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凤霞  田莉 《农垦医学》2001,23(1):47-48
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静脉溶栓后判定冠状动脉再通有直接指征 (冠状动脉造影 )和间接指征 ,其中间接指征中以心电图ST段在溶栓后 2 4小时内 ,在抬高最显著的导联ST段迅速回降≥ 50 %作为冠脉再通的主要指标之一 ,但心电图中T波变化未引起重视。作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收治AMI病人 36例 ,其中 2 1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在于探讨静脉溶栓后T波变化对判断冠脉再通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情况 确诊为AMI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者2 1例 ,其中男 1 5例 ,女 6例。年龄 48~ 71岁 ,平均56岁。下壁梗塞者 1 …  相似文献   

2.
何汉康 《广西医学》2000,22(1):119-120
国内外医学界学者们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和实践后,已肯定了心电图ST段的变化和心肌酶(CK和CK-MB)酶峰前移是判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的主要指标,但很少有人去观察T波的改变情况,致使人们忽视其在判断冠状动脉再通中的作用。本文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早期T波改变情况,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再通与否,从而评价早期T波倒置对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后,一些溶栓再通患者中,可见早期降低的ST段再度出现抬高现象。本文回顾溶栓成功者81例,其中早期出现ST段再度抬高者21例(占35%),与ST段非再度抬高者相比,CPK、CPK-MB峰值,心功能及院内死亡率等无显著差异。笔者认为,此现象也为再通的标志之一。因此,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早期连续监测心电图对确认再通与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9例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溶栓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溶栓后T波倒置的时间分为A组(24h内倒置者)B组(24h后倒置者),然后依据冠脉造影及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T波倒置与冠脉再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1)早期T波倒置(24h内)与梗死相关动脉高开通率密切相关(91.8% VS 60.0%,P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首发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情况。方法:对40例首发AMI给予尿激酶溶更梗塞上关血管(IRA)再通过组与未通组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未通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再通组(P<0.05)。未通组各种并发症显著高于再通组,再通组左室射血分数(LVE)显著高于未通组。结论:静脉溶栓梗塞相关冠脉再可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降低死亡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可使闭塞冠脉再通 ,以便挽救缺血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 ,降低死亡率。但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有一定限度 ,冠脉再通率在 5 5 %~ 82 % [1,2 ] 。影响静脉溶栓后冠脉再通的因素很多 ,本文总结我院近两年来 71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有关资料 ,并采用logistic回归对有关因素与冠脉再通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1 对象及方法1 1 对象 :选择 1997年 3月~ 1999年 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静脉溶栓患者共 71例 ,其中男 6 0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5 9 92± 11 0 4)岁。前间壁和 /或前壁和 /或高侧壁心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快速判定闭塞冠脉再通的特异无创指标。方法 以29例AMI静脉溶栓90分钟冠脉造影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进行探讨。结果 溶栓2小时内新现心律失常,伴其后半小时内最高ST段回降≥50%的组合(简称本组合),判定冠脉再通特异性为100.0%。结论 本组合是快速判定冠脉再通的特异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3h内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临床与冠脉造影血管再通进行评价。方法42例发病3h内AMI患者,采用静脉给药溶栓治疗后7h-15d行冠脉造影,判定冠脉是否再通,同时与临床判断再通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临床判定冠脉再通率为76.19%,与冠脉造影判定再通率为83.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3h内AMI静脉溶栓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有效方法,临床与冠脉造影判定冠脉再通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短期和长期预后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开通时间密切相关。采用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来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 ,这对接受溶栓治疗得到早期再灌注的病人尤为重要[1、2 ] 。目前 ,国外大规模多中心前瞻、随机、双盲、对照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试验 ,证实了溶栓治疗可以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使心肌得以再灌注 ,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并减少并发症 ,改善近期及远期预后。评价冠脉再通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 ,而胸痛的缓解和ST段的回降、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酶峰的提前…  相似文献   

10.
