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AD)是较常见的大血管病变 ,易破裂出血而危及生命 ,近年来发病有增多趋势 ,以往该病诊断多依赖超声、CT或血管造影 ,由于MRI有其独特优势 ,已广泛用于AD诊断。我们回顾 1996年 4月— 2 0 0 2年 9月 47例AD的MRI表现 ,旨在探讨MRI对AD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有 63例临床疑为AD的患者行MRI扫描 ,47例诊为AD ,11例排除AD ,5例扫描失败。 47例AD中 ,男 44例 ,女 3例 ,年龄 3 6~ 71岁。所有病例均行超声检查 ,2 6例行CT扫描 ,13例行手术治疗 ,4例行DSA检查。以上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及优势。方法:对20 例主动脉夹层进行了MRI检查,运用常规自旋回波(SE)技术及电影(cine)技术。结果:运用MRISE及cine MRI,能够清楚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破裂口,撕裂的内膜片及真、假腔。结论:MRI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最佳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有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31例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例还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31例MRI均清晰显示出主动脉内膜瓣及由其分隔的真假腔,还有7例显示出内膜破口或再破口。全组中合并主动脉瘤样扩张15例,主动脉弓分支受累5例,假腔内血栓形成5例,主动脉瓣返流10例,左心室肥厚和/或心腔扩大10例,向胸腔渗漏2例。结论 MRI是一种无创性优良影像检查方法,能显示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对主动脉夹层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 (Aortic dissecting,AD)过去曾称为夹层动脉瘤 ,于 196 1年自首先由 Margani报道 ,是一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主动脉疾病 ,未经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死亡率极高。其病因尚不清楚 ,重要因素主要为高血压。1 病理改变主动脉夹层为主动脉内膜撕裂 ,并在内膜与中外层之间形成壁间血肿 ,血肿在动脉壁内扩展延伸 ,形成所谓“双腔”主动脉。多数在主动脉壁内可见两个破口 ,一为入口 ,一为出口。少数没有破口 ,为主动脉壁内出血。De Baky根据夹层发生的位置分为 3种类型[2 ] : 型即夹层起源于主动脉近端 ,延伸到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 ; 型即…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ng,AD)过去曾称为夹层动脉瘤,于1961年自首先由Margani报道,是一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主动脉疾病,未经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死亡率极高.其病因尚不清楚,重要因素主要为高血压.
1 病理改变
主动脉夹层为主动脉内膜撕裂,并在内膜与中外层之间形成壁间血肿,血肿在动脉壁内扩展延伸,形成所谓"双腔"主动脉.多数在主动脉壁内可见两个破口,一为入口,一为出口.少数没有破口,为主动脉壁内出血.DeBaky根据夹层发生的位置分为3种类型[2]:Ⅰ型即夹层起源于主动脉近端,延伸到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Ⅱ型即夹层起自升主动脉,终止于无名动脉;Ⅲ型即夹层起自于主动脉峡部,左锁骨下动脉处或远端,伸展到腹主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检查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6例经临床和MRI确诊的AD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6例MRI均清晰显示出真、假2腔,14例显示撕裂的内膜片,9例显示出破裂口,2例有附壁血栓。结论:主动脉夹层具有较典型的MRI表现,MRI对AD具有诊断价值。早期确诊、早期合理治疗是降低AD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一般资料男10例,女4例,年龄583±74(26~78)岁。原患高血压病13例:高血压病程平均196±83(7~31)年,最高收缩期血压平均1880±174mmHg,舒张期血压870±115mmHg,其中除5例曾服降压药但疗效不佳外,其余8例均未接受系统诊治。马方综合征1例。2 临床诊断21 症状 突出症状为疼痛,特点为自发作开始即为剧烈疼痛,并可由起始处向他处转移。本组所有患者均具持续24小时以上撕裂样痛,半数以上位于胸部,余在肩胛间区、上腹部,多伴有大汗、烦躁、恶心,其中5例疼痛向下转移(沿夹层剥离路径走行),另外少数可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晕厥、肢… 相似文献
8.
9.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分离(aorticdissection)是临床上较少见的危重心血管病。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情进展迅速,迄今仍有较高的误诊率和死亡率[1]。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86年12月至1995年6月经住院确诊的9例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42~79岁,平均58岁,病程9天~3年。本组病例均行CDE、CT、MRI检查,5例造影证实,4例手术证:实,2例经临床综合影像确诊。MRI检查采用美国GE Signa0.2T永磁型共振机,应用体部线圈,心电门控自旋回波(SE)序列,T1WI:TR等于R-R间期TE为15~25ms;T2WI:TR/TE为2500ms/90~120ms;层厚5~10mm,层距为1mm,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胸腹部主动脉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和左前斜位扫描。CT检查采用美国Sytel4000iCT扫描机,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1.
1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循环血液进入主动脉壁内而形成的血肿.在临床上,起病急,病理变化快,如不及时处理,易致死亡.现将接诊的2例患者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早期诊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探讨各种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A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突发剧烈胸背痛是其首发和主要症状,胸部平片是其筛查手段,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有很高的敏感性,核磁共振显像(MRI)准确率最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多于手术治疗前确立诊断或行腔内隔绝术时进行.结论AD起病急、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复杂,及时选择或联合应用X线胸片、TTE、CT、MRI等辅助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并指导正确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严涛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1)
目的观察CT与MRI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CT组(n=32)和MRI组(n=30)。比较CT与MRI在AD诊断分型以及检出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等的应用价值。结果CT与MRI对AD患者DeBakey分型、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对主动脉分支受累、主动脉钙化检出率大于MRI组,对附壁血栓检出率小于MRI组(P<0.05)。结论CT与MRI在AD分型、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诊断中均具有良好价值,CT在主动脉分支受累、主动脉钙化检出方面优于MRI,MRI在附壁血栓检出方面优于CT,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在主动脉夹层诊断时价值。方法:对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情及磁共振成像和螺旋CT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该病的诊断都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强的特异性,可以确定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区域、分型、真假腔、主动脉扩张、内膜片技术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结论:临床上应将两者联合应用提高诊断效果,提高治疗效果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结果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92.8%)首发症状是胸、背部剧烈疼痛;17例患者(60.7%)X线片示主动脉或纵隔增宽;19例患者(67.8%)超声心动图为典型夹层分离征象;CT扫描发现主动脉双管征24例(85.7%);磁共振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性为100%。结论据临床特点作出早期诊断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