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原钒酸钠对Ⅱ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观察原钒酸钠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用高脂饲料灌胃正常大鼠 ,引起肥胖 ,测定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同时应用正糖钳技术检测胰岛素抗性 ,对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菌素 (5 5mg·kg-1) ,然后筛选空腹血糖值大于 11 1mmol·L-1大鼠为糖尿病模型组。连续灌胃原钒酸钠 7d后 ,测定空腹血糖值。结果 ①大鼠喂食高脂饲料后 ,正糖钳实验中维持血糖稳态所需胰岛素量增多 ,为 (0 5 4± 0 0 2 )U·min-1,高于正常组 (P <0 0 1) ;同时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 ,从正常 (0 4 6 9±0 0 4 7)mmol·L-1至 (1 5 32± 0 2 91)mmol·L-1(P <0 0 1) ;②原钒酸钠对正常大鼠的血糖值无影响 ,而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值及糖耐量曲线下面积有降低作用 (P <0 0 5 )。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了原钒酸钠可以明显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值 ,并且对糖耐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翻白草对高血糖动物模型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翻白草的降血糖作用。方法 将翻白草煎剂配伍组 (另加优降糖 0 6 6mg·kg-1)高、中、低三个剂量 ,分别对 3组正常小鼠和 3组小鼠模型ig ,给药 15d ,观察正常和模型小鼠血糖变化。结果 翻白草低剂量 (2 5g·kg-1)配伍组 ,对正常小鼠血糖有明显影响 ,血糖平均值(3 10± 0 14 )mmol·L-1,对照组为 (4 4 6± 0 12 )mmol·L-1(P <0 0 1)。翻白草配伍组 3个剂量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组都有降糖作用 ,其中低剂量配伍组最为明显 ,血糖平均值为 (6 2 5± 0 4 4 )mmol·L-1,模型对照组为 (11 84±1 0 7)mmol·L-1(P <0 0 1)。结论 翻白草配伍组对正常和高血糖模型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解热药YL2 0 0 0中小檗碱在正常和发热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技术分别测定正常大鼠和干酵母致发热大鼠血浆中小檗碱的含量 ,使用3P87软件处理小檗碱的时量数据 ,计算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正常和发热大鼠体内 ,小檗碱的达峰时间分别为(3 4± 0 3)h和 (0 3± 2 1)h(P <0 0 5 ) ,峰值血药浓度分别达 (0 15 4± 0 0 2 3)mg·L-1和 (0 2± 0 6 )mg·L-1,T1/ 2(ke)分别长达 (6± 3)h和 (6± 5 )h ,T1/ 2 (ka)分别为 (1 2±0 4 )h和 (0 1± 2 8)h ,CL/F(s)值分别为 (4 0± 1 9)mg·kg-1·h-1/ (mg·L-1)和 (6± 6 )mg·kg-1·h-1/ (mg·L-1) ,AUC( 0~T) 值分别为 (1 8± 0 3)mg·L-1·h-1和 (0 7± 0 5 )mg·L-1·h-1(P <0 0 5 )。结论 发热降低小檗碱在体内的AUC( 0~T) 。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离体胸主动脉内皮粘附单核细胞的抑制效应。方法 :用不同剂量 (1,5 ,2 0mg·kg- 1)的辛伐他汀每日1次给高胆固醇血症小鼠皮下注射共 2wk或 6wk ,届时剪取小鼠胸主动脉 ,用于单核细胞粘附试验。结果 :(1)只有 2 0mg·kg- 1× 6wk组小鼠血浆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 ,从 6 .6± 0 .7mmol·L- 1降为 4 .6± 0 .7mmol·L- 1,(P <0 .0 5 ) ;(2 )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胸主动脉内皮对单核细胞的粘附率明显高于正常小鼠 ,辛伐他汀 2 0mg·kg- 12个组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胸主动脉内皮粘附单核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粘附率 (4.1± 2 .5 ) %vs (1.9± 0 .1) % (和 )或(1.4± 0 .3) %均 (P <0 .0 5 )。