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血─迷路屏障形态学特征的研究现状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崔江(汪吉宝审校)关键词血─迷路屏障,微血管,超微结构迷路由不同的组织细胞和特殊的内耳淋巴液构成,其解剖结构复杂,生理功能微妙。内耳的淋巴液包括外淋巴、内淋巴和Gorti氏淋巴,通过血—迷路屏障来维持内... 相似文献
4.
5.
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对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的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豚鼠外淋巴液硝苯地平浓度的方法。方法:豚鼠腹腔注射硝苯地平1周采集外淋巴液,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T-HPLC)测定外淋巴液硝苯地平的浓度。结果:本法的灵敏度为5ng/ml。在浓度为50ns/ml时的平均回收率为98%。测定的相对偏差为8.56%。外淋巴液硝苯地平的浓度为50.2—124.2ng/ml。结论:硝苯地平可以通过血迷路屏障,浓度随给药时间变化。本实验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可有效用于豚鼠外淋巴液硝苯地平的药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豚鼠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体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豚鼠血迷路屏障通透性体外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通透性特征。方法 (1)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2)用小池技术建立起内皮细胞通透性的体外模型,并研究该模型中耳蜗、脑及肺3种内皮细胞对^125I-牛血清白蛋白的通透性;(3)研究豚鼠血迷路屏障对^125I-牛血清白蛋白的通透性。(3)研究豚鼠血迷路屏障对^125I-牛血清白蛋白的通透性。结果 (1)培养细胞致密融合对具有内皮细胞培养时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经免疫组化检测其内皮细胞标志性抗原Ⅷ因子,95%以上的培养细胞的胞质中呈棕黄色阳性反应;(2)耳蜗、脑及肺3种内皮细胞的体外模型中加入^125I-牛血清白蛋白后,贝克-时间变化图均呈抛物线型上升曲线,90min内几乎呈直线;(3)豚鼠血迷路屏障对^125I-牛血清白蛋白的通透性曲线与体外模型相似。结论 血迷路屏障的体外模型能大体反映在体时的通透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钙激活性钾通道(Kct)在缓激肽(bradykinin,BK)选择性开放血脑肿瘤屏障(blood—brain tumor bamier,BTB)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脑胶质瘤大鼠模型,颈内动脉灌注BK后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Westernblot法测定肿瘤组织Kca通道蛋白的分布和含量的变化,以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胶质瘤大鼠模型经颈内动脉灌注BK后,其肿瘤内血管内皮细胞的Kca通道蛋白增加,且以灌注后10min增加最为显著。结论 Kca通道的表达增多是BK选择性开放BTB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本研究拟采用自发性膜迷路积水动物模型PHEX基因突变小鼠研究紧密连接蛋白ZO-1在耳蜗血管纹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突变体小鼠在病理学、影像学及听力功能上的动态改变.方法 选取出生后21 d(P21)、出生后90 d(P90)、出生后120 d(P120)的PHEX基因突变的Hyp-Duk/Y雄性小鼠为实验组,同龄的野...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内毒素(ETX)致豚鼠血迷路屏障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听泡内注入内毒素,以伊文思蓝(Evans Blue,EB)为示踪剂,测量EB通过耳蜗血迷路屏障的渗出量,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耳蜗外侧壁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内毒素使耳蜗血迷路屏障EB渗出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12 h开始有EB渗出,24 h达高峰,与12、72 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生理盐水组超微结构无变化,内毒素组血管纹血管内皮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损伤,细胞间的间隙增宽,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内毒素能使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增加,其原因主要是由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连续性中断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开放所致.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梅尼埃病检测和治疗中发现 :有些听力正常的眩晕患者 ,行梅尼埃病的相关药物治疗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有明显的特征性频率变化[1] 。为了探讨梅尼埃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其他眩晕的有效方法 ,选择有眩晕发作或耳胀痛不适、头昏、耳鸣的患者进行甘油试验前后DPOAE变化的观察分析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甘油试验组 34例 4 9耳 ,男 11例 ,女 2 3例 ,年龄 (38.7± 7.5 2 )岁。眩晕发作就诊时即行DPOAE检测。除外糖尿病、严重心血管疾病 ,甘油口服后的30、6 0、12 0min后重复检测DPOAE。颈…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通过对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副皮质区的形态结构、细胞成分的观察,探讨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内是否存在淋巴迷路结构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蛋白多糖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和研究30例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果 淋巴迷路主要存在肠系膜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内,以盲管状起始于淋巴小结下方和高内皮微静脉周围,互相呈迷路样连接后续于髓窦.淋巴迷路的壁由扁平或扁椭圆形的内皮细胞、基质和网状纤维构成,其构成完整、连续,偶见开放的通道.淋巴迷路内充满紧密排列的小淋巴细胞,偶尔可见浆细胞和网状纤维.在淋巴小结下方的淋巴迷路内,以CD3阴性细胞为主,在高内皮微静脉周围的淋巴迷路内,淋巴细胞以CD3阳性细胞为主,而在高内皮微静脉和淋巴小结之问的淋巴迷路内CD3阳性和阴性的数量几乎为1:1.结论 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内存在淋巴迷路.淋巴迷路起于淋巴小结和高内皮微静脉附近,互相呈迷路样连接后续于窦.推测淋巴迷路是淋巴小结产生的B细胞和由高内皮微静脉归巢的淋巴细胞迁移和输出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迟发性膜迷路积水(DEH)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中内耳自身免疫性病理因素的作用。方法:对26例(同侧性19例,对侧性7例)DEH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听觉功能测试、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学试验及疗效分析。结果:导致先期耳聋的常见病因有突发性聋,脑膜炎,麻疹,乳突手术等;6例病人出现针对内耳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其中4例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DEH与原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间隔期差异大,导致先期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较多,内耳自身免疫性病理因素在DEH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对侧性DEH病人特异性免疫反应阳性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的结果提示其可能为交感性迷路炎。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系统评估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LSFA)中骨窗外覆盖屏障膜对窦内新生组织、窦底提升高度、种植体失败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电子检索1995年1月-2022年3月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万方数据库有关LSFA骨窗外覆盖屏障膜的临床研究,且进行引文索引和期刊手动检索。使用Cochrane协作工具评估随机对照研究的偏倚风险,使用Newcastle-Ottawa Scale评估队列研究的偏倚风险。结果 共9篇文献被纳入研究,其中8篇随机对照研究,1篇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LSFA中,骨窗外盖膜组较未盖膜组呈现更多的窦内新生骨(P<0.05)和残留植骨材料(P<0.05)、更少的结缔组织、更佳的窦底提升高度(P<0.05)和更低的种植体失败率(P<0.05)。术后并发症中骨窗外未盖膜组观察到更多植骨材料移位丢失(7例)和软组织肿胀(7例)。结论 LSFA中,骨窗外覆盖屏障膜在窦内新生骨、结缔组织比例、窦底提升高度、种植体预后和术后并发症中具有一定优势,仍需... 相似文献
20.
放血疗法是中医针灸治疗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针刺方法的一种,是运用三棱针或粗毫针等针刺工具刺破穴位或络脉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邪外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祛风止痒、镇吐止泻,消肿止痛、通经活络,解毒化瘀,泄热及急救等诸多功效。其中在皮肤科以其清热解毒、祛风止痒、通经活络运用于过敏性疾病、痤疮、带状疱疹等疾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