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是在患者机械通气时呼吸相末期维持气道处于正压状态,是治疗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最重要的措施之一.PEEP可防止肺泡萎陷,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消耗,增加肺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通气/血流比值,减少肺内分流,改善氧合及肺顺应性,减少肺泡反复开闭引起的剪切伤,从而提高ALI/ARDS患者的生存率[1].目前尚无明确最佳PEEP的选择方法.以前多以肺P-V曲线吸气支的低位拐点(low inflection point,LIP)设置PEEP,但随着对P-V曲线进一步研究及理解的深化,该理论已遭受质疑,需探索出其他选择最佳PEEP的方法[2].笔者就ALI/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最佳PEEP选择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2.
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1例ARDS机械通气病人 ,放置中心静脉导管 ,依次调节PEEP为 0、 5、 10和 15cmH2 O 4种不同压力水平 ,测定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参数的变化。结果 :当PEEP为 5cmH2 O时 ,PaO2 即开始明显升高 (P <0 0 5 ) ;PEEP在 10cmH2 O时 ,氧利用率(O2 UC)、心率及平均动脉血压均变化不大 (P >0 0 5 ) ;但当PEEP达 15cmH2 O时 ,O2 UC、心率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平均动脉血压则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PEEP虽可提高PaO2 ,但必须寻求最佳的PEEP水平 ,并适当增加血容量 ,增加有效心输出量 ,才能真正改善病人的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3.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ARDS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 呼吸末正压机械通气(PEEP);CVVH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 呼吸末正压机械通气(PEEP) CVVH。分别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及PEEP水平的变化。结果38例ARDS患者加用CVVH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有效治愈率和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ARDS时能有效清除患者血管外肺水和致炎介质,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氧合功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潮气量(LTV)加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MV)与传统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1997-10~2003-10,26例创伤性ARDS患者,分为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组(A组)11例(1997-10~2000-08),LTV量加PEEP机械通气组(B组)15例(2000-09~2003-10).比较两组的血气、血液动力学指标,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发生率,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的时间、发生率和ARDS的病死率.结果两组中血液动力学和血气指标中PaO2无差异.B组P aCO2高于A组(P<0.05),B组中发生MODS的时间延长(P<0.05),MODS的发生率和ARDS的病死率降低且无VILI发生.结论 LTV加PEEP机械通气在创伤性ARDS的治疗中,改善氧合与传统方法无差异,PEEP(5~18)cmH2O和轻度高碳酸血征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且能有效地减少VILI,延长MODS发生的时间,降低MODS发生率和ARDS的病死率,适合在ARDS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应用压力控制通气方式的肺复张手法对ARDS患者肺复张效果的影响。方法:34例ARDS病人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压力控制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根据压力一容积曲线低位拐点(LIP)设置"最佳PEEP"为LIP+2cmH2O,维持吸入氧浓度≤0.60。都采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技术。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平均年龄、HR、MAP、RR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PAC-RM前相比,RM后各时点PaO2、PaO2/FiO2均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压力控制通气方式的肺复张手法可显著增加ARDS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喘息性疾病机械通气治疗时是否能够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以及如何确定最佳PEEP的简捷方法.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法,记录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中23例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喘息性疾病患儿的准静态压力-容积(P-V)曲线,确定P-V曲线上低位转折点(LIP),将PEEP分别设定在准静态曲线的0 cm H2O、LIP、LIP+2 cm H2O(1 cm H2O=0.098 kPa)三组,以相同的潮气量和吸入氧浓度(FiO2)分别给予定容机械通气,各水平PEEP维持30 min后监测肺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气改变.结果 23例重症喘息性疾病患儿的准静态LIP为(2.70±2.00) cm H2O.当PEEP为LIP+2 cm H2O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 )/FiO2及肺顺应性均显著提高(P<0.01),动态肺顺应性最高,吸气峰压为(22.30±3.00) cm H2O,平均气道压为(14.11±1.01)cm H2O,且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无明显影响.与PEEP为0 cm H2O相比较,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明显区别.结论 小儿重症喘息性疾病时,应用PEEP是安全的,选择准静态P-V曲线的LIP+2 cm H2O作为PEEP水平时可获较佳治疗效果,且不会加大CO2的潴留,对血流动力学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儿童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机械通气的11例危重症儿童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临床资料,根据机械通气的选择时机分A组7例为早期机械通气组,B组4例为常规机械通气组。对该病机械通气指征、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在出现气促、胸片两肺出现模糊影、血气示过度通气即予正压通气,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达22 cm H2O、呼气末正压(PEEP)达7 cm H2O、氧浓度(FiO2)40%~50%即可改善低氧血症,总上机时间4~5天,全部治愈。B组出现明显低氧血症、肺部大量湿罗音、胸片示两肺白肺、血气示Ⅰ型甚至Ⅱ型呼吸衰竭时上呼吸机,呼吸机参数PIP高达25 cm H2O、PEEP高达10 cm H2O、FiO280%~100%仍不能改善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持续24~48 h后经皮氧饱和度方升至90%以上,总上机时间7~10天,1例死亡、3例安全撤机。