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胸主动脉内皮对单核细胞粘附增强 ,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管内皮粘附单核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Wistar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建立 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方法 ①给Wistar大鼠灌胃脂肪乳 10d ,记录饮食、饮水、体重变化 ,用毛细血管法和正糖钳技术判定胰岛素抗性。同时测定血清中空腹血糖、丙二醛 (MDA)和游离脂肪酸 (FFA) ;②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给灌胃脂肪乳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 ,将 72h后血糖值≥ 16 7mmol·L-1者定为 2型糖尿病大鼠。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灌胃脂肪乳大鼠的体重、饮食、饮水及内脏脂肪重量均明显增高 (P <0 0 5 ) ;②灌胃脂肪乳后 ,大鼠KITT值由正常对照组 6 8± 1 5下降为 4 5± 0 9(P <0 0 5 )。正糖钳实验结果表明高脂组大鼠葡萄糖输注速率(GIR)较正常大鼠葡萄糖输注速率明显下降 ;③四氧嘧啶给药剂量为第一天 12 0mg·kg-1,第二天 10 0mg·kg-1时 ,糖尿病动物模型成模率可达 90 %。结论 通过灌胃脂肪乳建立了伴有胰岛素抵抗的Wistar大鼠 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培哚普利对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胰岛素抵抗 (IR)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 30只分成 2组 ,对照组饲以基础饲料 ,培哚普利组饲以高糖高盐饲料 ,4wk后用培哚普利 0 .8mg·kg- 1·d- 1灌胃 4wk ,观察 2组实验前、4wk、8wk时收缩压 (SBP)、空腹血糖 (FBG )、空腹血胰岛素 (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及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测定的变化。结果 :培哚普利组 4wk时SBP升高 ,上升值为 (4 .4±s 1.6 )kPa ,FBG上升值 (0 .4± 0 .3)mmol·L- 1,FINS升高 (12 .7±2 .1) μU·L- 1,ISI降低 ,差值 1.30± 0 .2 0 ,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降低 (12± 6 )nmoL·pi·mg- 1·pro·h- 1,P <0 .0 1。 8wk与 4wk时比较分别为 ,SBP[(13.2± 1.2 )kPavs (17.0± 2 .0 )kPa](P <0 .0 1) ,FBG分别为 [(2 .9± 0 .7)mmol·L- 1vs (3.8± 0 .3)mmol·L- 1](P <0 .0 1) ,FINS分别为 [(8.0± 1.5 ) μU·L- 1vs (18± 3) μU·L- 1](P <0 .0 1) ,ISI分别为 [(- 3.2 0± 0 .2 0 )vs (- 4.2 0± 0 .2 0 ) ](P <0 .0 1) ,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分别为[(36± 9)nmoL·pi·mg- 1·pro·h- 1vs (2 6± 6 )nmoL·pi·mg- 1·pro·h- 1](P <0 .0 1)。结论 :培哚普利能改善高糖高盐饲养大鼠的IR。  相似文献   

7.
合用盐酸黄连素前后环孢素A的健康人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合用盐酸黄连素 (Ber)前后环孢素A(CsA)的动力学过程 ,以分析两药相互作用发生的部位。方法 :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在单剂口服CsA (6mg·kg-1)后开始连续服用Ber 13d(30 0mg·bid-1) ,然后再单剂口服CsA (6mg·kg-1) ,每次口服CsA后即按时采血 ,并用FPIA法测定全血CsA浓度 ,并计算出药动学参数。结果 :合用Ber前后CsA的主要药动学参数Ka 分别为 0 .91± 0 .30h-1和 1.0 9± 0 .35h-1;T1 2 β分别为 6.18± 0 .94h和6.86± 1.2 7h ;AUC0 -2 4 分别为 11.0± 1.6和 10 .6±1.6mg·h-1·L-1;CL(s)分别为 34.3± 6.7L·h-1和36.6± 9.3L·h-1;Tpeak均为 1.5± 0 .6h ;Cmax分别为1.8± 0 .4mg·L-1和 1.9± 0 .3mg·L-1。结论 :在健康志愿者合用Ber前后CsA的药动学参数没有显著差异 ,推测Ber对CsA的影响部位可能主要在肠道。  相似文献   

8.
