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买泓 《现代保健》2013,(24):11-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合贝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载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梗死、死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期间,观察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康复率,本文就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7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加行通心络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病情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心电图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的效果十分理想,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氯吡格雷(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00mg,观察组B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00mg,氯吡格雷每天75mg,1次/d,观察治疗期间(四周)心绞痛发生情况,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发现观察组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再发心梗、心衰、心律失常、心血管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副作用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两组的胃肠道反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副作用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茌平县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痊愈率、日常生活能力、hs-CRP水平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hs-CRP水平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疗效明显,可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片、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脂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T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恶心、呕吐,均在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月-2年随访,观察组心绞痛复发再住院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明显减低了患者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用药方法简便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通道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醋类药物、肠溶阿司匹林片等抗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复发和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心绞痛复发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并且能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各危险分层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用药4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控制心绞痛,明显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UA各危险分层组中的疗效肯定且安全,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运用阿司匹林的同时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后心绞痛改善程度方面,观察组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7.5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方面,对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4.14%,高于的观察组8.6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氯吡格雷具有疗效,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患者治疗后期发生心脏事件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冠心病房颤PCI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62例冠心病PCI术后1周的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32)应用阿司匹林(100mg/d)联合氯毗格雷(75mg/d)抗栓治疗,对照组(n=30)应用氯吡格雷(75mg/d)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治疗,两组均给予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观察12个月内出现的不良事件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无死亡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心房附壁血栓形成,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情况,对照组局部出血发生率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PCI术后的房颤患者(CHADS2评分为1—3分),12个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与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的相似,而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的出血风险增加,提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从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鄂维琴 《中国卫生产业》2013,(31):130+132-130,132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2年7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125例稳定性心绞痛伴糖尿病病人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氯吡格雷75 mg/d,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检测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比对照组显著改善,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P<0.05);观察组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两药联用未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效果良好,比单独用药能更有效的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朱建峰 《中国卫生产业》2013,(28):121-121,123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尿激酶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12例进行静脉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12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56例观察组与56例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心血管不良现象、血管再通率等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从血管再通率、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再发梗死等方面看,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尿激酶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具有溶栓指征的78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早期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治疗组于入院当日口服氯吡格雷300 mg,以后100 mg/d,持续3个月.观察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心绞痛症状缓解率,溶栓后1、6、12个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h时,联合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及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8%(33/38)比65.0%(26/40),89.5%(34/38)比7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溶栓后1、12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联合治疗组[ 17.5%(7/40)比2.6%(1/38);47.5%(19/40)比18.4%(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 (6/3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 (4/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再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近、远期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差异性剂量的硝酸甘油与氯吡格雷联合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又分为观察A组(21例)、观察B组(22例),前者采用小剂量硝酸甘油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后者采用大剂量的硝酸甘油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为优27例,优良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例、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与对照组的2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与氯吡格雷联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更好,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少。为了进一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硝酸甘油的使用应结合实际情况,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更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妊娠期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妊娠期冠心病心绞痛病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后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9.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硝酸甘油平均使用情况为(0.52±0.13)片/d,对照组为(1.10±0.27)片/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4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8.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其中对照组利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显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观察组用药前后血小板凝聚率分别为54.16士15.56,30.28士12.15,对照组用药前后血小板凝聚率分别为57.25士17.48,41.14士13.24,两组对应t值为0.7469,3.4187,差异明显。结论:明显看出,氯吡格雷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率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的疗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及其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间接收的3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治疗药物使用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胶囊,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片,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3.4%明显低于对照组33.3%,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片的使用,对于减少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且应用效果良好,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中均使用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中还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中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冠状动脉再次闭塞发生率,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发生率,治疗前的凝血酶原,凝血酶原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双倍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疗效和抗感染作用.方法 对于ACS患者PCI术后血栓并发症高危患者168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使用双倍负荷量和双倍维持量(共2周)的氯吡格雷,3组患者术前每天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1周),手术当天服用300 mg,术后给予100 mg维持;术后给予药物治疗,并观察术后30 d内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休克等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30 d内A组仪发生心血管事件2例(3.6%),为复发性缺血症和心肌梗死;与B、C组相比效果最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CS患者PCI术后血栓并发症高危患者给予双倍剂量的氯吡格雷后,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较少,术后无感染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20.
黄静萍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9):1392-1393
目的探讨与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0年就诊的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与记录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9例,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49例,总有效率为81.6%;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χ2=10.26,P〈0.05)。两组临床指标变化经比较,对照组ST变化指标治疗前后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ST变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指标其治疗前后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