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后乳房胀痛89例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据产后发生奶胀的首发时间和不同的临床表现,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循证护理应用于89例产后乳房胀痛的产妇,减少产妇因奶胀造成的疼痛不适,帮助产妇解决母乳喂养中的困难,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结果:本组无一例发生乳腺炎,除4例因母亲自身疾病的因素外,85例都成功地进行了母乳喂养。结论:循证护理是一种科学的实践活动,能激发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为产妇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产后42 d母乳喂养现状,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对大坪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2月产后42 d门诊就诊的220名产妇展开调查问卷。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15份,产后母乳喂养率为56.7%,42 d母乳喂养率为58.1%(125/215),其中出院时喂养技巧的掌握、持续母乳喂养信心的培养及产前、产后是否按时进行门诊诊治等因素对母乳喂养率有显著影响。结论产后42 d母乳喂养率与产妇出院时喂养技巧掌握不足、母乳喂养信心减弱及产前、产后不能按时进行门诊诊治相关,建议在产妇住院期间加强对喂养技巧的传授,增强其喂养信心,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母亲按时进行产前、产后门诊诊治并纠正错误的喂养观念,提高6个月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和纯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31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148例,实验组165例。向对照组实施母乳喂养口头宣教,对实验组应用《实用母乳喂养手册》实施面对面、一对一的哺乳知识与技能指导并于产后5周、11周实施母乳喂养电话指导2次。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3天、6周、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SES)评分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产后3天和6周时,实验组产妇的B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产后3天、6周、3个月时,实验组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和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整体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作用。方法:观察1998年6-9月开展整体护理后的146例剖宫产产妇术后的泌乳量和泌乳时间,并与1997年同基未行整体护理的168例剖宫产产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整体护理后,产后2-3天泌乳量和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增加。结论:开展整体护理可使产妇泌乳量增加,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母乳喂养的宣教,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健康。方法:随机以对2001年7-12月分娩的204位孕妇进行母乳喂系统宣教,作为实验组,以1994年7-12月正常分娩产妇143例未经宣教的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母乳喂养和产后出血率实验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系统宣教的产妇母乳喂养率,产后出血率少,未经系统宣教的产妇母喂养率低,产后出血率高,显示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系统宣教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坚持4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自拟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对产妇住院期间,产后42天及产后4个月母乳喂养率比较,共发问卷132份,回收129份,回收率为97.73%,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93.07%。结果:产妇出院后4个月由纯母乳喂养率呈下降趋势,而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呈上升趋势。结论:母乳喂养受首次吸吮乳头时间,分娩方式,社会家庭因素及自身职业,身体状况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本文通过对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住院期间产妇母乳喂养情况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产妇方面、新生儿方面、医院方面、社会家庭方面,针对几方面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对策,以提高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程质量监测在母乳喂养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10月住院分娩的60例初产妇设为实验组,2017年9月住院分娩的60例初产妇设为对照组。对实验组使用过程指标监控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制定母乳喂养措施落实情况监测表,以监测各项促进母乳喂养措施的实施。对照组执行常规母乳喂养方法。在产后第3、42天,调查2组对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依从性等指标。结果产后2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产后3天2组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在产后42天复查时2组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对住院分娩产妇母乳喂养进行过程质量监控,规范护士服务行为,纠正母乳喂养过程中的偏差。明显改善母乳喂养质量,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进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对策。方法:将乳头凹陷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产妇用自制吸奶器抽吸乳头,对照组100例的婴儿单纯吸吮。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h开始泌乳例数及母乳喂养容易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头凹陷产妇进行帮助指导,能有铲降低其哺乳的难度,提高母乳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干预对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12月随机选取在本院住院的120例足月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并对其进行品管圈干预,另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足月初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产后常规性护理,2组产妇均于干预前及产后42 d对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进行评价。记录2组产妇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及产后42 d母乳喂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42 d技能纬度、内心活动纬度及自我效能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为(2.5±0.8)d,母乳喂养率为85.0%(102/120),对照组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为(5.2±0.6)d,母乳喂养率为65.0%(78/1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干预能有效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增强初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促进产妇泌乳的最佳时间,观察其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自然分娩产妇200例,按方便抽样方法分段确定产妇并分为四组各50例,乳房按摩时间:观察1组为产后2 h内进行,观察2组为产后12 h ,观察3组为产后24 h ,按摩时间每侧乳房15~20 min ,连续按摩2天,对照组不进行乳房按摩,观察记录产妇首次泌乳时间及48 h泌乳量,乳房胀痛、产后抑郁值及产后42 d母乳喂养情况。结果本研究显示,产后乳房按摩最佳时间为产后2h内,按摩越早进行越好,产妇首次泌乳时间早、泌乳量多、乳房胀痛少、母乳喂养情况好,与其他各组比较,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人员可指导及根据产妇意愿尽早在产后2h内帮助其进行乳房按摩,能提早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促进及保证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疾患儿母婴分离产妇抑郁情绪对产后42天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在住院期间对110例疾患儿母婴分离产妇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以及自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追踪回访产后42天母乳喂养情况。结果疾患儿母婴分离产妇情绪抑郁程度越严重,产后42天的母乳喂养率越低,人工喂养率越高。结论疾患儿母婴分离产妇抑郁情绪是导致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PRECEDE (predisposing, reinforcing, enabling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模式分析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产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60例住院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PRECEDE模式设计量表对所有产妇进行评估。记录产妇的PRECEDE评分与产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对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60例初产妇出院时及产后1~6个月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0.76%、77.31%、72.69%、63.84%、56.15%、49.62%、36.92%。倾向因素中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态度、理想喂养方式,强化因素中社会环境认同、家庭成员支持是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因素。结论 医护人员应加强初产妇产后喂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产妇进行纯母乳喂养,以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4.
