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诱导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92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对照组则给予芬太尼诱导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在T1、T2、T3、T4四个时点,心率(HR)、心排出量(CO)以及心脏指数(CI)在T2、T3、T4三个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及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起效更快,麻醉、镇痛作用更强,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靶控输注不同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择52例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依托咪酯的不同靶浓度,随机分为3组:低浓度组血浆靶浓度为0.40 μg/L(17例)、中浓度组为0.50 μg/L(17例)、高浓度组为0.60 μg/L(18例),分别于T0、T1、T2、T3、T4、T5、T6等时点记录患者的MAP、HR、BIS、CO、CI及SV等生理指标,同时计算依托咪酯和舒芬太尼的使用量,最终分析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 结果 ①与T0比较,高浓度组各时点的HR降低但CO和SV升高(P<0.05)。T2时点,3组患者的HR、CO、CI均降低(P<0.05);T3和T4时点,3组CO、CI和SV均升高(P<0.05)。T5时间点,3组的MAP均降低(P<0.05),中、高浓度组的HR、CO、CI和SV均降低(P<0.05)。在T6时间点,3组的MAP均降低(P<0.05)。T3和T4时间点与T2时间点比较,3组的MAP、HR、CO、CI和SV均升高(P<0.05);在T6时间点,高浓度组的MAP、CO、CI和SV均降低(P<0.05);②3组患者诱导期舒芬太尼的平均总使用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依托咪酯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最小的麻醉方案为依托咪酯靶控输注浓度0.5 μg/L复合舒芬太尼血药浓度0.4 μg/L。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CI)不同效应室质量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对高龄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高龄患者49例,年龄75~9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Ⅲ级,根据舒芬太尼的不同效应室质量浓度随机分为3组:Ⅰ组0.30μg.L-1,Ⅱ组0.35μg.L-1,Ⅲ组0.40μg.L-1,首先TCI舒芬太尼,待效应室和血浆质量浓度达平衡时,以0.50 mg.L-1的血浆质量浓度TCI依托咪酯,意识消失后静脉推注顺阿曲库铵,待依托咪酯血浆和效应室质量浓度达平衡时行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舒芬太尼达平衡时(T1)、依托咪酯达平衡时(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的变化。结果 T1和T2时点Ⅲ组HR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CO和SV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T3、T4和T5时点Ⅰ组MAP、HR、CO、CI和SV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T6时点Ⅲ组MAP、HR、CO、CI、SV显著低于Ⅰ组(P<0.05);T3和T4时点Ⅰ组MAP、HR、CO、CI、SV显著高于T0时点,Ⅱ组和Ⅲ组CO和CI高于T0时点(P<0.05)。结论舒芬太尼效应室质量浓度为0.35μg.L-1复合依托咪酯血浆质量浓度为0.50 mg.L-1TCI时,对高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较适宜高龄患者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舒芬太尼在脑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间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n=40)。舒芬太尼组为实验组,芬太尼组为对照组。保证2组患者手术麻醉期间其他药物使用相同。分别测定诱导前(T 0)、插管时(T 1)、插管后1 min(T 2)、3 min(T 3)、5 min(T 4)各时刻患者上肢动脉血压(AP)和心率(HR)的变化,从而验证各实验对象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与全麻诱导前(T 0)比较,2组患者在插管时AP、HR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 1、T 3、T 4时刻实验组AP、HR相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因此更适合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全麻诱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凌桂强  叶永景  马静宜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106-107,11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76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记录入室后静卧5rain(T)、插管前即刻(T0)、插管后1min(T1)、插管后3min(T2)和插管后5min(T3)各时间点MAP和HR,同时测定NE和E水平。结果与T比较,T0时两组患者MAP和HR显著下降(P〈0.05),从T1到T3瑞芬太尼组持续下降;T1、T3时,舒芬太尼组MAP和HR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各时间点NE和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效果均较好,舒芬太尼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对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1、S2、S3三组,各组诱导所用舒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2、0.4、0.6 μg/kg.各组分别于诱导前(T,基础值),插管前即刻(T0),插管后1 min(T1)、3 min(T2)、5 min(T3),记录患者SBP、DBP、MAP、HR、SPO2.结果 同组比较:各组不同时点的SBP、DBP、MAP、HR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0时SBP、DBP、MAP、HR均低于T时(P<0.05).组间比较:T0时S1、S2组MAP高于S3组(P<0.05);T1、T2时:S1组SBP、DBP、MAP、HR均高于S2、S3组(P<0.05);T3时:S1、S2组SBP、MAP、HR均高于S3组(P<0.05),S1组DBP高于S2、S3组(P<0.05).