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系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了 5 0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 )患者大剂量胸腺肽治疗前后PBMC中mIL 2R+细胞和HLA DR+细胞数的变化动态。发现治疗 3个月后 ,患者mIL 2R+细胞和HLA DR+细胞占PBMC的百分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增高 ,提示胸腺肽有增强淋巴细胞活性的功能 ,从一个侧面为胸腺肽治疗病毒性肝炎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
大剂量胸腺肽治疗血小板紫癜的免疫指标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大剂量胸腺肽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的免疫指标变化和临床疗效。将 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用胸腺肽 10 0mg/日静滴 ,同时合并使用各自常规治疗方法 ;对照组 :仅使用常规治疗。AA治疗组有效率 5 7 7% ,对照组有效率 45 8% (P >0 0 5 ) ,ITP治疗组有效率 70 % ,对照组有效率 5 0 % (P <0 0 5 ) ,治疗组治疗后IgG、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IL 6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 0 5 )。胸腺肽可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 ,间接调节B淋巴细胞 ,增强机体抵抗力 ,提高ITP及部分AA的疗效 ,且无明显副反应 ,大剂量静滴配合常规方法治疗AA、ITP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苷类药物替比夫定对慢性乙肝患者(CHB)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细胞和CD8+CD25+T细胞比例的影响,并结合临床指标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22例CHB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时,分别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细胞和CD8+CD25+T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标志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水平。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细胞和CD8+CD25+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替比夫定治疗3个月时,这两群细胞比例显著下降,Foxp3 mRNA的表达也显著下降;HBV DNA水平降至检测水平以下的CHB患者,其CD4+CD25+CD127lowT细胞也降至正常水平。治疗3、6个月时,HBeAg阴转率分别为9.1%和18.2%,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的CD4+CD25+CD127lowT细胞和CD8+CD25+T细胞比例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替比夫定能快速有效抑制CHB患者的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免疫指标和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道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免疫指标变化和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用胸腺肽100mg/d静滴,合并使用常规化疗方案(包括CHOP、ECACOP方案);对照组,仅使用常规化疗方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0%,对组有效率60%(P>0.05),治疗组治疗后IgG,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sIL-2R均明显主于治疗前(P<0.05),结论:胸腺肽可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间接调节B淋巴细胞功能,上调免疫功能,提高NHL疗效,且无明显副反应,大剂量胸腺肽辅助治疗NHL患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2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服中药复方乙肝降酶糖浆,西药维生素C、西米替丁治疗,总疗程6个月,其中ALT复常率81%,HBsAg阴转率40%,HBeAg阴转率63%,明显优于同期对照(P<0.05)提示复方乙肝降酶糖浆,西米替丁等能抑制HBV复制,从而使部份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reg、Th17细胞及Treg/Th17比率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免疫炎症。方法:收集41例HBeAg阳性CHB患者、29例HBeAg阴性CHB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CD4+CD25highCD127low)和Th17细胞(CD3+CD8-IL-17+)的频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指标。结果:CHB患者Treg和Th17细胞的频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reg/Th17比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HB患者Treg细胞频数与TBil、DBil和AST呈正相关(P<0.05),Th17细胞与以上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HBeAg阳性CHB患者Treg/Th17比率与TBil、DBil和ALT呈正相关(P<0.05),且随病情进展Treg/Th17比率呈上升趋势(P>0.05),TGF-β1则明显升高(P<0.05);HBeAg阴性患者Treg/Th17比率与ALT呈负相关(P<0.05)。综合治疗平均2个月后,HBeAg阳性患者Treg/Th17比率仍与TBil保持正相关(P<0.05)。结论:Treg细胞和Treg/Th17比率与CHB患者的肝功能具有良好相关性。监测Treg、Th17细胞及其比率,有助于反映CHB患者肝组织的免疫炎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IFN-α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对记忆性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治疗效果与记忆性T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57例接受IFN-α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分别在治疗前(O周),及疗程期内不同时间点(12周和24周)抽取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后加入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CD8效应记忆性T细胞(CD8+TEM)的比例显著高于未经IFN-α治疗的CHB患者;相反,CD8中心记忆性T细胞(CD8+TCM)的百分比则显著低于未经IFN-α治疗的CHB患者(P<0.05);有效组CD8+TEM百分比在IFN-α治疗前和治疗24周时均高于无效组,CD8+TCM百分比在IFN-α治疗前和治疗24周时则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IFN-α的剂量明显高于无效组.结论 病毒的清除与效应记忆性T细胞亚群比例可能有关,TEM亚群在数量上占优势可能对IFN-α治疗效果有益.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nterferon-a therapy on CD8 T memory subse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CHB)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ffect of IFN-α and CD8 T memory subsets. Methods Blood samples from 57 patients with CHB were collected before treatment (0 week), at 12 weeks and 24 weeks of treatment with pegylated IFN-α. Assays were performed on freshly isolate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 PBMCs). For phenotype analysis, All data were acquired on a flow cytometer instrument and prepared for analysis. Result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cy of CD8+ TEM and lower frequency of CD8+ TCM in inactive HBsAg carriers than that in CHB patients prior to treatment was observed (P <0.05). The proportion of CD8 + TCM was higher in group nonresponders than in group respond-ers, and the proportion of CD8 + TEM was lower in group nonresponders than in group responders (P < 0.05 ). The average dosage of IFN-α applied to patients with respon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responders. Conclusion The dominance of circulating effector memory T cell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elimination of viral infection, and possibly benefit for response to therapy with IFN-α.  相似文献   

8.
