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1个遗传性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分析.方法 采集该家系4个成员(包括临床确诊患者3例,无症状者1例)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方法扩增TTR基因的4个外显子,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同时选择15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结果 该家系的4例受检者中均检测到TTR基因第3外显子第103位密码子发生了G>C(Gly103Arg)杂合突变,而150名正常对照中未发现相同的突变.结论 TTR基因Gly103Arg杂合突变可能与该家系遗传性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LR4 (toll likereceptor 4 )Asp2 99Gly、Thr399Ile基因多态性对变应性哮喘的发病和血浆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PCR RFLP) ,对 1 97例变应性哮喘患者和 1 5 6例健康人进行TLR4的Asp2 99Gly、Thr399Ile两位点的基因型检测。同时利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浆IgE的水平。结果  1 97例变应性哮喘患者TLR4基因Asp2 99Gly位点Asp Asp、Asp Gly和Gly Gly的基因型频率为 0 .81 7、0 .1 4 7和 0 .0 36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0 32 ,P =0 .984 ) ;但变应性哮喘患者Gly Gly、Asp Gly基因型血浆总IgE对数值 ( x±s:2 .6 1 5± 0 .6 0 0 1 ,n =36 )与Asp Asp基因型血浆总IgE对数值 ( x±s:2 .2 4 0± 0 .6 894 ,n =1 6 1 )相比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2 )。TLR4基因Thr399Ile位点Thr Thr、Thr Ile和Ile Ile的基因型频率为 0 .970、0 .0 2 0和 0 .0 1 0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6 2 0 ,P =0 .733) ;变应性哮喘患者Ile Ile、Thr Ile基因型血浆总IgE对数值 ( x±s:2 .4 1 7± 0 .4 4 2 3,n =6 )与Thr Thr基因型血浆总IgE对数值 ( x±s:2 .30 5± 0 .6 94 9,n =1 91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5 71 )。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中发现一例Charcot—Marie—Tooth病连接蛋白32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国人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连接蛋白32(connexin32,Cx32)基因外显子2的突变情况。方法 对6例无亲缘关系的,无重复的CMT1患者和10例无亲缘关系的CMT2患者进行SSCP分析,对有异常者进行测序,根据突变点序列设计合适的内切酶,对50名正常对照进行酶切分析。结果 在1例CMT1患者发生了Gly21Asp(62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1例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散发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KRT1和KRT10基因的热点突变区,通过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患者、家系中的正常成员和5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个体的KRT1和KRT10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在患者KRT10基因的第1外显子上发现了1个错义突变(467G→A),导致角蛋白10(KRT10)1A区的精氨酸由组氨酸替代(R156H),而家系正常成员和无亲缘关系的5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 KRT10基因第1外显子突变(467G→A)在该例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患病的分子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原处理相关运载体 (transporterassociatedwithantigenprocessing ,TAP)等位基因与I型糖尿病 (DM1)的关联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 ,对 5 2例DM1患者及 6 1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TAP1、TAP2等位基因变异位点氨基酸表型频率分析。结果 :DM1患者TAP1333位Ile Ile、6 37位Asp Asp、TAP2 379位Val Val纯合子表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 (P <0 0 0 5 ) ,DM1患者TAP1333位Ile Val、6 37位Asp Gly、TAP2 379位Ile Val杂合子表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 (P <0 0 0 5 )。TAP基因的其它变异位点氨基酸表型频率在DM1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TAP1333位Ile Ile、6 37位Asp Asp、TAP2 379位Val Val纯合子表型可能是DM1的保护基因。TAP1333位Ile Val、6 37位Asp Gly、TAP2 379位Ile Val杂合子表型可能是DM1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人婴儿型亚历山大病(infantileAlexanderdisease)发病的分子基础,为诊断、预防及最终治疗本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方法对1例临床诊断为婴儿型亚历山大病患者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根据突变点序列设计错配引物,同时形成内切酶HpyCH4V酶切位点,对患儿父母及50名正常对照进行酶切分析。结果在该患者中发现GFAP基因第1外显子发生249C>T(R79C)突变,患儿父母及50名正常对照未见异常,表明该突变为新生突变和致病性突变。