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技术(surfsce shaded display.SSD)及多层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与CR(computedr.radiography)在诊断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98例鼻骨骨折的SSD、MPR和CR的表现。结果:98例患者均有经SSD、MPR技术重建的图像及CR鼻骨侧位像。MPR对鼻骨骨折显示良好。98例患者均能清晰显示并能判断骨折类型;SSD在显示骨折类型方面不及MPR,本组仅显示72例,但立体感强。能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CR鼻骨侧位像仅显示58例.而且不能清楚显示骨折类型。结论:16层螺旋CTSSD和MPR结合使用对鼻骨骨折的显示明显高于CR鼻骨侧位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鼻骨骨折以普通X线的鼻骨侧位摄片检查效果较理想,但对其根部骨折及侧位位置不正时效果欠佳,且左右侧重叠,容易引起漏诊。随着CT应用的普及,鼻骨骨折患者进行CT检查日益增多,笔者用顺鼻骨方向扫描法对其进行CT检查,效果颇佳,特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5.
鼻骨骨折非常常见,常因打架斗殴所致。传统X线检查很难取得满意效果,质量不高的X线片常常给医疗及司法鉴定带来困难,甚至引发种种不应有的纠纷。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介绍一种简易而行之有效的鼻骨CT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永仁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4,(11):F003-F003
目的:对可疑鼻骨骨折病人采用螺旋CT冠状位扫描及多层面重建技术,探讨其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Marcni多排CT对鼻骨进行冠状位扫描,并对采集的数据在工作站用后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获得高清晰及富立体感图象。结果:经传统X线检查的可疑鼻骨骨折病人再进行螺旋CT冠状位扫描及图象重建技术处理后,均见到明显骨折线,尤其是单侧鼻骨骨折,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结论:冠状位及经后处理重建的图象,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空间分辨率,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骨折线,并辅以二三维重建技术,大大提高了可疑鼻骨骨折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应用顺鼻骨位CT扫描法诊断鼻骨骨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1例常规X线检查怀疑鼻骨骨折的患者均分别进行常规横断位及顺鼻骨位CT扫描,并对比分析其诊断结论.结果:顺鼻骨CT扫描42例(82.4%)确诊为鼻骨骨折,9例为阴性;常规横断位CT扫描35例(68.6%)确诊为鼻骨骨折,4例可疑鼻骨骨折,12例为阴性.结论:顺鼻鼻位CT扫描法能更好地显示鼻骨形态和鼻骨骨折,正确诊断率比鼻骨横断位CT扫描高. 相似文献
8.
鼻骨骨折的CT检查与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改善CT扫描技术以提高鼻骨骨折的CT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对60例临床和CT诊断的鼻骨骨折病人和40例正常志愿者的HRCT横断位和改良冠状位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CT改良冠状位显示鼻骨孔35对,优于横断面扫描(显示20对);60例鼻骨骨折中改良冠状位扫描检出鼻骨骨折58例(96.7%),高于横断位检出(42例,70%),但鼻区并发症检出(17例)明显低于横断位(46例).结论:改良冠状位HRCT扫描可以提高鼻骨骨折检出率,结合横断位则更好,并可以提高鼻区并发症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CT影像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8例以首次CT检查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分别于伤后24、72h再次进行CT扫描,观察颅内影像学变化,对全部患者伤后随访6个月,分析影像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24h后CT发现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增加22例,减少58例,相似48例;72h后增加2例,相似14例,减少112例。随访6个月(GOS)评定恢复良好109例、中度伤残12例、重度伤残4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和病死2例。结论影像显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伤后72h出血趋于减少或停止,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多预后良好,但合并颅内其他严重损伤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三维和多层面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技术(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和多层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95例鼻骨骨折的MPR及SSD表现。