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 (CHB)门脉系多普勒超声 (CDFI)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组织病变的关系。方法 本组 82例CHB皆为住院患者 ,在实施CDFI检测的同时进行肝组织活检诊断。CDFI检测与病理学诊断采用双盲法。肝CDFI检测CHB患者的门静脉主干 (MPV)、门静脉左支矢状部 (LPV)、门静脉右支(RPV)、脾门处脾静脉 (SPV)、血流动力学变化 ,即内径 (D ,cm)及流速 (cm/s)。结果 CDFI提示各组CHB患者上述静脉的V与对照组相比除CHB轻型外皆显著降低 (P <0 0 1) ,D示扩大 ,但仅在门脉高压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CDFI提供的数量化信息能较好地鉴别CHB不同的组织病理学表现 ,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艾萌  周曙岚  汤红  张立梅  童颖 《安徽医药》2006,10(10):768-770
目的本研究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并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及Ⅳ型胶原(CⅣ),探讨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39例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选取与肝纤维化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即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内径(D s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及肝静脉频谱变化,结合同期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及CⅣ检测结果,利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Dpv、Vpv、D sv、肝静脉频谱变化及HA、LN、CⅣ与肝纤维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均与CHB时的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Dpv、Vpv、肝静脉频谱变化及HA在CHB的各阶段差异均有显著性;D sv在CHB的中、重度阶段及肝硬化阶段差异才有显著性;Qsv、LN及CⅣ只在CHB单个阶段差异有显著性,而且重叠较大。结论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能较好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肝纤维化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6例实施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观察肝脾形态方面改变情况及门静脉、脾静脉和肝动脉右支和前支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治疗后肝右叶最大斜径、尾叶最大斜径和脾脏最大斜径分别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门静脉流速、脾静脉流速和肝动脉右前支收缩期峰值流速分别高于治疗前,脾静脉流速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在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创伤小,恢复快,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钰  杨俊山  孙广新  周虎 《河北医药》2010,32(3):280-282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症时是否存在脾动脉盗血及手术前后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该类患者是否行脾切除术提供依据。方法5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6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为试验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前根据脾功能亢进状况分为轻度脾亢组(28例)和中重度脾亢组(41例),采用TOSHIBAaplio5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清晨空腹进行检查。常规检查肝胆脾情况,测量门静脉、脾动脉及肝动脉内径、血流参数(包括平均流速V、血流量F)。结果门静脉高压组门静脉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门静脉高压组血流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中重度脾亢组肝动脉血流量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中重度脾亢组患者脾动脉内径、平均流速及血流量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中重度脾亢患者脾切除后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时门静脉血流增加,肝动脉血流量减少,脾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中重度脾亢时存在脾动脉盗血,脾切除后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测脾静脉宽度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6年5月-2010年9月收治的61例肝硬化患者首先行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根据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3组,分别为I度、Ⅱ度、Ⅲ度食管静脉曲张组,随后采用螺旋CT进行上腹部三期扫描后,测量脾静脉宽度,对3组进行比较.结果 I度、Ⅱ度、Ⅲ度食管静脉曲张组脾静脉宽度分别为(1.05±0.12)、(1.82±0.23)、(2.02±0.28)cm,3组之间脾静脉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组脾静脉宽度高于I、Ⅱ度组脾静脉宽度(P<0.05),Ⅱ度组脾静脉宽度高于I度组脾静脉宽度(P<0.01).结论 脾静脉宽度可反映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因此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高低.  相似文献   

6.
<正>肝硬化晚期出现门静脉高压、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临床预后较差。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增宽、血液流速减低;肝动脉血液流速增快、血流阻力增加,并且全身血管都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尤其在重度肝硬化时,肺部血流动力学也发生变化并引起肝肺综合征(HPS)、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PHTN)。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测得腹部门静脉系统的静脉阻力、血管内血流速度、血管内径,观察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检测肝动脉和脾  相似文献   

7.
