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及磁共振常规腹部扫描对梗阻性黄疸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梗阻性黄疸患者36例进行SSFSE序列的2D/3D成像,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技术获得MRCP三维图像。同时行常规腹部MR扫描检查,观察肝内外胆管扩张的程度、梗阻端的位置及形态特点,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结果:MRCP对梗阻部位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6%,结合常规冠状及横切位扫描提高了诊断准确率。结论:MRCP虽能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的梗阻,但需结合原始图像及常规扫描才能提高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是目前梗阻性黄疸最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SSFSE-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目的 评价单次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SSFSE-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有64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接受SSFSE-MRCP检查,其中肝外胆管结石34例,恶性胆管梗阻30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全部64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结合常规MRI图像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9.1%。结论 SSFSE-MRCP检查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快速,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 常规MRI扫描,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 shot fast spin echo,SSFSE)序列MRCP结合常规MR断层图像对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SFSE序列MRCP对80例肝外胆道梗阻患者进行扫描,同时进行常规MR扫描。观察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梗阻的位置、胆管扩张形态、程度及梗阻端病变的MRCP表现特征;比较MRCP及MRCP结合常规MR对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结果MRCP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MRCP准确率为77.5%,MRCP结合常规MR为91.3%。结论SSFSE序列MRCP能充分显示胆道的解剖形态,与常规MR扫描相结合对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MRCP采用SSFSE序列重T2W1扫描,对53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良性梗阻23例,恶性梗阻30例)进行MRCP检查,并与临床综合诊断或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全部53例MRCP检查一次成功,均获得较满意的MRCP图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0.6%。结论 MRCP对肝  相似文献   

5.
彭如臣  刘玥  王浩 《北京医学》2002,24(2):102-104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7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采用岛津公司0.5 T SMT-50X型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扫描,采用自旋回波(SE)重T2加权、三维(3D)数据采集成像技术.结果 MRCP显示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肝内外胆管是否一致性扩张及阻塞段是否突然中断与梗阻性质有一定关系.结合MRCP原始图像及MR常规扫描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特别是对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MRCP检查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联合磁共振冠状位成像在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70例胆管梗阻性黄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术前均进行MRCP及MRI冠状位成像(平扫+增强)序列扫描,分析MRCP、MRI冠状位及两者联合3组检查方法对胆管梗阻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3组检查方法对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4%、82.9%、94.3%,联合检查准确率高于MRCP、MRI冠状位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良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8.7%、78.3%、93.5%,联合检查准确率高于MRCP、MRI冠状位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在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方面,MPCP与MRI冠状位成像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在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方面,MRI冠状位对恶性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性优于MRCP序列,且两者联合可显著提高对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为临床明确梗阻性黄疸的病因提供较高价值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梗阻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137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再发胆道梗阻的患者进行MRCP检查,利用2D、3D并结合横断面图像,着重观察胆道术后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是否存在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残余胆震结石及恶性胆道梗阻等),并与直接胆管造影、B超或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摹本组137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梗阻的患者中胆道结石97例,MRCP检出89例,准确率91.8%:胆管狭窄(包括胆管损伤和胆道炎性狭窄)35例,MRcP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2.9%:本组病例MRCP检出残存胆囊合并残存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下段癌1例,均经手术证实;总之,MRCP可以满意显示术后胆道系统全貌,对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残余胆囊结石及恶性胆道梗阻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如果能结合常规薄层TWI2序列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更有帮助。结论MRCP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杰 《中外医疗》2010,29(18):170-17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系梗阻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胆系疾病(2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5例恶性胆道梗阻)进行MRCP检查,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全部40例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39例胰胆管显示满意。