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镇痛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微量输入泵给药镇痛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0例产妇分为两组,100例剖宫产术后采用经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为观察组,100例剖宫产术后采用杜冷丁镇痛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切口疼痛、泌乳始动时间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在术后6h、24h和48h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开奶时间、24h给奶次数及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微量给药,可达到充分镇痛、促进乳汁分泌的目的,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
镇痛泵对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684-368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及术后疼痛情况。方法:选择该院2005年1~9月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产妇124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剖宫手术后即拔管的产妇124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初次泌乳时间观察组明显提前,两组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4h哺乳次数观察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术后应用镇痛泵疼痛减轻,全身情况明显改善,纯母乳喂养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方法 选择 2 6 0例剖宫产手术孕妇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 ,术毕随机分为两组 :镇痛组和对照组 ,镇痛组 130例采用镇痛泵经硬膜外腔匀速注入芬太尼及布比卡因等复合液 ,对照组 130例术后拔管 ,疼痛时肌注盐酸哌替啶。观察产妇情绪、泌乳始动时间、产后 2 4小时内血清泌乳素 (PRL)、泌乳量。结果 镇痛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P<0 .0 1) ;镇痛组产妇情绪安定、PRL、泌乳量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剖宫产术后应用PCEA有利于提高和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笔者所在医院从传统剖宫产术改为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新式剖宫产术。2007年到2008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使患者切口疼痛感减轻,体力恢复加快。现对笔者所在医院使用镇痛泵和未使用镇痛泵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婴儿出生3d内大小便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术后应用微量镇痛泵促进母乳喂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使用微量镇痛泵对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方法:对选择性剖宫产产妇223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05例,术后静脉连接机械式微量镇痛泵;对照组118例,术后采用传统的镇痛方法。分别观察产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105例,98例成功母乳喂养;对照组118例,42例成功母乳喂养。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术后使用微量镇痛泵对产后母乳喂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硬膜外与静脉自控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及其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济南军区总医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8例择期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实验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进行术后镇痛,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方式进行术后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评分)、24h内的哺乳次数、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人工喂养添加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48h内各时间点的Bromage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0、0.52、1.22、0.27、0.38、0.54,均P>0.05),而实验组在4h、6h、12h、24h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4.23、2.89、4.32、18.38,均P<0.05).实验组患者48h内的哺乳次数为(15.92 ±9.06),显著高于对照组(11.12±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1);实验组人工喂养添加率为24.1%,显著低于对照组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62,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3.7%,显著低于对照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28,P<0.05);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和皮肤瘙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816、0.626,均P>0.05).结论 临床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作为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方式比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更好,并且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饶娟 《现代保健》2010,(10):51-52
目的剖宫产自控镇痛(PCEA)不仅使产妇舒适、安全、轻松,而且有助于产妇取舒适的体位喂养新生儿,提早开奶时间,增加喂哺次数,同时也增加血清泌乳素(PRC)的分泌,促进早泌乳。方法将同一时期的320例产妇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分PCEA观察组及对照组(未用PCEA)来观察两组产妇的术后情况6~12h内及24h后的母乳喂养情况,获得数据以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PCEA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CEA组均在6~12h及24h内成功进行了母乳喂养,明显提高了母乳喂养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效果好,提早了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时间,利于早吸吮,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吗啡类硬膜外镇痛对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剖宫产孕妇120例,随机分为镇痛Ⅰ组(吗啡5 mg+氟哌利多2.5 mg)、镇痛Ⅱ组(罗哌卡因150 mg+芬太尼0.4 mg)和对照组。结果:两镇痛组镇痛效果满意,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两镇痛组产后24 h开奶例数、产后24 h哺乳2~8次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肠排气时间早,无并发症。三组新生儿在各时点的神经和适应能力评分值均大于35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吗啡类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可靠,并能降低术后产妇的应激反应,消除疼痛导致的焦虑、紧张等情绪,促进产妇早开奶,利于母乳喂养,对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精神行为无明显不良影响,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10.
楚永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42-2643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的产妇310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155例,在剖宫产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施行硬膜外(芬太尼+布比卡因+0.9%生理盐水)自控镇痛(PCEA)观察72 h;对照组155例,术毕拔管,术后6~8 h肌注盐酸哌替啶50~100 mg,观察72 h。结果:镇痛组(PCE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泌乳时间及喂奶次数均比对照组早且多(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施行PCEA,镇痛效果好,促进产妇早期泌乳,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1.
