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增加运动疗法和电刺激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Barthel指数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可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发病1周以内的2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使用CVFT-010M治疗仪给与相应的治疗,并利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和Barthel指数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刺激组FMA积分和BI各项目得分为46.8&;#177;28和72.3&;#177;8.6;对照组为37.9&;#177;25.3和55.9&;#177;12.4,P&;lt;0.0l。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lt;l周使用电刺激小脑对于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1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8例,均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FES。结果: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评分,2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且无继发损害发生。结论:早期康复治疗结合FES对促进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预防继发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早期介入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治疗的重要性及其对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病情稳定在l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由专业治疗师给予系统的连续30d训练。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简式Fugl-Meyer评分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在入组时、入组后30d进行评估。评估由康复医师在不知评估对象的组别情况下进行。结果:两组病例在入选时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统计分析,t值分别为0.076,0.1702,0.625,P均&;gt;0.05。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入选30d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康复组为9.80&;#177;4.25,对照组为18.48&;#177;9.89,t=4.0316,P&;lt;0.01;Fugl-Meyer评分:康复组为72.12&;#177;22.34,对照组为49.12&;#177;17.69.t=4.0357,P&;lt;0.01;Barthel指数评分:康复组为76.00&;#177;20.18。对照组为45.20&;#177;16.43,t=5.9179,P&;lt;0.01。结论:早期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促进功能恢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低频电刺激与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20d。采用简易Fugl—Meyer评定法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恢复,但治疗组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治疗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电刺激辅助干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临床用药基本相同,对照组给予康复功能指导,治疗组实施功能性电刺激和康复指导,治疗前和出院前采用Fugl-Mayer和改良Banthel指数评估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运动功能恢复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得分为(23.17&;#177;7.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3.78&;#177;7.66)分(t=7.86,P<0.01)。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也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60.86&;#177;10.06)分】远大于对照组【(44.67&;#177;9.98)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8.26,P<0.01)。结论:功能性刺激的辅助介入可以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上肢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高晓梅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441-4441
将24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两组在用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实行一般护理,观察组由责任护士指导并对其具体实施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两组均于住院30d后对瘫痪肢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肢体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效果良好且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赵彬  唐强  王艳  朱路文  梁玉林  李超男 《中国康复》2019,34(10):529-531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FES组、SET组和结合组各30例。 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FES组和SET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功能性电刺激训练和悬吊训练,结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再配合功能性电刺激训练和悬吊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 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威斯康星步态量表(WG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3组患者BBS、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WG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结合组的BBS、FMA评分均明显高于FES组和SET组(均P<0.05),WGS评分均明显低于FES组和SET组(均P<0.05);FES组和SET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悬吊运动疗法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改善效果显著,并且较单独使用悬吊运动疗法或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更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双侧肢体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双侧肢体同期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抽签随机分为2组,双侧组:在神经系统症状不在进展后48h开始,应用北京爱生NMT-91神经肌肉治疗仪对偏瘫侧肢体和未受损侧肢体进行同期低频脉冲式电流刺激;单侧组对偏瘫侧肢体进行低频脉冲式电流刺激。观察指标:分别在康复开始时及4周后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linical nenrve function limition scores,CNS),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结果 双侧组1例患者实验期间因脑卒中进展,不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侧肢体电刺激可以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临床用药基本相同,对照组给予康复功能指导,治疗组实施功能性电刺激和康复指导,治疗前和出院前采用Fugl-Mayer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运动功能恢复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得分为(23.17±7.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3.78±7.66)分(t=7.86,P<0.01)。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也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犤(60.86±10.06)分犦远大于对照组犤(44.67±9.98)分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8.26,P<0.01)。结论:功能性刺激的辅助介入可以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上肢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对侧控制型电刺激(CCNMES)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40例初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侧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内科治疗与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直立床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对侧控制组在患侧腕背伸肌、患侧胫前肌给予CCNMES。对照组接受患侧腕背伸肌群、患侧胫前肌常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运动力指数(MI)、患侧腕部背伸主动活动度(AROM)、患侧踝部背伸AROM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功能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对侧控制组患者NIHSS[(11.24±6.36)分]、FMA[(41.14±13.45)分]、MI[(32.14±9.36)分]、患侧腕部背伸AROM[(15.68±4.51)°]、患侧踝部背伸AROM[(11.57±5.61)°]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NIHSS[(13.34±4.43)分]、FMA[(37.84±14.13)分]、MI[(27.76±11.63)分]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对侧控制组患侧腕部及踝部的背伸ARO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CCNMES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在腕部及踝部AROM方面的治疗效果优于NMES。  相似文献   

14.
