后乙脑发病大年龄组明显上升。结论乙脑的防治在农村地区采取以加强免疫接种、防蚊灭蚊和健康教育宣传的综合防治措施,并且要加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免疫接种,使人群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北省1951~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分析乙脑监测结果,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北省疫情信息管理系统的疫情资料及2005~2006年全国乙型监测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累计报告乙脑病例130304例、累计死亡数为16227例;年发病率波动在0.14/10万~33.69/10万之间。90年代后期以后以鄂西地区发病率较高。高发季节在5~10月,10岁以下儿童占90.74%,男女发病比例为1.77:1,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59.49%)。其次为学生(34.24%)。媒介蚊密度从6月份开始增加,9月上旬达最高。猪血清乙脑IgG抗体总阳性率72.19%。正常人群血清IgG抗体总阳性率约35%。临床病例实验室确诊率50%。结论流行趋势和流行地区的改变与乙脑疫苗的使用密切相关,要加强乙脑监测及预测预警,采取加强10岁以下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和防蚊灭蚊为主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隆阳区2000-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状况,为防治此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区2000-2004年收治的23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乙脑发病率逐年下降,死亡率逐年降低,在我市呈季节性流行,集中在7、8、9月发病,占92.2%;年龄分布,10岁以下儿童118例,占81.4%;11~20岁29例占12.5%,20岁以上14例,占6.1%,年龄最小的2个月,最大的61岁;农村病例明显高于城市,占95.7%;未接受疫苗接种者病情重、病死率高。结论我市隆阳区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发病率、病死率逐年降低。但仍存在薄弱环节,政府部门及疾病控制机构要切实落实基层计划免疫工作,巩固计划免疫成果。采取预防接种防蚊灭蚊等综合有效措施控制乙脑流行。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和粮油因素对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率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相关因素。结果:将广西75个县作为整体,以2006~2010年乙脑发病率作为应变量Y,以经济和粮油指标的16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进入回归分析,先后入选的变量是第三产业收入(b3=0.001 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b5=0.000 4)、农民人均纯收入(b6=0.016 4)、居民储蓄存款(b7=-0.001)。结论:社会经济因素对乙脑发病率具有一定的影响,粮油产量对乙脑发病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苍溪县2004年—2013年乙脑疫情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共报告发生乙脑47例,年均发病率为0.66/10万,总体呈低水平流行。男女发病之比为1.14∶1;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44.68%,其次是小学生,占31.91%;1岁~6岁组发病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4.47%;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89.36%的病例集中在7月~8月,8月份为发病高峰。结论乙脑病例呈高度散发及地区间相对高发,提示乙脑防治重点是做好儿童乙脑疫苗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地区学龄前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加大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人间、病媒生物监测及防蚊灭蚊工作,降低暴露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脑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西2004~2008年累计报告乙脑病例1114例,年均发病率为0.45/10万;死亡69例,死亡率为0.028/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5~8月,6月形成发病高峰。钦州、百色、崇左、来宾和玉林等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城市。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9岁,共1012例,占病例总数的90.84%;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散居儿童、学生和托幼儿童居多。结论防制乙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灭蚊防蚊和卫生宣教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预防接种的重点人群为10岁儿童,尤其是5岁的儿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江苏省发生6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进行随访,分析病例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免疫史、临床表现与治疗情况,从而为乙脑临床诊断和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2017年江苏省发生6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实验室结果和疫情资料, 结合现场调查进行分析。结果 结合临床症确诊的63例乙脑病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34例,乙脑的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的人群,以学生为主,占42.90%,乙脑患者血清/脑脊液标本109份,阳性率77.06%(84/109)。临床表现多起病急伴有发热,同时有头痛、精神怠倦、食欲差、恶心、呕吐和嗜睡,少数重型患者伴有呼吸衰竭。46.00%的病例曾接种过乙脑疫苗,接种疫苗后是否与临床症状出现有关尚不明确(P>0.05)。结论 主动开展人群抗体水平和蚊虫密度及种类监测,加强易感人群乙脑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降低乙脑发病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2年广西共报告乙脑病例71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0.15/10万,死亡率为0.01/10万,病死率为5.63%;广西乙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目前疫情呈高度散发状态。病例主要集中在河池、玉林、贵港、南宁和来宾等市,发病季节性明显,5—8月为流行季节,以10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发病为主,无向大年龄移位趋势。结论广西乙脑发病总体控制在历史较低水平,但仍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今后要继续采取疫苗常规免疫和季节性突击接种相结合的措施,确保在8月龄-10岁儿童问形成较高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3.
广西1990~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西1990—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动态变化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经济有效的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0~2008年共报告乙脑病例7973例,死亡608例,年均发病率为0.93/10万,年均病死率为7.63%;乙脑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个别年份波动较大,病例主要集中在河池、玉林、百色、贵港、钦州等市,发病季节性明显,5~8月份为流行季节,以〈15岁儿童发病为主,无向大年龄移位趋势。结论广西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但个别年份发病率波动较大,仍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今后几年应采取疫苗取常规免疫和季节性突击接种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析遵义市2002-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发病及死亡情况、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遵义市2002-2013年乙脑的发病及死亡情况进行描述性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遵义市2002-2013年乙脑发病率、病死率均成下降趋势.乙脑发病、死亡人群以1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均集中在7、8月份;扩大免疫接种后,在年龄、职业、时间分布上乙脑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地区分布上乙脑发病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脑疫苗的免疫效果好,但发病年龄、月份有向后移的趋势,应根据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制订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7-2010年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7-2010年共报告乙脑86例,平均发病率0.031/10万,死亡3例,死亡率0.001/10万。病例散发且相对集中在河北东南部地区的衡水、邯郸和邢台;呈明显的夏秋季流行高峰,发病多为1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3.95%;有免疫史的占20.63%,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79.37%。结论河北省乙脑流行特征符合乙脑的一般流行规律。建议加强乙脑流行病学监测及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实施以乙脑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尤其是加强对高发地区和15岁以下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防控我省乙脑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8~2013年长沙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脑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3年长沙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3年长沙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共报告病例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182/10万;0~15岁组人群为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占总发病人数的95.74%;职业分布以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3.62%。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7月形成发病高峰。结论:长沙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病例高度散发,发病有明显季节性;患者主要为学生和散居儿童。为避免造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和流行,须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控制媒介传播,健康教育和加强监测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干扰素治疗早期乙脑的效果。方法 对 5 3例乙脑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病人用药后体温复常时间、意识障碍好转时间、极期持续时间及预后。结果 治疗组体温复常时间、意识障碍好转时间及极期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干扰素能抑制乙脑病毒复制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从而使乙脑患者病情改善快 ,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甘肃省1990—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地区分布特征,为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利用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历年疫情资料汇编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分析1990~2008年甘肃省乙脑地区分布特征。结果1990~2008年,兰州及以西的6个市无病例,天水、陇南、平凉3市,是甘肃省乙脑发病最高的市,近19年年均发病率〉1/10万,在14个市州乙脑发病率排序中一直位居前3位,每年乙脑病例数占全省乙脑病例总数95%左右。结论甘肃省乙脑病例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兰州以西无乙脑病例报告,天水、陇南、平凉3市是甘肃省的主要疫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16年(198~1995)中收治的60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作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乙脑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45.2%),7、8月为高峰(93.0%),每年平均收治38例,其中1990年动脑发病率最高。每隔3年发病数似有增多趋势。死亡71例。病死率11.8%,老年人病死率高于小儿(P<0.01)、成年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