结论此次发现为国内首例中国亚历山大病患者GFAP基因突变报告;GFAP基因缺陷是造成中国人亚历山大病的原因,该突变结果可直接用于亚历山大病的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tRNALeu(UUR)A3243G基因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线粒体 t RNALeu( UUR) 32 4 3A→ G突变在中国人 2型糖尿病 (type2 diabetes melli-tus,DM2 )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随机抽取无血缘关系的 DM2患者 4 2 8例及正常对照 188名 ,采用PCR/ Apa 酶切法进行线粒体基因 t RNAL eu( UUR) 32 4 3A→G突变检测。结果 在 DM2组中发现 2例该基因突变患者 ,在 2例患者的家系中又检出 3例阳性患者。其中例 1及其儿子除患糖尿病外 ,还呈线粒体肌脑病伴乳酸酸中毒及中风样发作综合征表现。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为糖尿病伴或不伴耳聋 ,有家族史 ,呈母系遗传。结论 线粒体基因 t RNAL eu( UUR) 32 4 3A→G突变性糖尿病在中国 DM2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 0 .4 7% ,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呈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GCH1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 responsive dystonia,DRD)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基因(guanosinetriphosphate cyclohydrolaseⅠ,GCH1)的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对6例散发DRD患者进行GCH1基因的突变分析,对10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GCH1基因的PCR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结果1例患者检测出GCH1基因一个新的点突变151(G→A),为起始密码子突变,导致所编码的起始氨基酸由蛋氨酸变为异亮氨酸(M1I)而不能起始翻译。100名健康对照者等位基因无此突变。结论发现了GCH1基因一个新的杂合型点突变151(G→A),我国散发DRD患者中存在GCH1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K-ras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71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ras基因状态。结果: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35.22%(25/71),发现7种突变(Gly12Asp,Gly12Val,Gly12Cys,Gly12Ser,Gly12Ala,Gly12Arg和Gly13Asp),其中1例为Gly12Val和Gly12Arg双突变,其中56.00%(14/25)的突变发生在第十二密码子的第二位碱基,且最常见类型为Gly12Asp。K-ras基因突变率在男性组中低于女性组(χ2=7.904,P=0.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χ2=5.851,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K-ras基因突变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年龄、肿瘤位置、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及Dukes’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或有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多见,可作为筛查是否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国大陆地区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家系OPTN基因4号和14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OAG家系39例成员的OVTN基因4号和14号外显子,并对PCR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对14号外显子同时利用内切酶Pag Ⅰ进行限制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同时用100例与该家系无亲缘关系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试验.结果 该POAG家系成员OPTN基因4号和14号外显子通过SSCP分析均未发现突变,酶切14号外显子发现有2例可疑情况.正常对照组中SSCP分析和酶切分析均未发现突变及其可疑情况.结论 该家系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可能并非由于OPTN基因4号和14号外显子的基因突变引起,寻找致病原因仍需作进一步研究.同时,SSCP分析和酶切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基因定量检测已经成为研究基因组变异以及由于基因重组所引起的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大片段的基因组的重复和缺失可以引起致病突变。使用PCR和测序等定性检测方法很难探测到杂合状态的缺失和重复,因此探寻高效、可靠、灵敏的基因定量检测方法是当务之急。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相继出现了一些自动高效的技术方法。现在可用的基因定量方法大致可以分成3类:DNA印迹技术,细胞遗传学方法和以PCR扩增为基础的定量。本文对基因定量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探讨其优缺点以期对定量研究方法的选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一个近亲婚配家系中的一种P基因新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DNA水平上对1个有2例患者的姨表兄妹近亲婚配家系中的眼皮肤白化病患者进行分型诊断。方法用PCR扩增先证者P基因及TYR基因各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及3'端和5'端非翻译区,以DNA序列测定技术检测基因突变,以DNA测序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检测该家系其他成员及群体中正常人的相应基因位点。结果先证者和其白化病妹妹为P基因A787T突变纯合子,其父母和表型正常的弟弟均为A787T突变杂合子。先证者TYR基因未见突变。群体中102名表型正常者中无A787T突变等位基因。结论在基因水平确定我国存在眼皮肤白化病Ⅱ型,同时发现了一种P基因病理性新突变。  相似文献   

13.
