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绒毛膜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6例绝经后妇女绒毛膜癌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结果 绝经后绒毛膜癌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6例患者均接受了化疗,其中4例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6例绒毛膜癌患者中,3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稳定,1例疾病进展.随访后1例死亡,2例失访,3例存活至今.结论 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应考虑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可能.确诊后,应及早给予化疗,化疗后手术切除全子宫及双附件可以取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45岁,军干。1979年因腹痛、便血行肠镜检查,发现横结肠溃疡,取组织活检诊断为:横结肠结节溃疡型腺癌。施行横结肠肿瘤切除,术中未发现淋巴结转移。1985年7月再次出现腹痛、便血,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处有息肉状组织,取组织活检诊断为腺癌。施行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乙状结肠盘状型腺癌。1989年因月经不规则两年余,持续阴道流血四个月,刮出内膜活检为:子宫内膜腺癌。行全宫及附件切除术,最后病理诊断:①分化中等的子宫内膜腺癌浸及深  相似文献   

3.
背景:伴有性索样成分的子宫内膜基质肉瘤比较罕见。报道了1例以催乳素为肿瘤标志物的复发性肿瘤患者,以及用孕酮和芳香酶抑制剂治疗的疗效。病例报道48岁女性患者,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时被诊断为伴有性索样成分的I期子宫内膜基质肉瘤。1年半后,患者出现了腹部复发,伴有乳房压痛、溢乳及催乳素水平升高。给予3个疗程的BEP(博莱霉素、足叶乙甙、顺铂)方案化疗后,患者对化疗药物部分反应,然后又进行最佳减瘤方案6个常规疗程后追加2个BEP疗程,对肿瘤完全起了效应,并且催乳素水平恢复正常。9个月后病情出现了第2次复发,表现为溢乳和催乳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子宫内膜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结果。结果:18例患者确诊为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时的平均年龄57.5岁。术前诊刮的准确率为64.71%单独化疗10例,放疗1例,孕激素治疗1例,放疗联合化疗4例,放疗或化疗联合孕激素治疗各1例。行彻底肿瘤切除术患者1例。术后死亡,余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9.3个月无复发。手术未切净的5例患者中1例失访,余复发。结论: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晚期病例多,发病年龄与子宫内膜样癌相仿,诊刮准确率低。治疗宜采取全面的手术病理分期,以钳类为主的化疗及盆腔.阴道放疗。预后恶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子宫内膜小细胞癌,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分化差恶性肿瘤,行广泛性子宫、双附件和盆腔淋巴结切除,临床病理分期均为子宫内膜小细胞癌Ⅲc期,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突触素(Syn)呈阳性表达.病例1手术后未进行其他治疗,于手术后5月死亡;病例2手术后立即给予化疗和盆腔大野放疗,已无瘤生存2个月.结论: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癌极其罕见,具有较强侵袭性,预后差,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背景:输卵管绒毛膜癌与宫内存活妊娠合并绒毛膜癌均极其罕见。本文报道1例特殊病例:用化疗方法成功治疗了1例孕33周诊断为输卵管绒毛膜癌的患者。病例:1例31岁孕32+3周妇女主诉呼吸困难及咯淡血色痰,疑为左侧附件恶性肿瘤肺转移。确定分娩是母体治疗肿瘤的最佳方案。由于诱导分娩失败,因此对其行剖宫产术。对左侧输卵管肿瘤行肿瘤、左侧输卵管及网膜切除术,显微镜检显示为绒毛膜癌合并广泛出血,FI-GO分期为Ⅲ期,W H O预后评分为12分,呈高危性。4个周期化疗后,血清β-hCG降至正常水平。患者和她的孩子在该病诊断后保持16个月无病状态。结…  相似文献   

7.
背景:曾有报道描述了发生于卵巢的女性原发性生殖道非妊娠期绒膜癌,此病发生在其他生殖部位极其罕见。病例:1例32岁、未婚、无性交史和妊娠史的女性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入院,被诊断为原发性非妊娠期绒膜癌。麻醉下骨盆检查显示,肿块位于宫颈,有转移,且FIGO分期为Ⅳ期,有13个危险因素。该患者接受了子宫切除术和高剂量化疗,显示一般痊愈,但12个月后死于耐药性疾病。经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证实为非妊娠期绒膜癌。结论:原发性非妊娠期宫颈绒膜癌可起源于生殖细胞肿瘤或上皮组织。1例原发性宫颈非妊娠期绒膜癌的病例报道@Maestá I…  相似文献   

