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婴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患儿脑诱发电位改变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MLD患儿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MNSEP)测试,并与头颅CT结果比较.结果6例MLD患儿BAEP和MNSEP结果均异常,BAEP异常主要包括Ⅰ波潜伏期延长、Ⅰ~Ⅲ和Ⅰ~Ⅴ峰间期延长;MNSEP异常主要有N9波低平、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N9~N13和N13~N20峰间期延长,而N20波幅改变不明显.结果还表明,诱发电位的异常早于头颅CT结果.结论诱发电位较早地反映患儿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可以作为无创性早期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以昏迷为首发症状的甲基丙二酸血症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对 3例以昏迷为主诉而入院的甲基丙二酸血症 (MMA)患儿的临床治疗及生化学监测的分析 ,提高儿科医生对昏迷、酸中毒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关系的认识。方法  (1)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法对 3例患儿进行尿液生化学检测。 (2 )纠正酸中毒、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用大剂量维生素B12 对患儿进行治疗 ,对昏迷期、治疗后清醒期及出院后的血气和尿液中甲基丙二酸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1) 3例患儿尿液中甲基丙二酸均异常增高。(2 )患儿酸中毒被纠正、治疗后清醒期及出院后 ,尿液中甲基丙二酸水平降低 ,但仍明显高于正常。 (3)患儿经长期维生素B12 治疗后 ,生长发育可以同正常儿童。结论  (1)对婴儿不明原因的酸中毒、昏迷应注意有机酸代谢病并及早检查病因。 (2 )纠正酸中毒是急性期抢救昏迷的主要治疗措施 ,对于确诊为MMA患儿应及早应用大剂量维生素B12 治疗以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硫化氢(H2S)在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患儿尿液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20例MMA 患儿作为病例组(男13例,女7例),同时将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男11例,女9例),留取所有儿童新鲜尿液。采用自由基检测仪检测正常儿童与MMA 患儿尿液中的H2S浓度,对照病例组与对照组尿H2S浓度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例MMA患儿尿H2S浓度(64.9±52.0) μmmol/L高于对照组尿H2S 浓度(43.9±40.0) μ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435,P=0.001);尿H2S浓度辅助判断MMA的ROC 曲线分析中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以尿H2S浓度47.72 μmmol/L为界值,辅助判断MMA 的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60%。结论 MMA 患儿尿液H2S含量高,尿H2S浓度检测有助于MMA的尽早诊断,或可作为新生儿筛查、MMA 患儿动态观察和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儿中主要临床表现:24例神经系统受累,9例肾脏受累,8例血液系统受累,2例肝脏受累,3例心脏受累,1例肺部受累.气相色谱-质谱法尿有机酸分析显示26例患儿尿甲基丙二酸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12例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8例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头颅CT检查6例中5例异常,MRI检查10例全部异常.19例确诊患儿接受维生素B12治疗,辅以低蛋白饮食及左旋肉碱治疗.对治疗的15例进行平均8.5个月的随访.2例死于严重代谢性酸中毒,12例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8例以肾脏受累起病的患儿出院后多次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甲基 丙二酸血症临床特征差异很大,及早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尿有机酸分析明确诊断至关重要,确诊后坚持长期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生儿期发病的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高早期识别、早期诊断该病的能力。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8月河南省15家省市级医院新生儿童症监护病房确诊的28例MMA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11例;足月儿27例,早产儿1例。结果新生儿期MMA多于出生1周内起病,起病越早,病情越重,预后越差,遗传家族史有助于疾病诊断。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及呼吸困难(9/28例)、反应差和拒乳(6/28例)、嗜睡(4/28例)、抽搐(3/28例)等。实验室检查异常主要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12/28例)、血糖增高(10/28例)、高氨血症(7/28例)等。结论新生儿期起病的MMA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预后极差。应加强对新生儿期起病MMA的早期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原因不明的神经精神异常及甲基丙二酸尿症患儿中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情况,探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进行血浆或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原因不明的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癫疒间、头痛等多种神经系统异常患儿799例,甲基丙二酸尿症126例患儿,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液总同型半胱氨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测定尿液有机酸,液相串联质谱法进行血液氨基酸、酯酰肉碱谱分析。