结论 和0.2 μg/kg舒芬太尼相比,0.4 μg/kg和0.6 μg/kg均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0.4μg/kg舒芬太尼更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对机体应激反应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辅用镇痛药物的不同,按随机、双盲方法分为舒芬太尼(S)组、瑞芬太尼(R)组和芬太尼(F)组。分别于诱导前(T,基础值)、插管前即刻(T0)、插管后1?min(T1)、3?min(T2)、5?min(T3)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并在各时点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浓度。结果:T0时三组的MAP、HR和T时相比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R组下降幅度高于F、S组。F组:T1时的MAP、HR明显高于T时,亦高于相同时点的R、S组(P<0.01),于T2、T3时刻恢复至基础水平。R组:T1时的MAP、HR与T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T1 到T3 MAP、HR呈持续下降趋势,至T2、T3时已明显低于T时,有2例HR达55次/分。S组MAP、HR在T、T1、T2、T3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和E浓度除F组在T1、T2时高于基础值(P<0.05或P<0.01),其余各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均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同时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在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级Ⅰ—Ⅱ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60~75岁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诱导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B组).A组面罩吸入七氟醚静注舒芬太尼,B组静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待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进行气管插管操作.记录两组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时(T2)及插管后3分钟(T3)、5分钟(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插管时有无呛咳和喉痉挛.结果 B组MAP T1显著低于T0, T2显著高于T1(P<0.05);HR T1显著慢于T0,T2显著快于T1(P<0.05).A组MAP、HR在气管插管后各点与T0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MAP、HR比较T1及T2均差异显著(P<0.05).A组有4例发生呛咳,B组有1例,两组均无喉痉挛.结论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诱导插管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人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脊柱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和Cor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1、S2、S3 三组,各组诱导所用舒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2、0.4、0.6μg/kg。各组分别于诱导前(T0,基础值),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记录患者SBP、DBP、MAP、HR、SPO2,并在各时点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Cor浓度。结果 同组比较:各组不同时点的SBP、DBP、MAP、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1时SBP、DBP、MAP、HR均低于T0时(P<0.05)。组间比较:T1时S1、S2组MAP高于S3组(P<0.05);T2、T3时:S1组SBP、DBP、MAP、HR均高于S2、S3组(P<0.05);T4时:S1、S2组SBP、MAP、HR均高于S3组(P<0.05),S1组DBP高于S2、S3组(P<0.05)。S1组血浆Cor的浓度在T2、T3时高于T0,亦高于相同时点的S2、S3组(P<0.05)。结论  和0.2μg/kg舒芬太尼相比,0.4μg/kg和0.6μg/kg均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0.4μg/kg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冠脉搭桥患者全麻诱导期应激反应影响。方法:择期冠脉搭桥患者45例,随机分成3组,Ⅰ、Ⅱ、Ⅲ组,每组15例,分别以舒芬太尼0.5μg/kg、1.0μg/kg、1.5μg/kg麻醉诱导,记录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时(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5 min(T5)时的HR、MAP及儿茶酚胺水平。结果:Ⅰ、Ⅲ组各时段HR、MAP、儿茶酚胺水平变化较大,Ⅱ组相对平稳。结论:舒芬太尼1.0μg/kg在冠脉搭桥全麻诱导能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维持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1.
侧卧位开胸手术对每搏量变异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比较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开胸手术对每搏量变异度(SVV)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分为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组(各20例).两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入室后吸氧5 L/min,行动静脉穿刺,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和平均动脉压(MAP).应用Vigileo持续心排出量监测仪持续监测SVV、心排出量(CO)和每搏量(SV).安静平卧10 min后(T_1),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待肌颤消失后经口腔明视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接呼吸机双肺通气,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静脉注射维库溴铵4~6 mg,采用异氟烷0.8~1.0最小有效肺泡浓度(MAC)维持麻醉,稳定10 min后(T_2),转侧卧位后再稳定10 min(T_3)开始手术.进胸后行单肺通气,记录时间点为单肺通气10 min(T_4)、30 min(T_5)和60 min(T_6).结果 侧卧位T_3时间点的SVV均显著低于平卧位T_2时间点的水平(P值均<0.05).开胸单肺通气过程中,SVV相对比较平稳,T_4、T_5和T_6时间点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T_2、T_3时间点的CO、MAP和SV均较T_1时间点显著下降(P值均<0.05).