8.
背景:本研究报道1例源于阴道苗勒囊的腺癌。虽然阴道囊肿的普遍病理类型为苗勒囊,但以前从未报道过苗勒囊的恶性病变。病例:1例48岁的妇女出现3cm大小的阴道囊破裂。20年来囊未出现症状,但就诊前2个月时发生破裂。囊壁打孔活检诊断为非典型性腺体后,患者接受了切除术,最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腺癌起源于苗勒囊。术后,患者接受了外照射治疗及近程放疗。治疗后第6个月,未发现复发。结论:据现有知识,本文首次报道了1例源于苗勒囊的腺癌。由于存在恶性转化的可能,应给予重视且严密随访,甚至无症状的阴道囊患者也应给予重视。1例源于阴道苗勒囊腺…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将机械吻合法用于腹腔镜辅助经阴道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以治疗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方法:初步研究评估了8例采用手术治疗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所有患者均使用线性及环状吻合器,进行了腹腔镜辅助经阴道直肠乙状结肠分段切除术。结果:手术平均操作时间为177.5m in,平均住院时间为4.13d。所有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出现,且吻合连续完整。术后12个月,1例患者症状部分缓解,其余7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结论:腹腔镜辅助经阴道直肠乙状结肠分段切除术,是一种用于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行的外科治疗方法。技…  相似文献   

