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焦虑和抑郁障碍与躯体疾病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有人说 2 0世纪是“焦虑的年代” ,2 1世纪则是“抑郁的年代”。可见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已成为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 ,其终生患病率分别为 6 1%~ 9 5 %和 10 %~ 15 %。但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不仅见于精神科临床 ,还常与内外科疾病或 /和其他疾病并存。据统计 ,内科住院的患者中有2 2 %~ 33%的患者可诊断出患有抑郁障碍 ,33%~5 0 %的患者可诊断出患有焦虑障碍。一些慢性疾病患者 ,如心脏病、癌症、慢性肺病、脑中风患者发生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比例明显增高。另外 ,由于焦虑障碍是一种长期性负性情绪障碍 ,可招致多种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2.
梁裕格 《当代医学》2013,(18):156-157
目的提高社区医师对老年焦虑障碍伴躯体症状的认识,探讨老年焦虑障碍伴躯体症状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药物护理组(治疗组)与药物组(对照组),每组19例,药物护理组采用地西泮、谷维素、维生素B1+心理疏导+护理;药物组单纯使用地西泮、谷维素、维生素B1。1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药物护理组19例中,有效率94.7%,其中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1例;药物组19例中,有效率78.9%,其中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4例。结论根据老年焦虑障碍伴躯体症状的发病特点,单纯用药效果不明显,而采取用药+心理疏导+护理,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用药,且方法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以躯体不适为主诉就诊于全科门诊的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s disorder,SSD)患者越来越多,这些患者常年受痛苦的躯体症状所困扰而就诊于各个综合医院的专科或全科门诊,但却无法得到正确地识别与处理.在西方大多数国家,全科医生提供大多数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全科医生对于此类疾病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更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用生物反馈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黛力新治疗,治疗前后评定躯体症状变化及进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评分及躯体不适症状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尤为明显(P<0.01)。结论:生物反馈联合黛力新治疗躯体化障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就诊病人心理障碍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DSM-IV诊断筛查神经门诊病人。结果:共筛查406例首诊的病人,诊断心理障碍的176人(48.3%),其中躯体形式障碍102例(52.1%),抑郁障碍44例(22.4%),焦虑障碍30例(15.3%),躯体形式障碍中疼痛症状最常见,结论: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患者中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要重视心理障碍的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与广泛性焦虑患者的情绪、躯体主诉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方法对37例躯体化障碍和31例广泛性焦虑分别采用自编躯体症状主诉频数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结果两组HAMD总分无差异,躯体化障碍的认知障碍及阻滞因子分别低于和高于广泛性焦虑(t=2.676,P=0.009;t=4.137,P=0.001).躯体化障碍的HAMA总分及躯体性焦虑分低于广泛性焦虑(t=3.773,P=0.000;t=2.996,P=0.004).胃肠道功能紊乱主诉躯体化障碍患者较常见,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躯体主诉广泛性焦虑更多.服药依从性两组无差异.结论两组疾病症状互有重叠,在疾病现象学上缺乏独特性和特征性的症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与广泛性焦虑患者的情绪、躯体主诉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方法对3 7例躯体化障碍和 3 1例广泛性焦虑分别采用自编躯体症状主诉频数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抑郁量表 (HAMD)进行测评。结果两组HAMD总分无差异 ,躯体化障碍的认知障碍及阻滞因子分别低于和高于广泛性焦虑 (t =2 .676,P =0 .0 0 9;t =4.13 7,P =0 .0 0 1)。躯体化障碍的HAMA总分及躯体性焦虑分低于广泛性焦虑 (t =3 .773 ,P =0 .0 0 0 ;t =2 .996,P =0 .0 0 4)。胃肠道功能紊乱主诉躯体化障碍患者较常见 ,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躯体主诉广泛性焦虑更多。服药依从性两组无差异。结论两组疾病症状互有重叠 ,在疾病现象学上缺乏独特性和特征性的症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9.
