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DWI在不同b值下前列腺外周带癌灶ADC值的参考值范围。方法:对28例前列腺外周带癌(PCa)的DWI在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 s/mm2时所得前列腺外周带癌灶和正常外周带ADC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s/mm2下外周带癌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2±0.24)×10-3、(0.95±0.19)×10-3(、0.88±0.14)×10-3(、0.81±0.17)×10-3mm2/s,外周带非癌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93±0.39)×10-3、(1.78±0.23)×10-3、(1.61±0.21)×10-3、(1.53±0.21)mm2/s,同b值下2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 s/mm2下外周带癌灶ADC值参考范围分别为(0.63~1.61)×10-3(、0.56~1.34)×10-3(、0.59~1.17)、(0.46~1.16)×10-3mm2/s。结论: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ADC值随b值变化而变化,通过ADC值测量可以定量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癌,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ADC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ADC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无泌尿系统疾病病史的47例成年男性,按照年龄分成3组:15~30岁,31~50岁,>50岁3组。测量不同b值(b=0、300、500、800 s/mm2)下前列腺外周带ADC值,并对各年龄组ADC值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DW I检查在GE 1.5T磁共振机上完成,使用单次激发EPI序列。结果b=300 s/mm2时,3个年龄段的ADC值依次为(2.03±0.29)×10-3mm2/s、(2.37±0.33)×10-3mm2/s、(2.75±0.29)×10-3mm2/s,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F=36.66,P<0.01,one-way ANOVA);b=500 s/mm2时,3个年龄段ADC值依次为(1.67±0.23)×10-3mm2/s、(2.01±0.30)×10-3mm2/s、(2.48±0.26)×10-3mm2/s,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F=62.75,P<0.01);b=800 s/mm2时,3个年龄段ADC值依次为(1.57±0.15)×10-3mm2/s、(1.85±0.22)×10-3mm2/s、(2.30±0.25)×10-3mm2/s,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F=73.90,P<0.01)。结论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ADC值不同,在利用ADC值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病变时应考虑年龄不同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脾脏射频消融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术后可以减小脾脏体积、纠正脾功能亢进,增加肝动脉血流量从而明显改善肝脏功能,并可诱导肝脏增大/再生.但影响其疗效的因素较多,许多潜在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阐明.  相似文献   

4.
MR DWI及ADC值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上拟诊为脑梗死患者186例进行常规MR扫描及DWI检查,根据发病时间分成超急性期(〈6h)、急性期(6~72h)、亚急性期(3~7d)3个组。测定各组梗死灶ADC值及健侧ADC值,并计算相对ADC(rADC)。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梗死灶ADC值均低于健侧相应区域(配对t检验,P〈0.01);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病例之间rADC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F=7.663,P=0.001)。结论DWI在脑梗死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各期梗死灶rADC值有时间相关性,对脑梗死的准确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b值大小及数量对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大小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对39例健康志愿者行肝脏DWI扫描,使用膈肌导航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扫描2次,分别生成b值为(0、100)、(0、500)、(0、800)、(0、100、500)和(0、100、500、800) s/mm2的ADC图像.分别在左、右肝选取3个层面,然后在每个层面各选3个圆形感兴趣区(ROI)测量ADC值,分别以左、右肝9个ROI的平均ADC值代表左、右肝的ADC值.结果 b值相同时,左肝ADC值大于右肝(P<0.001).b=0、100 s/mm2时ADC值最大;b=0、100、500、800 s/mm2时ADC值最小.Bland-Altman分析显示,b=0、100、500、800 s/mm2时可重复性最好(右肝:LOA=10.5%;左肝:LOA=13.9%).结论 b值越小,ADC值越大;使用多个b值计算的ADC值可重复性最高,在临床中测量肝脏DWI的ADC值时使用多个b值计算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6.
