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秀丽线虫生殖能力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组(K溶液)和DEHP低(0.1 mg/L)、中(1.0 mg/L)、高(10.0 mg/L)3个剂量的染毒组,20℃下恒温培养染毒48 h,观察DEHP对秀丽线虫后代数目、世代时间以及瞬时产卵量的影响;利用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染色,观察并计数线虫有丝分裂区、减数分裂区的生殖细胞数;利用MD701突变株,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粗线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4期线虫暴露DEHP 48 h后,秀丽线虫的后代数目在1.0和10.0 mg/L剂量组显著下降(P < 0.05),但对世代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随着DEHP暴露剂量的增加,线虫的瞬时产卵量下降(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在DEHP 1.0和10.0 mg/L的暴露剂量下,秀丽线虫总生殖细胞数和有丝分裂区生殖细胞数均显著下降(P < 0.01),在10.0 mg/L暴露剂量下减数分裂区生殖细胞显著减少(P < 0.01)。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粗线期生殖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 < 0.01)。结论:DEHP可以导致秀丽线虫有丝分裂区增殖阻滞以及减数分裂区生殖细胞数减少,这种作用可能和DEHP导致秀丽线虫粗线期凋亡数目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戊唑醇对模式生物秀丽线虫的生殖毒性作用。方法:L2期的N2、him-5(e1490)雄虫分别暴露于0.1、1.0和10.0 μg/L浓度的戊唑醇中到L4期。通过测定野生型N2线虫的后代数目与世代时间判断戊唑醇是否存在生殖毒性,通过突变体him-5(e1490)与fog-2(q71)杂交的后代数目判断是否具有雄性生殖毒性;通过检测him-5(e1490)雄虫有丝分裂区细胞、减数分裂区细胞、精细胞数目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戊唑醇对精子发生过程的影响;通过对him-5(e1490)雄虫精子细胞的形态、畸形率、活化能力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研究戊唑醇对精子形成过程的影响。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暴露后的L4期秀丽隐杆线虫在戊唑醇剂量为10.0 μg/L时后代数目显著降低(P < 0.05);1.0和10.0 μg/L戊唑醇剂量组可以使him-5(e1490)与fog-2(q71)的杂交后代数目降低(P均 < 0.05),并可致秀丽线虫的有丝分裂区细胞数、减数分裂区细胞数、总生殖细胞数以及精细胞数目降低(P均 < 0.05),daf-2、akt-1、daf-16 mRNA在1.0和10.0 μg/L剂量组的表达量均上升(P均 < 0.05);age-1 mRNA在0.1~10.0 μg/L染毒剂量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 < 0.05或P < 0.01);与对照组相比,0.1、1.0、10.0 μg/L剂量组精细胞的直径与精子横截面积均明显减小(P均 < 0.05),1.0、10.0 μg/L剂量组精细胞的活化能力均明显降低(P均 < 0.05);try-5,spe-4,spe-6,fer-1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上升(P < 0.05或P < 0.01),swm-1 mRNA在1.0 μg/L剂量组基因的表达量上升(P < 0.01)。结论:戊唑醇通过影响秀丽线虫精子的发生以及精子的形成过程产生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3.
氯氰菊酯对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生殖能力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研究菊酯类农药氯氰菊酯的生殖毒性,并对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在生殖毒理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L4期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分别于0.08、0.8和8.0 mg/L的氯氰菊酯中暴露24、48和72 h,每组10条,以K溶液为阴性对照,分别在体视显微镜和光镜下计数后代数目、子宫内受精卵数目、卵母细胞数目并观察形态,体外排受精卵速率。结果:L4期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暴露于氯氰菊酯24 h后,各观察终点均无显著性变化;暴露48 h后,8.0 m/L浓度染毒组发生后代数目降低,0.8和8.0 m/L染毒组纳精囊旁侧第2位卵母细胞相对长度减小且子宫内受精卵数目降低,0.08、0.8和8.0mg/L染毒组体外排受精卵速率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72 h后,0.8和8.0 m/L染毒组后代数目降低,纳精囊旁侧第2位卵母细胞相对长度减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生殖系统对氯氰菊酯具有一定敏感性,在生殖毒理学研究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毒死蜱(CPF)对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设定0.5、1.0、1.5、2.0、2.5、3.0和4.0 mg/L共7个CPF浓度梯度对果蝇进行急性染毒,统计每组果蝇96 h死亡数,Probit法计算毒死蜱染毒96 h对果蝇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依据LC50分别设置含毒死蜱0.04、0.08、0.16、0.32 mg/L的培养基,用其染毒果蝇后,检测雌、雄果蝇体质量变化,各浓度组随染毒时间延长雌雄果蝇体质量日增减量及各染毒时间段随浓度增加雌雄果蝇体质量变化。结果:CPF对雌果蝇的毒性(LC50为0.447 mg/L)大于雄果蝇(LC50为0.858 mg/L)。CPF各浓度在染毒不同时间对雌果蝇的体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0.04~0.32 mg/L CPF使雄果蝇体质量平均日减轻0.01 mg/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存在明显时间-效应关系。