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是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途径;以最小的PEEP达到适宜的氧合指标是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防止肺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变异率变异性压力支持通气(noisy PS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状态及肺内气体分布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纳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7例行机械通气ARDS患者行单盲随机自对照研究。患者采用noisy PSV通气模式,设置15%、30%、45% 3种变异率,同一患者以抽签随机决定应用这3种变异率的先后顺序,每种模式分别通气10 min。记录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呼气末正压(PEEP)、气道峰压(PIP)、潮气量(TV)的变化,电阻抗断层摄影EIT持续监测肺气体分布情况。 结果3种变异率noisy PSV模式相比较,ARDS患者PaO2/Fi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1,0.037,P>0.05)。noisy PSV 30%模式通气后,患者的PaO2/FiO2(328.66±98.84)高于noisy PSV 15%(305.34±100.65,P<0.05);noisy PSV 45%与30%相比,患者PaO2/Fi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变异率noisy PSV模式通气后,患者RR、PEEP、PIP、TV等呼吸力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应用3种模式通气后,患者1~4肺内分区(ROI 1~4)气体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oisy PSV 30%与15%相比,增加了ROI 3的气体分布[(38.8±10.5)% vs (36.5±9.0)%,P<0.05]。 结论机械通气noisy PSV模式设置变异率为30%与15%、45%相比,能够改善ARDS患者氧合状态和肺内气体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将14例ARDS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例,采用保护性通气治疗;B组7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基础上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PaO2、氧合指数(O I)。结果:与以往同类疾病的治疗结果相比,患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显著降低;在治疗后各个时点,B组PaO2、氧合指数(O I)均高于A组(P<0.05)。结论:外源性PS与肺保护性通气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ARDS患儿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配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6例 SARS并发 ARDS患者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配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 2例治愈 ,其配合 BIPAP呼吸机治疗连续7d以上 ,平均每日治疗时间大于 2 2 h,治疗后 Sp O2 和 Pa O2 显著上升 (P <0 .0 5 )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气促紫绀减轻 ,呼吸频率减慢 ,心率减慢。14例死亡。结论 早期足量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配合无创机械通气对于支持 SARS并发 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十分必要。其能减轻呼吸肌疲劳 ,促使呼吸频率减慢 ,改善肺泡通气 ,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及 ARDS,促进炎症快速吸收 ,降低病死率 ,提高治愈率。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无效者 ,需及早进行有创持续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应用跨肺压指导重症胰腺炎腹腔高压合并ARDS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参数设置对患者气体交换、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25例重症胰腺炎腹腔高压合并ARDS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检测跨肺压,维持吸气末跨肺压小于24 cm H2O,设置呼气末正压并维持呼气末跨肺压于0~10 cm H2O。观察25例患者的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的变化。结果腹腔压力与气道平台压呈正相关(P0.05),与胸壁顺应性呈负相关(P0.05),与吸气末跨肺压及呼气末跨肺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根据跨肺压设置呼吸机参数,25例患者呼气末正压和呼气末跨肺压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吸气末跨肺压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呼气末跨肺压与呼气末正压、呼气末食道压显著相关(P0.05);吸气末跨肺压与气道平台压、吸气末食道压显著相关(P0.05),与潮气量无显著差异(P0.05);肺静态顺应性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呼吸系统及胸壁顺应性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死腔分数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结论应用跨肺压指导重症胰腺炎腹腔高压合并ARDS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参数设置,有利于改善肺顺应性、氧合指数、塌陷肺泡复张,降低死腔通气值,同时通过监测肺应力避免肺泡过度膨胀,从而保护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肺复张(RM)联合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进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Ⅰ、Ⅱ组,每组各16例,Ⅰ组患者RM后将PEEP降为10-15 cm H20(1 cm H<,2>O=0.098 kPa),11组患者RM后将PEEP降为10 cm H<,2>O以下水平.结果RM前后两组患者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均有明显提高且Ⅰ组维持更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中心静脉压(CVP)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M联合较高的PEEP能改善ARDS患者氧合且维持时间更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对患儿血气指标及治疗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抗病毒、抗炎药物治疗,增加营养治疗,对照组PEEP参数设置为3~5 cmH_2O,观察组PEEP参数设置为8~15 cm H_2O。