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炎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和免疫学特征。方法:检测10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甲、乙、丙肝炎病毒抗体,抗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肝功能,磷酸肌酸激酶(CK)和肌钙蛋白T(cTnT),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的改变。结果:103例病毒性心肌炎中肝炎病毒感染28.16%,抗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与肝炎病毒抗体具有相关性(P<.0.05),抗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阳性的肝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肝脏损害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0.01)。结论:肝炎病毒的感染和抗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参与了心肌炎的发病;抗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可能是肝炎病毒性心肌炎重要免疫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鼠巨细胞病毒心肌炎自身免疫致室性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机制在鼠巨细胞病毒(MCMV)诱导BALB/c鼠心肌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将无病原体4周龄BALB/c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6只)和对照组(24只);实验组腹腔注射MC-MVTCID50悬液,对照组腹腔注射3T3细胞裂解液;记录所有小鼠心电图,观察心肌病理及炎性因子表达情况,检测血清抗心脏β1受体自身抗体滴度,膜片钳观察抗β1受体抗体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AP)及L型钙通道(ICa-L)电流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心肌炎发病率69.4%,表现为心肌细胞变性或灶性坏死,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阳性表达,血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实验组心律失常累计发生率达50%,第6周起该组血清抗β1受体抗体滴度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P<0.01),且心律失常发生亦增加。1∶100抗β1受体抗体使小鼠心室肌细胞APD50和APD90延长15.3%和5.8%,使ICa-L密度显著增加。结论MCMV可能通过诱导抗β1受体自身抗体产生,增加ICa-L电流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_2乙酰胆碱能受体的自身抗体与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性。方法: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8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肥厚型心肌病组)和50例健康受试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心脏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_2乙酰胆碱能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1)肥厚型心肌病组β_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58.02%(47/8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0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厚型心肌病组M_2乙酰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44.44%(36/8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肥厚型心肌病组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_2乙酰胆碱能受体的自身抗体的平均几何滴度分别为1:85和1:8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36和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肥厚型心肌病组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血清中43.48%(20/46)的患者同时具有M_2乙酰胆碱能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存在心脏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_2乙酰胆碱能受体的自身抗体,可能与其心肌结构变化和舒张功能下降有关。心脏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_2乙酰胆碱能受体的双抗体阳性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的多重性表现,提示免疫学机制参与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2006~2009年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在强心、利尿治疗的同时,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6月,检测治疗前后心脏超声、脑钠肽(BNP)、动态心电图和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的改变,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础心率和BNP下降,心脏射血分数(EF)升高,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同时发现,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后,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下降(P0.01),动态心电图检测QTc和QTd也明显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阳性与QTd延长有关(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抗β1肾上腺素变体抗体阳性与QTd明显相关,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能有效降低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滴度和QTd,从而有效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发现 ,抗β1 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 (以下简称抗 β1 受体抗体 )在肝炎病毒性心肌炎中检出率较高 ,且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1〕。本文旨在用乙型肝炎病毒 (HBV)接种小鼠 ,探索HBV诱导抗β1 受体抗体对心肌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实验组 (n =30 ) :将HBV( 8.4× 1 0 7拷贝 /L)与等体积完全弗氏佐剂混匀成乳化剂 ,取混合液1 0 0 μl每只小鼠腹腔注射 ,初次接种后的第 1 4天、2 8天和 42天各重复 1次。对照组 (n =30 ) :用0 .85 %氯化钠溶液与等体积的完全弗氏佐剂混匀后按同样的方法假性免疫。于实验第 0、35天眼内眦静…  相似文献   

6.
