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基层医院输液室通常是小儿与成人输液不分开,输液患者较多、杂,输液环境较差,护士劳动强度大,加上护士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不够,且就诊输液患者文化程度相对偏低,缺乏医疗相关知识,不能进行有效护患沟通,使治疗护理风险加大。因此,作为护理管理者,应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急诊科作为医疗特殊抢救之地,病人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危急,抢救机率大,护理操作频繁,工作预见性难;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容易有过激行为;护士人员缺乏,护患比例不合理;时间仓促,来不及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等问题,所以急诊科属于高风险科室,时有护患纠纷发生和出现护理缺陷.若处理不慎,轻者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更有甚者造成社会矛盾.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急诊工作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急诊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2002-08~2004-09我院急诊科应用了风险管理,提高我科护理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与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我院新生儿科自2006年10月实施风险管理以来,从评估风险因素入手,采取风险管理对策,控制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降低血液病急诊患者输注成分血的护理风险。方法:通过培养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及评估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对风险事件高危人群、风险事件易发环节加强管理,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急诊患者输注成分血的风险处理能力。结果:运用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2006年1~6月份急诊481位不同年龄,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1354例次输注成分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未发生护理风险事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率为97%以上。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造成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治疗是医院门急诊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三级综合性医院门急诊输液室病人多、输液量大、用药种类多、病种杂。研究证实,医疗门急诊输液室存在着设施不全、管理缺乏、流程不科学、护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研究表明,门急诊输液室发生护患矛盾、影响病人满意度的主要原因有治疗环境(38.8%)、  相似文献   

6.
黄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914-8915
目的 探讨对输液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分析护理风险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管理,观察并比较风险管理前后输液风险事件如患者投诉、静脉炎、渗出等发生率.结果 进行输液风险管理后患者投诉率有明显降低(x2=4.11,P<0.05);且静脉炎、药物渗出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也有显著降低(x2=4.15,P<0.05;x2=4.60,P<0.05;x2=4.04,P<0.05).结论 输液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输液风险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陆砚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457-2458
目的 探讨医院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有效的护理风险防控措施.方法 分析医院门诊输液室四项护理风险,提出和实施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和办法,如成立输液室护理风险小组、完善责任及报告体系、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和业务培训、合理安排值班护理人员、改善输液环境和流程、运用信息化系统等措施.结果 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门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防控措施对减少护理差错和缺陷,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急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护理期间相关时间指标、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到达急诊输液室后等待时间、穿刺时间、拔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急诊输液室实施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率,减少输液不良事件,避免护患矛盾。  相似文献   

9.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现代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日益受到管理者的关注,急诊科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部门,是生命的绿色通道,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急诊科具有病情危、急、重,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流动性大、病谱广、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等特点,属于高风险科室,急诊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如何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甄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现对5年来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它是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事件进行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消化科患者涉及的病种多,病情凶险复杂,潜在的风险大,若护士经验不足,风险意识淡薄,加上患者的法律意识、保护意识增强,在病情变化危及生命时,若之前没有采取预见性防范措施,很易引发纠纷、投诉.我科近3年在消化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静脉输液治疗是医院门急诊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三级综合性医院门急诊输液室病人多、输液量大、用药种类多、病种杂。研究证实,医疗门急诊输液室存在着设施不全、管理缺乏、流程不科学、护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1-3]。有研究表明,门急诊输液室发生护患矛盾、影响病人满意度的主要原因有治疗环境(38.8%)、治疗等候时间(57.5%)、服务态度(35.0%)、操作技术(27.5%)[4]。200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96例患者纳入研究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质量、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无痛率、固定无松脱率及拔针无淤青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医疗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更低(P<0.05),护理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能够提高穿刺质量,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促进护理满意率提升。  相似文献   

13.
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绽梅 《上海护理》2006,6(6):56-57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工作人员、探视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我院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每年输液患达10多万例次,且工作随机性强。时有护患纠纷发生,若处理不慎,易造成社会矛盾。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各类风险,是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2003年1月-2005年6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制定并实施了风险管理的系列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医疗服务行业中,风险被定义为医院内的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通过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2].……  相似文献   

15.
当今,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护理安全是影响护理过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风险管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将风险管理机制引入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环节之中,减少输液相关护理风险事件,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方法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发现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护理风险事件明显减少。结论对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实施预见性管理,减少了输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RM)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的风险和法律诉讼为目的。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创伤骨科的住院患者因车祸或意外事故致伤者居多,急诊多、多发伤及复合伤等严重创伤者多、病情复杂、变化快,术后管道多,病程及卧床时间相对较长,对护理要求高、难度大,生活护理繁重,患者及家属无心理准备,承受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骨科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皆在分析骨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风险管理在外科术后患者管道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和潜在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而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临床风险事件易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外科患者术后常留置多种治疗管道,如护理不当而引起非计划性拔管,  相似文献   

19.
加强门急诊输液存在问题及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门诊输液已成为医师和患者选择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因具有简单、经济的特性,使门诊输液患者数量逐年剧增。而随着患者多、停留时间短、工作量大、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患沟通少、病种多杂、用药种类多等问题的增多,门诊输液护士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我院急诊输液室承担门急诊输液工作,日输液300~700人次。为了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本文分析了门急诊输液面临的问题及护理安全隐患,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并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安…  相似文献   

20.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急诊现有和潜在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处理,是有组织、系统消除或减少造成风险事件发生,最大限度地化解和降低风险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作为医院的高风险科室,急诊室护理具有风险水平高、不确定性强、复杂多变以及后果严重等特点[1-3],护理风险始终隐含在护理操作各环节和过程中[4],因此,必须重视与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