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ER、PR、PCN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生机理。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0例子宫平滑肌瘤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子宫肌瘤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70%,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3.33%,相应子宫肌层组织阳性率分别为43.33%、33.3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肌瘤增殖细胞核抗原明显高于子宫肌层组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及PCNA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Ki67抗原(Ki67)状态与乳腺癌(BC)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20年5月21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进行新辅助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PR、Ki-67,评价疗效,分析ER、PR、Ki-67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总有效率为87.04%(188/216),病理完全缓解(pCR)为15.74%(34/216)。化疗后ER阳性率、PR阴性率增加,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Ki-67阴性率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Ki-67状态与新辅助化疗治疗疗效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r=0.632)。ER阴性表达是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pCR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Ki-67状态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无明显的联系,ER与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化疗近期疗效,免疫组化检测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ER、PR、Ki-67、Her-2的表达,分析化疗前四者的相关性,疗效与其化疗前表达的关系以及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ER与PR呈显著正相关(r=0.731,P=0.000),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r=-0.298,P=0.003),PR也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r=-0.265,P=0.014);化疗结束后16例获得PCR,PCR率为16.16%,ER、PR阴性表达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率高于阳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038、10.834,均P<0.05);化疗前激素受体、Ki-67和Her-2阳性/阴性表达或过表达/非过表达间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8、0.17、0.13、0.04,均P>0.05);除去16例获得PCR患者,剩余83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Ki-67阳性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3,P<0.05),ER、PR阳性率、Her-2过表达率均无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965、1.364、0.392,均P>0.05).结论 ER、PR阴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Ki-67表达增加,提示增殖能力较强,而新辅助化疗可以下调Ki-67表达,降低肿瘤的增殖活性,ER、PR阴性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乳腺癌组织ER、PR和Ki-67表达的变化可以有效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ER、PR、Ki-67的表达与子宫肌瘤的关系,分析ER、PR、Ki-67在子宫肌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研究ER、PR、Ki-67的表达与不同直径、数量、部位的子宫肌瘤之间的关系,探讨ER、PR、Ki-67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二步法测定61例子宫肌瘤和30例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应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PR的含量较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5);直径>5 cm的肌瘤组内ER、PR的含量均高于直径≤5 cm内的肌瘤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ER、PR的表达有关,尚不能认为子宫肌瘤与Ki-67的表达有关及子宫肌瘤中ER、PR、Ki-67的表达之间存在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疗效与ER、PR、HER2表达的关系。方法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3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ER和PR阴性表达组47例,有效率为80.85%;其中PCR率为23.40%。ER和(或)PR阳性表达组43例,有效率为60.47%;其中PCR为6.98%。两组有效率及PE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表达组32例,有效率为65.63%;其中PCR率为12.50%。HER2阴性表达组58例,有效率为74.14%;其中PCR率为17.24%。两组有效率及P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受体双阴者可能较单阳或双阳者对蒽环类方案化疗的敏感性更高。尤其是激素受体双阴者的PCR率明显高于单阳或双阳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表达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3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R(-)/PR(-)/HER-2(-)19例,pCR(病理完全缓解)7例(36.84%);ER(+)/PR(+)/HER-2(+)8例,pCR1例(12.50%);ER(+)/PR(+)/HER-2(-)28例,pCR3例(10.71%);ER(-)/PR(-)/HER-2(+)25例,pCR3例(16%);其他组合中均无pCR。ER(-)/PR(-)/HER-2(-)组合的pCR率与其他组合(非TN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TNBC患者相比,新辅助化疗可获得更高的pCR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辛基酚和三羟异黄酮对大鼠乳腺癌激活因子(AIB1)、雌激素受体(E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二甲苯恩(DMBA)诱导乳腺癌模型组(Mod)、三羟异黄酮组(GEN)、辛基酚组(OP)和联合作用组(GP),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AIB1、ER和PCNA的mRNA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Mod组乳腺癌组织中AIB1和ER mRNA表达水平上调,PCNA、ER表达量增加。与Mod组比较,GEN组乳腺癌组织中AIB1、ER mRNA及ER表达量明显降低,而OP组AIB1、ER mRNA和ER、PCNA表达水平则明显增加。与OP组比较,GP组能部分降低乳腺癌组织中AIB1、ER mRNA和ER、PCNA的表达量。结论:OP上调乳腺癌组织中AIB1、ER、PCNA的表达使二甲苯蒽诱导乳腺癌的发生率增加,而GEN及其与OP联合作用可下调AIB1、ER和PCNA的表达量,降低诱导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前后病理学及免疫标记表达的变化,来探讨NCT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36例患者,术前用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并做免疫组化检测ER、PR和cerb-B2。NCT采用标准CAF方案,3周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术后标本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理学及免疫标记表达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RR)为88.89%(32/36),临床完全缓解(CCR)12例(33.33%),部分缓解(PR)20例(55.56%),无变化(NC)4例(11.11%),无进展期(PD)病例。其中,有8例(22.22%)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与术前病理检查标本比较,乳腺癌化疗后出现瘤体缩小变软,甚至消失,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间质水肿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纤维化改变。免疫组化显示ER、PR和cerb-B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CT能使绝大部分乳腺癌肿瘤细胞变性坏死,使癌肿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和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同时在抑制乳腺癌微转移灶、降低复发和转移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ER、PR和cerb-B2在化疗前后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邹力君 《现代保健》2011,(17):18-19