双侧肢体电刺激对脑卒中大鼠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何祥  杨溪瑶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034-3035
目的:脑功能系统内和系统间的重组,可能是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基本原因.研究脑梗死大鼠在不同电刺激治疗后的功能恢复情况,证实双侧与患侧电刺激的差异性。方法:用线栓法制成脑梗死模型,在梗死后大鼠肢体进行不同电刺激,用运用走横木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观察不同时期的大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侧刺激组和双侧刺激组的功能恢复较无刺激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F=15.083,44.083,60.473,P&;lt;O.05)。双侧刺激组的运动功能恢复较患侧刺激组的功能恢复明显(P&;lt;O.05)。结论:双侧肢体电刺激使脑卒中后早期功能恢复增强。这为临床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方便而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偏瘫穴位电刺激治疗可使瘫痪肌肉得到部分或全部功能恢复,与中枢功能重建,受损肌细胞功能恢复等因素有关,穴位电刺激对瘫痪肢体有积极的康复作用,可促进偏瘫肢体的血液循环,降低肌张力,促进损伤的周围神经再生,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最终达到让患者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40例分为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组(肌电触发组)19例,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组21例(NMES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腕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01);与NMES组比较,肌电触发组各项评分均有提高(P<0.05)。结论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手功能障碍,疗效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记忆及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3-02/12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和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有记忆障碍临床表现的脑卒中患者60例,均自愿参加观察。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①经皮神经电刺激:脊髓部位治疗(治疗输出调至患者肌肉有跳动感且患者能够忍受的程度);患侧肢体治疗(治疗输入调至肢体有轻度抽动,患者能耐受的剂量),以上治疗1次/d,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②常规康复训练:1次/d,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两组患者记忆能力评定采用临床记忆量表,所测原始分换成量表分后再换算成记忆商数(以85分为界,划定记忆异常为记忆商数≤85分)。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进行测评(上肢66分,下肢34分,总分100分)。记忆能力及运动功能测评分别在治疗前、出院前各进行1次,比较两组患者记忆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纳入脑卒中患者6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记忆商数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记忆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80.2&;#177;12.1,70.6&;#177;0.5;61.2&;#177;11.0,62.8&;#177;12.0(t=3.90,6.70,P〈0.01)].治疗后治疗组记忆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4.50,P〈0.01)。②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上肢:23.12&;#177;4.20,21.46&;#177;4.35;16.20&;#177;5.20,15.23&;#177;4.50;下肢:24.12&;#177;5.20,17.30&;#177;4.30;10.05&;#177;4.20,9.24&;#177;5.80(t=5.1~5,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下肢Fud—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32,P〈0.01)。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常规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记忆功能及肢体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8.
早期PT介入对脑卒中偏竣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虹  鄂紫娟 《现代康复》2001,5(8):63-63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疗法(PT)介入对脑卒中偏瘫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PT结合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PT介入能有效地降低脑卒中偏瘫的病残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循环运动(FES-cycling)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病程3~6个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期间,最终63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观察组3例患者脱落,有32例患者完成治疗;对照组4...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7)。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TEA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H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LE、HFAC、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仅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LE、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HF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AS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