雄果蝇对低浓度0.04 mg/L(LC50的1/20)CPF极为敏感,体质量显著下降(0.04~0.08 mg),雄果蝇在0.16 mg/L浓度染毒时体质量增加(0.02 mg),染毒72或96 h时各浓度组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结论:CPF使雄性果蝇体质量发生变化,反映CPF可对雄性果蝇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指标产生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二溴乙腈对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的遗传毒性及促凋亡作用。方法:以L5178Y细胞为靶细胞,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组学法(CBMN-cyt)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不同浓度(0.1、1、5和10μmol/L)二溴乙腈对L5178Y细胞的遗传毒性及凋亡诱导作用。结果:与阴性对照比较,1和5μmol/L二溴乙腈染毒L5178Y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升高(P<0.05);1和10μmol/L二溴乙腈染毒L5178Y细胞的核质桥率显著升高(P<0.05);10μmol/L二溴乙腈染毒L5178Y细胞的核芽率升高(P<0.05);5和10μmol/L二溴乙腈染毒L5178Y细胞的核分裂指数率显著下降(P<0.05)。二溴乙腈各剂量组L5178Y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二溴乙腈可致L5178Y细胞遗传毒性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研究菊酯类农药氯氰菊酯的生殖毒性,并对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在生殖毒理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L4期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分别于0.08、0.8和8.0 mg/L的氯氰菊酯中暴露24、48和72 h,每组10条,以K溶液为阴性对照,分别在体视显微镜和光镜下计数后代数目、子宫内受精卵数目、卵母细胞数目并观察形态,体外排受精卵速率.结果:L4期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暴露于氯氰菊酯24h后,各观察终点均无显著性变化;暴露48 h后,8.0 mg/L浓度染毒组发生后代数目降低,0.8和8.0 mg/L染毒组纳精囊旁侧第2位卵母细胞相对长度减小且子宫内受精卵数目降低,0.08、0.8和8.0mg/L染毒组体外排受精卵速率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72 h后,0.8和8.0 mg/L染毒组后代数目降低,纳精囊旁侧第2位卵母细胞相对长度减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生殖系统对氯氰菊酯具有一定敏感性,在生殖毒理学研究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苯并(a)芘(BaP)染毒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周期改变及BPDE-DNA加合物形成的情况,探讨DNA损伤与细胞周期阻滞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BaP(0、1、2、4、8、16、32 μmol/L)染毒16HBE细胞24 h,用16 μmol/L BaP染毒16HBE细胞不同时间(0、1、2、4、8、12、24 h)以检测BaP染毒16HBE细胞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再根据上述结果选择16 μmol/L BaP染毒16HBE细胞4 h后,恢复不同时间(0、1、2、4、8、12、24 h),处理结束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BPDE-DNA加合物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BaP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增加,S期细胞所占比例均增加(P<0.05或P<0.01)。16 μmol/L BaP染毒16HBE细胞4 h后,恢复早期(4~12 h)S期细胞所占比例与恢复0 h相比明显增加(P<0.05),恢复24 h时S期细胞所占比例(24.52%)与恢复0 h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26.4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浓度增加和染毒时间延长,16HBE细胞内BPDE-DNA加合物含量逐渐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毒后恢复1 h时BPDE-DNA加合物含量与恢复0 h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而后随恢复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回归分析显示BaP染毒后细胞S期所占比例与BPDE-DNA加合物含量符合Cubic方程(R2=0.386,P=0.01)。结论:BaP染毒所致BPDE-DNA加合物的形成与S期阻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对MCF-7细胞中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05、0.1、0.2、0.4、0.8 mmol/L) DEHP对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分别染毒12、24和48 h,或同一浓度(0.8 mmol/L)染毒不同时间(3、6、12、24、48 h)后,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MCF-7细胞3β-HSD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3β-HS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EHP 0.1~0.8 mmol/L分别染毒细胞12~48 h,3β-HSD 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DEHP 0.05 mmol/L染毒细胞48 h,3β-HSD mRNA表达水平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EHP 0.8 mmol/L染毒细胞6~48 h,3β-HSD 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DEHP 0.2~0.8 mmol/L染毒细胞24 h,3β-HSD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结论:DEHP可引起3β-HS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推测DEHP可能通过影响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3β-HSD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而产生生殖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纳米银对人肺癌(A549)和人肝癌(HepG2)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纳米银对两种细胞系毒效应的差异及其机制。