斑驳病的一种新的KIT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个斑驳病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经组织病理、电镜检查结合典型的临床特征确立斑驳病的诊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1个斑驳病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家系中先证者存在KIT基因第1833位G〉A,导致V6041。100名健康对照者及其它家庭成员不存在此突变。结论 V6041是引起该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m albinism,OCA)患者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基因和P基因的基因突变.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perfomanee liquia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对3例患者的眼皮肤白化病Ⅰ、Ⅱ型相关基因(TYR和P基因)的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并对DHPLC检出的突变样本进行测序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以验证该突变.针对未见报道的新突变,筛查100名表型正常的无关个体,排除多态的可能.结果 在3例患者中检测出两种P基因突变,未检测到TYR基因突变.其中,患者1的P基因第13外显子发生杂合突变T450M;患者2的P基因发生两个杂合突变,分别是第13外显子T450M和第23外显子G775R;患者3的P基因第23外显子发生杂合突变G775R.P基因第13外显子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显示,患者1、2均出现杂合突变T450M导致的Oli I酶切位点部分消失,100名表型正常的无关个体未检出该突变;经检索,T450M为一未见报道的新突变.结论 联合应用PCR、DHPLC、DNA测序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的方法可有效的对白化病进行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5.
四环素基因调控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临床前研究均证实了病毒作为治疗基因载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但将病毒载体技术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还面临一些挑战。其中,如何对病毒携带基因的表达实施定时定量调控是必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在病毒载体基因组中构建调控系统中,而四环素基因调控系统(Tet系统)是迄今为止基因治疗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系统。该系统通过改变培养基、体内四环素或其衍生物(如强力霉素)的浓度,诱导或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本文简要综述了Tet系统的研究进程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RIT1基因突变和扩增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发病的关系。 方法 采用 PCR直接测序法检测 5 0例原发性 HCC患者的肝癌组织和非癌肝组织RIT1基因在所包含的 6个外显子的全序列寻找突变位点 ;并用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 RIT1基因的扩增情况。 结果 在 5 0例肝癌组织中 1例出现第 5外显子编码区 2 4 1位核苷酸 G/ C变异 ,其对应密码子改变为GAG81CAG,编码氨基酸改变为 Glu81Gln,该氨基酸变异位于 GTP结合的保守功能域内 ,该病例的非癌肝组织以及其余 4 9例的肝癌组织和非癌肝组织均未发生此种改变 ;在 5 0例肝癌组织和非癌肝组织中均出现 5′- UTR(起始密码子前 2 1位核苷酸 ) G/ C变异 ;在获得有效扩增数据的 4 3例肝细胞癌患者中 ,11例有 2~2 97倍的 RIT1基因扩增 ,扩增率为 2 5 .6 %。 结论 基因扩增是 RIT1基因在肝细胞癌的激活方式之一 ,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病有关 ,而点突变方式可能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反义hTERT和野生型PTEN联合基因转染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细菌内高效同源重组系统构建的含有hTERT反义序列及野生型PTEN的腺病毒在体内外单独或联合转染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251,检测肿瘤细胞生长情况、端粒酶活性、蛋白表达、细胞周期变化等。结果在体外试验中单独或联合转染都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以联合转染效果最明显,转染后第6天联合转染组的细胞生存率为37.6%,端粒酶活性水平和hTER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为28.8TPG、0.2106,PIEN蛋白表达水平上升为0.9630;在体内试验中肿瘤生长也明显减慢。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反义hTERT和野生型PTEN联合转染能明显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载体是基因治疗的一个限速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近两年来基因运载体系,基因转移方式,新的基因治疗策略的进展以及它们在心血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国人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 telangiectasia,AT) ATM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2例中国人临床诊断AT的患者ATM基因进行突变的筛选与检测。结果 在1例患者中发现第11外显子的1346 (G>C)的错义突变,为一种纯合突变;在另1例患者中发现第6外显子的6 10 (G>T)的无义突变和第4 7外显子的6 6 79(C>T)的错义突变,为一种复合性杂合突变。突变位点均位于ATM基因功能域。结论 在2例中国人AT患者中发现了3种新的ATM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0.
非病毒基因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病毒材料可成为基因治疗中的基因载体,使目的基因持续有效地表达。非病毒基因载体主要有脂质体、人工合成聚合物载体、天然聚合物载体、局部基因释放载体等。其中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优良的基因释放载体,局部基因释放载体技术将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结合起来,在组织修复与重建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