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随访1年,以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为随访终点,分为复发组(n=34)和未复发组(n=66)。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年龄≥70岁、心房颤动、糖尿病、高血压、既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史、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动脉狭窄、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抵抗的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P <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酗酒史、发病至入院时间、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病灶直径≥20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既往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抵抗是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较高,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高龄、既往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等均是高危因素,临床应做好二级预防,并做好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驻京部队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脑卒中的患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脑卒中患者合并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状况。方法 在我区驻京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中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分析89例脑卒中患者并存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的控制情况。结果 本人群基线调查时脑卒中总患病率为19.59%,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为17.95%,出血性脑卒中为1.64%,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显著高于出血性脑卒中(P〈0.01)。与2002年调查时比较,2003—2006年脑卒中发病率、复发率显著减少,总发病率分别下降了58.84%、64.63%、47.56%和5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主要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显著减少。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控制异常的比率与本人群该疾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人群基线调查时脑卒中的患病率高于我国老年人群的患病率,经过综合干预后脑卒中的发病率与复发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对近5年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774例进行随访调查,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RR:3.16,P<0.001)、家族卒中史(RR:1.55,P<0.05)、阿司匹林服用情况(RR:2.38,P<0.001)及血压控制情况(RR:1.59,P<0.001)为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工作中,可将糖尿病史及家族卒中史作为识别高危复发人群的重要标志,病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及规律服用降压药是预防复发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衡阳地区尿石症患者尿结石成分和24h尿成石危险因素,探讨饮食干预对衡阳地区尿石症患者复发率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实施微创手术留取尿结石标本行结石成分分析,且留取尿液标本行24h尿成石危险因素检测的衡阳地区常住居民尿石症患者6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6例,对照组不进行饮食干预,试验组根据结石成分及尿成石危险因素予以相应的饮食干预,均随访1年,观察饮食干预对衡阳地区泌尿系结石复发率的影响。结果692例尿石症患者,其中有663例完成研究(试验组341例,对照组322例),研究脱落率4.19%(29/692)。对照组饮食干预前后24h尿成石危险因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饮食干预后尿钙(t=3.412,P〈0.01)、尿草酸(t=3.018,P〈0.01)、尿尿酸(t=1.990,P〈0.05)排泄减少,尿枸橼酸(£=3.174,P〈0.01)排泄增加,而尿镁、尿磷排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干预1年后,对照组322例患者中25例出现泌尿系结石复发,复发率为7.76%(25,322),试验组341例患者中仅3例出现泌尿系结石复发,复发率为0.88%(3/341),试验组结石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结石成分及24h尿成石危险因素进行饮食干预可有效降低尿液成石的危险性,对降低泌尿系结石的复发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人非风湿性心房颤动(NRAF)的临床特点和NRAF伴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NRAF老年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头颅CT或磁共振等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卒中组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非卒中组(69.39%VS52.36%,P〈0.05);卒中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非卒中组(22.45%VS10.47%,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率高于阵发性房颤者(24.82%VS14.14%,P〈0.05);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者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无斑块者(26.26%VS10.53%,P〈0.05);在119例轻度左房增大(内径31-40mm)患者中,二尖瓣返流(MR)者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无MR者(4.76%VS26.53%.P〈0.05)。结论老年人NRAF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持续性房颤,轻度左房增大伴MR的NR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荧光灯制造企业汞接触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尿汞水平的因素。[方法]根据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中规定的采样原则在每个岗位设置了一个采样点。对汞接触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问诊,内、外科,口腔科,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共调查汞接触工人1031名,其中男性351名,女性680名,年龄20~57岁。[结果]该企业122个检测点空气中汞浓度范围为0.001~0.013mg/m3,均未超标。1031名工人尿汞浓度范围为0.22~58.71μg/m3,中位数为3.26μg/g肌酐,9人尿汞浓度超标,超标率0.87%。尿蛋白阳性198人,阳性率19.20%;神经系统异常113人,异常率10.96%。女性工人的尿汞水平(中位数为3.38μg/g肌酐)商于男性(中位数为3.07μ∥g肌酐)(P=0.036);年龄与尿汞浓度呈正相关(r=-0.089,P=0.011);工龄与尿汞浓度无相关。[结论]该企业各岗位空气中汞浓度均低于O.02mg/m。,O.87%的工人尿汞浓度超标。性别和年龄可能为尿汞浓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胡泊  李卫  王杨  陈涛 《疾病控制杂志》2009,13(6):670-673