方法:用20、40、80、160、320、640 μg/mL的纳米银分别染毒A549和HepG2细胞,染毒时长均为24和48 h,以细胞培养液为对照,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检测细胞内GSH含量和SOD活力。除上述各染毒组,两种细胞均另设置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后160 μg/mL纳米银染毒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毒24和48 h后, ≥40 μg/mL剂量组A549细胞和所有剂量组HepG2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0.05或P<0.01);与相同染毒条件下的A549细胞比较,40~640 μg/mL剂量组HepG2细胞的存活率较高(P<0.05或P<0.01)。SOD活力和GSH含量检测发现,纳米银染毒A549细胞24 h后,40 μg/mL剂量组SOD活力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GSH含量上升(P<0.05);染毒48 h后,SOD活力和GSH含量在40~160 μg/mL剂量组下降,其中80 μg/mL剂量组GSH含量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纳米银染毒HepG2细胞24、48 h后,SOD活力和GSH含量都表现为上升,其中40、80 μg/mL组SOD活力和20 μg/mL组GSH含量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细胞凋亡率检测发现,染毒24 h时,各剂量组A549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组HepG2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染毒48 h时, ≥40 μg/mL剂量组A549细胞和160 μg/mL剂量组HepG2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使用NAC预处理细胞后,160 μg/mL剂量组两种细胞系凋亡率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纳米银可以引起A549和HepG2细胞表现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而细胞内不同的SOD和GSH改变可能是纳米银引起两种细胞系不同毒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A)灌胃染毒对亲代大鼠的一般毒性、交配行为和对胎仔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成年SPF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玉米油)和低、中、高剂量[分别为28、170、1 080 mg/(kg·d)]DEHA染毒组,每组30只,雌:雄比例2:1,采用灌胃方式给予受试物,每天灌胃1次,雄鼠染毒10周、雌鼠染毒2周后同组动物合笼。各组雄鼠结束染毒后,雌鼠在交配期、妊娠期持续染毒至实验结束,测定亲代大鼠体质量、相关脏器质量及其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测定亲代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记录交配成功天数、怀孕动物数、每窝胎仔数和胎仔体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在亲代大鼠中,高剂量DEHA染毒组亲代雄性大鼠终体质量减少(P < 0.01)、睾丸脏器系数增加(P < 0.05),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肌酐(CREA)水平均升高(P < 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亲代雌性大鼠肝脏和肾脏质量及肝、肾脏器系数均增加(P < 0.01或P < 0.05),低剂量组亲代雌性大鼠AST水平降低(P < 0.05);高剂量组亲代雌性大鼠血清球蛋白(GLO)、总胆固醇(TC)水平均升高(P < 0.05);高剂量组的胎仔体质量降低(P < 0.01)。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DEHA灌胃染毒可影响亲代大鼠体质量增长,对亲代大鼠肝、肾有毒性作用,引起胎仔生长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磷酸三苯酯(TPHP)对巨噬细胞的毒性和机制,为评估TPHP暴露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和毒性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12.5、25、50、100、200、400 μmol/L)的TPHP作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24、48或72 h后,采用CCK-8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丝/苏氨酸激酶(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TPHP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TPHP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0.960,P<0.05)和时间依赖性(r=0.980,P<0.05);50~400 μmol/L组细胞培养基中LDH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当TPHP浓度为25和50 μmol/L时,FITC-A+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说明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增加(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2.5~50 μmol/L TPHP处理组TLR4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并可触发Akt、mTOR蛋白的磷酸化。