背景:过继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 目的:评价比较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应用与不应用大剂量白介素2行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3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 治疗,与随机挑选30例患者(对照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未行白细胞介素2治疗进行对比,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两组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与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细胞介素2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明显提升。随访结束时统计复发率:治疗组13.3%,对照组26.7%;中位生存期:治疗组14~98 (42±2)个月,对照组8~78 (28±2)个月。提示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移植后复发率,并有望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5年3月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疗效评定标准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进展(PD)对患者疗效率进行评估;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4疗程后CD3~+、CD4~+、CD8~+及CD4~+/CD8~+水平;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后气促乏力、胸痛、咳嗽、发热、咯血及吞咽困难发生率;两组治疗后均进行3年随访,记录并统计患者治疗后生存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采用康莱特注射液4个疗程的近期疗效率为53. 33%,高于对照组38. 33%(P0. 05);观察组治疗4个疗程后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气促乏力、胸痛、咳嗽、发热、咯血及吞咽困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18. 35±3. 21)个月长于对照组(13. 29±2. 95)个月(P0. 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41. 67%(25/60)高于对照组25. 00%(15/60)(P0. 05)。结论:将康莱特注射液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疗效,能提高机体免疫水平,药物安全性较高,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替比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IL-26的动态变化及与其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揭示其在CHB疾病中可能的促炎作用。方法将51个CHB患者和28个健康人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在替比夫定(tebivudine,LdT)治疗期间(0、12、24、36和52周)外周血,分析HBsAg、HBeA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HBV病毒载量等临床数据。流式细胞仪分离CD4~+T、CD4~-T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血浆中IL-26、IL-17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IL-26、RORγt的mRNA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B患者血浆IL-26水平显著升高,LdT治疗期间IL-26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下降。治疗期间血浆IL-26浓度与T辅助17(Th17)细胞分泌IL-17水平呈相似的下降趋势。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26~+CD4~+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IL-26~+CD4~-细胞百分率,CD4~+T细胞表达的IL-26和RORγt的mRNA水平呈正相关,且随治疗进程其表达水平逐渐降低,提示Th17细胞可能是IL-26主要源细胞。结论在CHB患者的外周血中,IL-26主要由Th17细胞产生,是一种潜在的CHB预后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肝患者伴发的情绪障碍及其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 CHB)患者伴发情绪障碍的情况及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 SSRI)对其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本院 1 4 6例 CHB患者和 1 0 7例一般人群进行症状自评量表 ( SCL-90 )评分 ,并作比较 ;另根据结果将 38例伴有情绪障碍的 CHB患者予抗抑郁药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 SSRI)帕罗西丁 (赛乐特 )治疗 ,疗程 8周 ,治疗前后进行量表评分比较。结果 CHB患者中伴情绪障碍的患者人数比例大于一般人群 ( P<0 .0 0 1 ) ;治疗组患者经过 8周的赛乐特治疗后 ,前后评分对比 ,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 ( P<0 .0 0 1 )。结论  CHB中有较多患者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 ,用赛乐特治疗能显著改善其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环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观察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研究其是否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66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强化抗痨加双环醇片,对照组强化抗痨加肝泰乐,疗程6个月.并用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5.6%,而对照组发生率1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6个月比较,其外周血CD4+、CD8+及CD4+/CD8+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0.01).治疗组双环醇使用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其CD4+明显升高,CD8+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环醇能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安全性好,无明显副作用,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疗程,其亦有助于CD4+细胞水平增加及CD8+细胞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特异性、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74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个月后改为苦参素胶囊200 mg,口服,每日 3次,2个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200 mg,口服,每日 3次,3个月.对照组38例,只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用法、用量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非特异性CTL、T细胞亚群、Th1、Th2水平的变化和HBV DNA、HBeAg阴转率.