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理,多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意见仍有分歧。目前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分泌性中耳炎。究竟是因咽鼓管的阻塞,抑中耳腔的炎症引起?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本实验采用豚鼠耳泡(auditory bulla)的细菌培养,及细胞涂片,耳泡及咽鼓管的病理切片检查,了解某些中耳腔积液的发病机理(豚鼠的耳泡,相当于人的中耳腔)。我们应用银夹夹住咽鼓管的近咽口处,造成咽鼓管的机械性阻塞,应用烧红的铝丝烧灼咽鼓管腔,导致咽鼓管及耳泡的炎症感染。由于豚鼠非常娇嫩,情况稍有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简便有效的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动物模型.方法 经大鼠鼓膜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后的第1、3、7日,分别采集中耳腔黏膜,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中耳黏膜的病理变化及扫描电镜观察咽鼓管鼓口处中耳黏膜黏液纤毛运输系统的超微结构改变,以评估LPS诱导的大鼠OME组织病理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造模后第1日,试验耳均可见积液,积液在第7日基本消退;光镜下可见中耳黏膜在造模后第1日达到炎症的高峰期,第7日基本恢复正常;电镜下可见咽鼓管鼓口处听泡黏膜黏液造模第1日倒伏、脱落最重,第7日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鼓室内注入LPS可致中耳黏膜的炎症反应及中耳腔渗出,可为研究OME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简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姜鸿彦  黄维国 《医学争鸣》1996,17(5):326-329
目的:探讨P物质(SP),神经肽Y(NPY)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阻塞咽鼓管建立分泌性中耳炎模型。用免疫组化ABC-GDN及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中耳粘膜SP,NPY的分布及含量的变化。结果:中耳粘膜SP免疫反应(SP-IR)阳性纤维定位分布多与血管无关,NPY免疫反应(NPY-IR)阳性纤维多伴中小动脉走行。咽鼓管阻塞8h后,中耳即有明确渗出,中耳粘膜SP-IR阳性纤维24h开始增粗、  相似文献   

4.
<正>非化脓性中耳炎又称为卡他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是因咽鼓管狭窄、堵塞引起中耳腔负压,进而导致血浆渗出,中耳积液而发病。本病为儿童最常见的致聋原因,尤多见于发展中国家。本病的病因尚未明了,大多认为咽鼓管通畅功能障碍为其主要原因。包括咽鼓管机械性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灭活的肺炎链球菌悬液注入豚鼠鼓室,制成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然后取出正常组和模型组豚鼠咽鼓管,测定及分析两组豚鼠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结果:对照组与模型组豚鼠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生化成分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模型组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生化成分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明显减少(均P<0.001),其活性也明显下降(P<0.001)。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的减少和活性下降,可能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棣华  凌玲 《浙江医学》1999,21(12):745-746
腭裂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较高。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时,患者的中耳功能(包括咽鼓管功能和鼓室功能)常受到影响。笔者通过对不同类型腭裂患者的听力及声阻抗检查,从纯音测听阈值、鼓室功能曲线、鼓室压力等了解听力损失、鼓室积液及咽鼓管功能的情况,以探讨腭裂畸形对中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姚俊  周慧  张月飞 《河北医学》2007,13(6):674-676
目的:观察抗TNF-α单克隆抗体对豚鼠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造模组和TNF-αMcAb治疗组三组.比较光镜和电镜下中耳、咽鼓管粘膜的组织形态及处理组TNF-α蛋白含量变化.结果:TNF-αMcAb治疗组中耳、咽鼓管粘膜的组织形态接近于正常对照组,其TNF-α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造模组(p<0.001).结论:抗TNF-α单克隆抗体能拮抗TNF-α的炎症介导作用,对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诊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和体征的,一种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和/或中耳粘膜分泌障碍所引起的以中耳腔负压、积液为主要变化的临床常见疾病。儿童的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和语言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准确诊断和治疗中耳炎对防治儿童听力下降和语言障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进行综述,同时也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9.