结论:TPHP对Raw264.7细胞呈现明显的细胞毒性,导致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并促进了TLR4、Akt和mTOR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化镉(CdCl2)染毒对大鼠肾损伤的量效关系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0、1、3和5mg/kg CdCl2染毒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染毒4周后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评价肾功能;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损伤;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DHE及MitoSOX荧光探针检测肾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变化;免疫印迹检测SOD1、SOD2、GPx-1、CAT、Bax、Bcl-2以及GRP7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镉暴露后大鼠体质量及肾体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CdCl2剂量增加,血清BUN含量逐渐增加(r=0.463,P<0.05);肾脏病理损伤进行性加重,出现肾小球肾小管肿胀,肾小管管腔狭窄、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堆积于管腔、管腔内可见管型,肾间质充血,炎细胞浸润;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肿胀、变形、空泡样变程度逐渐加重;肾组织中ROS含量逐渐增加;抗氧化酶SOD2、GPx-1和CAT表达逐渐增加(r依次为0.854、0.975、0.918,P均<0.05),SOD1表达逐渐减少(r=-0.987,P<0.05);肾脏组织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在0~3 mg/kg CdCl2处理组逐渐增加(r=0.226,P<0.05),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逐渐减少(r=-0.85,P<0.05),Bax/Bcl-2呈剂量依赖性升高(r=0.83,P<0.05);同时,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的表达也随CdCl2剂量增加而升高(r=0.913,P<0.05)。结论:不同剂量镉暴露致雄性SD大鼠肾脏损伤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镉暴露导致氧化还原稳态失衡,从而引起氧化应激,进一步引起凋亡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刺山柑果风湿止痛凝胶膏对SD大鼠的一般生殖毒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辅料对照组(辅料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和刺山柑果风湿止痛凝胶膏高(117.8g/m2)、中(58.9g/m2)、低(29.5g/m2)剂量组,每组雌、雄鼠各25只。每天经皮外贴给药1次,雄鼠给药4周、雌鼠给药2周后按1∶1合笼交配,雄鼠给药至交配成功,雌鼠给药至妊娠第6天,阳性对照组在大鼠给药第1天单次腹腔注射(0.1g/kg环磷酰胺)。实验期间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体质量、摄食量和交配情况;雄鼠于交配成功当天解剖检查睾丸、附睾及精子情况;雌鼠于妊娠第14天解剖检查子宫、卵巢及胚胎情况。结果:与辅料对照组比较,刺山柑果风湿止痛凝胶膏各剂量组对雄鼠和孕鼠的体质量、饲料消耗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雄鼠交配率、睾丸横径、精子数目的:评价刺山柑果风湿止痛凝胶膏对SD大鼠的一般生殖毒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辅料对照组(辅料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和刺山柑果风湿止痛凝胶膏高(117.8g/m2)、中(58.9g/m2)、低(29.5g/m2)剂量组,每组雌、雄鼠各25只。每天经皮外贴给药1次,雄鼠给药4周、雌鼠给药2周后按1∶1合笼交配,雄鼠给药至交配成功,雌鼠给药至妊娠第6天,阳性对照组在大鼠给药第1天单次腹腔注射(0.1g/kg环磷酰胺)。实验期间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体质量、摄食量和交配情况;雄鼠于交配成功当天解剖检查睾丸、附睾及精子情况;雌鼠于妊娠第14天解剖检查子宫、卵巢及胚胎情况。结果:与辅料对照组比较,刺山柑果风湿止痛凝胶膏各剂量组对雄鼠和孕鼠的体质量、饲料消耗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雄鼠交配率、睾丸横径、精子数量、精子活动度和畸形率、附睾和睾丸质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对雌鼠妊娠率、子宫连胎质量、平均黄体数、平均着床数、平均活胎数、平均死胎数、平均吸收胎数、死胎率、卵巢质量亦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刺山柑果风湿止痛凝胶膏117.8g/m2剂量组着床前胚胎丢失率升高(P<0.05)、着床率降低(P<0.05),29.5g/m2组着床前胚胎丢失率降低(P<0.01)、着床率升高(P<0.01)。结论:刺山柑果风湿止痛凝胶膏对雄鼠的生育力无明显毒性影响,高剂量(117.8g/m2)刺山柑果风湿止痛凝胶膏对雌鼠的生育力存在一定影响,中(58.9g/m2)、低(29.5g/m2)剂量对雌鼠的生育力无明显毒性影响。量、精子活动度和畸形率、附睾和睾丸质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对雌鼠妊娠率、子宫连胎质量、平均黄体数、平均着床数、平均活胎数、平均死胎数、平均吸收胎数、死胎率、卵巢质量亦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刺山柑果风湿止痛凝胶膏117.8g/m2剂量组着床前胚胎丢失率升高(P<0.05)、着床率降低(P<0.05),29.5g/m2组着床前胚胎丢失率降低(P<0.01)、着床率升高(P<0.01)。结论:刺山柑果风湿止痛凝胶膏对雄鼠的生育力无明显毒性影响,高剂量(117.8g/m2)刺山柑果风湿止痛凝胶膏对雌鼠的生育力存在一定影响,中(58.9g/m2)、低(29.5g/m2)剂量对雌鼠的生育力无明显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在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急性肝L02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人正常肝细胞系L02分为对照组,20 mmol/L APAP处理6、12和24 h组,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MitoSOX和JC-1荧光染料检测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和膜电位变化,荧光定量PCR (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RAK4的相对表达量。