ADC值在术前评价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临床在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方面有明显进展,但胶质母细胞瘤的预后较差。用影像学方法评估胶质瘤恶性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十分必要。国内外学者利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肿瘤细胞构成及病理级别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显示通过DWI能够反映肿瘤病变的组织学特性,对肿瘤病变术前评估具有一定价值。本研究证实,ADC值与胶质瘤的良恶性有很高的相关性,结合常规MRI检查可为临床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5年2月~2006年12月我…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MR扩散加权成像研究内分泌治疗前后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ADC值变化情况。方法28例B超引导下经直肠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外周带癌病人。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前列腺外周带归类为癌区和非癌区。所有病人在内分泌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内均进行了单次激发EPI序列的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计算各个分区内的ADC平均值,并对所得数值进行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治疗前,所有非癌区(107个)和癌区(61个)的ADC平均值分别为(2.21±0.61)×10-3mm2/s(mean±SD)和(1.65±0.46)×10-3mm2/s,2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t=4.36,P=0.039,独立样本t检验)。经过了3~6个月的内分泌治疗后,非癌区和癌区的ADC值均出现了下降,非癌区ADC值下降至(1.33±0.48)×10-3mm2/s,癌区下降至(1.28±0.53)×10-3mm2/s,均与内分泌治疗前该组区域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t=5.28,P=0.024和t=7.39,P=0.015,配对样本t检验)。但是在治疗后癌区和非癌区ADC值之间原有的统计学差异消失(t=0.58,P=0.639,独立样本t检验)。结论内分泌治疗后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ADC值均会出现下降,其中以非癌区下降为明显,致使癌区和非癌区原有的ADC值统计学差异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常与变性腰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34例病人进行MR常规腰椎T2WI、T1WI及MR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测量并比较正常和变性椎间盘的ADC值。结果正常椎间盘平均ADC值[(1.20±0.18)×10-3mm2/s]高于变性椎间盘平均ADC值[(0.63±0.23)×10-3mm2/s],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966,P<0.001)。结论正常腰椎间盘与变性腰椎间盘平均ADC值间存在差异,MR扩散加权成像可以用于椎间盘变性的发生机制及早期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ADC值术前评价脑膜瘤病理级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区分良性与非典型性、恶性脑膜瘤的可行性,为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应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SE-EPI)成像序列对33例脑膜瘤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MRI检查,并分别测量肿瘤实质的ADC值。术后对脑膜瘤进行病理分级及分型,并计算肿瘤细胞数(10个高倍视野)及肿瘤的细胞核/浆面积比。结果 Ⅰ级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与Ⅱ、Ⅲ级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级与Ⅱ、Ⅲ级脑膜瘤的细胞核/浆面积比及肿瘤细胞数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实质ADC值与肿瘤细胞数及核/浆面积比相关。Ⅰ级脑膜瘤部分混合型、纤维型与Ⅱ、Ⅲ级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有重叠。结论 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有助于术前鉴别病理级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与直肠管状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术前行 MRI 检查且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直肠管状腺癌患者的 DWI 影像特点,其中高分化9例、中分化15例、低分化14例。在 b 值为0 s/mm2和1000 s/mm2条件下计算 ADC 值并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高分化组平均 ADC值(0.92±0.05)×10-3 mm2/s;中分化组平均 ADC 值(0.79±0.10)×10-3 mm2/s;低分化组平均 ADC 值(0.71±0.06)×10-3 mm2/s。不同分化程度的直肠管状腺癌各组别 ADC 值有明显差异(P <0.05);ADC 值与肿瘤分化恶性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04,P <0.01。结论DWI 及 ADC 值的测量可成为一种判断直肠管状腺癌分化恶性程度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的1H-MRS和DWI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epatoceliular carcinoma,HCC)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评价HCC代谢物变化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30个HCC病灶分别进行DWI及单体素波谱分析,测量HCC胆碱峰(Cho)、脂质峰(Lip)的相对浓度及HCC的ADC值,对Cho/(Cho+Lip)比值与ADC值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30个HCC的Cho/(Cho+Lip)比值及ADC值分别为(0.25±0.21)和(1.49±0.27)mm2/s.HCC的Cho/(Cho+Lip)比值与ADC值呈负相关(P<0.05).质地均一、无明显出血坏死HCC(n:10)的Cho/(Cho+Lip)比值明显升高,ADC值明显下降;不均质局灶出血坏死HCC(n=13)的Cho/(Cho+Lip)比值轻度下降,ADC值轻度升高;明显脂肪变性(n=2)及透明细胞型(n=2)HCC的Cho/(Cho+Lip)比值很低,但是ADC值无明显升高;纤维基质丰富、无明显坏死、质地均一HCC(n=3)的Cho/(Cho+Lip)比值及ADC值均较低.结论 1H-MRS与ADC值结合能基本反映HCC的肿瘤组织成分变化,有助于HCC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活体肿瘤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2.
ADC值和rADC值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DC值和rADC值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除常规MR I检查外,还做了DW I扫描,着重对肿瘤瘤体及瘤周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低级星形细胞瘤瘤体的ADC值和rADC值明显高于高级星形细胞瘤(P<0.01),且前者瘤周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也高于后者(P<0.05);星形细胞瘤瘤体的ADC值和rADC值与肿瘤的恶性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845和-0.648,P值均<0.01);瘤周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也与肿瘤的恶性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07和-0.477,P值均<0.05)。结论ADC值和rADC值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在松果体实质肿瘤分级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实质肿瘤16例(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7~55岁,平均27岁),其中松果体细胞瘤5例,中间分化型松果体实质肿瘤5例,松果体母细胞瘤6例.在肿瘤实质部分测定最小ADC值,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最小ADC值.结果:松果体细胞瘤平均最小ADC值(8.99±0.59)X 10-4mm2/s;中间分化型松果体实质肿瘤平均最小ADC值(6.94±0.36)X 10-4mm2/s;松果体母细胞瘤平均最小ADC值(4.64±0.38)X 10-4mm2/s.从低级别到高级别,松果体实质肿瘤的平均最小ADC值呈依次降低的趋势.结论:最小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为松果体实质肿瘤的良恶性分级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探讨DWI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术前行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36例乳腺病变,采用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序列(EPH)WI);测量病变区和对侧正常乳腺腺体的ADC值,应用t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及正常腺体ADC值的差异,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根据BI-RADS MRI将乳腺病变分为肿块性病变和非肿块性病变,比较ADC值在两组病变中定性诊断效能.