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肺功能不全肺癌术后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以预防和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63例肺功能不全肺癌术后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密切监测肺部功能,加强胸部物理疗法,协助正确彻底的咳嗽、排痰。结果:55例无肺部并发症,8例发生肺部感染,其中3例发生呼衰,积极抗感染及加强呼吸道护理后好转7例,1例治疗无效死亡。其余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预防肺部并发症的积极干预措施,可以减少肺功能不全肺癌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菁菁  张洁  冯佳莉  李世阳 《癌症进展》2019,17(10):1225-1228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行择期手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呼吸训练,比较入院时和术后7天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变化情况;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拔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和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天,两组患者PaO2、FVC、FEV1、PEF、MVV水平和潮气量均低于本组入院时(P<0.05),PaCO2水平和呼吸频率均高于本组入院时(P<0.05);且观察组患者PaO2、FVC、FEV1、PEF、MVV水平和潮气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PaCO2水平和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1),每日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肺癌手术患者的肺功能,改善血气指标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呼吸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干预组(49例)和呼吸干预组(49例),常规干预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呼吸干预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呼吸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入院时、术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结果呼吸干预组患者每日排痰量明显多于常规干预组,拔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下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升高,但呼吸干预组患者PaO2高于常规干预组,PaCO2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最大通气量(MVV)、潮气量均下降,呼吸频率均升高,但呼吸干预组患者FVC、FEV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1例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合并不全肠梗阻的护理,进一步了解术后肠不全梗阻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例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合并不全肠梗阻的护理经验。结果在膀胱全切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腹部体征观察,正确运用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及温肥皂水灌肠等技术,做好患者心理干预,经过精心的护理,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痊愈出院。结论术后并发肠黏连、不全肠梗阻及时发现,及时对症处置,是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而痊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前轻度低肺功能对左全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postoperative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PCC )的预测能力,以期作为指导临床手术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 例施行左全肺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 个月内有无发生心肺并发症分为PCC 组和无PCC 组,探讨术前轻度或中重度低肺功能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肺通气功能指标(FEV 1% 、MVV% )轻度减低与术后PCC 的关系。结果:200 例患者中正常、轻度及中重度肺功能减低各35、45、120 例,术后1 个月内PCC 发生率分别为28.6% ,53.3% ,6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2.611,P = 0.002);术前FEV 1% 轻度减低(70% ≤ FEV 1< 80%)或MVV% 轻度减低(70% ≤ MVV%<80%)与左全切术后PCC 的发生相关(P = 0.028 及0.014)。进一步分析显示,FEV 1% 或MVV% 单独轻度减低时,患者术后PCC 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FEV 1 和MVV同时轻度减低时,PCC 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598,P = 0.010)。 结论:术前FEV 1% 或MVV% 轻度减低是影响肺癌左全肺切除后PCC的危险因素。FEV 1% 或MVV% 单独轻度减低不能影响肺癌左全肺切除后PCC 的发生,同时满足FEV 1% 及MVV% 轻度减低是肺癌左全切术后PCC 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降低PCC 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 1985~ 1999年对老年肺癌合并肺功能低下的患者行手术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 :本组共 2 5例 ,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62岁~ 78岁 ,大于 65岁者 2 1例 ,平均 66.9岁。术前诊断为中心型肺癌 19例 (术后病理证实鳞癌 16例 ,腺癌 2例 ,未分化小细胞癌 1例 ) ,周围型肺癌 6例 (腺癌 4例 ,鳞癌 2例 )。全组病人均符合 :最大通气量 (MVV) <5 0 % ,第一秒最大呼气量 (FEV1% ) <80 % ,肺活量 (VC)占预计值 % <70 %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 <10 .6kPa(80mmHg)为呼吸功能低下诊断标准。术前呼吸功能测定。其…  相似文献   

7.