焦虑障碍躯体症状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虑障碍是一类高患病率的精神障碍,患者通常以躯体症状为主诉在综合医院就诊,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或误治。本文对焦虑障碍躯体症状相关临床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张小河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5):781-784
目的了解焦虑障碍的躯体症状的发生特点、误诊误治情况及其原因,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0例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焦虑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中广泛焦虑障碍185例,惊恐障碍15例。广泛焦虑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最多见者为上消化系统症状和失眠、乏力,几乎占100%,其次为紧张性头痛的表现,占62%;本症躯体症状所涉及的系统以2个系统者居多,占62%。惊恐障碍患者中,过半数是农村计生结扎对象,此为本组病例特点,躯体症状多见过度换气、呼吸困难、心悸、四肢抽搐等。结论在综合医院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焦虑障碍容易误诊误治,原因是临床医生对焦虑障碍的认识不到位和患者对自身情绪症状的否认或掩饰,以及医生对本症患者存在反感、厌恶的对立情绪。但只要耐心细致地加以鉴别,并怀着极大的同情心去诊治这些患者,多数患者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术前存在某些心理因素倾向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影响脊柱术后的临床疗效,即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可能对脊柱相关疾病患者的术后结果产生负面影响。本综述的目的是总结术前存在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症状的患者对脊柱术后结果的影响,归纳该研究进展及研究心理因素影响患者预后的机制,探讨术前干预措施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萍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6):647-648
焦虑障碍是一组患病率较高的疾病,在美国,焦虑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28.8%。因此,焦虑障碍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2例躯体化障碍的患者进行为期6周治疗。采用SCL-90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疗效评定以减分率及有效率为评定指标。结果口服度洛西汀6周后有效率为84.15%,较2周、4周末显著提高(P〈0.01);治疗前躯体化障碍患者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因子分升高明显,治疗后各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度洛西汀治疗副反应轻微。结论度洛西汀对躯体化障碍有较好疗效,而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躯体化障碍(SD)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90例SD患者,用自编调查表对其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应用躯体形式障碍症状筛查-7量表(SOMS-7)统计其躯体症状数目,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其情绪状况,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SF-36)及躯体健康总评(PCS)和精神健康总评(MCS)评价其生命质量.另将1 688例杭州市区居民(对照组)的SF-36、PCS及MCS结果与SD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SD患者SF-36量表的生理机能[(76±14)分]、生理职能[(10±17)分]、躯体疼痛[(45±16)分]、一般健康状况[(22±12)分]、精力[(37±13)分]、社会功能[(57±19)分]、情感职能[(20±29)分]、精神健康[(48±14)分]8个维度的评分及PCS[(42±12)分]、MCS[(33±21)分]评分与对照组[分别为(82±20)、(81±34)、(82±20)、(57±20)、(52±21)、(83±18)、(84±32)、(60±23)、(50±10)、(50±1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8、-31.80、-17.95、-22.06、-8.82、-10.71、-17.25、-6.62、-5.27和-6.51,P<0.0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躯体症状数目、抑郁焦虑程度的患者,其MCS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CS与躯体症状数目呈负相关,MCS与躯体症状数目、焦虑状况呈负相关.结论 SD患者的生命质量显著低于普通人群,躯体症状数目、抑郁和焦虑情绪与患者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氟伏沙明在精神科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主要综述氟伏沙明治疗抑郁症、焦虑障碍、躯体变形障碍的功效,并综述了其不良反应、药代动力学、剂量和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情绪障碍的特点及对策。方法对200例老年人的焦虑、抑郁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与躯体疾病、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睡眠等方面的关系。结果老年人焦虑、抑郁在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群均可发生,学历低者症状较轻,学历高者症状较重。多见于脑卒中、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肿瘤、消化性溃疡及睡眠障碍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高龄患者多于低龄患者。以行政管理、科技工作等职业较多见。结论老年人焦虑、抑郁与躯体疾病、年龄、性别、学历、职业、睡眠情况有关,综合医院的医生要注意识别老年人的情绪障碍,及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临床如何识别躯体形式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综合医院中有许多病人没有或仅有轻微的器质性疾病,但躯体主诉甚多。他们大多数找内、外科医生看病而查不出相应的疾病根据,我们称之为“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disorder)。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是,病人反复求医,向医生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医生给予医学检查,且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也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病人认为其疾病在本质上是躯体性的,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若病人不能说服医生接受这一点,便会愤愤不平,甚至出现纠纷。这些病人症状的出现往往和长期存在的与不愉快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抑郁、焦虑、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调查,探讨中医郁证的症状、证候、脏腑病位等临床特征。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抑郁障碍(MDD)、焦虑障碍(AD)和躯体形式障碍(SFD)3组,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复合自主神经症状量表(COMPASS-31)评分,采集3组患者临床信息评估中医证候、中医病症,运用频数统计法、卡方检验法、Wilcoxon秩和检验以及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郁证患者的中医特质。结果①共观察291例,MDD124例、AD92例、SFD75例,3组均以女性和脑力劳动者偏多(P0.05);②3组患者平均症状数为(5.98±3.03)个,在MDD、AD组,病情越重症状数量越多(P0.05);③各组及3组合并的COMPASS-31评分与症状数量均呈正相关(P0.05);④仅有精神心理症状或躯体症状者分别为1.37%、38.49%,兼有二类症状者占60.14%;⑤3组患者临床表现以脾胃病系为最多,其次为气血津液系、心病系;证候以复证多于单证;脏腑病位以心系为最多(44.67%),其次为肝、脾、肾、胃、胆、肺;COMPASS-31评分值以肾病系最高;病名以心病系为最多,其次为气血津液病系、肝病系、脾胃病系、肾病系。结论中医郁证临床表现多以躯体症状形式出现,证候属性离散度较大,脏腑病位以心、肝、脾为主,可涉及多种病名。  相似文献   

19.
房和平  龚毓华 《上海医学》2003,26(3):173-173
近年来 ,对慢性躯体性疾病伴焦虑障碍患者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及时治疗日益受到关注 ,本研究采用氟哌噻吨片(美利曲辛片 ,丹麦生产 )治疗此类患者 31例 ,现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收集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2月门诊和住院的慢性躯体性疾病伴焦虑障碍患者 31例 ,男 12例 ,女19例 ,年龄 19~ 81岁 ,平均为 (6 0 .6± 10 .5 )岁。心理障碍评定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及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 ,HAMA(14项 )评分大于 14分为伴有焦虑障碍。躯体性疾病中 ,心血管疾病 17例 (5 4 .8% ) ,脑血管疾病 8例 (2 5 .8% )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对其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躯体形式障碍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辅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的HAMA及HAMD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及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和4周后HAMD及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