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受助人员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80名受助人员和172名健康人员,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作对照研究。结果受助人员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以及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付方式得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自责的应付方式得分和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应付方式得分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客观支持、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4个指标对SCL-90总分有显著性影响(P<0.01)。结论社会支持及应付方式的选择情况与受助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激有关因素与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2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8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对研究组患者单独评定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动思维问卷(ATQ)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研究组解决问题分低于对照组,自责、回避、合理化分高于对照组,成熟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成熟应对方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ATQ与应付方式问卷中除合理化外各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PSSS量表中的家庭外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应对方式有相关性(P〈0.05),SCL-90与所有应对方式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EPQ中的内外向与解决问题、自责、求助、成熟应对方式有相关性(P〈0.01),神经质与除解决问题外各因子均有相关性(P〈0.01),精神质与除回避外各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掩饰与所有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成熟应对相关的因子包括内外向、家庭外支持、家庭内支持、精神质,与不成熟应对相关的有ATQ、掩饰因子,与混合型应对方式相关的有SCL-90总分。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成熟应对方式,其与应激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患者应付方式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的应付方式特点及对抑郁症状作用。方法:对184例患者,平分为研究组(药物治疗+应付方式指导)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应付方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疗效。结果:抑郁症患者所选择的应付方式主要是自责、退避和幻想,而相对较少使用解决问题、合理化和求助;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应付方式各因子除合理化相关性不明显外,与其余因子均存在显著相关。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应付方式各因子比较除合理化因子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应付方式影响抑郁症状,通过应付方式指导可以提高抑郁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的艾森克人格、应付方式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58例强迫症患者(研究组)和69名健康人群(对照组),分别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应付方式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艾森克人格在P、E、L上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91,-6.378,-4.630;P〈0.01),在N上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220;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应付方式在解决问题、求助因子上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34,-3.219;P〈0.01),在自责、幻想、退避因子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02,3.583,3.036;P〈0.01);研究组中,EPQ在N、E、I。维度上与应付方式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关系密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强迫症患者性格内省,常常焦虑、悲观,往往采取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强迫症患者的性格与应付方式之间关系密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5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负性情绪比较,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总刺激量得分均显著较高(P均〈0.01);而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及支持利用度分均显著较低(P均〈0.01)。糖尿病组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6个因子分与SDS、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能对其防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心理门诊患者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患者的家庭功能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2例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者(研究组)和62名正常中学生(对照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FAD、SCL-90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FAD各因子、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失眠症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SSS)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88例进行测评.结果:失眠症组自责、幻想和退避分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求助分量表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失眠症组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失眠症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失眠症组自责与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等因子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而求助与焦虑、抑郁、偏执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失眠症患者多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且有较多的心身症状,应付方式和身心健康有相关性.失眠症患者缺乏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及相关原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10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性别组家属的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O.01),社会支持评分、应对方式评分与SCL-90评分间存在相关,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家属的心理问题较男性家属严重,心理健康状况与个体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温州留守中学生自我意识、应对方式与家庭环境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留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方法对温州地区二所中学共196例初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其中留守中学生91例,非留守中学生105例。评定工具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CS)、应付方式问卷(CPQ)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结果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相比,CSCS焦虑因子分较高(P〈0.01)、躯体外貌因子分较低(P〈0.01)。CPQ留守中学生的成熟应付方式因子分如解决问题、求助高于非留守中学生(P〈o.01),不成熟应付方式因子如退避也显著高于非留守中学生(P〈0.01),幻想因子分也较高(P〈0.05)。留守组中学生在FES-CV独立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非留守中学生(P〈0.01),控制性因子评分留守儿童组也较低(P〈0.05)。结论留守中学生更倾向焦虑、自信心不足,应付方式矛盾,家庭中可能会表现依赖与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兵的应付方式、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陆军某部队2013夏秋入伍2~3周的421名新兵为研究对象,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自尊量表(S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应付方式、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1独生子女新兵SES、解决问题因子评分低于非独生子女(t=-2.497,-2.445,P0.05),SCL-90总评分、自责与退避因子评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3.353,2.603,2.229,P0.05);城市新兵SCL-90总评分高于农村新兵(t=2.291,P0.05)。2新兵心理健康水平与解决问题、求助、自尊呈正相关(P0.05),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负相关(P0.05);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大小依次是自责、自尊、幻想、解决问题、合理化因子。3解决问题、合理化、自责、幻想对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路径系数=-0.14,0.11,0.24,0.21),解决问题、合理化、自责通过自尊中介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路径系数=0.35,0.17,0.36)。结论非独生子女与农村新兵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应付方式对新兵心理健康产生直接预测作用,自尊是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中间变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把10个学院的938名新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定和对照研究。结果心理干预前后,干预组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强迫、抑郁、敌对等得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t=2.25~3.09,P〈0.05);应对方式问卷的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因子分有显著性提高(t=-1.98,-2.35,P〈0.05),而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因子分则有显著性降低(t=2.09~2.54,P〈0.05)。