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6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住院分娩有生殖感染的患者149例的妊娠结局,对母体及婴儿的影响。结果: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的患者明显高于妊娠期未患下生殖道感染组(p〈0.05)。结论:预防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加强围产期保健,可避免流产、早产、死胎、胎膜早破,降低产妇产褥病率及新生儿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社区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梁平县梁山社区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为今后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梁平县妇幼保健院进行生殖道感染普查已婚妇女1 085例的普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该社区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48.4%,其中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占前3位;25~44岁组生殖道感染率高于其他组别;学历越低者生殖道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和定期普查的意识,尽早正规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生殖道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生殖健康,是影响已婚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为了加强妇女生殖保健,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措施,我们对1年来育龄妇女健康查体发现生殖道感染疾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对母婴的影响,探讨妊娠合并生殖道感染干预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医、分娩有生殖道感染的患者151例的妊娠结局,对母体及婴儿的影响。结果妊娠合并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对母婴的影响明显高于未合并生殖道感染组(P<0.05)。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治疗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可避免流产、早产并降低产妇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生殖道感染直接危害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出生人口素质,现在妇女的生殖道感染问题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了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我单位于2004年-2005年对地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厂矿企业、农村、牧区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生殖健康检查,对其检查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性病科及妇科门诊相关人群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情况。方法对江西省人民医院2004年9月-2006年9月性病科、妇科门诊生殖道感染相关人群:男性1396例、女性3971例,详细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用拭子取宫颈管黏液、尿道分泌物和尿液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衣原体快速免疫法检测,统计其感染率。结果生殖道感染相关人群中衣原体感染率,男性21.1%,女性12.5%;支原体感染率,男性41.8%,女性65.6%;总感染率,男性62.9%,女性78.1%。结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较衣原体感染率高;男性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率较高,高危人群占较大比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高,其中普通人群占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7.
7530例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与相关因素影响,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生殖道感染对育龄妇女的影响,提高育龄妇女的健康水平。方法 对7530例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B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生殖道感染的总发病率为51.7%,宫颈炎的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阴道炎,盆腔炎,性病。结论 女性生殖感染是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能够引起不孕症、异位妊娠,宫内感染可造成胎儿先天性感染和畸形,不利于计划生育措施的落实。应该定期进行妇科疾病的普查工作,提高诊治水平,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优质的生殖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并分析影响其就医因素,为开展老年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和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320例确诊为老年生殖道感染患者,分析其感染类型,并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其就医情况及保健需求。结果 320例老年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前3位分别为老年性阴道炎(55.9%)、子宫颈炎(15.9%)、霉菌性阴道炎(11.9%),以老年性阴道炎最常见。1年内复发4次以上占31.9%,3~4次占39.1%,1~2次占25.0%。57.8%的老年患者首选社区医院为就诊医院,社区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及药物品种影响其治疗效果。结论老年妇女生殖道疾病以老年性阴道炎最常见,感染复发率高,应加强社区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适当增加药物品种,以此改善老年妇女的生殖道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芯片在妇女下生殖道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HPV基因芯片检测590例生殖道病变患者与72例健康人下生殖道分泌物或脱落细胞的病毒分型。根据病理诊断分型把590例患者分为3组:宫颈糜烂组385例、尖锐湿疣组173例、宫颈癌组32例,比较各组的HPV感染率和感染类型。结果 健康人群HPV感染率为13.9%,生殖道病变组中宫颈糜烂组、尖锐湿疣组、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分别为34.5%、70.5%、9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殖道病变组均存在HPV感染单一与多重感染,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HPV亚型感染分布不同。结论 不同生殖道病变的HPV感染率和感染类型不同,HPV基因芯片在诊治、监测和预防生殖道病变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殖道疾病是困扰育龄妇女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也是妇科各种病变的主要诱因。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妇女生殖道感染已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生殖道感染不但直接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也影响着出生人口素质。为了了解临沭县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笔者利用对全县62238例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健康查体的时机,对感染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琼海社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09年10月琼海社区1 836例育龄妇女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了解生殖道感染现状,分析其有关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 1 836例育龄妇女中患生殖道感染者838例(生殖道感染776例,生殖系统肿瘤43例,子宫脱垂11例,其他疾病8例),患病率为45.6%。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与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及职业特点等多种因素有关。