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珺 《现代保健》2012,(17):157-158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528例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四项和DD水平。结果: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PT值呈进行性缩短(P〈0.05),晚期至I庙产期P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至中期妊娠的APTT值明显缩短(P〈0.05),中期与晚期和临产期AP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至临产期妊娠的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至晚期妊娠的FI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明显升高(P〈0.05);早期至临产期妊娠的DD值呈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监测妊娠妇女凝血四项和DD水平变化对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和孕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9月孕妇452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按孕妇妊娠不同时期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临产期四组,分析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结果: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至临产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进行性升高(P<0.05);妊娠早期、中期至晚期,孕妇血浆PT呈进行性缩短(P<0.05),妊娠晚期和临产期孕妇血浆PT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至临产期,孕妇血浆TT无明显变化(P>0.05);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至临产期,孕妇血浆APTT呈缩短趋势,其中妊娠早期与妊娠中期相比有明显变化(P<0.01),妊娠中期、晚期和临产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至临产期,孕妇血浆FIB水平呈升高趋势,其中妊娠早期与中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中期和晚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晚期和临产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动态监测妊娠期血浆D-D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对于预防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栓性疾病等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婧婧  王文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07-5708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49例妊娠妇女分别在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和临产期进行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二聚体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至临产期呈进行性升高(P<0.01);凝血酶原时间(PT)在孕早期、孕中期至孕晚期进行性缩短(P<0.05),孕晚期至临产期无显著差异(P>0.05);凝血活酶时间(TT)在妊娠早期至临产期无统计学变化(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孕早期至孕中期明显缩短(P<0.01),孕中期至孕晚期无统计学变化(P>0.05),孕晚期至临产期显著缩短(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在孕早期至孕中期显著升高(P<0.01),孕中期至孕晚期无统计学变化(P>0.05),晚期至临产期急剧升高(P<0.01)。结论:联合动态监测妊娠期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对于减少产后出血及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围产期孕妇D-二聚体(D-D)水平。方法检测60名在我院建档检查的正常孕妇和6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的D-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D-D和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T、APTT和T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产期孕妇进行D-D水平检测,对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出血、减少产科意外的发生、避免DIC发生、确保产妇及胎儿平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进行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晚期妊娠孕妇18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的非妊娠妇女1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两组凝血四项(PT、APTT、FIB、TT)、FDP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的PT、APTT、TT检测水平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FIB、FDP及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与正常非妊娠妇女相比,妊娠晚期妇女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为最大程度地降低临床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应做好及时抢救的准备,临床上应对分娩前孕妇进行凝血功能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卢超 《现代保健》2013,(9):136-137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DD)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32例脑外伤患者及50例健康体查者的PT、APTT、FIB及DD水平,并根据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外伤组的PT、APTT、FIB及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FIB及DD水平,对照组轻型、中型组和重型脑外伤组依次升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和DD水平与病情密切有关,密切监测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变化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轻重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60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PT、APTT和TT结果均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明显降低(p0.01),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机制明显异常,呈现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指标变化对肝硬化患者的抢救、治疗及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凝血三项联合D-二聚体检验在孕妇凝血状态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收治的孕晚期孕妇8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正常未妊娠女性8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凝血三项联合D-二聚体检查,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06例临产孕妇组和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组凝血四项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非妊娠妇女组相比,临产孕妇组PT显著缩短、FIB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和TT结果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产科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含量、抗凝血酶(AT)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美国RaytoRT-2204C型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测定116例妊娠晚期孕妇和40例正常未妊娠妇女血浆中PT、APTT、Fg、AT及DD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晚期孕妇血浆中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而Fg则显著增高;DD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AT活性显著减低。