胡和平 《护理研究》2010,24(7):1710-1712
[目的]了解妊娠糖尿病产妇的母乳喂养状况,并探讨影响母乳喂养状况的因素。[方法]对入住我科的1型、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分娩前母乳喂养意愿及分娩后1周、2周、6周、4个月和6个月时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产前母乳喂养意愿最低的是1型糖尿病产妇;产后6个月时2型糖尿病产妇母乳喂养率较高;预测产后母乳喂养状况的最重要因素是糖尿病类型;产后产妇的体重指数与母乳喂养状况呈负相关;6个月时产妇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母乳喂养的状况。[结论]糖尿病类型是预测产后产妇母乳喂养的重要指标。产后不同阶段、产妇的体重指数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婴儿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其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200例产后6周的初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为(108.08±21.4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参加孕妇学校学习、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产后抑郁和年龄4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模型,解释产后6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变异的60.9%;初产妇的产后抑郁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呈负相关(P〈0.01)。结论:初产妇的产后抑郁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相关;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医护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程度。  相似文献   

16.
住院产妇未实行母乳喂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临床上住院产妇未实行母乳喂养的原因,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对94例未实行母乳喂养的产妇及新生儿的原因进行记录、整理、归纳分析。结果住院产妇未实行母乳喂养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产妇因素、新生儿因素,以产妇因素为最多,占52.13%,其次为新生儿因素,占15.96%。结论针对住院产妇未实行母乳喂养的各种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可以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王晓侠 《医学临床研究》2014,31(9):1778-1780
[目的]探讨影响低出生体质量儿产后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母乳喂养率.[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儿380例为研究对象,对产妇随访2个月,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包括父母收入、母乳喂养信心、母亲文化程度、母乳喂养知识、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早接触早吸允、母亲学会挤奶时间和母乳喂养率、产后并发症、奶瓶使用、住院时喂过糖水.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影响母乳喂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是母乳喂养信心、早接触早接允、按需喂养、产后并发症、住院期间学会挤奶.[结论]对低出生体质量儿积极开展母乳喂养有利于新生儿成长发育,因此产妇住院期间应积极指导其尽早哺乳,普及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妊娠糖尿病产妇的母乳喂养状况,并探讨影响母乳喂养状况的因素.[方法]对入住我科的1型、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分娩前母乳喂养意愿及分娩后1周、2周、6周、4个月和6个月时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产前母乳喂养意愿最低的是1型糖尿病产妇;产后6个月时2型糖尿病产妇母乳喂养率较高;预测产后母乳喂养状况的最重要因素是糖尿病类型;产后产妇的体重指数与母乳喂养状况呈负相关;6个月时产妇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母乳喂养的状况.[结论]糖尿病类型是预测产后产妇母乳喂养的重要指标.产后不同阶段、产妇的体重指数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婴儿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浅谈产后访视的时间及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后访视是由产科的护理人员,对分娩后及出院的产妇,进行产后跟踪服务。访视时除询问母婴在家的情况:母亲饮食、休息、产后恶露、睡眠、护理、大小便情况,还应了解母乳喂养情况。并亲自观察母亲喂奶情况,注意喂哺时母亲姿势。婴儿吸吮乳头、乳晕、吞咽乳汁是否正确、喂哺中有什么困难或难题。我院自2002年至2003年6月对2001例产妇进行了产后随访调查。现谈谈跟踪服务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6-8h)进行乳房湿热敷按摩对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与对照组96例,对照组按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除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外于产后6-8h开始协助产妇进行乳房湿热敷按摩。观察两组平均泌乳时间及乳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缩短及产后3-5d的泌乳量均增加。两组经统计学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后早期进行乳房湿热敷按摩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使产后3-5d内乳量充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