目的分析北京和南京两地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北京和南京的6123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IDF(2005)定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和女性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9.5%和33.6%。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女性(OR=1.49;95%CI(1.40,1.59))、年龄增长(OR=1.23;95%CI(1.16,1.31))、低体力活动(OR=1.76;95%a(1.13,2.76))、糖尿病家族史(OR:1.33;95%CI(1.11,1.60))、高血压家族史(OR=1.46;95%CI(1.29,1.65))、年龄性别交互作用(OR=1.29;95%a(1.21,1.40))、居住在城市(OR=1.09;95%CI(1.02,1.18))均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居住在南京(OR=0.76;95%CI(0.71,0.81))是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结论代谢综合征是多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女性、慢病家族史、低体力活动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工人脱离职业性噪声接触后的心电图变化。方法在进行《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时,第一阶段收集10413名年龄在≥50岁居民的一般资料、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受检者70%为女性,50%以上年龄在60~69岁;受检者中有2120名(21.0%)曾经接触职业性噪声,但均已脱离接触且为退休或离岗者;用上海惠普有限公司制造的MAC-CS多导联心电图机进行12导联的心电图检查;噪声职业接触史通过问卷采集,心电图由2名中级以上具有诊断资格的医师进行独立诊断。结果(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女性为82.4%,明显高于男性的79.1%;不论男性或女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00),女性随文化程度增高而明显下降(P=0.000),但无论男女,脱离职业性噪声接触后,其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与从未职业性噪声接触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曾经有职业性噪声接触与非接触者心电图异常的分类,在校正年龄因素和文化程度后,心律失常、心电轴偏移、房或室肥厚、ST-T改变、心肌劳损、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离职业性噪声接触后的工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未见明显高于非职业性噪音接触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130例热性惊厥患儿口服安定或肛注预防复发疗效。观察期2年。75例口服法按发热次数计,治疗组复发17/169次(10.1%),对照组复发26/67次(8.8%),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55例肛注法治疗组复发12/123次(9.8%),对照组复发5/19次(26.3%);有显著性差异(P<0.05)。口服与肛注法相比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法合并以发热次数计88例治疗组复发29/292次(9.9%),对照组复发31/86次(36.0%)。后者为前者3.6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复杂型FC比单纯型复发率高(54.8%(17/31):22.2%(20/90),P<0.005);有家族阳性史比阴性史复发率高,为50.0%(19/38):22.4%(17/76)(P<0.05)。作者认为复杂型FC、家族史有FC或癫痫史者,复发2次以上者,或家距医院较远(如农村)宜用本法预防。坚持用2年以上或用到7岁。使用方法困人而异,任选一种;比法有效,安全,简便,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赵红叶  游凯  张月  王静雷 《职业与健康》2013,(24):3315-3316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5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人群分布特征。方法2010-2012年选取顺义区24个居委会或自然村内50岁以上户籍人口进行整群抽样,对4199人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北京市顺义区5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为9.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6%,显著高于女性(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399,P〈0.01)。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升高。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肥胖、卒中家族史、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69.2%、19.6%、36.3%、20.7%、31.3%、30.0%、28.1%、21.8%,均高于非脑卒中者(P〈0.05)。结论北京市顺义区5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较高,且患病率与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前3位分别为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社区医生应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与新疆维吾尔族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测量踝臂指数,对脑梗死严重程度进行分型,随访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再发脑梗死事件的情况。