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致死率和致残率第一位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们健康,而缺血性脑卒中占80%以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治疗很具挑战性,毕竟与心电图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急性脑卒中除了临床症状外,还需要急诊头颅CT来区分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另外,AIS的治疗时间窗非常短暂,目前惟一证实有效的治疗是及时恢复闭塞血管的再通。年,试验证实了静脉用重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溶栓治疗(TPA)被认为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1,2〕。然而,TPA有导致颅内出血的可能性〔3〕。临床上只有很小比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TPA〔4〕。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接受和未接受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后的生活质量。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1年的患者8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拟通络活血方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平衡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自拟通络活血方治...  相似文献   

4.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较差,多数患者可能出现认知障碍、失语或偏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纳美芬作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型阿片类受体拮抗剂,与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还未有报道.目的 探究纳美芬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舍曲林长程干预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舍曲林片治疗.对比2组患者不同...  相似文献   

6.
正时隔5年,2018年1月国际卒中大会(ISC)在《2013 ASA/AH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管理指南》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领域的重大研究及进展推出了《2018 ASA/AH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管理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是神经科医生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过程中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收集60岁以上脑梗死急性期住院患者57例,分为2组,实验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27例未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0~14 d后血浆中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10~14 d后实验组8-iso-PGF2α和ox-LDL水平较入院时无明显升高,而对照组二者的水平较入院时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调脂作用以外的抗氧化应激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能对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2月到2013年1月连续收集发病4.5 h内给予rt-PA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房颤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分为房颤组和无房颤组。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两组在90 d内溶栓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无影响,rt-PA治疗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流程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至8月本科室收治的静脉溶栓患者70例为对照组,2019年5月至12月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治疗流程后收治的患者7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至抽血检验时间、急诊至CT完...  相似文献   

10.
2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针对卒中危险因素的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本研究对2006年2月~2007年2月收治的2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5月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方,应用SPSS Clementine12.0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药物频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等,分析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用药规律。结果运用SPSS Clementine12.0对筛选出的79首处方进行分析,得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频词药物为川芎、大黄、天麻、地龙、丹参、赤芍、甘草、石菖蒲、胆南星、钩藤、半夏等26味药物;同时在S≥14%,C≥82%,L≥1.0条件下挖掘出27个关联规则,并聚类分析出5个结果。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风痰阻络最为常见,而补气活血、祛瘀通络、清热化痰药在治疗上疗效明显,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于1996年6月获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治疗发病3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本文对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的临床应用及评价rtPA于9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6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了较高的再灌注率[1,2]。同时Brott[3]等对rtPA不同剂量的安全性进行了探索,从0.35~1.08mg/kg范围内逐步增加剂量,对发病3h内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注射及观察,结果认为0.9mg/kg为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金纳多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男37例,女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为期45d的金纳多序贯疗法,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结果金纳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治疗第14天、第45天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第45天的NFDS较治疗第14天明显降低(P<0.05)。金纳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第14天时有效率为82%,治疗第45天时有效率为96%。结论金纳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已广泛用于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拓宽溶栓时间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晶晶  洪华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7,34(6):371-372,F0003,F0004
溶栓治疗是目前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严格的适应证和医疗条件的限制,多数患者无法在治疗时间窗内得到确切有效的治疗.本文总结当前国内外拓宽溶栓时间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进展,以探讨如何延长治疗时间窗,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体液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 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S100B蛋白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CRP、TNF-α、血清S100B蛋白、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灯盏花素联合参麦注射液能抑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症反应,改善中风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促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这提示益气活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吉中国  范璞 《山东医药》2008,48(23):104-10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人群中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在脑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对高血压进行治疗后脑卒中发生率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7.
法舒地尔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AMI)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血管痉挛〔1,2〕。国内有研究对法舒地尔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了分析〔3~5〕,但未见针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人群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法舒地尔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阿司匹林使用方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按《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的推荐用法,入院后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 mg/d,两周后改为100 mg/d;观察组借鉴2010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推荐用法,首剂嚼服阿司匹林300 mg,第2天起改为100mg/d。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3%(73/80),观察组为88.8%(71/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两种阿司匹林使用方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取得的效果相似,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关于阿司匹林的推荐用法较为简洁,值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超早期脑血管造影无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住院的无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动脉溶栓治疗患者进行分析.分析溶栓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随访溶栓后24 h的NIHSS评分及3个月时mRS评分.结果 77.3%(17/22)的患者术后复查头CT/MRI可见新发责任梗死灶,动脉溶栓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显著改善者11例(50%),3个月随访mRS 0~Ⅱ者15例(68.2%)临床结局良好.结论 超早期血管造影无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疗效较好,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并研究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给予所有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并进行随访,研究治疗3个月时所有患者中死亡例数、残疾例数,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因素。结果本次探究中,良好结局15例,良好率75.00%,残疾5例,残疾率25.00%。结论经过分析发现,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效果的因素是房颤病史、溶栓前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与溶栓给药间隔时间,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