开胸单肺通气过程中,T_4时间点(开始阶段)的CO、MAP和SV与T_1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随后的T_5、T_6时间点,CO、MAP和SV出现下降,显著低于T_1时间点(P值均<0.05).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组间在各时间点的SV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开胸手术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对循环功能和血容量状态的影响无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容量治疗方法对老年肺癌患者肺切除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肺切除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20例,随机分为容量限制组(A组)和扩容组(B组),每组10例.A组术中持续静脉滴注5 mL·kg~(-1)·h~(-1)乳酸钠林格液,B组在麻醉开始后30 min内静脉滴注10 mL/kg乳酸林格液及10 mL/kg 6%羟乙基淀粉(万汶),以后按基础需要量+禁食丧失量+术中丢失+第三间隙损失量补液.两组术中出血量由6%羟乙基淀粉按1:1补偿.记录诱导前(T_1,基础值)、麻醉诱导后10 min(T_2)、输液30 min(T_3)、侧卧位即刻(T_4)、开胸后即刻(T_5)、肺叶切除后(T_6)、关胸时(T_7)、术毕(T_8)及术后1 d(T_9)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ITBV)及胸内血管外肺水(EVLW).结果 两组间在T_1时间点的HR、MAP、CVP、ITBV、CI、外周血管阻力(SVR)、EVLW基础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在T_2、T_3、T_4时间点的HR、MAP均较同组T_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在T_2、T_3、T_4、T_5、T_6、T_7、T_8时间点的CVP均较T_1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B组在T_2、T_5时间点的CVP显著高于A组(P值均<0.05).A组在T_3、T_4、T_5、T_6、T_8时间点的ITBV值较同组T_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在T_2、T_3、T_4、T_6时间点及B组在T_2、T_3时间点的CI均较同组T_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B组在T_4时间点的CI恢复至T_1时间点水平,在T_6、T_7、T_8时间点的CI显著高于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SVR和EVLW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心肺功能良好的行肺叶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限制液体输注并加用小剂量缩血管药物的治疗作用与麻醉诱导期进行扩容治疗对低血压的预防作用相当,在麻醉诱导期适当扩容治疗并不增加肺水肿的风险,且更有利于组织的灌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间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75岁、ASAⅠ~Ⅱ级行全麻手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分为3组,D1、D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D1、D2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 ,采用微量泵将4μg/mL的右美托咪定分别以0.2、0.6μg/kg剂量静脉泵入,在10 min内完成;C组以同样方法泵入0.9%氯化钠溶液。分别记录3组患者在试验用药前(T0)、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后1 min(T3)、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同时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值。结果与用药前相比,D2组MAP在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C组和D1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D2组 HR在插管后1 min明显减慢(P<0.05),而C和D1组HR在插管后1 min显著增快(P<0.05)。与C组相比,D2组在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 min、插管后5 min MAP和HR均明显降低(P<0.05),SpO2仅在诱导前有所下降(P<0.05);D1组各个时点的MAP、HR、SpO2与C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T0相比,T1时D2组血浆NE和E值降低(P<0.01);T3时C、D1组血浆NE和E值升高,D2组则降低(P<0.01)。与C组相比,T1和T3时D2组血浆NE和E值均降低(P<0.01)。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可安全抑制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维持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期间循环功能稳定。并且0.6μg/kg的右美托咪定比0.2μg/kg能更加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全麻诱导对高龄和休克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ASAⅡ~Ⅲ级老年或出血性休克的手术病人,用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托咪酯0.2~0.3mg/kg进行麻醉诱导,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每搏量(SV)、每膊指数(SI)、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心脏加速度(ACI)、左心功(LCW)及左心功指数(LCWI)。分别于诱导前、静注依托咪酯1、2、3min以及气管内插管后3min,记录上述指标。结果 与诱导前比较,静注依托咪酯后1~3minMAP、HR、SV、SI、CO、CI、ACI、LCW、LCWI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3min,MAP、HR、CO、CI、ACI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整个诱导过程中心功能的各指标的最大改变均不超过20%。结论 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对高龄和休克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轻微。