<正>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浆液性中耳炎(SOM)、粘液性中耳炎(MOM)、渗出性中耳炎(OME)以及中耳积液(MEE)等,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也是导致儿童听力损害的原因之一。其病理以中耳腔内有渗出性非化脓积液为特点。若治疗不当,拖延日久可以导致严重的听力障碍。近数年来,国外围绕该病进行病因学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报告甚多。分泌性中耳炎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临床上极为重要的耳科疾患。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学研究咽鼓管机能:咽鼓管机能障碍学说一直受到较多学者公认。自从Politzer于1967年提出负压引起中耳渗液的理论以后,习惯上认为分泌性中耳炎乃是咽鼓管部分或全部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病变。多为咽鼓管功能不良使中耳腔内产生负压所致。咽鼓管狭窄或功能不良的治疗是治疗卡他性中耳炎的关键。我科2000年1月~2002年3月采用咽鼓管吹张法治疗卡他性中耳炎44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手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中耳乳突手术治疗30例36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36耳均接受了完壁式(闭合式)乳突-上鼓室切除、鼓室探查术,其中28耳同时行中耳置管术.5耳同时行听骨链成形术。所有病例术中清除的肉芽术后均作病理检验,其中炎性肉芽28耳,胆固醇肉芽肿8耳。结果:中耳置管者于术后1~3月拔除中耳通气管,鼓膜愈合良好。术后所有患耳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改善,以语频气导听阈的平均值为标准,听力达到应用水平(语频气导平均听阈30dB以内)的31耳(31/36,86.11%)。鼓室功能曲线检查结果显示,A型27耳(75%),C型8耳(22.22%),B型1耳(2.78%)。术后随访0.5~3年,除l耳因鼓室积液复发,再次中耳置管外,其余患者症状无复发,主观听力无下降.鼓室功能曲线C型8耳有2耳转为A型。结论:经过各种治疗无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应积极采取中耳乳突手术治疗。中耳乳突手术可彻底清除病变,建立鼓室、鼓窦及乳突的通气引流,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鼻内镜逆行咽鼓管注射溴己新对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信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逆行咽鼓管注射溴己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并发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中咽鼓管探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滁州临床学院耳鼻喉科58例伴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行鼓室成形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术中施行咽鼓管探通术,对照组则只做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中耳变压疗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耳变压疗法治疗37例(7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与同期行Valsalva法治疗的36例(70耳)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显效61耳,有效3耳,无效6耳,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显效35耳,有效8耳,无效27耳,有效率为61.4%。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无不良副反应发生。结论中耳变压疗法能够明显减轻儿童中耳负压,改善听力,操作上安全,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泌性中耳炎的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秋梅  何宁 《医学文选》2000,19(6):841-843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的临床特征和机理。方法 分析37例(61耳)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61耳)纯音听阈测试中22耳(36%)为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32耳(52%)为中度传导性听力下降,多为平坦型或轻度上升型曲线。鼓室导抗图测试中B型14耳(23%),C型47耳(77%)。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测试是诊断分泌中耳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渗出性中耳炎与免疫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束维龙  汪银凤 《医学综述》2009,15(2):245-247
渗出性中耳炎是一个多因素介导的、以传导性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目前对其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与咽鼓管功能不全、变态反应及感染因素有关。免疫学的病因在一些实验中逐渐被证明。本文将从变态反应,腺样体功能及细胞因子等多方角度,对渗出性中耳炎的免疫学病因及免疫治疗的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SPECT-CT核素显像在中耳炎咽鼓管功能检查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A组)、中耳胆脂瘤(B组)及外伤性鼓膜穿孔(C组)的患者40例分为3组,均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观察组),Valsalva检查(对照组),对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研究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组、B组与C组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咽鼓管阻塞程度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B组与C组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观察组)与Valsalva检查(对照组)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说明咽鼓管阻塞是中耳炎的病因、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可以动态观察咽鼓管阻塞的程度,有助于咽鼓管阻塞部位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满喜  罗建海 《广西医学》2003,25(3):355-357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 ,并就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 :将咽鼓管咽口非机械阻塞 82例分成对照组 4 0例 (45耳 )和治疗组 4 2例 (49耳 ) ,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抽液、咽鼓管吹张 ,1%麻黄碱滴鼻及口服抗生素等治疗 ;治疗组上述治疗加服盐酸氨溴索 ,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经 χ2 检验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盐酸氨溴索具有刺激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 ,降低咽鼓管开放能力 ,对分泌性中耳炎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