孙建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670-4671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剖宫产组)、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各9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产妇产后血清催乳素含量。结果:在分娩后6~24h内的白天,剖宫产组产妇血清催乳素均值为7844nmol/L(95%CI:7054~9067nmol/L)、阴道分娩组为8992nmol/L(95%CI8130~10096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中位时间为产后12h,晚于阴道分娩组的产后4h(P<0.01)。剖宫产组产妇产后3天内乳量多者为30.43%,阴道分娩组乳量多者为4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12个月时,剖宫产组母乳喂养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晚,血清催乳素含量低,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高。对剖宫产产妇更应加强促进泌乳、催乳的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共收治的80例剖宫产产妇,对其进行母乳喂养技巧指导、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一系列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80例产妇中,75例成功实施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3.75%。结论剖宫产术后,对产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及产妇身体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梅 《职业与健康》2006,22(6):476-476
母乳喂养可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国际上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种种原因,有近1/3的孕妇实行了剖宫产,因产妇及家属认识上的不足及产妇术后身体上的不适,剖宫产产妇极易造成母乳喂养困难或失败。为了帮助剖宫产产妇尽早喂奶和保证顺利实施母乳喂养,我们采取了一定措施,使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两种术后镇痛方式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旨在选择一种适宜于产妇的术后镇痛方式。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n=50),B组为静脉自控镇痛组(n=50)。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的发生情况、24h内哺乳次数、人工喂养添加率。结果 A组VAS评分在4h、6h、12h、24h时点明显低于B组(t值分别为4.17、2.80、4.21、18.24,均P<0.01)。两组Bromage评分在2h、4h、6h、12h、24h、48h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00、0.51、1.25、0.28、0.39、0.56,均P>0.05)。 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组(χ^2=5.10,P<0.05),两组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0.61、0.84,均P>0.05)。 A组48h内母乳喂养次数明显多于B组(t=3.04,P<0.01),人工喂养添加率低于B组(χ^2=4.40,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为更适合于剖宫产的术后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5.
笔者收集了所在科室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40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剖宫产术后体位的限制、产妇怕痛的心理、认为乳汁不足的心理、认为药物对乳汁有影响的心理及哺乳影响体形的心理是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为此,笔者采取了一系列护理对策,增强产妇对坚持母乳喂养的信心,并使之坚定决心。由此说明剖宫产术后是完全能够实施纯母乳喂养的。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剖宫产手术是一种解决阴道分娩困难或胎儿紧急情况下快速分娩,以保障母婴安全的常用手术。近年来,一些人误认为过多的医疗干预代表更好的服务,以至于盲目依赖剖宫产,使剖宫产率不断地增加。剖宫产的母乳喂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院自2005年7月~2006年1月对在我院住院的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使母乳喂养的质量得到提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剖宫产(剖宫产组)、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各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产妇产后血清催乳素含量.结果 剖宫产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为16.3±6.8小时,晚于阴道分娩组的5.7±2.6小时(t=3.372,P=0.001).剖宫产组产后3天内泌乳量多者为28.0%,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的52.0%(χ2=6.000,P=0.014);在分娩后12小时,阴道分娩组血清催乳素为8 136±1 438nmol/L,剖宫产组为7 125±1 542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7,P=0.017);产后1个月时,两组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712);产后6、12个月时,剖宫产组母乳喂养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χ2=10.667,P=0.001;χ2=4.320,P=0.038).结论 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晚,泌乳量少,血清催乳素含量低,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高.对剖宫产产妇更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泌乳、催乳的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行剖宫产的产妇84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2例,对2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2组开奶时间及泌乳量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前开奶时间及增加产妇的泌乳量。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芹 《现代医院》2007,7(9):89-9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的早期干预对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方法:将300例产妇分为两组。自愿接受测试的150例作为实验组,通过采取穴位及乳房按摩刺激泌乳;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促进术后康复;加强哺乳指导等方法对术后产妇进行护理,并将哺乳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产妇泌初乳时间早,乳量多,肛门排气早。结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早期干预活动,有利于产妇身体及早康复及提高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母乳舍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内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是保证婴儿健康生长发育,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措施。由于剖宫产日益增多,致产妇术后创伤疼痛,进食少,泌乳开始时间晚,为了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由专业医护工作者对有针对性的合理指导和心理疏导,采用产前健康教育,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技巧,增进母乳喂养,及时疏通乳腺管等,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产妇术后乳汁充足达到85%,纯母乳喂养率90%,比过去产妇乳汁充足和纯母乳喂养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