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病人,依托咪酯是麻醉诱导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全麻诱导对高龄和休克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SAⅡ~Ⅲ级老年或出血性休克的手术病人,用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托咪酯0.2-0.3mg/kg进行麻醉诱导,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每搏量(SV)、每膊指数(SI)、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心脏加速度(ACI)、左心功(LCW)及左心功指数(LCWI)。分别于诱导前、静注依托咪酯1、2、3min以及气管内插管后3min,记录上述指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静注依托咪酯后1~3min MAP、HR、SV、SI、CO、CI、ACI、LCW、LCWI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3min,MAP、FIR、CO、CI、ACI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整个诱导过程中心功能的各指标的最大改变均不超过20%。结论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对高龄和休克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轻微。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病人,依托咪酯是麻醉诱导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的双相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全麻老年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C组),每组25例。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 μg/kg稀释至20 mL泵注,10 min输注完毕,再以0.3 μg·kg-1·h-1泵注至插管后5 min;C组静脉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记录入室后(T0),右美托咪定负荷量结束后(T1),气管插管前(T2)及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2组患者MAP在T2~T5时点均较T0下降(P < 0.05~P < 0.01);D组MAP在T1、T2、T4、T5时点与T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和T2时点MAP与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T2时点MAP高于C组(P<0.05)。D组患者HR在T1、T2、T4和T5时点明显低于T0(P<0.01);T2、T4和T5的HR均显著低于T3(P<0.01);C组患者T4和T5时点HR均低于T0(P<0.05);D组T1、T2和T5的HR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全麻诱导过程中给予右美托咪定可以升高动脉血压,一定程度地抑制了全麻药物引起的血压下降,同时降低HR,减弱气管插管反应,稳定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圆  曾彦茹  许立新  佘守章 《广东医学》2016,(12):1770-1774
目的:评价达克罗宁胶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Ⅱ~Ⅲ级,年龄>70岁,性别不限,Allen′s试验阴性,有高血压基础疾病,但高血压基本控制,无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等其他疾病史。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含服组、涂抹组、含服+涂抹组,每组15例。空白对照组术前在咽喉部含服8 mL空白胶浆,5 min后咽下,导管前端1/3处均匀涂抹2 mL空白胶浆;含服组术前含服8 mL达克罗宁胶浆,5 min后咽下,导管前端1/3处均匀涂抹2 mL空白胶浆;涂抹组术前含服8 mL空白胶浆,5 min后咽下,导管前端1/3处均匀涂抹2 mL达克罗宁胶浆;含服+涂抹组术前含服8 mL达克罗宁胶浆,5 min后咽下,导管前端1/3处均匀涂抹2 mL达克罗宁胶浆。入室后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行桡动脉穿刺,有创动脉压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静息10 min(T0)后记录SBP/DBP、心率( HR)、脉搏氧饱和度( SpO2)作为基础值。用相同麻醉方法行麻醉诱导,并用相同麻醉方法行麻醉维持。记录插管即刻(T1)、插管3 min(T2)、插管5 min(T3)、插管10 min(T4)5个时间点患者的SBP、DBP、HR和SpO2。结果4组患者T1时点与T0时点比较:SBP均有增高,其变化幅度分别是10.8%、5.3%、1.4%、0.7%;DBP增减幅度分别是5.2%、-3.9%、-5.2%、-7.5%;HR增减幅度分别是10.7%、11.7%、-3.8%、-1.4%;T2、T3、T4时点SBP、DBP和HR均较T0时点降低( P<0.05);T1时点与对照组比较,含服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抹组SBP、DBP、HR较小(P<0.05);T1时点含服+涂抹组与含服组比较SBP、DBP、HR较小(P<0.05),与涂抹组比较,SBP、DBP、HR较小(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插管全麻前应用1%达克罗宁胶浆含服联合气管导管前端1/3涂抹法,可以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在临床中选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健忘镇痛慢诱导联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及依托咪酯、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对超高龄患者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30例择期需行全身麻醉的超高龄危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A组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B组采用快诱导气管插管。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3 min (T3)、手术结束时(T4)2组患者的有创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BIS值;记录2组患者拔管后躁动评分、不良反应以及全麻药的用量。 结果 与诱导前MAP、HR比较,B组在T1时降低,在T2、T3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MAP、HR比较,B组在T1时降低,在T2、T3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拔管后躁动评分、不良反应例数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依托咪酯、顺阿曲库铵的用量与B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各时SpO2、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健忘镇痛慢诱导联合BIS以及依托咪酯、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能安全、有效地用于超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