有医疗保障者、文化程度高者、专业技术人员等发病率均低于无医疗保障、文化程度低、工人及无业者(均P〈0.01)。实施社区预防生殖道感染(广场宣传、培训讲座、咨询指导、安全套推广、妇女病免费普查、普治等)综合干预措施后,城区育龄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知识的知晓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生殖道感染率较干预前下降。结论生殖道感染是影响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加强生殖道感染的干预,提高生殖健康是当前社区保健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粤东地区妇女下生殖道HPV亚型的基因芯片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569例粤东地区妇女生殖道分泌物或脱落细胞进行18种高危型HPV和5种低危型HPV检测。结果569例患者中HPV感染275例,占48.3%。单一感染183例,占32.2%;双重感染67例,占11.8%;三重以上感染25例,占4.4%。275例阳性标本主要为高危型HPV16、18型,低危型HPV6、11型。结论粤东地区妇女生殖道病变患者HPV感染率较高,且以高危型HPV16感染率最高,因此,建立建全粤东地区妇女HPV监测体系,及早发现高危人群,最大限度地降低子宫颈癌对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威胁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妇产科门诊患者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生殖道炎症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妇科患者16048例,采集患者阴道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涂片法进行滴虫和假丝酵母菌检测,用唾液酸酶法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的快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V 、假丝酵母菌和滴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2.41%,8.11%和1.15%,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BV 感染率在冬夏和冬秋两季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滴虫感染率在育龄期与更年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临床分期间假丝酵母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V 感染率在育龄期与更年期间以及更年期与老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该院妇产科门诊病原体主要为 BV 和假丝酵母菌;夏秋两季妇女阴道 BV 感染率高。更年期妇女生殖道滴虫和 BV 的感染率高,育龄期妇女生殖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率高,不同季节、不同人群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内江地区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内江地区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为妇女的生殖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一般情况;妇科检查宫颈、阴道情况;采用3种生殖道分泌物检查方法对内江市1000例妇女的一般情况和生殖健康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包括500例围绝经期妇女。结果围绝经期妇女的阴道炎、宫颈炎的患病率高于非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妇女病原体感染主要是加德纳菌、念珠菌、支原体。结论为做好生殖道感染的防治工作,广泛开展对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殖道感染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粤东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569例粤东地区妇女生殖道分泌物或脱落细胞进行18种高危型HPV和5种低危型HPV检测.结果 569例患者中HPV感染275例,占48.3%.单一感染183例,占32.2%;双重感染67例,占11.8%;三重以上感染25例,占4.4%.275例阳性标本主要为高危型HPV16、18型,低危型HPV6、11型.结论 粤东地区妇女生殖道病变患者HPV感染率较高,且以高危型HPV16感染率最高,因此,建立建全粤东地区妇女HPV监测体系,及早发现高危人群,最大限度地降低子宫颈癌对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威胁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3年来扬州市农村地区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方法:对扬州市农村地区已婚妇女64 561人常规行B超、妇科、实验室及乳腺检查,结果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和妇科检查表填写。结果:生殖道感染居妇科疾病首位,其次是子宫肌瘤。结论:连续的妇女病普查可以有效提高生殖道感染的检出率及妇科肿瘤的早期发现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湖州市社区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方法 随机抽查了201例已婚妇女,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真菌、淋球菌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细菌性阴道炎(BV)依据四项诊断,沙眼衣原体(CT)采用免疫层析技术。结果 发现生殖道感染率达59.2%(119例),其中UU、MH、BV、真菌及阴道滴虫感染率分别为48.75%、2.48%、9.45%、7.96%及2.98%。结论 生殖道感染在低危人群中仍有较高的感染率,一级预防是减少和消除感染危险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现状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来本院就诊的拟诊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分析。结果:136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率51.25%,其中Uu阳性率47.14%;Mh阳性率1.47%;Uu+Mh阳性2.64%。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强力霉素(DOX)、美满霉素(MIN)、交沙霉素(JOS)具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感染率最高,对支原体感染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四川纳西族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纳西族妇女生殖道感染现况、分析发现其影响因素,方法:2001年7月在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的两个村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的方式对纳西族妇女生道感染(RTIs)的现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定量调查了140名20岁以上的婚育龄妇女,同时进行了13组(平均每组8人)集体访谈和16个个人深入访谈。结果:纳西族妇女有着较高的RTIs患病率,50.71%,20.71%的受试对象患有外阴炎,而患滴虫;念珠菌/老年性等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和慢性盆腔炎的比例分别占调查人群的15%,17.11%,16.43%和12.14%,影响纳西族妇女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妇女居住的恶劣环境,多胎生育,经济状况差,文化水平低等,脱贫致富,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加大对纳西族地区教育和卫生的投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意识,提倡和鼓励使用避孕套,提高医疗 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等,是当前在纳西族地区防治生殖道感染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地区妇女阴道炎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7536例妇科门诊阴道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清洁度及病原体检查。结果7536份生殖道标本病原菌检出率为77.0%,单纯病原菌感染率为59.2%,混合病原菌感染率为17.8%,Ⅲ°~Ⅳ°标本病原菌感染率为97.6%:在第三季度滴虫、Ct、Cd、uu的检出率分别为:6.6%、6.7%、18.0%、18.9%,在第一、二、四季度均检出率分别为:3.0%、10.6%、11.2%、25.O%。结论本地区妇女阴道炎患者单纯感染以UU、Cd病原体为主;混合感染以Mh+UU病原体为主,宫颈分泌物清洁度与病原菌感染呈正相关,高、低温影响病原体的检测,注意标本运输与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