对照组仅抑郁因子和幻想因子得分有显著性变化(t=2.52,2.05,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改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矿工的焦虑、抑郁现状,探讨其焦虑、抑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678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矿工的SAS、SDS得分(43.41±9.60)和(47.51±11.50)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37.23±12.59)和(41.88±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49,12.757;P〈0.01);男性矿工的SAS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农村来源的矿工SDS得分显著高于城市来源的矿工(P〈0.05),井下矿工的SAS、SDS得分均显著高于地面矿工和管理人员(P〈0.01)。在应对方式上,男性矿工多采用解决问题和自责(P〈0.05),农村来源的矿工多采用自责和幻想(P〈0.01),井下矿工多采用自责、幻想、合理化(P〈0.01)。矿工的SAS得分与应对方式各因子(除解决问题外)显著相关(P〈0.01),SDS得分与应对方式各因子均显著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对矿工的焦虑、抑郁水平均影响显著(P〈0.05)。结论矿工的焦虑、抑郁水平较高,消极应对方式不利于矿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方法将110例应用奥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做为研究组,102例应用氟哌啶醇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做为对照组,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评定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经过三个月治疗后,研究组家属的SCL-90除偏执因子外,其余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应对方式问卷中研究组的解决问题、求助两个积极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责、退避两个消极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奥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优于应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家属。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癫痫抑郁患儿应付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护理工作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the way of coping questionnaire,WCQ)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na minnenav barndoms uppfostran,EMBU)对59例癫痫抑郁患儿(观察组)进行测评,与从当地某小学抽取的性别及年龄相匹配且无重大急慢性疾病的各年级学生59名(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应付方式上:癫痫抑郁患儿的自责、幻想及退避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或P〈0.01),而求助及解决问题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在教养方式上:癫痫抑郁患儿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O.01),而惩罚及拒绝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O.05或P〈O.01);在患儿应付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癫痫抑郁患儿的WCQ评分与EMBU评分呈显著性相关,尤其是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度干涉保护和母亲的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关系密切,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患儿积极的应付方式呈正相关,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患儿积极的应付方式呈负相关。结论癫痫抑郁患儿较正常儿童更多的采用消极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而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其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且患儿的应付方式与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方法 对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的277名临床护士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SCL-90总均分与常模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忧郁、恐怖两项均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执的均分低于常模,有显著差异(P〈0.05)。(2)15.6%的护士存在中度以上水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忧郁、人际敏感、恐怖、焦虑。(3)EPQ量表各维度分值与常模比较,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常模,内外向和掩饰性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质维度上的得分略高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的心理状况与一般人基本相近,部分人员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医院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三学生不同个性特征与其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在高考前对35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考前具有精神质性格的学生,其应付方式以不成熟型和混合型显著多于成熟型(P均〈0.01);相关分析提示其与解决问题和求助两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回避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具有外向性学生,其应付方式以成熟型和混合型显著多于不成熟型(P均〈0.01);相关分析提示其与应付方式问卷的解决问题和求助两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情绪稳定性的学生多采用三种不同类型应付方式,但混合型和不成熟型显著多于成熟型(P均〈0.01);相关分析提示其与应付方式问卷的自责,幻想和回避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具有精神质学生,在处理各种应急时,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而具有外向性学生,则多采用积极的、成熟的应付方式;具有情绪稳定性的学生,多采用自责和幻想等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伴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3例精神分裂症伴肺结核患者进行评定,并与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伴肺结核组WHOQOL-100总分以及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支柱领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伴肺结核组SCL-90总分以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0.01)。WHOQOL-100总分与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伴肺结核患者较不伴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更差,二者关系密切。应重视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SCL-90、DSQ和应付方式问卷对75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显得较为突出,SCL-90测试751名大学生各因子分达到或超过中等严重程度(≥2分)者有183人,占24.37%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强迫、抑郁、恐怖、偏执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常模。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和积极应付方式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负相关,中间型防御机制、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付方式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心理健康水平低下者在应激状态下常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常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和积极应付方式。提示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的训练.进行有效的心埋干预,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及防御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防御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中学生463名,实施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防御方式量表(DSQ)测量。结果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6、78%,男女检出率分别为22.01%,和33.3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7.37,P〈0.01);男女学生各因子分比较,女学生在躯体症状、焦虑、恐怖症状因子、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精神质、神经质得分均高于男性;对防御方式、人格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SCL-90各因子与防御方式各因子、EPQ神经质、精神质因子呈正相关。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防御方式的关系在0.10水平上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不成熟防御方式、神经质因子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男学生差,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焦虑、恐怖症状,防御方式、个性类型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不成熟防御方式、神经质个性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震救灾对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自评量表(SCL-90)对参加抗震救灾的258名官兵进行心理测试,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干预后2周复测SCL-90。结果干预前有心理障碍者为35人(13.6%),干预后为12人(4.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83,P〈0.01);干预前救援官兵SCL-90大部分因子分、总分及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0.05);干预后除敌对外的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0.05);干预后除忧郁、恐怖因子分略高于常模外,其他因子分均比常模低,且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阳性项目数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影响救援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其次是职务、民族、文化程度等(均P〈0.01)。结论参加抗震救灾造成救援官兵心理健康不同程度损害,经针对性心理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