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熊志为 《当代医学》2021,27(28):44-46
目的 探究程序性死亡因子(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与单纯化疗相比,采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临床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是世界上第四种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 HR-HPV)的持续侵袭是宫颈癌的独立危险因素.HR-HPV感染会导致宫颈局部细胞免疫缺陷,免疫监视能力下降导致的免疫逃逸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局部宫颈癌术后联合放化疗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治疗效果、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择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紫彬醇联合顺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D-1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和E3泛素连接酶Cbl-b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保存的NSCLC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各165例,制作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SCLC组织中PD-L1和Cbl-b蛋白表达,并分析NSCLC组织中PD-L1与Cbl-b蛋白表达的关系,以及PD-L1、Cbl-b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PD-L1和Cbl-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 73%(120/165)、38. 79%(64/165),癌旁组织中PD-L1和Cbl-b阳性表达率均为7. 88%(13/165); NSCLC组织中PD-L1和Cbl-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χ~2=5. 292、3. 076,P <0. 05)。PD-L1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肿瘤直径、阳性淋巴结数、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无关(P> 0. 05)。Cbl-b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及肿瘤病理类型有关(P <0. 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直径、阳性淋巴结数及病理分级无关(P> 0. 05)。NSCLC组织中PD-L1和Cbl-b蛋白表达呈直线关系(R2=0. 075,P <0. 01),其模型为y=21. 464 93+0. 532 65x。PD-L1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45. 0、52. 0个月,PD-L1蛋白高表达与低表达NSCLC患者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75例鳞状细胞癌患者中,PD-L1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45. 0、81. 0个月,PD-L1蛋白高表达的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中位OS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P <0. 05)。90例腺癌患者中,PD-L1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50. 0、39. 0个月,PD-L1高表达与低表达腺癌患者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bl-b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NSCLC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39. 0、54. 5个月,Cbl-b蛋白高表达患者的中位OS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P <0. 05)。结论 Cbl-b和PD-L1蛋白在NSCLC组织中均呈高表达。PD-L1与Cbl-b蛋白表达呈直线相关。Cbl-b蛋白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及OS有关。PD-L1蛋白表达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期有相关性,但PD-L1蛋白表达与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常规化学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学治疗,第1天静脉滴注卡铂0.3~0.4 g·m-2、紫杉醇脂质体135~175 mg·m-2、培美曲塞500 mg·m-2, 2l d为1个周期,1个周期给药1次,连续治疗6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PD-1抑制剂派姆单抗,静脉滴注,第1天2 mg·kg-1,21 d为1个周期,1个周期给药1次,连续治疗6个周期。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计算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 T细胞及辅助性T(Th)1、Th2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  相似文献   

7.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是诱导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在肿瘤形成中起免疫检查点的作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该通路而用于肿瘤的治疗。近年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大量国际性临床研究证实PD-1抗体和PD-L1抗体单药及联合化疗或血管生成抑制剂等药物治疗NSCLC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化疗。Nivolumab、Pembrolizumab和Atezolizumab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NSCLC的二线治疗以及某些特定人群一线治疗的标准治疗策略。目前公认的与免疫治疗疗效确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有PD-L1表达水平、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MMR蛋白表达缺失(dMMR)和肿瘤突变负荷(TMB)。现将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抗PD-1/PD-L1新药在NSCLC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的选择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分析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找到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免疫治疗效果差的原因,为EGFR突变型NSCLC患者的精准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唐山市工人医院病理科2020年至2021年间同时行EGFR基因检测及PD-L1免疫组化染色的NSCLC病例共308例,分析PD-L1表达强度与EGFR基因突变率的关系,EGFR突变情况与PD-L1表达强度的相关性。结果:PD-L1阴性、弱阳性、中等阳性和强阳性的病例EGFR突变率分别为71.30%、57.55%、50.00%、44.12%(P=0.017,r=-0.176);PD-L1低表达率和高表达率在EGFR突变型中分别为74.19%和25.81%,在野生型中分别为62.30%和37.70%(P=0.027)。结论:PD-L1表达强度与EGFR突变率之间呈现负相关,P...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复杂、易复发,给予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差。随着恶性肿瘤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成为治疗模式的中心,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在治疗膀胱癌等多种肿瘤中显示出持久的抗肿瘤效应及可耐受的安全性,患者的总生存获益明显提高。目前,Nivolumab、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Durvalumab、Avelumab等作为免疫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临床膀胱癌的治疗,针对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正在大规模开展,为膀胱癌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1.
