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纳络酮在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的治疗作用 ,我们采用前瞻性观察的方法 ,对 4 5例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患儿随机分为纳络酮复苏组 2 3例和常规复苏组 2 2例。两组均采用正规心肺复苏术 ,在人工呼吸、人工循环同时应用标准和倍量增加剂量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碱性药物、激素及降颅压药等综合复苏措施 ,纳络酮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 0 .0 2~0 .0 4mg/kg ,溶于生理盐水 2~ 5ml中静脉注射 ,0 .5~ 1h后重复 2~ 3次 ,渐延长给药间隔至停用。结果纳络酮复苏组自主呼吸恢复 16例 (6 9.6 % ) ,自主循环恢复 18例(78.3% ) ,复苏成功 15例 (6 …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一家独立的儿童医院设立医疗急救小组(MET),特定目标为将ICU外心跳呼吸骤停发病率降低50%,并维持6个月以上。方法设立MET前回顾所有在重症监护区外进行心肺复苏患儿的记录,以决定MET的实施规范。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骤停。对MET可避免发生的危重情况也进行了前瞻性定义。记录MET设立前后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骤停发病率。结果设立MET前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骤停发病率的基线水平为25次,发病密度为0·27/1000病人天;设立MET后为6次,发病密度(呼吸停止 呼吸心跳骤停)为0·11/1000病人天,危险比率0·42(95%可信区间0~0·89,P=0·03)。在MET对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骤停的预防作用上,MET设立前发病密度为0·14/1000病人天,设立后为0·04/1000病人天,危险比率0·27(95%可信区间0~0·94,P=0·04)。设立MET前后心跳呼吸停止发病率并无统计学差异。MET设立前ICU外心跳呼吸骤停死亡病例发病密度为0·12/1000病人天,设立后为0·06/1000病人天,危险比率为0·48(95%可信区间0~1·4,P=0·13)。ICU外心跳呼吸骤停总病死率为42%(36例患儿中,15例死亡)。结论在大型三级儿童医院启动医疗急救小组可降低重症监护区外发生呼吸停止和心跳呼吸骤停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儿科心跳骤停的标准治疗常使自主循环恢复(ROSC)失败,且神经系统致残率很高。然而心跳骤停后脑的最佳治疗是迅速出现ROSC,而RO-SC的最好时机处于心肺复苏的早期。肾上腺素是心脏骤停的有效药物,其α受体效应能增加心脑灌注和导致ROSC,目前介绍的剂量0.01mg/kg可失去治疗的最好时机.本文报告儿科难治性心跳骤停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HDE)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4.
儿童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情况之一,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儿童心跳呼吸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机体长时间的缺血缺氧,容易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患儿长期存活率并不高,远期预后不佳.因此,如何使心肺复苏更为有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文就影响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心跳呼吸骤停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5例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患儿划分为两组,纳洛酮复苏组和常规复苏组,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23例中自主呼吸恢复16例(69.6%),自主循环恢复18例(78.3%),复苏成功15例(65.2%);常规复苏组分别为9例(40.9%)、14例(63.6%)和8例(36.4%),两组三项复苏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能明显提高小儿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促进呼吸和循环恢复,减少致残率,在小儿心肺复苏中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5例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患儿划分为两组,纳洛酮复苏组和常规复苏组,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23例中自主呼吸恢复16例(69.6%),自主循环恢复18例(78.3%),复苏成功15例(65.2%);常规复苏组分别为9例(40.9%)、14例(63.6%)和8例(36.4%),两组三项复苏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能明显提高小儿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促进呼吸和循环恢复,减少致残率,在小儿心肺复苏中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 (PALS)是为医护专业人员提供的一个评估和处理危重病儿的标准方法 ,目的是使儿科专业人员懂得识别小儿心肺骤停的发生并掌握其预防方法 ,掌握使呼吸衰竭、休克或心肺骤停病儿复苏并稳定所需要的技术。一、PALS的基础———小儿基本生命支持 (PBLS)PBLS包括一系列评估和运动技巧的设计 ,以支持或恢复呼吸骤停或心跳停止患儿的有效通气和循环 ,包括确定反应性、气道评价和打开气道、呼吸评价和人工呼吸、循环评价和胸外按压。现代心肺复苏 (CPR)方法在 2 0世纪 5 0年代逐步形成 ,其挽救了众多因心跳呼吸停止病人的生命。人们认为《圣经》最早提出口对口通气 ,公元前 80 0年先知Elisha运用此法救治了濒死的孩子 ,此后再无进展 ,人们把注意力转向手法通气 ,直到 2 0世纪 5 0年代 ,由于手法通气效果不佳 ,才重新采取口对口通气方法 ,195 8年助产士用这项技术有效地抢救了新生儿的生命并普遍将其作为首选方法而得到应用。195 6年首次记载除颤器的应用 ,电除颤转复致死性心律紊乱至正常节律掀开了医学史上崭新的一页。 196 0年Kouwen hoveu等公布了胸外按压对恢复心跳骤停患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反馈至美国心脏协会全美CPR研究协作组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检验血管加压素是否对儿童院内心跳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科1986年~1991年收治的住院患儿中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简称CPA)106例。其中男77例,女29例;新生儿54例,~1岁38例,~3岁9例,~7岁3例,~12岁2例。经复苏恢复有效心跳即时存活16例(15.09%),存活出院为长期存活6例  相似文献   

10.