在沉默IRAK4基因后按前述方法检测L02细胞活力、凋亡和线粒体活性氧变化。进一步给予10 mmol/L N-乙酰半氨酸(NAC)干预24 h后,用CCK-8法检测L02细胞活力,qPCR检测IRAK4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0 mmol/L APAP处理L02细胞24 h后,细胞活力下降且可明显诱导细胞发生凋亡(P<0.05);20 mmol/L APAP处理12和24 h后线粒体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P<0.05);不同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降低(P<0.05);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0 mmol/L APAP处理24 h后IRAK4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APAP组相比,沉默IRAK4基因后,细胞活力增加、凋亡程度减轻以及线粒体活性氧降低(P<0.05)。与APAP组相比,给予NAC后细胞活力增加,IRAK4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IRAK4可能参与了APAP诱导的急性肝细胞损伤,是APAP致肝细胞损伤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纳米二氧化钛(TiO2-NPs)诱发人正常肝细胞L-02和肺细胞HBE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将对数生长期的L-02和HBE细胞分为3组,即正常培养的对照组、TiO2-NPs(80μg/mL)暴露组、TiO2-NPs(80μg/mL)与NAC(20μmol/L)联合暴露组;各组细胞处理72h后,采用H2O2试剂盒检测细胞内H2O2浓度;实时荧光定量(qPCR)法检测L-02、HBE细胞端粒长度(TL)的改变;胞质分裂阻断微核细胞组试验(CBMN-Cyt)评估受试细胞的染色体不稳定性(CIN)及细胞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iO2-NPs暴露72h后,可诱导L-02和HBE细胞内H2O2浓度显著升高(P<0.05),致使L-02和HBE细胞TL缩短、CIN增加、细胞死亡率增加(P<0.05);当TiO2-NPs与NAC联合暴露72h后时,两种受试细胞的H2O2水平和CIN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TL和细胞死亡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暴露TiO2-NPs组相比,联合暴露时两种受试细胞的TL显著增加(P<0.05),且CIN及细胞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抗氧化剂NAC可抑制TiO2-NPs诱发的人肝细胞L-02和肺细胞HBE的TL缩短和细胞死亡,维护染色体稳定,对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婆罗双树样基因2(sal-like gene 2,SALL2)干扰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SALL2基因的3条小干扰RNA(siRNA-1、2、3),并设载体组及未转染对照组,使用脂质体转染HeLa细胞。采用逆转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HeLa细胞中SAL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筛选沉默效果最好的siRNA片段。将最适siRNA片段转染HeLa细胞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对照组HeLa细胞高表达SALL2。载体组和转染siRNA-3组SALL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iRNA-1和siRNA-2转染48 h后,HeLa细胞SALL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siRNA-1的沉默效率更好,故后续选择siRNA-1作为干扰组。与对照组相比,转染siRNA-1 48和72 h后细胞的增殖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48 h后siRNA-1组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减少,凋亡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SALL2基因干扰可明显提高HeLa细胞的增殖率,并降低其凋亡率。提示SALL2基因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性别和年龄因素对电离辐射诱导的离体人外周血中辐射敏感基因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健康人离体外周血,以剂量率为1 Gy/min的60Co γ射线进行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5、1、2、3、4、6和8 Gy (以0 Gy为阴性对照组),照射后培养12 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检测18个辐射敏感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分析性别和年龄因素对这些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剂量γ射线照射组人外周血18个辐射敏感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R2=0.63~0.97,P < 0.05)。在相同照射剂量,MDM2、XPC、FDXR、DDB2、ASTN2和TNFSF4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女性外周血中BAX、TNFRSF10B、ASTN2、TNFSF4、POLH和GADD45A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男性,在0.5~8 Gy照射剂量范围内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或P < 0.01)。MDM2、FDXR、DDB2和RPS27L mRNA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组间(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60岁)存在差异(P < 0.05或P < 0.01)。结论:离体人外周血中辐射敏感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存在个体间差异,且与受照者性别和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