MRCP对胆系梗阻疾病判断和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成功率高,结合常规MRI检查,对肝内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肝外胆道梗阻的MRCP、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总结与回顾216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及MRI表现,并与C11、超声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CP对胆道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8.6%;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5.4%。结论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及定性诊断优于CT、超声,是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开放型MR胰胆管造影(MRCP)在诊断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胆道梗阻患者使用0.35Tesla开放永磁MR成像仪,采取FASE序列、重配加权、二维多平面成像技术。结果:本组MRCP定位诊断率100%,定性准确率为85%,结合MRI后的定性准确率为88%。结论:中低场强的开放永磁型MR在提供患者舒适检查环境的同时.其MRCP在胆道梗阻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定位和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在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了MRI影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认的50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同时对结石的影像表现、分布及其他临床表现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的整体确诊率为94%。对不同位置结石确诊率为:肝左叶确诊率96.7%;肝右叶患者确诊率87.5%;左右肝内胆管均有结石确诊率91.7%,诊断结果与手术确认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临床手术治疗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二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2D FASE)对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TOSHIBA OPART 0.35T超导型磁共振,对30例低位胆道梗阻的患者行MRCP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MRCP 2D FASE序列对低位胆道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3.3%,对结石和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和80%。结论: MRCP检查成功率高,对各种胰胆管病变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广泛,诊断价值可靠,是一种有效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超声分辨胆总管下段梗阻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64例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诊断作对照研究。结果 超声可清晰显示胆总管下段梗阻部位及病变特征。其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64/64),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2.81%(53/64)。结论 超声对胆总管下段梗阻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价格低廉,无放射损伤,可作为诊断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低场磁共振仪进行胰胆管成像(M RCP)技术在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0.2 T磁共振仪对3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检查。先训练患者熟悉连续闭气26s或36s;腹部加压,常规SE序列横轴位T1W I、T2W I扫描及ST IR扫描,然后取轴位T2W I胆囊最大层面作M RCP定位,采用间隔快速激发射频脉冲序列行M RCP检查,图像经2D重建。结果:34例梗阻性黄疸,其中胆总管癌21例,胆总管结石10例,胆总管下段炎症3例均可显示胆道扩张,梗阻端形态轮廓钩划清楚,其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结合常规T1W I、T2W I图像,定位准确率100%(34/34),诊断符合率为91%(31/34)。所有病例均经一次扫描,基本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利用低场磁共振仪进行M RCP技术在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变中是一种无创伤检查技术,可显示梗阻部位,能较准确判断梗阻的病因、定位及定性,准确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胆系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胆系结石(胆囊结石6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外胆管结石11例)进行MRCP检查,并经手术病理和(或)其他影像学和临床资料证实。MRCP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重度T2WI扫描,结合呼吸触发及脂肪抑制技术,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全部20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19例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胆系结石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5%,其中MRCP诊断肝外胆管结石准确率为100%。结论MRCP检查成功率高,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扫描,MRCP对胆系结石特别是胆囊及肝外胆管结石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王军 《吉林医学》2013,(33):6903-6904
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螺旋CT诊断及原因情况。方法:分析影像科诊断的62例胆总管梗阻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手术病理证实和螺旋CT扫描进行分析。结果: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及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97.6%,定性诊断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以清晰的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进行判定,对于其形成原因和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R6sume0bjectiIPourestimerlavaleurdiagnostiquedecholangiOPancrdatograPhieMR(CPMRpourlesmaladiespancrdaticobiliaires.M/thodesCPMRadtdejlectudesur58sujetsdont42lurentatteintsdemaladiespancreaticobiliaireset16avaientservicommecontrOle.CPMRtyPeTurboSPin-Echo(TSE),3DMIPtechniquefutpratiqude.RdsuItatsCPMRontrdusi1OO%pour58sujetsexaminds.Chez16tdmoins,lavoiebiliOPancrdatique,ycomPrislavdsiculebiliaireadtdclairementvisualisde.Dans42maladies,lesimagescaractdristiquesdesmaladiesbiliOPa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及MRI表现。结果MRCP对胆管梗阻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符合率89%。结论MRCP结合MRI是诊断胰胆管疾病非常有效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