肌球蛋白致自身免疫性心肌疾病的实验研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没有病毒感染的情况下,自身免疫机制在心肌炎和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 猪心肌肌球蛋白致BALB/C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疾病模型的复制实验组(n=32)于实验的第0,7和30天3次注射肌球蛋白,对照组(n=20)与实验组同样的时间注射弗氏完全佐剂,于初次免疫后的第15,21和120天分别留取血清和心肌标本.(2)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复制病毒接种组(n=22)给予103 TCID50/0.1 ml CVB3溶液腹腔注射,对照组(n=10)给予Vero细胞冻融液0.1 ml腹腔注射,接种时间及采样时间同肌球蛋白免疫组.(3)抗体检测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肌球蛋白抗体.结果病理结果显示,肌球蛋白致心肌炎小鼠急性期(15和21 d)以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较明显,间质病变较轻,内膜和心瓣膜无明显改变;慢性期(120d)仅见心肌纤维化, 急慢性期均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肌球蛋白抗体(P<0.001),对照组为正常心肌,抗体滴度低.病毒接种组慢性期亦显示成纤维细胞增生.结论心肌肌球蛋白可以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在没有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单一的自身免疫机制即可导致心肌炎向心肌病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肌球蛋白致自身免疫性心肌疾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在没有病毒感染的情况下 ,自身免疫机制在心肌炎和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猪心肌肌球蛋白致BALB/C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疾病模型的复制 :实验组 (n =32 )于实验的第 0 ,7和 30天 3次注射肌球蛋白 ,对照组 (n =2 0 )与实验组同样的时间注射弗氏完全佐剂 ,于初次免疫后的第 15 ,2 1和 12 0天分别留取血清和心肌标本。 (2 )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复制 :病毒接种组 (n =2 2 )给予 10 3 TCID50 / 0 1mlCVB3 溶液腹腔注射 ,对照组 (n =10 )给予Vero细胞冻融液 0 1ml腹腔注射 ,接种时间及采样时间同肌球蛋白免疫组。 (3)抗体检测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肌球蛋白抗体。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 ,肌球蛋白致心肌炎小鼠急性期 (15和 2 1d)以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较明显 ,间质病变较轻 ,内膜和心瓣膜无明显改变 ;慢性期 (12 0d)仅见心肌纤维化 ,急慢性期均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肌球蛋白抗体 (P <0 0 0 1) ,对照组为正常心肌 ,抗体滴度低。病毒接种组慢性期亦显示成纤维细胞增生。结论 心肌肌球蛋白可以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 ,在没有病毒感染的情况下 ,单一的自身免疫机制即可导致心肌炎向心肌病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心肌病(AIC)小鼠模型和病毒性心脏病(VHD)患者血清抗心肌线粒体腺嘌 呤核苷异位酶(ANT)抗体的演变规律。方法:建立ANT合成肽AIC小鼠模型,ELISA法定期监测小鼠血清抗 ANT抗体,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对不同病程VHD患者血清进行抗ANT抗体检测。结果:AIC小鼠模型抗ANT 抗体阳性率随着病程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心肌组织有慢性炎症的改变。在不同病程 VHD患者中,血清抗ANT抗体阳性率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临床随访发现12.9%病毒性心肌炎转化为 扩张型心肌病。AIC小鼠模型与不同病程VHD患者血清抗ANT抗体演变具有一致性(r=0.53,P>0.05)。 结论:抗ANT抗体水平的变化与心肌病进程相关。  相似文献   

9.
Li MX  Wang XL  Tang JN  Liu XJ  Tian J  Yan L  Liu HR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2):1114-111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中的抗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治疗心衰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方法 (1)以人β3-AR细胞外第二环的合成肽段作为抗原,采用ELISA筛选正常人和心衰患者血清中抗β3-AR自身抗体.(2)提纯该抗体阳性的患者血清中的IgG.(3)设立各组对照观察该抗体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收缩效应的影响.(4)设立各组对照观察该抗体对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的影响.结果 (1)正常人抗β3-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11.0%,平均滴度为1∶ 14.59±1.61;心衰患者抗β3-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26.7%,平均滴度为1∶ 43.27±2.71;与正常人相比,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该抗体可降低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收缩幅度/初长度(3.84%±0.33%)、收缩速率(-0.47 μm/s±0.07 μm/s)和舒张速率(0.17 μm/s±0.02 μm/s),P<0.05.该作用不能被纳多洛尔(nadolol,β1-AR和β2-AR受体拮抗剂)阻断,但可被布拉洛尔(bupranolol,非特异性β受体拮抗剂)或β3抗原阻断.(3)与空白对照组(94.3次/min±10.7次/min)相比,该抗体可降低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47.1次/min±8.11次/min),P<0.05.同样该作用不能被纳多洛尔阻断,但可被布拉洛尔或β3抗原阻断.此外,该抗体的负性变时效应在观察时间内(6 h)无衰减.结论心衰患者血清中含有较高滴度的抗β3-AR自身抗体并具有负性变力和变时效应,提示该抗体可能参与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王齐增 《心脏杂志》2008,20(6):779-779
1989年Limas首次提出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血清中有抗β1肾上腺素受体(antilβ-AR)自身抗体存在[1].研究表明β1-AR自身抗体在DCM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于抗β1-AR自身抗体水平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鼠巨细胞病毒感染BALB/c小鼠心肌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心肌炎动物模型。方法:用巨细胞病毒经腹腔注射感染BALB/c小鼠。结果:MCMV感染小鼠心肌炎发病率为69.4%,死亡高峰在感染后7~14d,死亡率为11.11%;44.5%的感染鼠出现心外膜炎。MCMV感染的第7天,心肌细胞出现肿胀、变性,血管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灶性浸润;第14天,可见单个心肌细胞核固缩、溶解,心肌细胞小灶性坏死、崩解,周围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病变于感染后7~14d达高峰,第14天后开始减轻。MCMV感染小鼠全部心肌病变积分均≤2分,属轻度心肌炎改变;心电图的改变率达50%。结论:该心肌炎动物模型为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转归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观察有关自身免疫是否参与心肌病的发生及发展,争论由来己久(至少50年),真正对这一假设的考证还始于对心肌细胞膜表面受体自身抗体的研究。Li mas等于1989年应用受体结合实验技术发现,在扩张型及缺血型心肌病患者的血清中分别有40%及14%的病例含有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  相似文献   

13.
