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在过敏性紫癜(HSP)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8例HSP患儿血清vWF及CRP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vW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也显著高于经激素治疗缓解组(P<0.001);伴肾脏受累患儿血清vWF明显高于无肾脏受累患儿(P<0.01);而缓解组与对照组则差异无显著性。vWF与CRP成直线正相关(r=0.702,P<0.01)。结论:vWF参与了HSP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vWF测定对HSP尤其是紫癜性肾炎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M与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的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及单纯糖尿病(SDM)组。血浆TM水平与ET、vWF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TM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判断其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在过敏性紫癜合并紫癜肾炎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了52例HSPN患儿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并与同期的50例HSP患儿及100例健康查体儿童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儿童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3组儿童的血栓调节蛋白组间检测结果进行两两比较发现HSPN组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浓度能够早期反映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可作为监测病情、估计预后、指导治疗的指标,为早期诊断、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妊娠期糖尿病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GDM并PIH组)、3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32例正常孕妇和22例非妊娠妇女血浆vWF和血清CRP的变化。结果:3组空腹血浆vWF和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非妊娠对照组,其中GDM组和GDM并PIH组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GDM并PIH组明显高于G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GDM组、GDM并PIH组孕妇的血浆vWF与血清CRP浓度无显著相关性(r=0.053,P0.05;r=0.117,P0.05)。结论:测定GDM并PIH孕妇血浆vWF和血清CRP水平,能够及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程度,利于预防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血浆中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67例感染乙型肝炎儿重,分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0例(携带组),慢性乙型肝炎轻度25例(轻度组),慢性乙型肝炎中度22例(中度组),另选择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D二聚体、vWF水平.并测定治疗1个月后轻、中度组患儿上述指标.结果 D二聚体:携带组[(0.30±0.05)mg/L]与对照组[(0.29±0.06)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0.90±0.22)mg/L]>轻度组[(0.64±0.11)mg/L]>携带组(P<0.01).vWF:中度组[(184.83±34.23)mg/L]>轻度组[(160.58±27.51)mg/L]>携带组[(134.40±15.42)mg/L]>对照组[(116.01±13.37)mg/L](P<0.05或<0.01).治疗后轻、中度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29±0.05)、(0.31±0.06)mg/L,vWF水平分别为(131.33±13.00)、(147.70±29.59)mg/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D二聚体、vWF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肝功能损伤程度,是反映肝脏微循环障碍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61例NVAF患者(NVAF组,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41例,扩张型心肌病20例)和20例非NVAF患者(对照组)血浆vWF水平。结果NVAF组vWF水平为(198.85±35.46)%,对照组为(128.45±32.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vWF水平为(187.58±33.54)%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vWF水平(192.36±36.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VAF组患者随心功能状况的恶化,vWF水平呈增高趋势。结论NVAF患者vWF水平升高,通过检测vWF水平,有助于了解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61例NVAF患者(NVAF组,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41例,扩张型心肌病20例)和20例非NVAF患者(对照组)血浆vWF水平.结果 NVAF组vWF水平为(198.85±35.46)%,对照组为(128.45±32.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vWF水平为(187.58±33.54)%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vWF水平(192.36±36.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VAF组患者随心功能状况的恶化,vWF水平呈增高趋势.结论 NVAF患者vWF水平升高,通过检测vWF水平,有助于了解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血性疾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变化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出血性疾病患者(其中过敏性紫癜2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5例)血浆TM含量,同样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40例。结果①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TM含量[(32.55±7.48)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0.40±7.72)μg/L](t=6.90,P<0.01);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TM水平未见显著升高[(20.29±10.15)μg/L](P>0.05);③过敏性紫癜治疗好转组血浆TM含量[(20.15±8.02)μg/L]明显下降(t=6.46,P<0.01),而无效和复发组患者血浆TM含量分别为[(33.76±8.36)μg/L]和[(34.06±10.06)μg/L]又明显上升(P>0.05),与好转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①血浆TM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对上述两种出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②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TM含量与临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及D-二聚体改变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ACS组(31例)及对照组(20例)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和分析,同时测定血小板(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组的VWF、D-dimer明显增高(P<0.05),AT-Ⅲ明显降低(P<0.05),VWF与D-dimer之间相关无显著性(r=0.036,P>0.05).结论 ACS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及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变化。方法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4 4例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 17例在入院次晨空腹采血 ,而健康体检人群 2 0例在当日空腹采血 ,测定vWF及Hcy水平。结果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vWF及Hcy水平 [vWF(194 .36± 32 .2 3) % ,Hcy(12 .89± 5 .18) μmol L]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 [vWF(16 9.0 0± 2 0 .6 9) % ,Hcy(7.4 0± 5 .18) μmol L]和健康体检人群 [vWF(15 3.0 0±2 4 .73) % ,Hcy(4 .98± 1.5 9) μmol L]均明显升高。 结论 vWF及Hcy水平的改变可能参与了不稳定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9例HSP患儿按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75例行CNP模式设为观察组,其余74例行常规护理模式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与人均治疗费用以及患儿家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84%(P<0.05)。