结果925例高危患儿中共发现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28例(13.84%)。799例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疾病患儿中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7例(3.38%),血液丙酰肉碱及游离氨基酸浓度正常。126例甲基丙二酸尿症患儿中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01例(80.16%),血液丙酰肉碱浓度增高。结论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甲基丙二酸尿症的主要临床表型,为鉴别诊断、正确治疗,应及早进行血液总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是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危筛查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素酶预处理-气相色谱-质谱法(UP-GC-MS)在甲基丙二酸尿症(MMA)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留取8例MMA患儿和15例同年龄健康儿童晨尿2 mL,尿液标本经尿素酶去尿素、加内标正十七酸、除蛋白、真空干燥处理,残余物用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三甲基氯硅烷(BSTFA/TMCS)衍生后进样,分析仪器为Finnigan GC-MS联用仪,每次取样0.5~1.0μL,扫描模式为全扫描加选择离子扫描模式,分流比10:1,起始温度60℃,然后以17℃/min的速度升温至320 ℃.质谱电离方式为电子解离模式,扫描范围为m/z 50~m/z 650.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患儿尿液中可检测到明显的甲基丙二酸、甲基枸橼酸等MMA患儿尿液标志物信号.在总离子流图上,其绝对保留时间(相对保留时间)分别是6.78 min(0.396 min)和11.53 min(0.24 min).在质谱图上,甲基丙二酸的特征离子(三甲基硅烷化后质荷比,TMS m/z)分别为73、147、247.8例MMA患儿尿液甲基丙二酸水平为1.72~18.2 nmol/mg Cr;健康对照组15例儿童为0.001~0.202 nmol/mg Cr.经过lg(x 5)对数转换后(其中x为原始数据),病例组尿液甲基丙二酸水平为(0.703±0.005),健康对照组为(0.973±0.184),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0 P<0.01).结论 建立UP-GC-MS分析尿液代谢成分超越了有机酸萃取法的一些局限,是MMA确诊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多系统损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甲基丙二酸尿症中的特殊类型,对5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本症的临床表现、生化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尿有机酸分析,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确诊后给予钴胺素、左旋肉碱、甜菜碱等药物治疗,予以长期随访。结果 5例患儿(男2例,女3例)起病年龄3个月~13岁。4例表现为进行性智力运动障碍伴蛋白尿、血尿,1例因肌肉酸痛就诊,伴抽搐2例,伴周围神经损害2例,肝功异常2例。5例患儿尿甲基丙二酸为29.4~805.9mg/g肌酐(正常对照为0.2~3.6mg/g肌酐),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42.5~215.22μmol/L(正常对照5~15μmol/L),均明显增高,血浆游离肉碱浓度下降。经维生素B12左旋肉碱治疗后,患儿尿甲基丙二酸浓度明显下降,经甜菜碱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逐渐降低。结论 甲基丙二酸尿症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导致多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不明原因的脑病、周围神经病、肾损害等多脏器损害患者,应尽早进行尿有机酸分析等特殊检查,对于甲基丙二酸尿症患者应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相似文献   

9.
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极少以脑积水起病。本文报道1例以脑积水起病的该病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探讨该类有机酸代谢病与脑积水的关系。该患儿以抽搐、脑积水起病,存在大细胞性贫血,发育评估落后,视听功能损伤,脑电图高峰失律,头颅磁共振及超声证实脑积水。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为143.06μmol/L,尿代谢筛查甲基丙二酸浓度为正常值的1483倍,基因检测确诊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位于1p34.1的c.609G>A纯合突变,属于CblC型维生素B12合成酶缺陷。确诊后加用静脉维生素B12、口服叶酸、甜菜碱后,患儿抽搐缓解,脑室回缩,发育较前进步。因此,对于没有明确病因以脑积水作为主诉就诊的患儿,应注意排查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总结甲基丙二酸血症(MMA)合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确诊的27例MMA合并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儿除癫痫发作外,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受损表现包括: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或倒退22例、发作性嗜睡10例、肌张力增高8例、肌张力减低8例、反复呕吐4例、震颤和共济失调各2例、姿势异常1例。癫痫首次发作年龄为生后8d至11岁,发作类型包括部分性发作21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5例、强直发作3例、肌阵挛发作3例,痉挛发作2例;5例患儿同时有2~3种发作类型。脑电图(EEG)检查有22例异常,包括:背景节律慢17例,局灶或多灶性痫样放电16例、广泛性痫样放电4例、高度失律2例和爆发抑制1例。头颅MRI检查24例显示脑萎缩14例,脑白质异常信号12例,胼胝体发育不良2例,双侧基底节病变2例和小脑萎缩1例。维生素B12有效型较维生素B12无效型患儿预后好。结论 癫痫是MMA的常见症状,部分性发作较其他发作类型更常见。对不明原因的癫痫患儿若伴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应进行尿有机酸分析,早期明确病因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