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短波对神经受风引起的疼痛治疗效果。方法 29例神经受风引起的疼痛超短波治疗。结果 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神经受风引起的疼痛总有效率为96.55%。结论 超短波对神经受风引起的疼痛治疗同时配合药物.有双重作用,既促使药物和炎症吸收,又有促进水肿消退,改善组织营养,解除痉挛,减轻疼痛,促进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五官超短波对面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35例面神经损伤病人,采用五官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结果五官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面神经损伤总有效率为97.14%。结论五官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面神经损伤能使药物达到神经的损伤部位,解除神经的痉挛,使神经兴奋性降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改善局部营养,有恢复神经损伤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五官超短波对面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35例面部神经损伤病人,采用五官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结果 五官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面神经损伤总有效率为97.14%。结论 五官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面神经损伤能使药物达到神经的损伤部位,解除神经的痉挛,使神经兴奋性降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改善局部营养,有恢复神经损伤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有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有关影响因素冯凯林世和赵节绪薛志刚周围神经损伤后,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使得目前已能够十分精确地将中断的神经对合,但功能完全恢复者十分罕见。近几十年来,人们已从改进神经修复的纤维外科技术转向了探索神经再生过程中的细胞、分子和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治疗,主要包括神经外膜缝合术、束膜缝合术及外膜束组膜缝合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共修复113条神经,其中功能恢复优66条,良23条,可14条,差10条.外膜缝合组、外膜束组膜缝合组、束膜缝合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1.4%、76.3%、78.1%,不同缝合方式间的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功能,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大量实验证明,Bungner带-许旺细胞-基底膜结构是神经再生理想的微环境。这一结构在神经损伤两三周后形成。而在神经损伤数小时后,近断端的神经纤维就开始发芽再生神经纤维开始再生与所需微环境的形成并不同步。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进行修复的最佳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2周后神经修复组、4周后神经修复组、3个月后神经修复组、即时神经修复组。 方法:建立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即时修复组立即缝合伤口,2周后神经修复组、4周后神经修复组、3个月后神经修复组采用神经两断端分别固定于肌膜上,逐层缝合伤口,2周,4周,3个月后重新打开伤口,在手术显微镜下用10-0无损伤尼龙针线进行外膜缝合修复坐骨神经,缝合伤口。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缝合神经段的神经电生理、轴突数、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结果:2周后神经修复组神经传导速度慢于4周后神经修复组、3个月后神经修复组(P < 0.01);即时神经修复组与2周后神经修复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2周后神经修复组效果最好,神经纤维走行正常、排列完好,神经纤维可见血管增生,髓鞘结构较好,许旺细胞功能活跃,新生轴突内微丝密集排列。4周后神经修复组最差,神经纤维数量少、排列紊乱,髓鞘轴突变性明显,大部分神经纤维脱髓鞘崩解,轴突消失,未见再生神经纤维。3个月后神经修复组效果较差,可见较多神经纤维结构破坏,排列略紊乱,髓鞘和轴突变性较明显,仅见少量再生神经纤维,许旺细胞略少,胞质不发达。即时进行神经修复组效果较好,神经纤维结构破坏不明显,排列整齐,髓鞘和轴突变性轻,神经纤维内见有大量再生髓鞘,许旺细胞明显增多,胞质较发达。2周后神经修复组轴突计数优于其他3组(P < 0.05),4周后神经修复组最少。 结论:神经损伤2周后进行神经修复效果优于其他时间点,是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4—2009年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79例,共92条。术后经3~36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9例患者,男62例,女17例,年龄15~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周围骨折是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主要是外力撞击引起,常引起骨折分离移位,部分合并神经损伤,治疗不当易造成关节疼痛、畸形、僵硬、不稳或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作者自2003至今共收治15例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经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不够理想。基因治疗为其功能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 目的:从功能基因、转染载体选择、基因翻译因子生物学效应3方面进行综述,为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6/2010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peripheral nerve injury, gene therapy, virus vector”或“周围神经损伤、基因治疗、病毒载体”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与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有关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及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35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保留20篇文章进行综述。目前,周围神经损伤的基因治疗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如转基因的腺病毒表达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和Ad-32Ep65-Flag基因等,有望成为临床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损伤神经周围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手术组、PRP联合组各65例,手术组患者进行显微外科手术,PRP联合组患者在手术基础上注射自体PRP进行治疗;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并对2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下肢运动功能、基本功能优良率以及肌电图疗效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1、3、6、12个月后PRP联合组患者CRP、TNF-α水平均低于手术组,IGF-1、VEGF表达水平均高于手术组(P<0.05); 治疗1、3、6、12个月后PRP联合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基本功能恢复优良率、肌电图愈显率均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 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注射自体PRP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炎性损伤程度,上调IGF-1、VEGF的表达水平,加快神经传导速度,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短波和五官超短波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配合药物治疗 ,40例病人随机分为超短波治疗组 2 5例和五官超短波治疗组 15例 ,分别进行超短波和五官超短波治疗。