结果 治疗组苦参素治疗3个月后,HBV特异性CTL高于治疗前(P<0.01),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非特异性CTL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CD4+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Th1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HBV DNA阴转和HBeAg阴转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苦参素能提高CHB患者的特异性、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是苦参素清除或抑制CHB患者HBV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丹参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05/2008-10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护肝、降酶和退黄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20mL/d)和拉米夫定(100mg/d)联合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研究组的肝纤维化指标改变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治疗各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研究组的凝血指标改变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凝血功能改善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丹参治疗对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凝血指标方面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9):1493-1496
目的:探究注射用胸腺肽α1联合NP方案化疗对年龄>60岁肺癌患者CD4+/CD8+比值及血清miR-203、miR-19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60岁肺癌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NP方案化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胸腺肽α1.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和miR-203、miR-197水平.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yfra21-1、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TK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iR-203、miR-19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胸腺肽α1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年龄>60岁肺癌患者,可改善免疫功能,调节血清miR-203、miR-197、VEGF、TK1表达,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董红玮  董玉赢 《医学信息》2008,21(12):2276-2277
目的 对中老年肺结核患者采用胸腺肽联合抗痨治疗,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治疗组与时照组均采用H、R、E、Z(每日1次H:异烟肼、R:利福平、E:乙胺丁醇Z:吡嗪酰胺);强化期:H、R、E、Z每日1次,共2个月,用药60次;继续期:H、R隔日1次,共4个月,用药60次,全疗程共计120次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肤;定期随访患者痰菌情况及2组患者病灶吸收情况.结果 治疗组46例肺结核患者用胸腺肽治疗3个月后,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等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胸腺肽治疗肺结核,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促使症状改善及病变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疗程的重组人干扰素(IFN)α-2b(安福隆)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并比较随访12个月的结果.方法 72例CHB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26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1.8~27.0年,平均病程13.0年.随机分2组,Ⅰ组(42例)予重组人I...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变化.方法 纳入对象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5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12个月,对照组未接受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通过流式细胞术动态分析两组患者外周T细胞亚群和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型和频率变化.结果 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其CD4 T细胞、CD4/CD8逐渐增高和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逐渐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观察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其调节性T细胞的下降幅度与血清HBV DNA的下降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1).结论 恩替卡韦在有效抗病毒治疗同时具有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频率的变化及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用重组人HBcAg作为刺激抗原,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25例CHB轻、中度患者外周血抗病毒治疗前后分泌IFNγ的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的频率。用即时定量荧光PCR仪定量检测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结果CHB轻、中度患者治疗前外周血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频率均值为(47.30±25.50)SFCs/1×106PBMC,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显著降低(23.10±18.45SFCs/1×106PBMC,P<0.05)。动态观察的8例CHB轻、中度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频率均高于治疗后;6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DNA水平显著降低,2例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没有下降,血清HBVDNA水平下降的患者(除1例外)治疗前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频率高于血清HBVDNA水平没有下降的患者。结论炎症期CHB轻、中度患者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反应高于炎症缓解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围手术期应用对肝癌患者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可切除肝癌患者,按手术大小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术后当天、第3、第5d皮下注射胸腺肽α14mg,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第1、4、7d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 、CD4 、CD8 、CD4 /CD8 分子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后CD3 、CD4 、CD4 /CD8 降低(CD4 、CD4 /CD8 术后1、4、7d与术前相比P<0.05),CD8 升高(术后1、4、7d与术前相比P<0.05),以第4d明显。治疗组CD3 、CD4 /CD8 术后第1、7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CD4 、CD4 /CD8 治疗组大于对照组(术后第1、4、7d均P<0.05),CD8 试验组小于对照组(术后第1、4、7d均P<0.05);CD3 试验组大于对照组(术后第4、7dP<0.05)。结论:手术对肝癌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胸腺肽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