研究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病毒DNA载量与ALT、APRI及FIB-4值的相关性。测定111例CHB患者的血清HBV DNA载量、氨基转移酶(ALT、AST)及血小板(PLT)的值,运用公式计算出APRI及FIB-4指数值。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较HBeAg阳性CHB患者的低(Z=-3.684,P<0.01);2组ALT及APRI无显著性差异(Z1=-0.968,P>0.05;Z2=-0.808,P>0.05);HBeAg阴性CHB患者FIB 4值显著高于HBeAg阳性CHB患者(Z=-2.266,P<0.05)。HBeAg阴性CHB患者的年龄比HBeAg阳性CHB患者的大(t=3.859,P<0.01)。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ALT呈显著正相关(r=0.347,P<0.01),与APRI呈显著正相关(r=0.648,P<0.01),与FIB-4值呈显著正相关(r=0.596,P<0.01);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ALT、APRI及FIB-4值均无相关性(P>0.05)。HBeAg阴性组患者的年龄较HBeAg阳性组的偏大,病毒复制水平相对较低。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载量可反映出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其预测未来发生肝硬化或肝癌的风险的价值较HBeAg阳性CHB患者的高。  相似文献   

8.
B超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彤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38-2439
目的:探讨B超预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探测肝门静脉和脾静脉管径.结果:肝硬化出血组肝门静脉管径和脾静脉管径分别为(1.68±0.23)cm和(1.24±0.18)cm,均大于肝硬化非出血组的(1.32±0.21)cm和(1.02±0.22)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肝门静脉管径和脾静脉管径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01).肝门静脉管径≥1.6 cm、脾静脉管径≥1.1 cm,可作为预测出血危险的参考指标.结论:B型超声显像测定肝门静脉和脾静脉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性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源性NO在肝硬化造成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慢性肝炎组(20例)、肝硬化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10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门静脉血、外周静脉血血浆中iNOS活力,所有受试者于B超下行肝穿刺术,取1.8 cm×0.2 cm肝组织2块,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NOS蛋白表达.RT-PCR方法观察肝组织iNOS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之间两两比较门静脉血及外周静脉血iNOS活力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正常对照组和慢性肝炎组的门静脉血与外周静脉血之间iNOS活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血中iNOS活力高于外周静脉血(P<0.01).慢性肝炎组及肝硬化组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组高于慢性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及肝硬化组iNOS的灰阶值低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组低于慢性肝炎组(P<0.01).结论:iNOS/NO体系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测17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hild A级61例,B级53例,C级59例)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p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sv)、脾静脉血流量(Qsv),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肝硬化患者DPv、Dsv增宽,VPvVsv减慢,Qsv增加,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变化越明显;QPv在Child A级、B级患者增加,Child C级患者减少。结论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不同,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不同;彩超测量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皮穿刺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影像学研究,进一步明确肝内门静脉(PV)与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的关系,探讨在彩超(CDFI)导引下经皮穿刺行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DIPS)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患者30例,利用CDFI、CT、MR进行肝脏二维或三维多切面扫描,并测量RHSIVC长度、被肝实质包绕的RHSIVC长度、以及肝内LPV和RPV距PV分叉部1cm处及PV分叉部与同层面RHSIVC之间的距离。结果三种影像学方法测量的RHSIVC长度、被肝实质包绕的RHSIVC长度、肝内LPV距PV分叉部1cm处与同层面RHSIVC之间的距离、肝内RPV距PV分叉部1cm处与同层面RHSIVC之间的距离、PV分叉部与同层面RHSIVC之间的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FI、CT、MR均能准确显示PV及RHSIVC,RHSIVC起、止层面的横断面平均有56.7%、93.1%的管腔被周围肝实质完全包绕,在CDFI导引下经皮穿刺肝内PV再至RHSIVC行DIPS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三联小剂量疗法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HT)的近期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6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34例三联治疗组和34例二联治疗组。三联治疗组采用口服普萘洛尔(propranolol)10mg,每日3次,螺内酯40mg,每日2次,新亚丹肖(5-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每日2次(PIS方案)。二联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普萘洛尔10mg,每日3次,螺内酯40mg,每日2次(PS方案)。两组疗程均为半年以上。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CDFI)检测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用药1周后两组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和脾静血流速度(Vsv)均显著下降(P均<0.01);用药4周后Qpv、Qsv、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均显著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经3个月的随访,临床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IS方案组PHT显著低于PS方案组,PHT出血率PIS方案组20.6%(7/34),显著低于PS方案组44.1%(15/34)(P<0.05)。