结论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凝血成分处于活化状态,纤溶活性增强,抗凝成分AT活性减低,这可能是引起孕妇高凝状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妊娠晚期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含量、抗凝血酶(AT)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美国RaytoRT-2204C型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测定116例妊娠晚期孕妇和40例正常未妊娠妇女血浆中PT、APTT、Fg、AT及DD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晚期孕妇血浆中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而Fg则显著增高;DD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AT活性显著减低。结论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凝血成分处于活化状态,纤溶活性增强,抗凝成分AT活性减低,这可能是引起孕妇高凝状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晚期妊娠高血压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价值。方法对2017年7月-2019年5月来院的孕晚期(28~40周)孕妇进行回顾性筛选,共选出健康孕妇97名、妊娠高血压孕妇52名、轻度子痫前期孕妇65名、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3名,依次纳入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组、重度子痫组,统计各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rinogen concentratio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D二聚体(D-Dimer,D-D)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病情不断发展,各组APTT、PT、FIB、D-D检测结果变化显著,其中APTT、PT水平下降,FIB和D-D结果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孕妇相比,孕晚期妊娠高血压孕妇血液中的凝血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动态观察凝血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赵鹤进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52-215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择90例产前检查和住院待产的妊娠晚期妇女为妊娠组和90例同期进行健康检查未婚或未孕妇女为对照组,采用CA-50血凝仪检测2组的凝血4项,并进行比较。结果妊娠组PT、APTF、T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IB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应密切检测凝血功能,了解各项指标的变化,防止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形成,对提高分娩安全,保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104例前列腺癌患者,8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及56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同时测定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水平。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浆Fib及D-dimer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而FT、APIT、T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Fib、D-dimer水平和血清TPSA水平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有关;GS低分化癌组(Gleason 8~10分)的血浆Fib及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GS中高分化癌组(Gleason≤7分)(P〈0.05);GS低分化癌组(Gleason 8~10分)的血清TPSA水平明显高于GS高分化癌组(Gleason 2—4分)(P〈0.05)。前列腺癌患者血浆D-dimer水平与血清TPSA水平呈明显相关性(R=0.826,P〈0.01)。前列腺增生患者的5项凝血指标与正常健康体检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血浆D-dimer水平可作为前列腺癌病情诊崩、瘸程进展、临床分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异位妊娠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时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异位妊娠合并DIC产妇6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病人依需求输注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治疗组病人采用成分输血,在输注红细胞悬液和血浆的基础上加用冷沉淀以及冷冻血小板。比较两组产妇输血后血色素(HG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B)有无差别。结果抢救成功后,治疗组产妇HGB、HCT和TT检验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在PLT、PT、APTT和FGB等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分输血适用于异位妊娠大出血,尤其对改善大出血引起的DIC及相应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模拟潜水过程对实验兔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模拟潜水前后血液内凝血与纤溶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加-减压过程对凝血纤溶系统的作用。方法14只新西兰白兔,在0.55 MPa下停留35 min,再升至0.7 MPa停留35 min,阶段减压出舱,检测加压前与减压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含量,纤溶酶原(PLG)与纤溶酶抑制物(PL-IN)活性,比较加-减压前后以上各指标的变化。结果经加-减压后,APTT值由加压前(59.37±6.52)s缩短至(52.41±4.81)s,血浆FIB含量由(2.88±0.35)g/L减少至(2.61±0.38)g/L,D-二聚体由(182.71±21.34)ng/ml下降至(162±16.03)ng/ml。结论加-减压过程引起血液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而继发性纤溶过程受到了某种因素的抑制。  相似文献   

18.
未育输卵管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杏贤 《职业与健康》2009,25(2):178-180
目的探讨未育输卵管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在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诊治的25例未育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未育输卵管妊娠发生率相比占同期住院输卵管妊娠人数的43.9%。未育输卵管妊娠相关因素有慢性盆腔炎史、盆腔手术史、流产史、不孕史等,未育与已育输卵管妊娠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未育输卵管妊娠发生率比较高,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或减少盆腔手术(包括流产)、治疗盆腔炎、健康性生活等可减少未育输卵管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407-1408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凝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度子痫前期孕妇47例作为观察组,正常孕妇4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前的血凝指标、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的FIB、AT-Ⅲ、PL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D-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 min阿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NICU入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ATⅢ、PLT、D-D等血凝指标可作为简便的子痫前期病情变化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