他克莫司在肾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 (tacrolimus)在肾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病人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 47例病人分成环孢素组 ,给予环孢素 1 .5~3 .5mg·kg-1,po,bid ,作对照 ;他克莫司治疗组 ,给予他克莫司 0 .0 5~ 0 .1 5mg·kg-1,po,bid。 2组均同时给予霉酚酸酯、泼尼松及保肝药物治疗 ,观察 3mo。结果 :治疗后 90d,他克莫司组的ALT ,SCr,BUN指标分别下降 (1 0 0±s 45 )IU·L-1,(5 8± 3 9)μmol·L-1和 (7± 4)mmol·L-1,(P <0 .0 1 ) ;环孢素组的ALT下降 (4 6± 2 5 )IU·L-1,(P <0 .0 1 ) ,SCr及BUN分别升高 (4 3± 69) μmol·L-1(P <0 .0 1 )和(3± 6)mmol·L-1(P <0 .0 5 )。 2组间比较P <0 .0 5或P <0 .0 1。不良反应环孢素组出现 1 3例 ,他克莫司组出现 1例。结论 :他克莫司在肾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病人中应用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是安全有效的免疫抑制药  相似文献   

9.
3 ,6 (二甲氨基 ) 二苯并碘杂六环葡萄糖酸盐 (3,6 dimethamidodibenzopyriodoniumgluconate ,IHC 93)是迄今本类药物中水溶性最好的药物。大鼠冠状动脉闭塞 4 0min ,再灌注 12 0min ,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n =10 )。测定大鼠心肌梗死范围 (41± 4 ) % ,肿胀度 (81± 4 ) % ,血清肌酸激酶〔CK ,(5 .6± 0 .9)mmol·min- 1·L- 1〕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 ,(0 .88± 0 .0 9)mmol·min- 1·L- 1〕活性明显升高 ,血清内皮素 1〔ET 1,(0 .34± 0 .0 4 ) μg·L- 1〕水平明显升高。于冠脉结扎前和再灌注前 1min分别ivIHC 930 .12 5 ,0 .2 5和 0 .5mg·kg- 1(n =10~ 11) ,与缺血再灌组比 ,大鼠心肌梗死范围不同程度缩小 ,分别为 (38± 5 ) % ,(35± 4 ) %和(33± 3) % (中、大剂量组P <0 .0 1) ;心肌肿胀度有所减轻〔(78± 4 ) % ,(76± 3) %和 (77± 2 ) % ,中、大剂量组P <0 .0 1〕 ;CK活性降低〔(5 .1± 0 .8) ,(4.7± 1.0 )和 (4.4± 1.3)mmol·min- 1·L- 1,中、大剂量组P <0 .0 5〕 ;CK MB活性降低〔(0 .12± 0 .0 4 ) ,(0 .11± 0 .0 3)和 (0 .0 9± 0 .0 4 )mmol·min- 1·L- 1,均P <0 .0 1〕 ;ET 1水平降低〔(0 .2 6± 0 .0 3) ,(0 .2 6± 0 .0 3)和 (0 .2 7± 0 .0 3) μg·L- 1,均P <0 .0  相似文献   

10.