谢秀成 《广东医学》1998,19(7):504-504
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90分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显示链激酶静脉溶栓血管再通车63.9%(达TIMIⅢ级血流)。在判别血管再通的无创评定指标中心肌酶峰值前移确诊率最高,其次为ST段迅速回降,而胸病突然缓解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标准,评价临床再通指标的价值及意义。方法 用国产尿激酶(UK)150万U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治疗急性心肌梗塞66例,2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以CAG为金标准,临床再通指标对血管开通判断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66.7%,临床准确性为84.8%。结论 冠脉造影与临床再通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临床标准判断冠脉血管再通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85例70岁以上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2h、2~4h、4~6h、6~12h和12~24h 5组。结果:5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6%、76.9%、68.8%、45.6%和50%,前3组与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0、2.6%、12.5%、18.2%和16.7%;开始溶栓至血管再通所需时间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呈正相关(P〈0.05),发病2h内为35~80mim,6~12h则为90~155min。结论:70岁以上AMI患者发病6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但对于发病时间6~12h和12~24h的患者溶栓治疗仍有较好的效果,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5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汉儒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18-14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溶栓的效果。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8年12月对57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管再通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的性别差异。方法依据121例AMI静脉溶栓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比较男性、女性的溶栓效果、溶栓适应证相关条件及溶栓获益。结果与男性血管再通率(52.6%)比较,女性血管再通率(75.0%)较高(P<0.05),再闭塞率和4周病死率稍低(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女性优于男性,女性比男性溶栓适应证的范围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媛  代勤  虞红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2):104-105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 2 4小时内梗死区心电导联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10 7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在发病 <6小时内接受重组链激酶 (思凯通 )溶栓治疗 ,根据溶栓后 2 4小时内T波倒置 ,分为T波倒置和T波未倒置组 ,并且记录两组的CK -MB、心电图ST段的变化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观察T波倒置与其的关系。结果 溶栓治疗后 2 4小时内梗死区心电导联T波倒置组与T波未倒置组相比血清CK -MB峰值出现时间明显提前 (P <0 .0 1) ,峰值显著下降 (P <0 .0 5 ) ,且大多数伴随着ST段迅速回降 (P <0 .0 1) ,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例数增加 (P <0 .0 1) ,T波倒置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T波未倒置组 (P<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可以作为冠脉再通的又一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ST段的下降幅度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吴琴  杨振勇 《疑难病杂志》2004,3(5):266-26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后心电图ST段的下降幅度对预后的影响及进一步治疗的价值。方法 将 78例AMI患者按溶栓后 6 0min、12 0min、180min、1d、3d等各时段记录的心电图ST段恢复情况 ,分为ST段基本回到基线 (恢复≥ 90 % ) (A组 )、ST段恢复≥ 5 0 %而 <90 % (B组 )和ST段恢复 <5 0 % (C组 )。比较 3组的住院心脏性病死率和左室功能 ,对ST段反复波动者、左室功能差者进一步治疗。结果 C组较A组、B组CPK峰值、心脏性病死率和左室射血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尤以A组预后最佳、左室功能良好 ,C组建议进一步行PTCA术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为多。结论 心电图监测AMI溶栓后ST段的变化 ,有助于对预后评估并及时为高危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国产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UK静脉溶栓治疗AMI75例,观察其疗效与梗塞部位,溶栓时间与疗效的关系,并观察了并发症及病死率。其中68例作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临床判断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68%(51/75),前壁梗塞血管开通率7273%(24/33),下后壁梗塞血管开通率6579%(25/38)。6小时溶栓血管再通率7679%(43/56),6~12小时溶栓血管开通率4211%(8/9)。冠状动脉造影判断血管再通率6176%(42/68)。结论:国产UK是安全有效的溶栓剂,疗效与梗塞部位无关,与溶栓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MB蛋白(CK-MBmass)动态变化对冠状动脉(冠脉)再通的心肌梗死定量诊断的意义。方法:动态测定9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清CK-MB蛋白的变化,其中静脉溶栓治疗36例和常规治疗62例,根据血清CK-MB蛋白动态变化分为冠脉再通组35例,包括溶栓再通28例和常规治疗自发冠脉再通7例;冠脉未通组63例,包括溶栓未通8例及常规治疗冠脉未通55例。结果:血清CK-MB蛋白、CK-MB活性自发病至恢复正常总的时间,冠脉再通组平均为46.8h,56.3h,冠脉未通组平均为74.6h、85.2h;上升至峰值时间的速率,冠脉再通组平均为0.275h-1,0.255h-1,冠脉未通组平均为0.096h-1、0.087h-1;下降至正常时间的速率,冠脉再通组平均为0.065 h-1,0.058h-1,冠脉未通组平均为0.048h-1、0.041h-1;计算心肌梗死量,冠脉再通组分别平均为32.8CK-MBmass-g、36.2CK-MB-g,冠脉未通组分别平均为48.6CK-MBmass-g、52.6CK-MB-g。结论:根据血清CK-MB蛋白动态变化定量计算心肌梗死显示,冠脉再通患者心肌梗死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塞 (AMI)静脉溶栓疗法的应用前景。方法 :对本院近 4年入院的AMI患者 1 2 5例 ,选择符合溶栓条件、发病≤ 1 2h的AMI患者 70例 ,应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总结冠脉再通、不良反应情况 ,并回顾性选择发病≤ 1 2h的AMI患者 6 4例为对照组 ,对两组入院 4周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溶栓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不良反应与国内报道相似 ,而病死率、心脏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能进行溶栓病例占同期住院AMI患者 5 6 .0 %。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AMI静脉溶栓疗法 ,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能溶栓病例与国内报道比较 ,入选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中的血管再通率的比较。[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即r-SK(上海医科大学研制)30例,UK(广东天普生物制药厂出品)3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入选和不入选标准,予r-SK或uK各150×104IU于60 min(UK30 min)静脉输入,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判定指标。[结论]在试验组中,30例r-SK血管再通率(24/30,80.0%)与UK(18/30,60.0%)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国产r-SK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