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主干、分支和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栓,本病好发于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的病人.我院1993~2008年共施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302例,对其中47例术后并发PVT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北京佑安医院肝胆外科共行脾切除断流术60例,其中35例留置门静脉插管,术后根据情况予以抗凝、溶栓等治疗。观察比较了该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的变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感染发生率、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溶栓效果。结果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血小板进行性升高,术后2周左右达到峰值,术后1月降至正常水平;术后门静脉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均明显减慢;门静脉插管感染1例;5例患者术前存在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28%;术后7例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经门静脉插管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后,出院时复查门静脉血栓为6例,新发血栓者溶栓成功率为85.72%。结论经门静脉插管溶栓抗凝可有效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为患者今后可能施行的肝移植手术保留条件。  相似文献   

3.
4.
袁国平 《四川医学》2015,(3):418-420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的储存时间与血小板膜蛋白CD62P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招募自愿献血的健康献血者30名,按照血站标准采集30袋单采血小板,每袋200mL,血小板计数>2.5×1011/袋,置于22℃血小板保存箱保存7d,分别在保存的第1d、第3d、第5d、第7d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蛋白CD62P。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CD62P表达明显增强(P<0.05),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体外活化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89-1999年168例施行断流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总死亡率2.4%(4/168),门静脉血栓形成70例,并同时都伴发脾静脉内血栓。1例并发小肠梗死,抗血栓药物应用时间4-8天,平均5.8天。结论 切脾前不先结扎脾动脉和围手术期禁用止血药,是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手术后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和扩容、活血药物,对门静脉血栓可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梅斌  陈孝平  刘飞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3):2006-2008,2010
目的研究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断流术病人194例,研究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情况,与PT、KPTT及PLT的关系,再发上消化道出血及生存情况。结果该组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为13.92%,血栓组与无血栓组PT、KPTF及PL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血栓形成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血栓形成组(P〈0.05)。结论断流术后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降低再出血率的重要一环。抗凝药物应在术后早期(PLT超过正常前)使用。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及CD63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血小板的活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的血小板CD6 2P(α -颗粒糖蛋白 )、CD6 3(溶酶体膜糖蛋白 )表达。结果  (1)ITP患者的CD6 2P、CD6 3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 )患者CD6 2P的表达与CD6 3、PAIgG、PAIgM呈正的直线相关 ,与Plt呈负的直线相关 ,与PAIgA为零相关 ;(3)患者CD6 3的表达与PAIgG、PAIgA、PAIgM呈正的直线相关 ,与Plt为零相关。结论  (1)部分血小板相关抗体能激活血小板 ;(2 )CD6 2P的表达促进血小板的清除  相似文献   

8.
脾切除加断流术后可能发生门静脉主干或门静脉分支血栓。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6%~2.1%,其发生的时间、栓塞时间、程度和部位对肝血流常带来影响,甚至严重减少了肝血流,增加门静脉压力,在加重肝功损害的同时,又可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本文收治1例,经积极治疗护理,痊愈出院,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脉压与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总结笔者所在医院2003-2010年276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资料,分析断流术前、术后门脉压力,术后门脉压力下降梯度与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血栓发生率为20.17%,血栓组患者术后门脉压水平低于非血栓组,门静脉压力下降梯度高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脉压水平及门静脉压力下降梯度可预测门脉血栓形成,对于术后门脉压力较低和门脉压力下降梯度较大的患者,应加强对血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CD6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及其与动态硬化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6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48小时以内CD62P的改变,其中109例脑梗塞患者于恢复期进行复查。结果:(1)脑梗塞急性期CD62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初发脑梗塞组恢复组CD62P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1),而复发脑梗塞组恢复期CD62P较急性期无明显下降(P>0.05);(3)脑梗塞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恢复期CD62P较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高(P<0.05);(4)脑出血伴脑梗塞者CD62P明显升高。结论:活化血小板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动脉粥样硬化对血小板活化发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门静脉癌栓的超声诊断,为提高肝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1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重点观察肝癌的部位及门静脉内部回声、血流特点。结果: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发生率占35%(31/88),好发部位依次为主干、左支、右支,回声特点及形态均为低回声、内部回声欠均匀,88%(23/26)的充满型癌栓所在支血流完全中断,12%(3/26)充满型癌栓可见不规则线状或星点状肝门脉血流信号。5例弧立型癌栓附着处血流色彩充盈缺损,癌栓侧壁与管腔之间的空隙血流束变细,流速相对增快,肝动脉血流加快,与CT对比敏感性高。结论:门静脉癌栓的检出,对肝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判断是一个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强 《医学综述》2014,20(21):3905-3907
急性门静脉血栓(PVT)的发展演变过程,人们研究得不多,因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处理困难,易误诊、误治,并发症、复发率及病死率很高,缺乏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麻烦。深入了解急性PVT成因、临床表现等有助于正确治疗和积极预防其并发症。该文分别就PVT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介绍,将治疗急性PVT分为保守治疗、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血栓切除治疗,着重阐述PVT的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和急性PVT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CD62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D62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CD62P的阳性表达率为58.1%(36/62),相应癌旁组织中未见CD62P表达(0/62),两者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2P的表达与W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远处器官转移、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CD62P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其水平变化对胃癌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包括D-二聚体)的影响,以及断流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对4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简称脾切断流术),对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将术后形成门静脉血栓(PVT)者作为血栓组,未形成PVT者作为非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资料的变化。结果①49例患者脾切断流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如: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等一定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发现形成门静脉血栓15例,PVT发生率约为30.61%。血栓组断流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同上)升高水平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加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液流变学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门静脉血液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等的升高,且升高水平较高者术后易形成门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胞骨架连接蛋白 (ezrin)在肝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黏附、侵袭和门静脉癌栓的关系。方法  4 1例肝细胞肝癌及其癌旁肝组织标本按肿瘤大小、有无播散灶及远处转移、包膜、门静脉癌栓等分为高侵袭和低侵袭 2组并与同期 9例良性肝病肝组织作比较 ,分别采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zrin表达。另选MHCC97L、MHCC97H和LM 33株肝癌细胞系并检测ezrin表达 ;同时运用脂质体转染反义寡核苷酸抑制MHCC97H细胞ezrin表达 ,比较转染前后细胞黏附、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高侵袭肝癌ezrin表达显著高于低侵袭肝癌 (P <0 .0 5 ) ,癌栓组织ezrin表达强度更高 (P <0 .0 5 )。MHCC97L、MHCC97H和LM33株细胞系均表达ezrin ,其强度随侵袭性增加依次增强。脂质体转染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抑制MHCC97H的ezrin表达以及黏附、侵袭能力。结论 Ezrin在肝癌、门静脉癌栓和MHCC97L、MHCC97H、LM3细胞系中均表达 ,其表达强度随侵袭性增强而增加 ;Ezrin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肿瘤黏附、侵袭能力 ,从而在肿瘤侵袭及门静脉癌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加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阳性表达率的影响。方法 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加早期康复和药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仅采用早期康复及药物等常规治疗。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0d、20dCD62P的阳性表达率。用简化FuglMeyer法及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10d、20d后CD62P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差异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10d后FuglMeyer下肢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20d后FuglMeyer下肢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加早期康复能促进ACI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其对血小板活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CD62P是一种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内和血管内皮细胞棒状小体内的糖蛋白,可以介导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黏附形成瘤栓,在肿瘤浸润、侵袭和转移灶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62P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对肿瘤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