术前常规肺功能检查对肺癌患者的手术术式选择和术后心肺并发症的估计及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对处于边界状态的肺功能较差者应结合动脉血气分析、运动负荷试验、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术后肺功能进行预测。不同术式术后肺功能受损随切除范围的增大而增加,行全肺切除患者术后肺功能几乎无改善,而行肺叶切除者随着术后生存时间的延长则有较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肺功能减损肺癌全肺切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肺癌发病率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 ,肺功能减损肺癌比例也日渐增加。探讨肺功能减损肺癌全肺切除的临床疗效十分必要。1 临床资料我所 1979年至 1993年底行肺癌全肺切除术 834例 ,其中男性 711例 ,女性 12 3例 ,年龄 5~ 79岁 ,平均51.5岁。 <6 0岁者 6 83例 ,≥ 6 0岁者 151例。通常将肺活量 % (VC % ) <80 %、最大通气量 %(MVV % ) <80 %、第一秒率用力呼气量 % (FEV1% ) <70 %作为肺功能减损的指标[1] 。按此标准 ,全组肺功能正常者 550例 ,占 6 5.9% ;肺功能减损者 2 84例 ,占34.1% ,其中阻塞型通气障碍 151例 ,限制型 76例…  相似文献   

9.
低肺功能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的围麻醉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功能减退肺癌患者施行全肺切除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肺功能减退患者行全肺切除手术在围麻醉期的管理,行右全肺切除者10例,左全肺切除者13例.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围麻醉期死亡.结论全面衡量患者情况,积极治疗影响肺功能的疾患.术前进行必要的呼吸功能锻炼,术中适当的麻醉处理和术后全面监护、合理的机械通气,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渡过围麻醉期.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肺癌是胸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变,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仍然是临床上治疗肺癌的最有效手段.但手术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为了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我们对1987年4月至2002年6月我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144例肺癌患者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开胸肺叶切除术)和观察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每组各100例.观察和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心肺并发症,以及术后心肺功能.结果 2组术前2 d、术后7 d、术后6月体重、BMI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 FVC、FEV1.0/FVC、MVV、FR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月观察组FVC、FEV1.0/FVC、MVV、FRC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明显改善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并于术后6月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食管癌合并肺功能不全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2010年7月-2013年10月,收集我院对食管癌合并肺功能不全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42例,其中男86例,女56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2.4岁。术前经严格禁烟,净化呼吸道,并给予雾化化痰、解痉、呼吸功能锻炼改善肺功能,术前合并肺部感染者,给予抗感染直至感染控制及呼吸道症状消失。经右胸前外侧切口、上腹部正中切口手术82例,左后外侧切口食管癌根治术36例,颈、胸、腹联合三切口手术24例,术后予以预防感染、解痉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抑制抗炎介质释放、营养支持和氧气支持治疗,部分患者予以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果:142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1例手术死亡,其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2例,颈部吻合口瘘1例。1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均恢复良好,经复查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对于提高肺功能不全食管癌患者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肺功能肺癌患者行伞肺切除术的围麻醉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功能减退肺癌患者施行全肺切除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经验。方法回顺性分析23例肺功能减退患者行全肺切除手术在围麻醉期的管理,行右全肺切除者10例。左全肺切除者13例。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围麻醉期死亡。结论全面衡量患者情况,积极治疗影响肺功能的疾患。术前进行必要的呼吸功能锻炼,术中适当的麻醉处理和术后全而监护、合理的机械通气,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渡过围麻醉期。  相似文献   

14.