肺癌作为全球死亡率第一的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案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针对驱动基因阳性者还可以选择性使用靶向治疗,但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非小细胞肺癌作为最常见的一类肺癌,临床上急需新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肿瘤治疗方式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可能,文章对NSCL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取得了明显疗效。但在不同的肺癌患者中PD-1/PD-L1抑制剂疗效存在显著差异。现有的研究发现,外泌体PD-L1(exosomal PD-L1, ePD-L1)可代替肺癌细胞PD-L1,抑制T细胞活化,产生免疫抵抗,同时还能将PD-L1转移到次级细胞发挥免疫耐受作用,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本文将对外泌体及ePD-L1的分离检测方法、ePD-L1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对肺癌进展和免疫治疗的影响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胃癌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虽然手术、放疗及化疗延长了晚期胃癌(GC)患者的生存期,但预后仍然很差。近年来,随着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在实体肿瘤治疗中获得的重大突破,癌症治疗模式已经被重塑。目前研究最多的ICIs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本文总结了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在GC中的当前试验及最新数据,并讨论了其目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1(PD-1 ligand 1,PD-L1)的抑制剂广泛用于肺癌治疗,但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值得关注。垂体irAEs包括垂体炎和垂体功能减退,常见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治疗后,而较少见于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缺乏是垂体irAEs的一种特殊亚型,不伴垂体其他功能紊乱和垂体肿大。本研究报告3例晚期肺癌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孤立性ACTH缺乏及其他irAEs。病例1是68岁男性患者,先确诊PD-L1高表达的肺腺癌,采用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期间出现免疫性肝炎,经高剂量甲基泼尼松龙[0.5~1.0 mg/(kg·d)]治疗后缓解;间隔11个月又确诊原发性胃癌,故在帕博利珠单抗基础上增加阿帕替尼(apatinib)治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共17次后,患者的肺癌和胃癌均未进展,但出现严重恶心和无力,此时甲基泼尼松龙已停药10个月,血液生化检查提示重度低钠血症(121 mmol/L,参考值137~147 mmol/L,下同),8:00 a.m.皮质醇(<1 μg/dL,参考值5~25 μg/dL,下同)和ACTH(2.2 ng/L,参考值7.2~63.3 ng/L,下同)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病例2是66岁男性肺腺癌患者,参加新型PD-1抑制剂HX008联合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登记号:CTR20202387)。治疗5个月(共7次用药)后,患者的肺癌达到部分缓解,但恶心和呕吐却突然加重,伴轻度呼吸困难和双下肢无力,其血液生化检查提示轻度低钠血症(135 mmol/L),8:00 a.m.皮质醇(4.3 μg/dL)和ACTH(1.5 ng/L)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正常;同时肺CT显示中度免疫性肺炎。病例3是63岁男性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一线使用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联合化疗,肺癌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仅出现轻度免疫性皮疹;治疗5周期后,肺癌进展,此后6个月未使用免疫治疗;再次免疫治疗前,常规评估发现8:00 a.m.血皮质醇降低(1.5 μg/dL),ACTH正常(8.0 ng/L),但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状,使用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联合化疗2周期后出现肺部感染伴持续低热、中度无力和重度低钠血症(116 mmol/L),此时, 8:00 a.m.血皮质醇为3.1 μg/dL,ACTH为7.2 ng/L,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这3例患者均无头痛和视力障碍,脑磁共振成像均未见垂体肿大或垂体柄增粗,且无动态变化。患者均接受了泼尼松(2.5~5 mg/d)激素替代治疗,相关症状缓解后均恢复PD-1抑制剂治疗。病例2较特殊,其因同时伴有中度免疫性肺炎而采用高剂量泼尼松[1 mg/(kg·d)]治疗,并逐渐减量至生理替代剂量,8:00 a.m.血皮质醇和ACTH恢复并维持正常,但其他两例患者的垂体功能减退均未恢复。本组病例提示,PD-1抑制剂诱发的垂体irAEs可表现为孤立性ACTH缺乏,其发病时间跨度大,临床表现不特异,恢复模式也不同。因此,对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尤其是疗效好的患者,要定期监测垂体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警惕垂体irAEs。  相似文献   

16.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可调节免疫反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D-L1)对应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临床抗肿瘤中展现出极大优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通路,激活免疫细胞识别和杀伤的功能治疗子宫内膜癌,从而达到抗肿瘤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PD-1/PD-Ls信号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及其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水英  孙宇  金惠 《医学综述》2013,19(11):1973-1975
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免疫共刺激分子PD-1/PD-Ls作为负性免疫调节分子,在介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于PD-1/PD-Ls与肿瘤免疫逃逸关系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入,主要包括其分子功能、表达水平高低与肿瘤预后的关系等,尤其是对以PD-1/PD-Ls为靶点的临床肿瘤治疗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该文就PD-1及其配体PD-Ls的发现、表达、功能以及在肿瘤免疫逃逸、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等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李恭泰  周艳琳 《医学综述》2021,(15):2988-2994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其早期症状隐匿,晚期预后极差,死亡率高.目前,传统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对晚期食管癌的局限性已逐渐展露.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对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有巨大潜力.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的开...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轻中度与重度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和CT特征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PD-1/PD-L1 ICI治疗且发生ICI相关性肺炎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发布的不良事件评定标准5.0版将ICI相关性肺炎患者分为轻中度14例和重度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主要包括ICI治疗至肺炎发生时间、原发灶病理类型、放疗史、免疫治疗方式、临床症状等)和CT特征(主要包括CT分型、病灶密度、病灶位置、有无胸腔积液等)。结果 临床特征比较发现,轻中度组女性、无症状患者占比以及BMI均明显高于重度组(均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ICI治疗至肺炎发生时间、吸烟史、原发灶分类、原发灶病理类型、放疗史、ICI类型、免疫治疗方式、免疫治疗线数、胸闷气急、咳嗽咳痰、发热、呼吸衰竭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中度组CT分型为机化性肺炎型、病灶位于肺外周、病灶两肺未对称的占比均明显高于重度组(均P<0.05);两组患者在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