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腹泻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将其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其中急性腹泻大多是感染引起的,严重者可导致脱水死亡,是夏秋季应当重点预防的疾病。什么是腹泻腹泻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而且粪便的量、水分较平时明显增加,粪便变稀,排便量超过200毫升/天。可含有异常成分,如未消化食物、黏液、脓液、血液或脱落的肠黏膜细胞等。根据病程长短,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急性腹泻起病较急,病程为2~3周,大多是因为感染引起;慢性腹泻是指病程超过3周或长期反复发作者。  相似文献   

2.
腹泻的分类     
腹泻是一种症状,其发病机理相当复杂,引起腹泻的疾病也很多,因此,腹泻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两种。急性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并呈不同程度的稀便,往往伴有肠痉挛所致的腹痛,病程在两个月以内者;  相似文献   

3.
腹泻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可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脓血,常伴有排便急迫、失禁等。腹泻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急性腹泻一般与肠道感染(细菌或病毒)、食物中毒有关,慢性腹泻多指病程在一个月以上或间歇复发性腹泻,多与肠道功能或器质性病变有关。 由于胃肠道是容纳食物、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既可因食物不适而患病,又可因合理的饮食  相似文献   

4.
腹泻、发热、嗜酸细胞增多是人体寄生虫病三大主要症状。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性腹泻可为急性腹泻,也可为慢性腹泻,但绝大多数为慢性腹泻,或在急性发作后经常再发。它与环镜关系甚为密切,常与当地寄生虫病流行形式相一致,呈地方性或季节性分布。能引起寄生虫性腹泻的寄生虫约有51种之多,其  相似文献   

5.
胡伟  聂惠芳 《健康世界》2005,(11):79-79
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如每日超过3次),排便量增加,粪质稀薄的现象。病史短于3周者为急性腹泻,超过3周为慢性腹泻。  相似文献   

6.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而且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一般不带脓血,腹痛或有或无。腹泻可分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者大多为肠道感染所致,慢性腹泻多为腹泻反复发生,或迁延数月至数年,经久不愈,其病因较复杂,西医多分为慢性炎症性腹泻,如慢性肠炎、肠结核、吸收不良性腹泻、功能性腹泻,如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非特异性溃疡...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泻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夏季天气高温多湿,细菌容易繁殖,加之生食不慎,导致腹泻。腹泻俗称拉稀,是因各种致病微生物造成肠黏膜的分泌增多与吸收障碍,肠蠕动过快,引起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含有异常成分者,称腹泻。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相似文献   

9.
腹泻是儿童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见黏液、脓血,或者夹有未消化的食物。如果儿童每日3次及以上液状便,或者粪便总量大于200克,其中含水量大于80%可称为腹泻。根据病程的长短,腹泻可以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及慢性腹泻三大类。病程≤2周称为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的称为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的称为慢性腹泻。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1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其中,3%-20%小儿急性腹泻转成迁延性、慢性腹泻,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本文对近两年本院消化科住院的121例迁延性腹泻及慢性腹泻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恼人的腹泻     
腹泻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是指排便次数增多,且大便稀薄、容量及水分增加并含有异常成分,如未消化的食物、粘液、脓血及脱落的肠粘膜等。通常认为,病程不超过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腹泻。  相似文献   

12.
腹泻指的是由于肠粘膜分泌旺盛或吸收障碍,或者肠蠕动过快而引起每日排便次数增加,便稀薄而言。腹泻不是病名,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有几十种病可引起腹泻,临床上,通常把腹泻分做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引起急性腹泻的原因,可有急性肠道的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物质中毒、伤寒、霍乱、流感等全身性感染。此外过敏性疾病、内分泌疾病、或某些药物亦能引起急性腹泻。慢性腹泻是胃肠道、肝胆及胰腺慢性炎症和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尿毒症、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硬皮病以及神…  相似文献   

13.
《rrjk》2010,(24)
<正>腹泻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500克,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有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等,并伴有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腹泻分为急性和慢性腹泻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一般在2~3周。  相似文献   

14.
腹泻、便秘、腹胀,是经常容易发生的病症。其实只要调理好饮食,可以减少或避免这些症状的发生。腹泻——腹泻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腹泻有急性肠炎、急性菌痢等。慢性腹泻有慢性肠炎、慢性菌痢、肠道易激综合症、肠结核、肠道癌肿等。无论是哪种腹泻都会导致营养成分、水分、盐分的丧失,引起营养障碍、失水和盐代谢紊乱,危害健康。对于容易患腹泻的人,应注意科学的饮食调理。一是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瘦肉、鱼、禽蛋和豆制品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也不油腻,是供给蛋白质的佳品。碳水化合物可由面条、粥、饭等主食提供。维…  相似文献   

15.
慢性腹泻吃什么腹泻是一种令人烦恼又影响健康的疾病。正常人每日排便次数因人而异,一般每日1次。每日排便含水份不超过200毫升,粪伸外观成形,不含异常成分。腹泻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不成形,稀薄,含水量增多常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红白细胞,严重者可皇脓血便...  相似文献   

16.
正常人大便在每日2~3次或每周2~3次不等。大便的重量一般在每日150~200g之间 ,其中含有的水分在60 %~80%。腹泻则是指排便次数增多 ,每日超过3次以上 ,排粪便的量增多每日超过200g,粪质稀薄含有水分超过85 %。慢性腹泻是指持续腹泻超过3~6周或者腹泻反复发作。1腹泻的发病机制腹泻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从病理生理的角度一般可以把腹泻的机制分为以下几种 :1 1渗透性腹泻是指肠腔内有大量的不能吸收的溶质 ,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 ,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而引起的腹泻。1 2分泌性腹泻是由于肠道水与电解质分泌…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引起腹泻病流行的进展   总被引:41,自引:11,他引:30  
腹泻病是我国传染病中发病数最多、流行面最广的一组疾病 [1 ] 。有 70 0多种药引起腹泻 ,约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7% ,其中 2 5 %是由抗生素引起的 [2 ]。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可通过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障碍 ,引起腹泻病 ,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发生率较高 [3,4 ] 。  抗生素引起腹泻 ,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腹泻出现在几小时至几天内 ,慢性腹泻出现在几周甚至几年后 ,因此临床对慢性腹泻很难判别是否由抗生素引起 ,而且临床一般不采用内窥镜和活检来区分病因 ,所以患者的医疗史、药物史显得更为重要。两…  相似文献   

18.
在炎炎夏季,人们较易发生急性腹泻。如果腹泻了是否需要到医院就诊?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腹泻"。"腹泻"是指一天内大便3次或3次以上。腹泻的病因大体可以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生物原因导致的腹泻,如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一旦患了急性腹泻,哪些情况下应该到医院治疗呢?  相似文献   

19.
<正>腹泻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每日排便量超过200克,或含未消化的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腹泻的原因发生腹泻主要有以下病因:食物中毒、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肿瘤、小肠吸收不良、非感染性肠道炎症(主  相似文献   

20.
《长寿》1997,(10)
慢性结肠炎药物治疗较难彻底痊愈,其症状是经常腹泻,大便每日二至三次呈糊状,急性发作时大便次数增多,含黏液并有腹痛。现介绍三种自疗方法,供患者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