结果195例均经MPR和SSD技术重建图像。MPR对鼻骨骨折显示良好,195例均显示清晰并能判断骨折类型;SSD在显示骨折类型方面不及MPR,本组仅显示182例,但立体感强,能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结论16层螺旋CTSSD和MPR结合使用对鼻骨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和范围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5例鼻外伤患者的CT原始图像进行MPR和VR后处理,将鼻骨骨折分为单纯Ⅰ型(骨折线无移位),单纯Ⅱ型(骨折线伴移位),粉碎型骨折(单一或双侧鼻骨碎成三块及以上,即两条或两条以上贯通骨折线),复合型骨折(鼻骨骨折合并周围骨骨折),骨缝分离型(骨缝大于2mm或缝隙骨两端错位),将单纯的鼻泪管和上颌骨额突骨折也纳入统计。结果鼻骨骨折患者91例。单纯Ⅰ型9例;单纯Ⅱ型6例;粉碎型骨折5例;复合型骨折57例,其中合并眶骨骨折32例、鼻中隔骨折9例、鼻泪管骨折8例和上颌骨额突骨折44例;骨缝分离型23例,其中额颌缝分离1例,鼻颌缝分离22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11例;骨折累及鼻骨孔2例,骨折累及上颌骨额突根部神经小孔3例;眼肌损伤1例,球后出血1例。结论骨算法VR图像可以更真实显示颌面部骨缝及骨孔,多平面重组图像结合骨算法VR图像可以更加准确直观的显示鼻骨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鼻骨侧位片诊断或怀疑鼻骨骨折患者的X线片及螺旋CT资料。结果:螺旋CT、横断或三维重建图象明确地显示鼻骨骨折23例。另外还发现合并其他骨折10例。结论: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技术可准确而形象地显示鼻骨骨折及其合并症,是目前鼻骨骨折的最好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43例有明确鼻部外伤史病人,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后处理重建,重建技术包括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阴影表面显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处理.结果:43例鼻骨骨折中,36例为单纯性骨折,7例为伴发上颌骨额突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5例,2例在鼻骨横断片上显示不确切,经多平面重建明确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使横断面图像快速、准确、多样化处理成为直观图像,明确地显示. 相似文献
15.
孙明霞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7,(8):43-44
鼻部是人体面部最为突出的部位,且鼻骨骨质较薄弱,颜面部外伤时鼻骨极易发生骨折,出于鼻骨区特殊的解剖特点加之传统的鼻骨侧位片影像相互重叠,鼻骨骨折单凭普通X线片容易发生漏诊,而CT恰恰弥补了普通X线片的不足,特别是近年来螺旋CT的轴位扫描加冠状扫描的应用。现收集我科自2005年8月-2006年2月的鼻骨外伤患者76例,根据其CT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再现(VR)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采用高分辨CT(HRCT)和HRCT 结合VR技术回顾性分析30例鼻骨骨折患者资料.比较单纯观察HRCT法和HRCT结合VR技术诊断鼻骨骨折的差异. 结果 采用HRCT及HRCT结合VR两种方法诊断鼻骨骨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RCT 结合VR技术可以准确诊断有无骨折、准确区分不伴移位的线性鼻骨骨折和鼻骨孔. 结论 MSCT中HRCT结合VR技术在鼻骨骨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邵明利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8,6(6):460-462
外鼻位于面部中央,由骨、软骨和结缔组织构成。鼻骨在鼻的根部,是颅骨的延续突起,鼻骨的上部又厚又窄,而下部又宽又薄,呈片状,又比较突起,所以很容易发生骨折,并形成畸形。文献报道鼻区骨折占外伤后面部骨折的59.3%。由于该区结构复杂且个体差异较大,以及外伤患者常牵涉法律纠纷,故影像检查十分重要。本文对高分辨力CT和X线在鼻骨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钼靶X线放大摄影诊断鼻骨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骨骨折最常见于头面部外伤患者 ,以往诊断常规采用普通X线机摄鼻骨侧位及轴位片 ,由于鼻骨的形态结构特殊、周围组织结构复杂的解剖特点 ,致使部分鼻骨骨折的诊断较为困难 ,漏诊或误诊情况时有发生。我院自 1998年以来 ,开展鼻骨钼靶放大X线摄影 ,可以清晰显示鼻骨的细微结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冠状CT扫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冠状CT扫描表现及其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冠状CT所见,并与轴位CT对照,结果:28例鼻咽癌均显示鼻咽软组织增厚或肿块,多位于预后壁,22例顶壁厚度为10mm ̄25mm,鼻咽癌表现为等密度肿块,增强后CT值可增高15HU ̄20HU。7例破裂孔扩大,患侧大于健侧4mm以上,若骨尖和枕骨斜坡骨质可单独存在或并破裂孔扩大。鼻咽癌的间接表现包括:患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