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挂钩针配合中药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取地仓、颊车、阳白等穴,配合中药牵正散加味内服。结果:总有效率97.6%。提示:本方法具有祛风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不通的疗效。方法:针刺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穴,内服中药(细辛、川椒、牛膝、红花、桃仁、当归等)。结果:总有效率93.33。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不通,有活血化瘀,调经通络,调理冲任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牵引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仁荣  石宇雄 《陕西中医》2010,31(7):883-884
目的:观察牵引针刺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牵引、针刺百会、风池及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内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3.33%。结论:针药并用治疗本病可起到振奋阳气,温经散寒,祛风通络,调气和血,除痰利关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艾霞  高强强 《陕西中医》2013,34(1):71-7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取太冲、风池、百会、四神聪等穴针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1%,中药组疗效明显较对照组为优(P<0.01)。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有平肝熄风、祛痰泻火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43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清华 《陕西中医》2007,28(8):1064-106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针刺取环跳、委中、阳陵泉等穴,中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3例,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肾祛湿、活血祛瘀,舒筋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小儿厌食证的疗效。方法:针刺四缝穴配合黄腊健脾膏(黄腊、山药、胡桃仁、鸡内金等)内服。结果:总有效率98.21%。提示:三棱针点刺四缝穴具有运化脾胃的作用。黄腊健脾膏具有健脾消食、醒脾开胃、理气化痰、滋补肝肾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气管炎4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穴位贴敷加内服中药,对照组35例仅内服中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对照组总有效率85.8%,两组总有效率对比P<0.05。结论:穴位贴敷加内服中药治疗慢性气管炎疗效优于单纯内服中药。  相似文献   

8.
何庆勇  张吉 《陕西中医》2006,27(11):1413-1414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毫针刺法,取颊车、地仓、颧等穴,配合中药牵正散加味内服。结果:总有效率97.44%。提示:本方法具有祛风、活血、通络之功效,针药并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双针法配合大黄附子汤加味治疗急性阑尾炎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博  程刚  雷芳玉 《陕西中医》2006,27(6):723-724
目的:观察双针法配合温阳散寒,泻结行滞类中药配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针灸取足三里、阑尾穴、双侧针刺,配合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等)治疗本病36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3.3%。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泻结行滞,理肠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和胃解肌药配合针刺治疗颈胃综合征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汉林  何海波 《陕西中医》2009,30(7):876-877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颈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颈胃综合症患者采用中药(葛根、羌活、白芷、白术、茯苓、法夏等)内服,配合针刺风池、后溪,公孙等穴治疗及功能锻炼。结果: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2.9%。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综合疗法对颈胃综合征有较好治疗作用并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用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位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内服丹参酮胶囊,治疗组口服西药同西药组,中药内服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桑白皮、黄芩、夏枯草、连翘、金银花、海浮石、甘草),且每日常规针灸合谷、三阴交、血海等穴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1.7%;治疗组总有效率88.3%,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法治疗本病可清热凉血,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电针背俞穴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运珠 《陕西中医》2006,27(12):1563-1564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取肺俞、膈俞、肝俞等穴,接电针治疗仪,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方法具有扶正补虚、调节脏腑机能的作用,可缓解平滑肌痉挛,从而达到气至有效,强化了调畅局部气机治疗作用。电针增强针感,共奏降逆止呃之效。  相似文献   

13.
少泽穴点刺放血配合蒲公英神曲麦芽煎回乳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琳 《陕西中医》2008,29(3):341-341
目的:观察点刺少泽穴配合口服中药回乳的疗效。方法:点刺少泽穴配合蒲公英、神曲、麦芽煎口服治疗本病45例。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刺井穴可激发经气,使经气充盛,通而不滞,少泽穴点刺放血能在短时间内减轻乳房胀痛,使乳房硬度变轻,缩短乳房硬结消散时间。配用蒲公英、神曲、麦芽煎消食调中,健脾、和胃、回乳,消乳汁瘀滞,解除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4.
赵得雄  张守春 《陕西中医》2007,28(7):882-88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TDP照射治疗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患者取仰我卧位,取次穴、膀胱俞、肾俞等穴,各穴均用捻转法,得气后用TDP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直接照射患者腹部。结果:有效率100%。提示:本方法可使经络舒血行畅,刺激这些穴位有助于促进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针刺风池、完骨、天柱等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本病5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8.21%。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调节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吞咽中枢,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针刺局部取穴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2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红斌  赵建安 《陕西中医》2009,30(9):1211-1212
目的:通过观察以针刺局部取穴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患者采用以针刺鹤顶、膝眼、经验穴、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为主;配合合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超短波物理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7.62%。结论:以针刺局部取穴为主,配合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超短波物理治疗可以起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疏筋通络之功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哈慈五行针治疗胃痞的疗效。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取上脘穴、中脘穴、建里穴、背部督脉与之相对应的部位、两侧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手掌大鱼际胃肠反射区运用哈慈五行针。对照组38例,仅给予中药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总有效率76.3%,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方法对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作用显著,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5,(10):1415-1416
目的:探索矫正穴对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判定并检测疗效。方法:电针治疗仪连续波作用于矫正穴,观察156例面神经麻痹的患者的患侧面部肌群的收缩情况。结果:良好型治愈率100%,一般型治愈率95.24%,不良型治愈率76.47%。结论:电针矫正穴能够治疗面神经麻痹并准确预测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19.
电针磁疗合中药外敷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1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磁疗合中药外敷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针刺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等穴,配合TDP特定电磁波照射及中药外敷。结果:总有效率为95.4%。提示:本方法具有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玲  罗雪梅  罗凯 《陕西中医》2009,30(12):1646-1648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选中脘、商曲、滑肉门为主穴)治疗本病8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贯通气血,缓解疼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