目的讨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对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hB-2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乳腺癌治疗的96例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新辅助化疗,使用免疫组化S—P试剂盒检测化疗前后96例患者的ER、PR和C—erbB-2表达有无变化。结果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ER、PR、C—erbB-2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变化的仅分别为13、18、16例。结论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ER、PR、C—erbB-2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和钼靶X线表现与ER、PR、C-erbB-2因子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V-6000免疫组化法检测87例乳腺癌中ER、PR、C-erbB-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超声和钼靶X线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87例乳腺癌患者中,超声表现肿块形态规则和边界清晰组ER、PR阳性表达率高.病变区有钙化和血流者C-erbB-2阳性表达率高;钼靶X线表现肿块边缘毛刺征者ER、PR阳性表达率高,病变区有钙化和结构扭曲者C-erbB-2阳性表达率高.病变区高密度和结构扭曲ER、PR阳性表达率低.结论 乳腺癌超声表现和钼靶X征象与ER、PR、C-erbB-2的表达有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R、PR、C-erbB-2的表达状态,为乳腺癌的术前辅助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方案制定和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PCNA、ER和PR的表达。结果(1)80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57.5%和63.75%。(2)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呈正相关(P〈0.01),即淋巴结转移程度越低,PCNA阳性表达率亦越低。(3)PCNA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ER与PR阴性组均明显高于乳腺癌ER与PR阳性组(P〈0.01),且均呈负相关(P〈0.01),即ER与PR阴性则PCNA阳性表达率高。结论PCNA阳性表达率与ER、PR阳性或阴性结果有关,PCNA与ER、PR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测预后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患者凝血相关指标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90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新辅助化疗(TAC方案)前后检测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化疗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较化疗前显著升高[(3.42±0.50) g/L比(2.44±0.46) g/L、(267.83±61.34)×109/L比(174.18±48.65)×109/L],D-二聚体(D-D)较化疗前显著降低[(176.32±101.41) mg/L比(214.55±106.34)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D-D降低68例,其中化疗有效53例(77.9%,53/68),无效15例(22.1%,15/68);升高22例,其中化疗有效9例(40.9%,9/22),无效13例(59.1%,13/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化疗后PLT降低10例,其中化疗有效3例(3/10),无效7例(7/10);升高80例,其中化疗有效59例(73.8%,59/80),无效21例(26.3%,21/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 乳腺癌患者容易出现凝血相关指标的异常,化疗后可能导致Fib、PLT升高,D-D降低,因此化疗期间有必要监测Fib、PLT、D-D水平.D-D和PLT水平是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共4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4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Her-2/neu在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这些蛋白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5例男性标本ER、PR、Her-2/neu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2/5)、40%(2/5)、60%(3/5),39例女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41%(22/39)、48.71%(19/39)、61.53%(24/39)。年龄>45岁的标本19例,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9%(11/19)、57.89%(11/19)、68.42%(11/19),年龄<45岁标本24例,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6%(13/24)、41.66%(10/24)、58.33%(14/24)。有淋巴结转移16例标本,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5%(11/16)、75%(12/16)、81.25%(13/16),无淋巴结转移27例标本,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14%(13/27)、33.33%(9/27)、1.85%(14/27)。结论:ER、PR、Her-2/neu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三者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这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癌基因 (c -erbB -2 /Neu)及雌激素受体 (ER)在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手术根治的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 94例 ,检测手术根治后标本中MVD、Neu基因及ER。结果  94例患者MVD 3 5 4± 9 8,Neu基因阳性表达为 44 % ( 4 1/94) ,ER阳性表达为 61% ( 5 8/94)。本组病例 3年内复发 16例 ,复发者其MVD 42 5± 10 6明显高于未复发者 3 1 4± 8 7,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且复发者Neu基因均为阳性表达 ,ER阳性 5例。MVD、Neu基因及ER与复发的关系经直线相关分析提示为 (γ =0 745 ,0 867,P <0 0 1和γ =0 186,P >0 0 5 )。讨论 淋巴结有无转移通常被认为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淋巴结无转移者仍有部分患者在手术根治后出现复发转移 ,本研究提示MVD、Neu基因是判断无腋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其中MVD计数高并Neu基因阳性的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GLUT3)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穿刺活检组织的GLUT1和GLUT3表达水平.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新辅助化疗效果分为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三组,分析三组病人在GLUT1和GLUT3表达水平上的差异. 结果:GLUT1在化疗SD组和PD组表达显著高于PR组;GLUT3在PD组的表达显著高于PR组和SD组.结论:新辅助化疗疗效差的病人,GLUT1和GLUT3表达有升高的趋势.GLUT1和GLUT3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维族)宫颈鳞癌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维族正常宫颈组织,22例维族宫颈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宫颈组织,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组织中的Ki-67核抗原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结果:化疗临床有效率为81.8%;化疗前后宫颈鳞癌组织Ki-67增殖指数表达分别为(66.45±16.31)和(38.41±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P<0.05);凋亡指数分别为(6.95±1.50)和(15.73±2.7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95,P<0.05);化疗前后有效组和无效组宫颈鳞癌组织Ki-67变化值分别为(30.78±15.56)和(15.75±17.75),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5);凋亡指数变化值分别为(9.16±3.04)和(6.70±1.16),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抑制维族宫颈鳞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化疗后宫颈鳞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上调者可能与良好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