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160例经多排增强CT确诊的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16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男性9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59.9±9)岁;136例(85%)有高血压病史,154例(96.3%)有急性胸背痛.全部病例均行多排增强CT发现异常征象,其中Stanford A型35例、Stanford B型124例.101例行内科药物治疗,53例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6例Stanford A型行外科手术治疗.共随访148例,平均随访时间(10.26±6.32)个月,死亡4例,3例为Stanford A型,1例为Stanford B型,均为药物治疗患者,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及外科手术的患者均恢复满意.结论 多排增强CT可确诊主动脉壁内血肿,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并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改善预后.对于Stanford A型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对大多数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好,介入覆膜支架对有破裂风险的高危患者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CT血管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临床怀疑的186例夹层动脉瘤行多层多排螺旋CT扫描,其中确诊夹层动脉瘤10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23例,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显示壁内血肿及血管壁溃疡并按Stanford分型. 结果 23例主动脉壁内血肿,6例为A型,17例为B 型.CT主要表现为:(1)所有病例见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其中增厚的壁≥5 mm;(2)5例见主动脉内壁上有溃疡形成;(3)5例并发胸腔及心包积液.在MPR,CPR及MIP上均可清楚显示血肿的部位、累及范围、血肿程度以及并发症. 结论 1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具有重要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 目的 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腔内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共3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4例,合并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结果 除1例(3%)患者术后3月死亡外;1例(3%)患者支架远端出现假性动脉瘤二次行支架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后1、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均行CTA复查效果好。结论 对于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单发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我院均早期采取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效果佳;伴发主动脉内壁间血肿的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应控制血压、心率,治疗2周,复查CTA血肿吸收后,再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壁内血肿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例疑有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结果10例主动脉血管壁内血肿患者中,Stanford A型4例,Stanford B型3例。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全面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病理解剖关系,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和临床应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 目的 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治疗的资料。结果 其中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2例保守治疗,其中1例死亡,另1例2周后复查CTA血肿较前加重,行手术治疗,3例明确诊断后行孙氏手术治疗效果好。23例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5例保守治疗,18例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结论 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行孙氏手术治疗效果佳。单纯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可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期间发现血肿较前增大、血压控制不平稳、持续胸痛不缓解的患者应及时选择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治疗;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伴有主动脉穿透性溃疡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壁内血肿(IMH)伴有溃疡样病变(ULP)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Stanford B型急性IMH伴有ULP患者的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观察ULP的位置、大小及随访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9~86岁(平均68.1岁),16例患者均为保守治疗,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1个月)。结果:16例ULP均为单发,3例ULP位于主动脉弓凹面,9例ULP位于胸主动脉,4例ULP位于腹主动脉,深度为2~9.5mm(平均3.9mm),所有的ULP边缘光整,无钙化,8例(50%)ULP保持稳定,4例(25%)减小或吸收,3例(18.8%)增大,1例(6.2%)进展为主动脉瘤。结论:Stanford B型IMH合并ULP较为常见,出现ULP并非都为预后不良征象,该类患者需要影像学的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64-MS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19例经64-MSCT血管成像扫描确诊的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9例病例中Stanford A型6例,Stanford B型13例,均有管壁环形或新月形增厚表现与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改变,17例出现钙化内移,5例出现主动脉的穿透性溃疡,3例出现内膜渗漏,4例出现胸腔积液,2例出现心包积液。结论 64-MSCT血管成像技术是诊断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可靠、方便、快捷的检查方法,多种重建技术相结合能够清晰显示壁间血肿的直接、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8.
2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以便早期正确处理,降低病死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21例经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T)确诊的主动脉壁内血肿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 结果:21例患者均有突发持续胸背痛,高血压18例,一半以上患者有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部分患者X线胸片、经胸超声心动图可见非特异性征象,而EBT均可见特异性征象。其中Stanford A型4例,Stanford B型17例。除1例Stanford A型行外科手术外,均给予降压及负性肌力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共随访到17例,1例Stanford A型死亡,1例Stanford A型进展为典型主动脉夹层,4例Stanford B型血肿吸收好转,其余11例无症状存活,但未复查EBT。 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可提高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早期识别,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临床较少见的B型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总结自2009年4月~2009年10月连续10例采用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的B型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11)岁,体质量(80±6) kg。所有患者均有急性胸背部疼痛症状,经64排螺旋CT确诊为B型主动脉不典型夹层,其中8例存在主动脉壁内血肿,9例存在主动脉穿通性溃疡,7例两者共存。3例存在胸腔积液,4例CT提示造影剂外溢。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诊断高血压病1~30(8±10)年。最高血压150~230(189±31)mmHg,6例患者诊断有高血脂,7例患者经CT诊断有严重动脉硬化。所有10例患者采用介入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从疼痛症状发生到支架植入时间6~60(19±16) d, 急性患者6例,慢性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植入支架直径(35.4±1.9) mm,支架长度(150±9) mm。ICU时间为4 h~2(1.0±0.6) d,术后(5.9±1.5) d出院。其中1例患者同期植入一枚肾动脉支架。1例术后第2天起有轻度偏瘫症状,术后CT证实左侧顶叶小梗死灶,经治疗好转出院。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5~11(8.4±2.1)个月。1例术后2周时在家中不明原因猝死。其余患者在术后4 d及术后3个月时均行CT复查,恢复满意,症状消失。结论: 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对有症状且有演变成典型夹层或破裂倾向的B型主动脉不典型夹层治疗的近,中期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
Gao L  Yang YF  Wu Q  Tang H  Xu XH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1):984-988
目的 创建应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置入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新方法,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例经CT证实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术前应用超声心动图判断病变,并根据测量参数选择覆膜支架型号.术中以超声心动图(包括经食管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动态地引导和监测,精确定位后置人覆膜支架封闭主动脉夹层破口.术后以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评估置入覆膜支架的疗效.结果 5例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引导置入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均成功置入真腔.1例患者主动脉夹层的远端有一小破口未覆盖.术后随访3个月,未发现覆膜支架移位及新生内漏,未发现主动脉管壁穿孔、肾功能衰竭、截瘫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2d比较,术后1个月和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中位数分别为59.9%、67.4%、68.1%)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中位数分别为31.4%、33.7%、39.1%)均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 创建了临床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新方法.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置入覆膜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近期效果满意,中、远期结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