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发生肺不张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肺不张是开胸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讨肺癌患者行开胸术后发生肺不张的原因和围手术期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便降低肺不张的发生率,并提高其治愈率,以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方法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我科因肺癌行开胸手术的374例患者中发生肺不张的资料和处理措施。结果374例肺癌患者行开胸手术后发生肺不张的有14例,经积极有效地治疗后肺不张的肺叶均复张。结论肺癌开胸术后肺不张发生率不高,有效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围术期处理和术后治疗可以降低开胸术后肺不张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背景与目的肺不张是开胸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讨肺癌患者行开胸术后发生肺不张的原因和围手术期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便降低肺不张的发生率,并提高其治愈率,以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方法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我科因肺癌行开胸手术的374例患者中发生肺不张的资料和处理措施。结果374例肺癌患者行开胸手术后发生肺不张的有14例,经积极有效地治疗后肺不张的肺叶均复张。结论肺癌开胸术后肺不张发生率不高,有效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围术期处理和术后治疗可以降低开胸术后肺不张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Mao Y  Zhang D  Zhang R  Wang L  Yang L  Cheng G  Sun K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3):300-302
目的 总结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术前肺功能、手术治疗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探讨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在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治疗经验。并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结果 181例中,全肺、肺叶、部分肺叶切除和者分别为43例、118例、16例和4例。切除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2.4%(75/177),总的住院死亡率为7.9%(14/177)。全肺、肺叶和部分肺叶切除后心肺并发症的率分别为25.6%(11/43)、48.3%(57/118)和31.3%(5/16)。8例术前行放疗和(或)化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死亡率为3/8。12例第2次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8/12),死亡率为33.3%(4/12)。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32/45)、42.2%(19/45)和31.1%(14/45);Ⅰ、Ⅱ、Ⅲ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5.0%(11/20)、25.0%(3/12)和0。结论 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但应结合病史、弥散功能和术前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有术前放化疗史和对侧开胸手术史的低肺功能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对于早期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应争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功能不全(RVD)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间97例行全肺切除术肺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右心肌机能指数(Tei指数)分为RVD组(Tei>0.28)和正常组(Tei≤0.28),对影响RVD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97例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RVD发生率为16.5%。单因素分析显示,RVD组与正常组在年龄、FEV1/FVC、术前ECG、术前肺动脉压力、肺功能、右肺切除、术中液入量这些因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2.68,P<0.01)、术前肺动脉压力(OR=8.31,P<0.05)、术中液入量(OR=15.74,P<001)与RVD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 RVD是全肺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年龄>70岁、术前肺动脉高压、术中液入量正平衡是手术后早期RV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的增加以及胸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肺癌手术指征逐渐扩大,而肺癌的发病与吸烟相关,且吸烟指数与肺功能异常有明显关系,即老年人肺功能与吸烟量、烟龄、吸烟指数呈负相关。从解剖、生理的角度而言,肺切除对肺功能的影响,主要是有效肺组织的丧失和代偿肺过度充气。由于肺的代偿能力很强,切除少量肺组织对肺功能的影响有限,若切除范围较大,对肺功能的损害增大,且肺功能的代偿能力与年龄有显著关系,年龄愈大,代偿能力愈差。  相似文献   

18.
李素芬  王君霞  李喜龙  张慧娟 《癌症进展》2022,(22):2307-2310+2325
目的 探讨术前干预对肺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1—12月收治的53例肺癌患者作为常规组,2021年1—12月收治的53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前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术前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程;术前及术后3天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出院前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与活动耐力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6MWT)]。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咳嗽、痰液黏稠、排痰困难、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天,两组患者D-D、FIB均高于本组术前,PT、APTT均短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患者D-D、FIB均低于常规组,PT、APTT均长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肺癌术后患者合并术侧上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新措施与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例肺癌术后合并术侧上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活动指导、观察生命体征、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几方面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3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肺癌术后患者易发生静脉血栓,积极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20.
102例老年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临床诊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2例老年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02例老年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中,34例发生呼吸衰竭(占33.3%),12例死亡(占呼吸衰竭病例数的35.3%,占呼吸功能不全病例数的11.8%)。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发生时间:从手术结束麻醉苏醒后不能脱呼吸机至术后10天,其中呼吸衰竭多发生于发生呼吸功能不全6~12小时后。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时间为2~27天。结论:术前心肺功能较差、肺部原发疾病、术中输入较多晶体液、术中大量输血、手术创伤、术后切口疼痛、肺部感染、胸胃扩张、吻合口瘘、胃贲门残端瘘等与老年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