我科1986~1991年收治心跳呼吸骤停106例,其中男77例,女29例;新生儿54例,~3岁47例、~12岁5例。经复苏恢复有效心跳为即时存活16例(15.09%),存活出院为长期存活6例(5.71%),未恢复心跳为复苏无效90例  相似文献   

11.
12.
新生儿喂养困难与红霉素促胃肠动力的研究   总被引:150,自引:0,他引:150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语前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GJB2基因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分析中国人语前非综合征性耳聋(NSHI)患者GJB2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方法 采取来自浙江地区43个独立家系的43例语前NSHI患者(包括隐性遗传和散发性)血样,用3对引物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JB2基因,产物依次部分重叠覆盖全部编码区1~681bp片段;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法进行突变筛选,部分异常带型的PCR产物经T克隆、DNA测序以明确突变方式;对有GJB2基因突变的部  相似文献   

14.
危重病患儿脑脊液和血液气体及酸碱变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儿脑脊液 (CSF)和血液气体及酸碱含量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6 0例危重病患儿 [危重评分 <70分和 (或 )Glasgow昏迷评分≤ 8分 ]中 ,中枢神经系统 (CNS)疾病组 34例 ,非CNS疾病组 2 6例。同步检测 6 0例急性期CSF和动脉血pH、PO2 、PCO2 、HCO-3 等含量。结果 CSF中pH、PO2 、PCO2 、HCO-3 与血液相应指标变化呈正相关 (r =0 .348~ 0 .872 ,P <0 .0 5或0 .0 1)。CNS疾病组 ,CSF中pH、PO2 、PCO2 、HCO-3 分别为 7.10、5 2 .7mmHg、5 8.8mmHg和 15 .6 2mmol L ,与动脉血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中CSF的PO2 比动脉血PO2 (平均 78.8mmHg)低 2 6 .3mmHg ;非CNS疾病组CSF的pH、PO2 、PCO2 、HCO-3 分别为 7.0 4、5 5 .4mmHg、5 9.2mmHg和16 .7mmol L ,与动脉血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疾病CSF中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危重病患儿伴随有CSF酸碱指标的显著变化 ,并与血气指标呈正相关。当CNS疾病动脉血PO2 降低尚不明显时 ,脑组织可能已存在明显低氧状态。CSF气体及酸碱测定可对危重病患儿脑组织氧水平、酸碱状态的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2种抗生素对B族链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B族链球菌(GBS)对十二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K-B法测定117株GBS菌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所有GBS菌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敏感或中度敏感,对头孢霉素类及阿莫西林/棒酸,苯唑青霉素均敏感,红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药率分别为8.5%,12.0%,20.5%,对丁胺卡那的耐药率为90.6%。结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可作为治疗GBS感染首选药物,头孢霉素类抗生素可作为二线的选择药物,实验室常规准确报告GBS敏感性结果对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GBS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抗生素对GBS菌株连续药敏感监测,了解耐药变迁,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婴儿癫发作的录像脑电图 (Video EEG)特征。方法 根据癫发作分类法对 45例婴儿 10 6次癫发作的Video EE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全身性发作包括 :①全身性粗大肌阵挛 8例 32次发作 ,发作期EEG为阵发性全导棘慢波、多棘慢波或弥漫性低电压 ,肌阵挛与EEG相关性良好 ;②散发游走性肌阵挛 3例 ,面部及肢体远端频发间断肌阵挛 ,EEG为广泛持续慢波及多灶性棘波、尖波 ,肌阵挛与EEG无相关性 ;③婴儿痉挛 10例 17次发作 ,背景EEG为高峰节律紊乱 ,发作期为高波幅爆发和 (或 )低波幅抑制。