结果 超短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6% ,五官超短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6 6% ,两组之间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超短波和五官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神经痛有明显镇痛、消炎消肿、改善血液循环、恢复神经功能 ,是临床治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方法以60只胫骨骨折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盐水组、神经损伤盐水组、NGF组、神经损伤NGF组,每组各15只,各选取30肢体,分析周围神经损伤后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胫骨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结果NGF促进大鼠肌肉恢复,神经损伤侧骨痂量显著高于对侧(P<0.05),NGF组、神经损伤NGF组骨小梁排列规则,而其骨痂量低于神经损伤盐水组,但神经损伤盐水组缺乏正常骨小梁结构。结论在伴或不伴神经损伤的骨折大鼠中,对其采用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均可抑制破骨细胞活动,让成骨能力变强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短波对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37例梨状肌综合征超短波治疗。结果超短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总有效率为97.3%。结论超短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能使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缓解神经和肌肉痉挛,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14.
背景:关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时间的选择的研究较少。 目的:通过观察大白兔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修复的效果,以选择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 方法:随机将大白兔分为4组。剪下长约1 cm的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即时修复组即时进行神经修复组;2,4周和3个月修复组神经两断端分别固定于肌膜上,缝合伤口,分别在2,4周后和3个月后修复坐骨神经。术后3个月于缝合神经处的取材,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病理学观察,电镜观察移植神经段结构,并进行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 结果与结论:2周修复组大白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P < 0.01),与即时修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2周修复组神经移植处组织形态、结构明显好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2周修复组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明显多于4周修复和3个月修复组(P < 0.01)。结果提示在2周后修复神经损伤优于其他时间点,是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身压迫致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自身压迫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因饮酒后睡眠中上肢受压至桡神经损害9例,因长时间(22-25h)下蹲至两侧胫神经损害3例;肌电图检查均为神经源性损害,神经电生理检查示6例右侧、3例左侧挠神经和3例两侧胫神经的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复合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所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和扩血管药治疗.治疗后,9例桡神经损害的患者中7例基本痊愈,2例显著好转;3例两侧胫神经损害的患者中2例好转,1例无效.结论:自身压迫致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有特殊性,起病急;及时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大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短波对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37例梨状肌综合征超短波治疗。结果超短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总有效率为97.3%。结论超短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能使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缓解神经和肌肉痉挛,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17.
周围神经损伤为临床常见并发症,其会导致患者出现支配区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生活,严重甚至引发患者出现残疾[1]。产科医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会忽略围术期引发的周围神经损伤,导致出现医疗纠纷。本文通过对2011‐03—2014‐05在我院产科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组,讨论产科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超短波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25例坐骨神经痛行超短波治疗。结果超短波治疗坐骨神经痛总有效率为96%。结论超短波能改善血液循环,对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促进神经的营养,使疼痛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状腺素凝胶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切断造成0.8 cm缺损,用甲壳素导管桥接神经缺损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A组管内注入甲状腺素凝胶,B组管内注入赋形剂明胶,C组管内注入等渗盐水.术后第4、8周分别检测各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并收集标本,行特殊染色、S -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再生神经的组织学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4、8周 A组神经传导速度优于B、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S -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阳性神经纤维数及特殊染色显示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均多于B、C组(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应用甲状腺素凝胶可以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