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血气指标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24 h后PaO_2、pH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胸片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低PEEP参数机械通气相比,高PEEP参数可有效改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气指标,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我们通过对ICU中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与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AWP)的关系,及CVP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水分管理中的作用。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6例自1998年2月~2001年4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病房住院的ARDS患者。ARDS诊断标准参照我国2000年ARDS修订标准[1]。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1±26)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II)评分15~40分,均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使用仪器为:Swan-Ganz四腔漂浮导管由德国贝朗公司生产,型号为6F(…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脑脊液(CSF)变化对脑出血电阻抗断层扫描(EIT)成像表征影响的基本规律,为成像方法改进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基于COMOSL软件建立含有脑脊液层和脑出血目标的三维颅脑有限元仿真模型,利用阻尼最小二乘算法重建CSF整体减少和局部减少情况下的EIT图像,以重建图像感兴趣区域(ROI)的平均阻抗值作为重建结果分析的主要参考指标。结果:当CSF整体体积减少时,EIT图像中存在阻抗升高的目标,易造成对出血目标成像的误判,当其体积减少2 ml以上时,EIT图像难以真实地反映出血目标的位置和变化信息;CSF体积的变化与EIT重建值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在CSF体积局部减少的情况下,EIT图像能够反映出血目标的位置信息,但其重建值表达为阻抗升高。结论:脑脊液变化对脑出血电阻抗成像表征的影响研究证实,CSF体积变化是导致出血性病变在EIT图像中表现为阻抗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为后续脑出血EIT成像算法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认识,探讨其临床护理。方法:对3例ARDS患儿采取机械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经过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各项消毒隔离,预防了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例发生气胸,经及时处理2 d后气胸消失,3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ARDS患儿应及早应用机械通气与PS治疗。配合正确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生肺疾患(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AFP)的治疗策略,对我医院2000~2003年间32例COPD并发进行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均符合COPD并发呼衰标准)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用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以达到明确机械通气治疗的指征及机械通气参数设定的意义,从而降低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时,吸氧浓度(FiO2)为30~50%,潮气量为8~10ml/分,吸呼比一般为1∶1.5~2.呼吸模式早期为辅助/控制(A/C)模式,后期改为SIMV+PSV或PSV模式直至脱机,触发灵敏度为-0.196kPa(-2cmH2O)、PEEP并发气胸外一般为3~8 cmH2O,湿化温度为32~35OC.本组32例COPD并发进行急性呼吸衰竭(AFP)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其血气、呼吸频率及心率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笔者认为较固定通气模式及部分固定通气参数在治疗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AFP)中可起到显著效果,但是潮气量及PEEP两参数应随血气变化及病情状况及时调整,以防止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18.
改良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在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改良的俯卧位头高脚低倾斜30°机械通气方法,相比常规的俯卧位机械通气的优点.方法 选择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俯卧位组和倾斜俯卧位组,每组22例.患者平时持续30°半卧位,每天进行俯卧位机械通气1次,每次4 h.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俯卧位机械通气前、中、后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等指标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俯卧位机械通气后患者的氧合指数均有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倾斜俯卧位组比较,俯卧位组体位改变后出现肺静态顺应性下降[2h时(25.6±5.8)ml/cm H2O(1 cm H2O=0.098 kPa)比(37.2±20.5)ml/cm H2O],平均气道压上升[2 h时(18.5±3.9)cm H2O比(15.6±5.3)cm H2O],心率增快[2 h时(112.0±16.2)次/min比(102.0±11.3)次/min],平均动脉压下降[2 h时(86.0±6.7)mm Hg(1 mm Hg=0.133 kPa)比(93.5±7.5)mm Hg],中心静脉压上升[2 h时(15.5±3.3)cm H2O比(12.6±4.3)cm H2O];这些改变在俯卧位期间持续存在(P<0.05),恢复30°半卧位后1 h消失.结论 改良的俯卧位通气,既有俯卧位改善氧合的作用,又可以避免俯卧位对肺静态顺应性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在胸腔镜肺大疱手术中使用的差别.方法 连续20例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进入研究.诱导后置人支气管阻塞导管,定位成功后进行单肺通气.患者首先分别选用VCV或PRVCV中的一种模式通气20 min,然后改用另一种模式通气20 min.两种模式中潮气量均设定6 ml/kg,呼吸频率为15次/min,吸呼比为1:2.比较两种通气模式下气道峰压、血流动力学(心率、血压)、血气分析指标.结果VCV时气道峰压显著高于PRVCV时[分别为(18.2±4.3)cmH_2O(1 cmH_2O=0.098 kPa)和(12.7±3.6)cmH_2O,P<0.01].两种通气模式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潮气量、心率和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VCV相比,PRVCV运用于单肺通气可以在不影响氧合的情况下,提供较低的气道峰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中应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作者将30例A-SAⅡ-Ⅲ级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在PACU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间歇正压通气(SIMV)SIMV 呼气末正压(PEEP)10cmH2O的机械通气模式辅助通气,于气管导管拔除后抽血行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短时间应用SIMV PEEP(10cmH2O)可改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气管拔管后肺功能,增加血氧分压,对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