原钒酸钠的细胞毒理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钒酸钠 (SOV)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循环灌流的方法急性分离成年豚鼠心肌细胞 ,使其在原钒酸钠浓度为 1 ,1 0 ,1 0 0 μmol·L- 1 ,1mmol·L- 1 作用后 ,分别检测 30 ,60 ,1 2 0 ,1 80min 4个时相心肌细胞保存液中LDH、CK含量以及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和Na+ ,K+ ATP酶活性 ,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活力 ;电镜下观察死亡和凋亡细胞的细胞器和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结果 在原钒酸钠 1 0 0 μmol·L- 1 和 1mmol·L- 1 两个组的各时相保存液中LDH、CK以及心肌细胞中蛋白含量增加 ;心肌细胞中Na+ ,K+ ATP酶活性和细胞活力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流式细胞仪显示 :在 1 80min时 1 0 0 μmol·L- 1 和 1mmol·L- 1 两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增加 (P <0 0 5)。结论 在原钒酸钠浓度高于 1 0 0μmol·L- 1 且作用时间在 30min以上时 ,心肌细胞出现不可逆性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膦甲酸钠 (PFA)对高磷诱导的牛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钙沉积和骨钙素 (OC)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磷浓度 (正常磷Pi1.5mmol·L-1、高磷Pi2 0mmol·L-1)及含不同浓度膦甲酸钠的培养液 ,体外培养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钙沉积及骨钙素表达。用甲ο 酚酞络合酮方法测定钙含量 ,BCA法测定蛋白含量。培养上清液中骨钙素浓度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用蛋白含量标化钙含量、骨钙素的浓度 ,RT PCR观察骨钙素mR NA的表达。结果 ①高磷组较正常磷组平滑肌细胞钙沉积增加 :细胞培养 6d后 ,高磷组 (77 187± 11 6 92 )mg·g-1Pro ,正常磷组 (2 5 76 8± 1 75 0 )mg·g-1Pro ,P <0 0 1;②膦甲酸钠能有效地抑制钙沉积 :培养 6d ,高磷 +PFA 1 0mmol·L-1组 (37 72 9± 5 899)mg·g-1Pro ,与高磷未干预组相比 ,P <0 0 1;③高磷组骨钙素表达明显增高。高磷组与正常磷组相比 ,培养上清液中骨钙素水平 :(1 5 0 3× 10 -2 ±2 6 0 1× 10 -3 )mg·g-1Pro对 (2 981× 10 -3 ± 8 382× 10 -4)mg·g-1Pro ,P <0 0 1;平滑肌细胞骨钙素mRNA表达 (OC/GAPDH) :1 886± 0 16 5对 0 75 2± 0 0 5 2 1,P <0 0 1;④膦甲酸钠能有效地抑制骨钙素的表达。高磷 +PFA 1 0mmol·L-1组与高磷组?  相似文献   

12.
植物雌激素对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黄酮和大豆苷元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的预防作用 ,为防治HPH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 ,体重 (2 10 3± 2 8 7)g,随机分为 6组 :①平原对照组 (C) ;②慢性缺氧组 (H) ;③染料木黄酮低剂量组 (H +L) :给药剂量为 2 5mg·kg-1;④染料木黄酮中剂量组 (H +M) :给药剂量为 5 0mg·kg-1;⑤染料木黄酮高剂量组 (H +H) :给药剂量为 10 0mg·kg-1;⑥大豆苷元组 (H +D) :给药剂量为 5 0mg·kg-1。C组在平原环境 ,②~⑥组每天灌胃大鼠受试物或与受试物等容积的溶媒 ,置于减压舱 ,模拟海拔 5 0 0 0m高原 ,8h·d-1,持续 2 1d ,分别测定肺动脉压、右心室功能和右心室肥大指数。结果 慢性缺氧后大鼠肺动脉压显著增加 (P <0 0 1) ;与慢性缺氧组相比 ,染料木黄酮可以显著抑制慢性缺氧引起的肺动脉压升高 (P <0 0 1) ;大豆苷元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与平原对照组相比较 ,单纯缺氧组右心室肥大指数 [RV/ (LV +Sep) ]显著增加 (P <0 0 1) ;与单纯缺氧组比较 ,染料木黄酮各组右心室肥大指数从低剂量到高剂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40 5 3%±3 80 % ,P >0 0 5 ;39 0 7%± 3 6 9% ,P >0 0 5 ;33 73%±3 2 0 % ,P <0 0 1) ,高剂量组 (10 0mg·kg-1)差异有显著?  相似文献   

13.