结果:236例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ADC值[(1.08±0.32)X 10-3mm2/s]显著低于良性病变[(1.48±0.35)×102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确定ADC界值为1.25×10-2mm2/s,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2%和77.5%.肿块性病变良、恶性ADC界值为1.15×10-3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8%和81.8%),非肿块性病变良、恶性ADC界值为1.35×10-3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72%).绪论:根据ADC界值可以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对肿块性病变和非肿块性病变应采用不同的ADC界值;DWI对肿块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非肿块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1H磁共振波谱(MRS)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3例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进行MRI平扫、增强、DWI和1H磁共振波谱成像,分别测量肿瘤的实质部分、肿瘤坏死囊变区、肿瘤周边区域及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的ADC值和相对ADC值,同时测量脑胶质瘤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如NAA、Cho 、Cr 和Lac等,并计算NAA/Cho、NAA/Cr、NAA/Lac、Cho/Cr、Lac/Cr比值,测量结果与术后病理分级进行对照.结果 ①低级胶质瘤(1~2级)组的肿瘤实质部分的平均ADC值和rADC值均明显高于高级胶质瘤(3~4级)组(P<0.01).②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和rADC值均与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P值均<0.01,r= - 0.767和-0.792).③ 高级别、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NAA/Cho、NAA/Cr、Cho/Cr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分别与对侧正常脑组织NAA/Cho、NAA/Cr、Cho/Cr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④ 脑胶质瘤的NAA/Cho、NAA/Cr比值与病理级别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2和-0.712;Cho/Cr比值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806.结论 ADC值和1H MRS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胶质瘤术前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TIPSS与PSE并用的价值及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TIPSS与PSE并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材料与方法;TIPSS与PSE同时施竽者2例,其余4例在TIPSS复查时进行,直测PSE前后门脉奔放 力。检测PSE前后白细胞,血小板数值,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TIPSS及PSE后消化道出血停止。门脉压力平均下降5.6chH2O,脾机能亢进基本缓解,血小板,白细胞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7.
ADC值测量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5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5例,导管原位癌8例,小管癌5例,导管乳头状癌1例,黏液癌1例.使用 GE 3.0 T磁共振仪,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平扫、DWI及动态增强.所有病例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行DWI扫描,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800 s/mm2,在ADW 4.2工作站对DWI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感兴趣区的ADC值,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病灶的平均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ADC值在乳腺癌不同病理类型鉴别诊断中是否具有临床价值.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平均ADC值为0.961×10-3 mm2/s,导管原位癌平均ADC值为1.203×10-3mm-2/s,浸润性小管癌平均ADC值为1.125×10-3mm2/s,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原位癌及小管癌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在乳腺癌病理分型上可提供一些其他MRI序列无法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ADC值测量对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MR扩散加权序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量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53例共187个肝脏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FLL)行常规MR扫描的同时增加b=0、500(s/mm2)扩散加权序列,图像经后处理拟合出ADC图,分析并比较各类病灶ADC值。结果良性FLL的ADC值分别为:肝囊肿(n=26)(3.21±0.22)×10-3mm2/s、成熟肝脓肿(n=18)(2.12±0.81)×10-3mm2/s、不成熟肝脓肿(n=7)(1.46±0.22)×10-3mm2/s、肝血管瘤(n=23)(1.92±0.36)×10-3mm2/s、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n=8)(1.75±0.26)×10-3mm2/s。恶性FLL的ADC值分别为:肝癌(n=57)(1.23±0.43)×10-3mm2/s、胆管癌(n=12)(1.47±0.35)×10-3 mm2/s、转移癌(n=36)(1.36±0.33)×10-3 mm2/s。良恶性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2.40±0.79)×10-3mm2/s、(1.29±0.41)×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AD...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部分栓塞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3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机能亢进(简称脾亢)患者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找出确定其疗效的观测指标、栓塞范围和PSE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术前患者周围血细胞计数三系均低,以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为显著。选择性插入脾动脉靶血管后先造影然后用抗生素液浸泡的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结果:脾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100%。30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5例部分缓解,1例无明显变化。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增加,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有所下降。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对脾亢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可减轻脾亢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门脉高压的症状。PSE栓塞范围在30%~80%之间为宜。白血球和血小板尤其是后者数量和功能改变为PSE后疗效可靠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灶和膀胱内尿液ADC比值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评价ADC在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5T MR扫描仪对108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DWI检查,b值取0和800s/mm2,分别测量中央腺和外周带癌灶和膀胱内尿液ADC值,计算两者比值;根据病理结果将中央腺和外周带癌分别分为Gleason3+3、3+4、4+3、≥4+4四组,将ADC比值与Gleason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央腺和外周带前列腺癌灶与膀胱内尿液ADC比值与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中央腺r=-0.58,P<0.01;外周带r=-0.804,P<0.01).以比值0.225为临界点,中央腺区分低中分化和高分化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71.5%,特异度85%;以比值0.215为临界点,外周带区分低中分化和高分化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82.6%,特异度87.5%.结论:前列腺癌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关系,ADC有助于前列腺癌的分级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