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3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和健康对照组(25例)血清中IL-4水平,并同时测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4值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4水平下降,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P〈0.01)。结论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4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其水平下降,并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在小儿支气管哮喘诱导痰液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组61例和缓解组61例,自身对照,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5例为正常对照组。常规痰涂片染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并分类,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7、IL-4、IFN-γ在诱导痰上清液中浓度。结果IL-17、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急性发作期组明显高于缓解期组,缓解期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4、噬酸性粒细胞计数在急性发作期组高于缓解期组(P〈0.01),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N-γ在急性发作期组低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发作期组IFN-γ与IL-4、ILl7呈负相关(r=-0.51,P〈0.05),IL-17与IL-4呈正相关(r=0.58,P〈0,05),缓解期则无相关性。结论IL-17、IL-4参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和发展,IFN-γ对哮喘的气道炎症有抑制作用,IL-17能更准确的反映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慢期气道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L-18,IL-13等细胞因子在儿科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哮喘急性发作组42例(其中急性发作轻-中度16例,重度及危重度26例),哮喘缓解组37例,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IL-18,IL-13水平。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IL-18,IL-13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哮喘患儿严重程度增加其血清IL-18,IL-13水平也相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IL-13与儿童哮喘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细胞介素-8(IL-8)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哮喘重症急性发作期患儿(发作期组)、哮喘临床缓解期的患儿(缓解期组)、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各30例,采用超声雾化吸入4%高渗盐水法采集诱导痰标本,以ELlSA法测定诱导痰中TSLP、IL-8水平,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发作期组诱导痰中TSLP水平(3.13±1.15)Pg/mL和缓解期组TSLP水平(1.50±0.79)pg/mL均高于对照组TSLP水平(0.96±0.81)pg/mL,均P〈0.05;且IL-8水平发作期组(296.14±39.63)pg/mL和缓解期组(191.87±22.27)pg/mL均高于对照组.(134.22±9.12)pg/mL,均P〈0.05,且急性发作期组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均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SLP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221,P〈0.05)。结论TSLP、IL-8可能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儿童哮喘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5.
许菊秀  刘瑾 《中国医师杂志》2007,9(9):1210-1212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痰和血浆IL-4和IFN-γ水平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关系。方法:急性发作期患者41例为实验组;缓解期患者34例为对照组;37例健康者为健康组。测定所有患者的通气功能及痰和血浆中IL-4和IFN-γ水平。分析IL-4和IFN-γ水平与肺通气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实验组通气功能、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0.01)。(2)实验组痰液和血浆中IL-4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0.01)。(3)实验组痰和血浆中IL-4平均浓度与其相应肺通气功能指标均呈负相关;IFN-γ平均浓度与其相应肺通气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痰和血液中IL-4水平与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IFN-γ水平与肺通气功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清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36例活动期Ms患者,并经治疗进入缓解期,选择同期健康人10例作为对照。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L—10和TNF-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结果不同分期MS患者血清和CSF中hs-CRP、TNF-α和IL-10水平不同,发作期Ms患者血清和CSFhs—CRP、TNF-α和CSFIL-10水平较缓解期MS患者明显或显著增高(P〈0.05、P〈0.01或P〈0.001),缓解期血清IL-10水平则高于CSF(P〈0.05),缓解期血清和CSFTNF-α、IL-10较健康者增高(P〈0.05或P〈0.01)。结论血清和CSFhs—CRP、TNF-α和CSFIL-10水平明显增高提示MS处于发作期,缓解期血清和CSFTNF-α、CSFIL-10较健康者增高,提示MS缓解期病情仍存在一定的进展。周围血清hs—CRP水平增高可作为MS活动期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抗变态反应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哮喘患儿(哮喘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及2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T细胞,应用ELISA法测定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gE,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A和IgM。结果哮喘发作组CD3+、CD4+T细胞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P〈0.05);哮喘缓解组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组IL-6、IL-8及TNF—α均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哮喘缓解组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IgE及IgG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1或〈0.05),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IgE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免疫失衡,提示哮喘患儿应长期抗变态反应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中IL-16、IL-3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36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为疾病对照组。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健康儿童40例为健康对照组。统计受试者血清IL-16、IL-35、MCP-1水平,并对血清IL-16、IL-35、MCP-1水平与年龄、病程、性别、哮喘严重程度、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IL-16、MCP-1水平均高于哮喘缓解期、健康对照组(p<0.01);缓解期患儿血清IL-16、MCP-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IL-35水平均低于哮喘缓解期、健康对照组(p<0.01);缓解期患儿血清IL-35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中重度组血清IL-16、MCP-1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对照组(p<0.01);轻度组患儿血清IL-16、MC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中重度组血清IL-35水平均低于轻度组、对照组(p<0.01);轻度组患儿血清IL-3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16、MCP-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35水平高于治疗前(p<0.001);血清IL-16、MCP-1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病情呈正相关(p<0.05);血清IL-35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病情呈负相关(p<0.05)。血清IL-16水平与血清MCP-1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IL-35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MCP-1水平与血清IL-35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IL-16、MCP-1在哮喘患儿血中高表达,IL-35在哮喘患儿血中低表达;IL-16、IL-35、MCP-1与哮喘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研究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哮喘缓解期组30例,轻度急性发作期组10例,中度急性发作期组12例,重度急性发作期组18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并检测肺功能和测定诱导痰细胞的计数及分类。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急性发作期组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1),急性发作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一氧化氮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相关性。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健康、哮喘缓解期及哮喘发作期)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相关(r=0.786,P〈0.01)。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与FEV1.0%预计值(r=-0.872,P〈0.01)和诱导痰巨噬细胞百分比(r=-0.820,P〈0.01)呈负相关;与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诱导痰嗜酸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分别为0.857、0.816和0.825,P〈0.01)。结论: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升高,与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相关,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内源性一氧化氮作为一种无创性指标监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9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21例)。