全身性发作中缺乏完整的全身强直 阵挛性发作及失神发作。(2 )部分性发作 16例 42次发作 ,突出表现为无动性凝视 ,其次为简单自动症、植物神经症状及轻微的惊厥性症状。多数意识状态难以准确判断。EEG提示发作起源于额区、中央区、颞区或枕区。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 5例 7次发作 ,EEG提示阵发性放电分别起源于颞区 2例 ,枕区 2例及多灶性 1例。(3)不能分类的发作 3例 5次发作 ,Video EEG主要表现为在 1次发作中出现多种发作类型。结论婴儿期癫发作在识别和分类上都比较困难。Video EEG监测同步分析有助于对婴儿癫发作的准确观察与分类。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4诱导人肝母细胞瘤系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 4(IL 4)对肝母细胞瘤细胞系 (HepG2 )分化诱导作用及诱导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锥虫蓝拒染活细胞染色法、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瑞氏染色形态学检测、放射免疫测定、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IL 4处理前、后细胞的增殖、形态、甲胎球蛋白合成及原癌基因c fos、c myc表达情况。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PCR ELISA)半定量检测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用无血清培养使细胞周期同步于静止期 (G0 G1 )的方法 ,探讨端粒酶在瘤细胞被诱导分化过程中的活性变化与细胞周期时相的关系。结果 IL 4处理后HepG2 细胞生长速度减慢 (n =10 ,F =16 .7,P <0 .0 5 ) ,c fos和c myc基因表达积分从 (2 79± 2 1) %、(2 10±39) %降至 (38± 8) %及 (16± 5 ) % (n =10 ,t值分别为 13 6、8 4,P均 <0 .0 1)。G0 G1 细胞由 (4 5 .4± 2 .7) %增至 (5 7.8± 3 .3) % (n =10 ,t=4.2 ,P <0 .0 5 ) ;细胞形态趋向正常肝细胞形态转化 ;2 4h每 10 6个肿瘤细胞甲胎球蛋白分泌量从 (15 .6± 0 .7)ng降至 (4 .5± 1.2 )ng(n =10 ,t=9.8,P <0 .0 5 )。同时还发现IL 4处理后 48h端粒酶活性即见明显下降 ,A值 (代表端粒酶活性 )即由处理前的 1.2降至0 .7(t=8.4,P <0 .0 1) ,72hA值降至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朱启  王建设 《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1):682-684
目的 以血源乙型肝炎疫苗为对照 ,评估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单用或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 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婴儿为观察对象。其中 117名接种 30 μg血源乙型肝炎疫苗 (血源疫苗组 ) ,99名接种 5 μg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基因疫苗组 )。均随机分为单用疫苗或联合免疫 ,单用疫苗者按 0、1、6个月程序接种 ,联合免疫者出生时和出生后 2周时各注射HBIG 10 0IU ,然后于 1、2、7个月龄接种疫苗。结果单用疫苗时 ,1、3、6、12个月龄抗 HBs阳性率在血源疫苗组分别为 11.3%、41.2 %、6 2 .7%、80 .9% ;基因疫苗组为 8.2 %、41.7%、5 8.3%、77.3% ;慢性HBV感染率血源疫苗组为 10 .6 % ,基因疫苗组为 9.1%。联合免疫时 ,1、4、7、12个月龄抗 HBs阳性率在血源疫苗组为 6 7.2 %、6 9.4%、85 .0 %、87.3% ;基因疫苗组为70 .7%、5 3.1%、5 0 .0 %、89.1% ;慢性HBV感染率血源疫苗组为 5 .5 % ,基因疫苗组为 6 .5 % ,两种疫苗间除联合免疫时 7个月龄抗 HBs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15 .39,P <0 .0 0 5 ) ,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国产 5 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和 30 μg血源疫苗相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