结果125例新疆维吾尔族脑梗死患者中,ABI异常者39例(占31.2%);ABI正常组和异常组患者比较,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I异常率在脑梗死轻、中、重型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梗死病情加重,ABI值逐渐降低(P〈0.01),而中、重型患者ABI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ABI异常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再发脑梗死事件增多(Х^2=71.667,P〈0.001);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和ABI异常是脑梗死患者再发卒中事件的危险因素(年龄OR值5.850,P=0.024;糖尿病OR值9.651,P=0.026;高血压OR值9.766,P=O.014;ABI异常OR值8.836,P=0.023)。结论在新疆维吾尔族脑梗死患者中,随着病情加重,ABI异常者逐渐增多,ABI值逐渐降低;ABI异常患者容易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死亡危险因素分为三类进行分析:Ⅰ类为不可干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以及家族遗传史.Ⅱ类为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脑血管病发作史.Ⅲ类为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吸烟、饮酒、肥胖、高盐饮食、高蛋白饮食、缺乏运动.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瓣膜病、脑血管病发作史、吸烟、饮酒、高盐饮食以及缺乏运动是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42,P=0.001)、脑血管病发作史(OR=2.325,P=0.000)、缺乏运动(OR=-1.172,P=0.010)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相关.结论 重症脑血管病是与多种因素相关的疾病,有针对性地对重症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尿白蛋8/肌酐比值(urinaryalbumincreatinineratio,UACR)与。肾动态显像法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的关系,分析糖尿病患者UACR与GFR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67例病情稳定的T2DM患者资料,根据尿UACR进行分组,比较各组GFR及肾功能减低的发生率。并对UAER与GFR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分组分析显示UACR各组间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3组间肾功能减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UACR与GFR呈明显负相关(r=一0.41,P〈0.001);但在UACR正常的患者中仍有11.9%患者出现肾功能减低。糖尿病患者UACR与GFR均与病程、血压、血糖控制及血清肌酐有关(UACR与上述各因素呈正相关,GFR与上述各因素呈负相关);男性更易出现UACR升高、GFR下降;此外GFR还与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及年龄呈负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UACR的主要因素是: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影响GFR的主要因素是:血清肌酐、年龄、平均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结论T2DM患者UACR与GFR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亦有不同的影响因素,UACR仍然是T2DM肾病筛查的重要指标,但单独检测UACR可能会遗漏部分肾功能减低患者,因此结合GFR的测定能更好地反映患者肾受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蒋琪  许芳  李淼  熊玲玲 《中国校医》2014,28(1):41-43,46
目的探讨奎屯市人群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被调查人群个人基本情况,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地区、年龄、职业、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史、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睡眠、体质量指数(BMI)、腹部肥胖(WC)可能与糖尿病有关(P均<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年龄、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家族史、BMI、WC、蔬菜与糖尿病有关(P均<0.05)。结论地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BMI、WC是奎屯市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针对性开展体质量超标、腹型肥胖、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病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和进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2月—2022年3月,以随机抽样法选取上海4个社区患有脑卒中、年龄≥60岁社区居民为病例组(n=100),并选取非脑卒中居民为对照组(n=100)。以调查问卷形式记录并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指数(BMI)、血脂及血压相关指标、家族史、生活习惯、情绪与睡眠情况等。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上海社区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的价值。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BMI、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吸烟、运动缺乏或仅轻体力劳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ROC分析BMI、SBP、DBP、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预测脑卒中患病有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3.820 kg·m-2、心脏病、糖尿病、TIA、血脂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积分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以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东北地区队列人群中新发生的151例缺血性卒中病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年龄、性别作为匹配条件,在同一人群中随机选取同等数量的非卒中个体为对照,分析和比较CVHI积分值降低及卒中常见危险因素暴露与缺血性卒中发病的风险。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VHI积分、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卒中家族史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具有显著的病因学联系(P〈0.05),其OR(95%CI)分别为6.75(3.93~11.62)、3.44(2.01~5.90)、1.77(1.01~3.10)、2.04(1.12~3.72)。