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结果(1)糖尿病各组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呈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关分析显示DN患者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IL-18水平与血清TNF-α、sICAM-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TNF-α水平与血清sICAM-1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DN患者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与DN的程度相关;血清IL-18、TNF-α、sICAM-1在监测DN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国芬 《现代保健》2011,(18):71-7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时期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内皮素(ET)-1与Ig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0、ET-1和IgE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而ET-1和IgE水平却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IL-10与IgE呈负相关(r=-0.574,P〈0.05),而ET-1与IgE呈正相关(r=0.587,P〈0.05)。结论IL-10和ET-1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整个过程,IL-10降低和ET-1升高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时期检测血清IL—10和ET-1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褪黑素(melatonin,MT)、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的水平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呼吸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哮喘发作期儿童59例(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诊断标准确诊),将其纳入哮喘组。其中,男性患儿为39例,女性为20例;年龄为1~6岁。然后,再按采集标本前2周内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将哮喘组进一步分为亚组A(n=39,未使用激素),亚组B(n=20,2周内使用激素)。选取同期在上述两所医院进行体检的28例健康儿童(采集标本前2周内无感染、无损伤病史、无用药史,本人及其家族Ⅰ,Ⅱ级亲属无变态反应、湿疹及咳喘病史)纳入对照组。哮喘组与对照组儿童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与试验患儿监护人签署l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两组儿童血清标本中褪黑素及环氧化酶-2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组血清褪黑素水平[(2.44±0.83)pg/mL]较对照组[(4.48±1.11)pg/mL]降低;血清环氧化酶-2水平[(57.26±7.92)IU/L]较对照组[(46.87±19.41)IU/L]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哮喘组中,亚组A,B血清褪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亚组A血清环氧化酶-2较亚组B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使血清环氧化酶-2水平显著降低(P〈0.05)。哮喘组血清褪黑素与环氧化酶-2呈显著负相关(r=-0.453,P〈0.001)。结论血清褪黑素、环氧化酶-2可能参与儿童哮喘的发病过程。血清环氧化酶-2高表达,可能是哮喘患儿气道高反应性和气漕炎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COPD稳定期患者30例及对照者30例,分别测定其血清SP-D水平,并与COPD患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急性加重、稳定期患者血清SP-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组患者血清SP-D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PD急性加重、稳定期患者血清SP-D水平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pred)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稳定期患者血清SP-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SP-D水平变化可作为判定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浆中UⅡ含量,并常规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28例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浆UⅡ含量分别为(1.65±0.31)μg/L及(1.27±0.38)μg/L,二者差异显著(t=4.692,P〈0.01);急性发作期血浆UⅡ含量随病情恶化而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之间、吸烟与不吸烟之间血浆u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UⅡ含量与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r=-0.325,P〈0.05)。结论哮喘发作时血浆UⅡ含量增加,UⅡ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血清、脑脊液中自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普通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极期、恢复期的血清及脑脊液IL-8水平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极期血清及脑脊液中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重型高于普通型(P〈0.05),极期高于恢复期(P〈0.01)。结论IL-8参与了乙型脑炎的病理过程,并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和健康对照组(25例)血清中IL-8、TNF-α水平,并同时测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IL-8、TNF-α值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1);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后IL-8、TNF-α水平下降,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8、TNF-α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其水平下降,并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张海业 《现代医院》2014,(12):21-23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利尿钠肽(BNP)及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88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程度不同分为心肌梗死(AMI)组(46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选择5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及56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对照。检测不同组间血清CRP、BNP、D-D水平。结果四组间血清CRP、BNP、D-D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ACS患者血清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ACS患者中AMI组血清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UA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不同病变组组间血清CRP、BNP、D-D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ACS患者中多支组患者血清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组及单支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双支组患者血清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II组患者血清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I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CRP、BNP、D-D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血清CRP、BNP、D-D等指标可作为预测ACS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sICAM-1的水平,其中有28例测定了恢复期血清sICAM-1的水平,同时以20例正常儿童血清sICAM-1作对照。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sICAM-1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哮喘患儿重度发作较轻、中度发作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sICAM-1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诱发排卵的门诊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gonadotropin,HCG)日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是否发生OHSS将165例患者分为两组,OHSS组23例,非OHSS组142例,分别检测诱发排卵周期中HCG日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IL-6水平及≥14 mm卵泡数,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ROC曲线分别评价三者对OHSS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OHSS组患者HCG日血清IL-6、E2水平和≥14 mm卵泡数显著高于非OHSS组(P0.05),分别为(187.0±34.6 vs 110.5±30.0)pg/mL、(1 563.5±626.0 vs 587.1±384.6)pg/mL、(5.0±1.4 vs 1.7±0.9)个。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IL-6为0.951(95%CI:0.895~1.006,P0.001);E2为0.913(95%CI:0.860~0.9660,P0.001);≥14 mm卵泡数为0.974(95%CI:0.943~1.004,P0.001)。结论在诱发排卵的不孕患者中,HCG日血清IL-6的水平也可用于预测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总IgE (TIgE)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支气管哮喘组)及2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血清25-(OH)D3及TIgE水平.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血清25-(OH)D3为(23.64±3.89)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82±4.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血清TIgE为(208.62±32.59) k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4±18.86) 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血清25-(OH)D3与血清TIgE呈负相关(r=-0.832,P< 0.01),对照组血清25-(OH)D3与血清TIgE无相关性(r=-0.038,P>0.05).结论 25-(OH)D3的缺乏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可能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