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桂森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335-3335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20例采取药物及理疗为对照组,22例在常规治疗措施上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为治疗组。疼痛基本缓解时间、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腰背肌功能锻炼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1月X线诊断与最终确诊椎体节段不相符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X线初诊漏诊率为6.47%,误诊率为0.50%。14例均因腰背部疼痛就诊,其中3例经X线检查未见椎体压缩性骨折,由于腰背部疼痛未缓解,完善椎体MRI后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10例经X线检查发现有椎体压缩性骨折,完善椎体MRI后发现同时合并其他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1例经X线检查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入院,完善椎体MRI后发现此椎体为陈旧性骨折,责任椎体为相邻椎体。所有患者明确责任椎体后予手术治疗,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结论临床遇及老年腰痛患者,无论有无明确外伤史,根据症状、体征考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时,应该尽可能完善椎体MRI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椎体骨折或合并其他椎体骨折,避免漏误诊,减少治疗节段错误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脊柱后凸成形术(bKP)、抗骨质疏松药物及康复训练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型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bKP手术治疗12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型骨折患者(共计16个患椎),同时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及按照骨质疏松康复训练计划(ROPE)进行康复锻炼,每位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 d及随访6个月时的并发症、新发骨折、疼痛程度及骨折椎体高度变化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 结果在本研究治疗期间,未发现患者有并发症及新发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6个月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6±1.3)分、(2.1±1.2)分及(2.6±1.4)分,而患椎相对高度分别为(49.2±18.0)%、(74.3±14.0)%及(69.8±16.0)%,可见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水平明显改善。 结论bKP手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及康复训练对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型骨折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过伸俯卧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中采取常规俯卧位,观察组术中采取过伸俯卧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等效果评价指标。结果术后2组患者椎体高度均得到改善,术后疼痛均得到缓解。观察组术中及术后椎体高度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缓解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中采取过伸俯卧位更有利于患者疼痛的缓解和椎体高度的恢复,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术后腰背肌功能训练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 方法: 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A组术后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B组术后进行抗骨质疏松联合系统性腰背肌训练。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1个月、6个月及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配对资料的t检验对组内数据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组间数据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48例患者得到1年以上随访,A组23例,B组25例。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 术前分别与术后3天、1个月、6个月及1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VAS评分与B组相比较,术后1年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ODI指数与B组相比较,术后6个月及1年数据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术后系统性腰背肌训练能够提高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中、长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粘度联合夯实技术应用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运用高粘度联合夯实技术应用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0例患者采用传统操作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比较2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相邻椎体再骨折、术后伤椎高度增加、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丢失、手术前后椎体楔变角度、VAS疼痛评分、ODI脊柱评分等情况。结果 2组术前骨折椎体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2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丢失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2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方面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2组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有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椎体楔变角度恢复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相邻椎体再骨折、VAS疼痛评分、ODI脊柱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夯实技术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月作者收治的7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每组37例。手术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治疗,非手术组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患者在术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组患者在术后1年的BP评分、GH评分、PF评分及RP评分显著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的临床效果均比较理想,都能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可早日下床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传统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康华医院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并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T12-L2)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PKP组、PVP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PKP治疗、PVP治疗和腰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常规对症治疗,并随访3年,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相邻节段骨折情况。结果:PKP组手术费用最高,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PKP组、PVP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而随访1年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较其他两组明显丢失(P<0.05);随访2年、3年后PKP组、PVP组的Cobb角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PKP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疗效优于传统切开手术,而PKP在并发症和再骨折发生率上均优于PVP。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腰骶臀区疼痛症状,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T12~L1椎体)32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椎体压缩程度分为两组:A组为压缩比≤1/4;B组为1/4<压缩比<1/2;观察有无骨折局部痛与腰骶臀区痛症状,对比两组骨折局部疼痛发生率;并对出现腰骶臀区痛症状的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确诊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16例,出现漏诊为9例,漏诊率2.8%。有腰骶臀区痛症状的179例(56.6%),有骨折局部疼痛症状的213例(67.4%),二者均有者76例(24.1%),B组患者骨折局部痛和腰骶臀区痛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出现腰骶部、臀区疼痛可能与胸腰部脊神经后支皮节支配区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2/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2%(7/26),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术后康复情况,减轻疼痛感,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注入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注入低黏度骨水泥,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疼痛、功能障碍以及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高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6例;椎体单节段5例,双节段3侧;共11个椎体。均为新鲜骨折(2~6周),采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随访3~9个月,观察患者腰背部疼痛变化的情况,测量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及观察有无再塌陷。结果:8例患者术后3d内疼痛缓解,6例达到CR级,2例达到PR级。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明显,随访发现患椎未出现塌陷。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椎体的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渗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天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共选取60例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天灸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假天灸治疗及康复训练。于治疗1 d及3周时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副反应发生情况;于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随访,观察2组患者腰痛复发情况。 结果治疗1 d时,治疗组患者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AS)及现有疼痛强度(PPI)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rt;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改善(P<0.01),并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在治疗期间,发现治疗组有少许患者诉皮肤瘙痒、水疱、皮肤灼痛等副反应,经处理后均自行消退。治疗后3个月时随访发现,治疗组患者腰痛复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疤痕、感染发生。 结论天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即时疗效及远期疗效显著,并且还具有治疗方便、副反应少、痛苦小、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系统康复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7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手术内固定处理,康复治疗组患者于术后不同阶段积极介入系统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未给予特殊处理,仅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辅助训练,或让患者自行进行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对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骨质疏松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康复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质疏松程度、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系统康复干预能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骨质疏松,加快骨折愈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可作为内固定手术后的重要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中注入骨水泥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相邻椎体骨折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椎体成形术中在椎体内注入人工骨,观察组椎体成形术中注入骨水泥,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发生相邻椎体骨折的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 11%,显著高于对照组92. 45%(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1年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分别为0%、1. 89%、3. 7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7 d、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 67%,显著低于对照组9. 44%(P 0. 05)。结论椎体成形术中注入骨水泥可以降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发生相邻椎体骨折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证实微创手术修复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能撑起椎体恢复高度和硬度,达到解除疼痛、早日活动的目的。但是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会导致较多的并发症,预后效果不理想。当前许多中药开始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的康复。目的:观察人工虎骨粉辅助CT引导下骨水泥注入微创修复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骨痂生长及骨折愈合情况。方法:选取85例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在CT引导下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用人工虎骨粉及接骨七厘片,观察两组患者骨痂生长、骨折愈合情况以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术后骨痂生长良好,多为Ⅲ级与Ⅳ级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缓解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创经皮椎体成形联合辅助CT引导下骨水泥注入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同时配合服用人工虎骨粉对骨折愈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20例采取药物及理疗为对照组,22例在常规治疗措施上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为治疗组。疼痛基本缓解时间、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腰背肌功能锻炼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30例,根据治疗采取的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5例。观察组采取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椎体高度变化、骨水泥渗漏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腰背疼痛的症状基本消失,术后的24 h 能够离床活动,经6~12个月的随访,无腰背疼痛的症状复发。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和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视觉模拟评分、椎体高度变化、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肾补骨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胸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手术前后疼痛程度、骨密度、Cobb角、术后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胸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再骨折发生率、Cobb角、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肾补骨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病椎功能,对增加患者骨密度及预防骨折再发存在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抗骨质疏松药物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93例骨质疏松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疼痛、椎体高度骨折再发率。结果观察组椎体压缩性骨折再发率(4.26%)低于对照组(28.26%),(P0.05);观察组降低VSA评分、提高骨密度T值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减少Cobb角、增加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降低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骨质疏松药物降低PKP术后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再次骨折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