CVHI积分值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具有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随积分值降低,发病风险上升(趋势χ^2=48.4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被筛选进入方程的因素分别为CVHI积分、高血压病史、卒中家族史,其中CVHI作用最强,OR(95%CI)为6.122(3.474~10.789)。结论CVHI积分值降低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可能是其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溪市中心城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卒中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常住本溪市中心城区且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建立健康档案的2276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并根据临床特征及伴有糖尿病其他并发症分组,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病率为15.91%。男性患病率(19.64%)高于女性(1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32,P0.05)。随年龄增长和病程延长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χ2=54.552,P0.05;χ2=22.785,P0.05)。吸烟(21.65%)、有糖尿病家族史(18.14%)、体质指数(BMI)≥24kg/m2(20.22%)、HbA1C≥8%(19.77%)、高血压(20.61%)、血脂异常(19.28%)、高尿酸血症(24.12%)、伴有冠心病(18.45%)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脑卒中的患病率高于无相关因素者(分别为13.82%,14.02%,9.14%,14.18%,10.49%,6.15%,14.32%,1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为1.833(1.564~2.037);病程1.649(1.259~2.048);性别1.795(1.341~1.969);吸烟1.723(1.337~1.925);糖尿病家族史1.359(1.139~1.901);BMI≥24kg/m22.518(1.886~2.846),HbA1C≥8%1.492(1.236~1.918);高血压2.214(1.685~2.535);血脂异常3.393(2.717~3.633);高尿酸血症1.902(1.314~2.157);冠心病1.292(1.116~1.998)。结论年龄、病程、性别、吸烟、糖尿病家族史、BMI≥24kg/m2、HbA1C≥8%、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伴有冠心病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深圳汉族与新疆维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制定统一的缺血性脑卒中个案调查表,询问调查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新疆哈密地区人民医院2010—2012年3年间经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新发病例1127例(其中深圳汉族806例、新疆维族321例),测量病例身高、体重、臀围和腰围等,记录血液生化指标。应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双录入和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论是深圳汉族还是新疆维族病例男性均多于女性(汉族1.84:1,维族1.26:1),平均年龄分别为(60.49±10.89)岁和(61.68±8.56)岁;深圳汉族患者既往患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午睡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高于新疆维族患者,而饮茶、超重与肥胖比例低于新疆维族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有高血压、心脏病家族史的比例深圳汉族低于新疆维族(均有P〈0.05);而在家庭、工作压力方面,新疆维族高于深圳汉族(均有P〈0.05)。结论深圳汉族与新疆维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10126名健康体检人群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0126名体检者进行资料收集,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组,计算检出率,比较分析各组间临床特征,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糖调节受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糖调节受损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36.2,P〈0.05);糖代谢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调节受损各亚组的临床特征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显示,各组年龄、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尿酸皆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各临床特征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男性、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高血尿酸是该组体检人群的糖调节受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对具有超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三酰甘油、高血尿酸的中老年人群定期进行糖尿病专项检查,尽早发现糖调节受损、及时进行生活及药物干预,以减缓糖调节受损发展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脑溢血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进行微创颅脑穿刺术治疗的脑溢血复发患者75例;同期选取脑溢血未复发患者75例,调查既往病史、手术、高血压控制情况等资料,分析脑溢血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复发比例中,文化程度中小学及以下最高(56.52%);病史中患有高血压最高(51.49%);术后血压偏高(61.70%)高于血压正常(30.36%);酗酒(61.02%)高于不酗酒(42.86%);吸烟(59.49%)高于不吸烟(39.44%);术后从不康复训练最高(61.54%);术后抑郁(64.91%)高于不抑郁(40.86%),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6 h(OR=1.87,95%CI:1.34~5.48)、术中抽吸量≥60%(OR=3.03,95%CI:1.09~6.04)、术后高血压偏高(OR=3.42,95%CI:1.40~8.31)、术后抑郁(OR=2.81,95%CI:1.22~6.50)是脑溢血复发的危险因素,大专及以上文化(OR=0.31,95%CI:0.14~0.69)、经常进行康复训练(OR=0.39,95%CI:0.17~0.92)是脑溢血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脑溢血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复杂,增强患者对脑溢血复发相关知识的了解,可减少术后复发率;应加强对脑溢血术后患者复发的防治工作,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复发危险因素的认识并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