结论给予HSP患儿CNP模式,有利于其病症的尽快康复与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同时也利于住院时间与费用的降低,该种护理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AIM: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evolutive particularities of 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in children METHODS: W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122 cases enrolled in the pediatrics department of Sousse during 10 years period (1992-2001). RESULTS: It is about 66 boys and 56 girls (sex - ratio= 1.18) aged 3 to 13 years (mean age: 7 years and half). The diagnosis has been established clinically on the presence of cutaneous syndrome with symmetrical declivitous region purpura in all patients with articular syndrome (91cases) and/or digestive syndrome (65cases). Complications were variable: digestive hemorrhage (19 cases), occlusive syndrome (2cases), renal involvement at variable severity (56 cases), scrotal and testicular complications (11 cases), cardiac complications (tamponade in a case). 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was associated with a 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in a case, renal tuberculosis in a case and cholestatic hepatitis A in another case. All patient receeved symptomatic treatment (rest in bed + / - antalgic treatment). Digestive rest was prescribed for 20 patients presenting severe abdominal pains with corticosteroid during 2 at 4 weeks (1-2mg/kg/d) in eight cases. Corticosteroid-cyclophosphamid association was prescribed for 2 patients with severe renal involvement; one of them benefitted of extra-renal purification. One or several relapses of 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were noted in 13 patients. All sick evolved favorably same those presenting renal or cardiac involvement (middle receding of 5 yea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0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相关因素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季节:第1、2、3、4季度的发病率依次为31.7%、26.8%、11.5%、30.7%;诱因:感染38例(36.5%),食物过敏10例(9.6%),肾损害者32例(31.0%),其中单纯皮肤型、皮肤+腹型、皮肤+关节型、皮肤+关节+腹型患儿肾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6.2%、38.3%、41.5%、67.2%.结论 过敏性紫癜发病率以1、2、3季度发病人数较多;发病诱因以感染为第1位;过敏性紫癜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者,易发生肾损害;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易误诊为急腹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尿液肾功能有关指标与儿童紫癜肾脏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对47例紫癜患儿进行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微量白蛋白(umALB)、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转铁蛋白(TRF)、尿α1-微球蛋白(α1-MG)及尿液肌酐含量检测,并与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尿液肾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β2-MG、RBP及尿umALB、NAG、TRF、α1-M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除RBP及NAG外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RF、β2-MG异常率最明显分别为63.83%和68.08%。结论:HSPN早期即出现肾小球及肾小管的损伤,测定上述指标对于早期监测HSP患儿肾损伤、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阻止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窒息的凝血功能及抗凝血酶Ⅲ VWF D-二聚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抗凝血酶Ⅲ、VWF、D-D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42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和16例正常新生儿VWF及D-D的含量及AT-Ⅲ的活性,同时检测INT、TT、APTT、Fbg及BPC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的AT-Ⅲ明显降低,窒息新生儿血浆的VWF、D-D平均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重度窒息组升高更为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窒息后并发器官功能损害新生儿与无并发症组比较,血浆的VWF、D-D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脑损害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表现以高凝状态为主的早期D IC,VWF及D-D的升高与窒息的程度有关,VWF及D-D明显升高者常合并组织器官损害。测定窒息新生儿血浆中AT-Ⅲ、VWF、D-D等指标对窒息后新生儿临床选用抗凝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组50例和2型糖尿病组15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5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9例)和临床蛋白尿组(4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WF浓度。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WF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血清vWF浓度随UAER的增加而增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vWF与UAER、血肌酐(Cr)及病程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WF升高,而且vWF升高的强度与糖尿病肾病的程度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根治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治疗意义.方法 选取于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到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就诊的伴Hp感染的80例ITP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Hp根治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和血小板参数的水平变化,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Hp根除率、临床疗效和一年内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p感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1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0,P<0.05).观察组患者一年内总复发率为5.00%(2例),对照组患者一年内总复发率为36.67%(11例),观察组患者的一年内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明显高于对照组(t=6.46,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血小板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比例、血浆黏度、血小板凝集率、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比、血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54、-13.28、-16.79、-8.97、-6.51、-5.40、-2.94、-4.35,均P<0.05).结论 儿童ITP与Hp感染有关,根除Hp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儿童ITP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TIMP-1在HSPN不同阶段中的作用及其与肾损害程度的关系,通过相关药物阻断TIMP-1的表达或抑制其活性,可能为预防、治疗肾脏纤维化提供一个新方法,以期达到理想治疗效果。方法:将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42例(试验组)按病理类型分组,并设立健康对照组。抽取两组的外周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对其进行检测,观察各组TIMP-1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试验组Ⅱ~Ⅵ级组血清中TIMP-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Ⅲ~Ⅵ级组血清中TIMP-1水平较Ⅱ级组显著增高(P〈0.01),Ⅰ级组血清中TIMP-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通过检测TIMP-1水平,再结合其他化验指标和临床表现,有助于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或者预后给予判断,对减少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