免疫转印法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抗β-受体抗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转印法检测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结果:抗心肌细胞膜67kD肽(β-受体)抗体在11例DCM患者血清中被检出,而对照组均为阴性(P<0.01),检测的特异性100%,敏感性55%。提示免疫转印法检测抗心肌β-受体抗体,对扩张型心肌病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心病患者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方法①应用SA-ELISA方法,检测风心病患者(60例),正常人(97例),以及心衰大鼠(33只)和对照大鼠(20只)血清标本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②亲和层析法纯化风心病患者、心衰大鼠抗体阳性血清中的IgGs;③观察抗β1AR自身抗体IgGs对乳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的影响;④测定抗β1AR自身抗体IgGs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风心病患者血清中抗β1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分别为43%和1∶(98.3±1.6),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的4%和1∶(14.6±2.7),P<0.01,类似的结果见于心衰大鼠[85%,1∶(67.3±2.4)]与对照大鼠[5%,1∶(17.3±2.1)](P<0.01)之间;纯化的风心病患者、心衰大鼠抗β1AR抗体IgGs均可增加乳鼠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且在6 h内不脱敏;还可增强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使cAMP产生量增加。结论风心病患者血清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具有激动剂样刺激效应,即具有正性变时效应(不易脱敏)、可增强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提示抗β1AR自身抗体可能是风心病患者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心肌细胞膜β-受体密度减低的生化缺陷,但其发生机理尚不明确。近来作者观察到较多的 IDC 患者血清中存在抗β-受体抗体,因此考虑这种自身抗体很可能在β-受体异常方面起中介作用。因为发现仅在心肌病的一个亚型即 IDC 患者血清中抗β-受体抗体滴度较高,所以本文研究这种自身抗体的存在与决定 IDC 易患性的免疫遗传因素是否有关。方法该研究以100例 IDC 患者(1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血清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和α1胆碱能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血清肌酐水平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α1受体和β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了118例(高血压并肾损害60例,高血压无肾损害58例,正常对照40例).结果高血压病并肾损害组抗β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9%、46.4%)明显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的19%和20.7%及正常对照组17.5%和15%(P<0.01).结论抗G-蛋白偶联型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有关,与血清肌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小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cytomegalovirus, MCMV)K181株建立BALB/c小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方法 25只健康纯系5周龄BALB/c小鼠腹腔接种MCMVK181病毒悬液(1×104PFU/只),观察小鼠血清cTnI浓度变化和心肌组织MCMV病毒滴度及病理改变。结果小鼠腹腔接种病毒悬液后第3天即可在心肌组织中检测到低滴度MCMV,第5 ~7天达高峰,随后迅速下降,第10天时已不能检测到MCMV;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出现在MCMV感染后第3天, 7~10天达高峰,随后逐渐减轻,病变可持续到病毒感染后3 ~4个月;血清cTnI水平在MCMV感染后第3天即有升高, 7~10天达高峰, 14天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成功建立小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可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药物筛选、疾病发病机制以及疾病预后评估提供一个良好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G-蛋白偶联型受体血管紧张素Ⅱl型受体(AT1受体)和肾上腺素能α1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有关.方法:以合成的AT1与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检测196例住院及门诊体检者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受体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其中糖尿病心肌病患者46例(糖尿病心肌病组),2型糖尿病52例(糖尿病组),高血压无靶器官受损患者58例(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糖尿病心肌病组抗AT1受体自体抗体阳性率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高血压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0.01).结论: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免疫大鼠血清中抗β1、β3肾上腺素受体及M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IgG亚类,为进一步研究此类抗体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合成的大鼠β1、β3肾上腺素受体和M2乙酰胆碱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为抗原分别主动免疫Wistar大鼠,应用免疫球蛋白纯化技术特异性提纯其血清中IgG类抗体,应用BCA进行蛋白定量,调整血清中蛋白量一致,用SA—ELISA法检测抗β1、β3肾上腺素受体和M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IgG亚类。结果免疫组中属于IgG2a亚类的抗β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的A值为(0.45±0.01),明显高于对照组(0.08±0.003,P〈0.05);免疫组中属于IgG2b亚类的抗艮肾上腺素受体抗体的A值为(0.59±0.02),显著高于对照组(0.2±0.02,P〈0.05);免疫组中属于IgG2a亚类的抗M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A值为(0.56±0.04),显著高于对照组(0.12±0.01,P〈0.05)。结论免疫大鼠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和抗M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主要属于IgG2a亚类,抗β3肾上腺素受体抗体主要属于IgG2b亚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α1-肾上腺素受体(α1-受体)、M2胆碱能受体(M2-受体)、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有关.方法以合成的β1、M2、AT1、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56例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和58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1、M2、AT1、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病并肾损害组抗β1、M2、AT1、α1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9%、46.4%、46.4%、46.4%,明显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的19%、20.7%、15.5%、12.1%和高于正常对照组10%、12.5%、17.5%和15%(P<0.01).结论抗G-蛋白偶联型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