山莨菪碱抗脂质过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离体红细胞为对象,研究山莨菪碱(Ani)对外加H2O2及氧自由基发生系统(FeCl2/抗坏血酸)的抗氧化作用,观察在红细胞中加入Ani前后H2O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试验变化,并分别用荧光偏振法、TBA比色法测定了在红细胞中加入Ani前后氧自由基发生系统作用下的红细胞膜微粘度、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LPO)。结果表明:Ani(1.5,2.0mmol·L-1)可显著抑制H2O2(100mmol·L-1)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溶血度分别为:0.349±0.023、0.294±0.026,对照组为:0.448±0.034,P<0.01);Ani(1.0,1.5mmol·L-1)可显著抑制FeCl2(0.1mmol·L-1)/抗坏血酸(0.5mmol·L-1)引起的红细胞LPO增加(分别为:5.468±0.174、4.896±0.192,对照组为6.181±0.212μmol·L-1,P<0.01),显著降低红细胞膜微粘度(分别为:0.363±0.023、0.299±0.015,对照组为0.481±0.026Pa·s,P<0.01)。提示Ani对氧自由基引发的膜脂质过氧化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三尖杉酯碱 (homoharringtonine,HHT)对鼻咽癌细胞CNE 2Z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增殖抑制率和IC50 ,流式细胞术、琼脂糖凝胶电泳和Hoechst 3 3 2 5 8/PI荧光染色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不同浓度的HHT分别处理CNE 2Z细胞 2 4、48和 72h ,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其IC50 分别为(0 62 9± 0 0 3 9)、(0 483± 0 0 2 7)、(0 3 89± 0 0 2 7)mg·L-1,各IC50 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1、0 5mg·L-1HHT处理细胞 8h ,流式细胞术观察到凋亡峰 ,荧光染色可见凋亡形态学改变 ,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检出的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1mg·L-1HHT处理细胞 8h ,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DNA梯带。结论 HHT对CNE 2Z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 ,此抑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HHT可诱导CNE 2Z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替代治疗6 mo以上、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研究。98例胰岛素治疗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50例和安慰剂组48例,西格列汀组加用西格列汀100 mg·d~(-1),疗程为24 wk。检测2组用药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24 h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血糖变异系数(CV)、血清C肽、血清胰高血糖素、血脂、体重等指标,并观察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西格列汀组完成46例,安慰剂组完成45例。治疗后安慰剂组24 h葡萄糖AUC升高(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FBG、2 h PBG、HbA_(1c)、24 h葡萄糖AUC、血糖CV、空腹和餐后2 h胰高血糖素分别下降(1.5±0.9)mmol·L~(-1)、(2.9±3.3)mmol·L-1、(0.8±1.6)%、(2 782±901)mmol·L~(-1)·min、2.1±1.2、(29.1±19.2)ng·L~(-1)和(42.4±25.4)ng·L~(-1),且低于安慰剂组(P<0.05);空腹和餐后2 h C肽上升(0.15±0.21)μg·L~(-1)和(0.79±0.68)μg·L~(-1),且高于安慰剂组(P<0.05);每月低血糖总发生例次降低,且低于安慰剂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西格列汀可以协助降低后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比较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分散片与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的人体生物利用度。方法  18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采用两周期随机交叉试验 ,分别口服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分散片与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 (克拉维酸 12 5mg ,阿莫西林 5 0 0mg)。用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的浓度 ,计算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计算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分散片和普通片克拉维酸的Tmax为(0 89± 0 2 5 )h和 (1 0 1± 0 30 )h ;Cmax为 (1 92± 0 6 4 )mg·L-1和 (1 4 9± 0 6 5 )mg·L-1;AUC0→∞ 为 (4 347±1 5 4 2 )mg·h·L-1和 (3 395± 1 4 6 8)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 15 1 0 9%± 86 0 0 %。阿莫西林Tmax 为 (1 15±0 4 1)h和 (1 34± 0 4 0 )h ;Cmax(5 81± 1 4 0 )mg·L-1和(4 6 0± 1 37)mg·L-1;AUC0→∞ 为 (13 4 72± 3 114 )mg·h·L-1和 (11 937± 2 735 )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118 4 1%± 31 5 6 %。两者间除阿莫西林T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克拉维酸Tmax小于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的克拉维酸Tmax(P <0 0 5 ) ,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克拉维酸Cmax、AUC0→∞ 和阿莫西林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