病死率PS方案组为32.4%(11/34),PIS方案组为11.8%(4/34),PS方案组显著高于PIS方案组(P<0.05)。两组中ChildC级患者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12周后PIS方案组Qpv、Qsv、MAP显著低于PS方案组(P均<0.05)、HR显著高于PS组(P均<0.01)。结论:P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56例病例,统计术中门静脉压力改变、术后CDFI检测脾静脉及分流通道情况,并从术后并发症、肝功能、再出血三方面总结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前后门静脉压由(37.55±5.37)cmH2O降至(25.03±4.66)cmH2O,平均下降(12.53±7.23)cmH2O(P<0.05)。术后1、3、12、24个月脾静脉及脾肾静脉分流通道血栓形成分别为0、1、2、3例;脾肾静脉分流口直径0.75~1.25cm,平均(0.98±0.37)cm;门静脉血流均为向肝血流,脾静脉血流均为逆肝血流。术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共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或好转。2例于术后3年、5年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查为脾肾静脉分流通道血栓形成者。结论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及断流术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保肝)和治疗组(常规保肝+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玻璃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水平;20例健康人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Ⅳ-C、LN、TGF-β1、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3mo后,治疗组的HA、Ⅳ-C、TGF-β1、TNF-α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因子,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谭友文  殷玉梅 《上海医药》2000,21(11):30-32
目的:观察丹参、黄芪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黄芪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月、2月、3月监测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静脉血流速度加快,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减少,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丹参、黄芪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叶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疗效。方法选择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叶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肝纤维化血清指标(HA、LN、P-Ⅲ-P、Ⅳ-C)和肝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HA、LN、P-Ⅲ-P、Ⅳ-C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彩色多普勒显示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门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内径均明显下降(P〈0.01),而门静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加(P〈0.05)。结论丹叶胶囊具有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对改善肝硬化进程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_1、IL-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9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血清TGF-β1、IL-18水平,并同时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CHB的严重程度增高而升高: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血清各项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P<0.01);HBeAg阴性组血清中TGF-β1水平较HBeAg阳性组明显低(P<0.01),HBeAg阳性组血清中IL-18水平较HBeAg阴性组明显低(P<0.01)。结论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肝细胞损伤指标呈正相关,这对于了解肝组织炎症活动及肝细胞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TGF-β1及IL-18水平有助于肝脏炎症病变的诊断和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数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经保肝、抗肝纤维化治疗的HBeAg阴性CHB患者,分析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主干直径宽度、脾脏厚度及肝功能变化趋势。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疗程结束后,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脾脏厚度及肝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而门静脉主干直径宽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纤维化指数能简便、动态、更全面地反映肝纤维化变化程度,用于评估药物疗效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电影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MRI)定量测量肝硬化门静脉血流,评价其与术中门静脉压力相关性。方法 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为肝硬化组,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6岁;采用电影相位对比MRI对3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1周行门静脉血流定量测量,术中测量门静脉压力。对照组为性别比、年龄与肝硬化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9例。结果肝硬化组门静脉主干截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均显示显著性增大(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血流量为(21.71±12.42)cm3/s,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肝硬化组流速较正常对照组略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术中测压,门静脉压力明显增高,为(33.79±5.32)cm H2O柱,门静脉流量与压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无明显相关性(r=0.293,P〈0.01)。结论电影MRI肝硬化术前门静脉血流定量可客观显示门静脉系统呈高血流动力学改变,门静脉压力亦可以反映肝硬化严重程度,但门静脉血流量与压力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