10.
13例宫颈微偏腺癌(MDA)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9月至2012年6月收集的13例MD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 5例表现为阴道排液增多,4例以同房后出血为主诉,4例有不规则阴道流血。6例术前经宫颈活检或锥切后明确诊断,其余7例则为其他肿瘤手术后诊断(1例子宫内膜腺癌,5例宫颈液腺癌,1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后确诊)。13例均接受广泛全子宫切除术。4例术前介入化疗加术后化疗,7例术后化疗。术后随访8个月~11年,除3例失访外,其余10例均存活至今。结论 MDA临床极少见,容易误诊,及早手术、必要的辅助治疗和密切随访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男性胃原发性绒毛膜癌的发病因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例男性胃原发性绒毛膜癌病例进行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检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镜下显示部分瘤细胞似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部分瘤细胞为低分化腺癌细胞。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CK7表达阳性;合体滋养细胞HCG表达阳性;腺癌细胞EMA、CEA表达阳性。采用手术加化疗的综合治疗,6个月后患者因肺转移,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发生于男性胃原发性绒毛膜癌极其罕见,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以综合治疗为主,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1例因右侧泪腺肿块而诊断泪腺原发性导管腺癌的59岁男性病例。设计:干预性病例报道。方法:报道1例泪腺原发性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和治疗。回顾有关这类罕见肿瘤的现有文献。结果:组织活检确诊为泪腺原发性导管腺癌。患者随后行肿瘤扩大根治术,随后对眶部及颈部放射治疗。先前只有3例报道泪腺原发性导管腺癌的相关文献。结论:尽管并不常见,泪腺原发性导管腺癌仍表现出其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可区别于其他原发性泪腺腺癌。关注这类罕见的恶性肿瘤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其生物学特性、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阴道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局部复发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例原发于阴道的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随访5年后局部复发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本例原发于阴道的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5年后局部复发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与5年前的一致。国内外文献报道原发于阴道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极少,迄今为止,中英文报道了14例,未见局部复发病例报道。结论:原发于阴道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虽为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但肿瘤在切除术后数年仍可复发,建议对该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对1例妊娠22周合并Ⅲ期卵巢内膜样癌(FIGO标准)的患者,给予初始化疗同时成功地维持妊娠。病例:患者在接受两个疗程的卡铂化疗后,按计划于孕34周时行剖宫产术并分娩一健康婴儿。同时行根治性子宫全切术、大网膜切除术、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及腹膜切除术。手术切除完全(无肉眼可见残余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了有残余病变。该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后继续接受了7个疗程的化疗(卡铂+紫杉醇方案)。治疗:化疗18个月后的跟踪随访显示,该患者病情完全缓解,其小孩发育正常。结论:可以考虑应对妊娠保胎期间的患者应用化疗,但它对孕中期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内胆管乳头状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原发性肝内胆管乳头状囊腺癌诊断及治疗,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资料复习,并对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结合文献复习,该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患者多行B超及MRI检查后提示左肝叶囊肿,后行左肝外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病检确诊为原发性肝内胆管乳头状囊腺癌,术后患者治愈出院并辅以化疗,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乳头状囊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以MRI为佳,病理组织活检是诊断该种疾病的金标准,治疗方式以肝叶切除较好。早期手术治疗辅以放化疗后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肾细胞腺癌卵巢转移病例非常罕见。由于其在组织病理上与卵巢原发性透明细胞瘤类似,且都常在原发性肾脏肿瘤确诊前后被发现,所以经常被误诊。本文报道了1例肾细胞腺癌卵巢转移的患者,该患者在确诊为原发性肾脏肿瘤后7年,出现了双侧卵巢转移肿瘤,术中发现盆腔和主动脉旁淋巴结有转移灶,在行卵巢肿瘤切除术后,存活2年。回顾了英文文献中所报道的11个类似病例,虽然很少,但这种肾细胞腺癌卵巢转移瘤应该同卵巢透明细胞瘤进行鉴别诊断。影像学可用于与肾脏肿瘤的鉴别。由于两种肿瘤的预后与不同治疗密切相关,所以对其进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详细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9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8例的病例资料.结果 8例患者平均年龄50岁,其中5例发生在绝经前.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有5例病理报告子官内膜和卵巢同为子宫内膜样癌08例患者术后均接受化疗.全部患者随访3~66个月,均存活,无复发.结论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较单纯子宫内膜癌或卵巢癌发病年龄早,以内膜和卵巢同为子宫内膜样癌为主要病理类型,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再根据患者情况,辅以化疗,该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背景:曾有多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成功接受保留生育力治疗后怀孕的报道,但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激素保守治疗仍存在一定风险。病例:1例36岁未产妇,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临床IA期,组织学分级1级,接受了6个月的保守治疗,于诊断后4个月病情缓解,但在治疗结束时被证实子宫内膜癌复发。患者最终接受了包括全子宫切除、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手术。病理结果显示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侵袭肌层内1/3,伴右侧卵巢转移。结论:该病例提示,术前影像学检查阴性并不能排除早期的、高分化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失败复发的可能性。1例患子…  相似文献   

19.
背景:子宫内膜微小腺癌是子宫内膜癌中的少见类型,在与一些宫颈良性及恶性病变进行鉴别时存在困难。病例报道:1例70岁女性患者被误诊为宫颈腺癌,随后转入我院。该患者在复查宫颈刮片标本时被最终诊断为子宫内膜微小腺癌。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子宫内膜微小腺癌1期。据我们所知,这是迄今为止文献所报道的第12例类似微腺体增生的子宫恶性病变。结论:因为子宫内膜微小腺癌易被误诊为良性病变如微腺体增生及宫颈恶性病变,所以本文准备详细介绍该子宫内膜微小腺癌患者的临床、形态学以及组织病理的特点以便有助于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1例子…  相似文献   

20.
子宫肿瘤转移病例较为少见,占生殖器外肿瘤转移至女性生殖道全部病例总数的10%以下。子宫内膜很少发生转移肿瘤。最常见的转移至子宫的乳腺癌类型是小叶癌。2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转移至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的病例报道中有1例有子宫内膜样腺癌。2例患者均接受过他莫西芬的治疗,并伴子宫出血的症状。目前认为尚无报道指出乳腺癌可转移至子宫。如果无其他证据证明,应该考虑到在肿瘤的发生中出现的稀有的双态模式。2例乳腺癌转移至子宫病例,文献回顾发现其中1例有原发性子宫内膜样癌@Scopa C.D.$Department of Pathology, Regional University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