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远媛 《中医杂志》2004,45(6):477-477
<内经>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本意为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先调补脾气,使脾脏正气充实,不受邪侵.这个治法已被广泛用于肝病的治疗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正如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所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肝藏血,主疏泄一身之气机.肝脾密切相关,正如<经脉别论>所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精".笔者认为,顾护脾胃应贯穿于诊治慢性肝病的始终,若脾病则肝病难愈.临证见到患者有脘痞、腹胀、纳呆、便溏、苔腻、脉细等症状,不论病毒滴度、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有无异常,都只能先调理脾胃,以顾后天之本,脾旺方能正气旺,有利于正气抗邪而使肝病向愈;倘若滥用攻邪之法,则重伤脾气,必致肝病缠绵难愈.但是,"实脾"是否就是"补脾",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2.
3.
略论肝病实脾及其临床运用段柏林(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院景德镇333000)关键词肝病实脾论慢性肝炎肝脓疡肝癌肝为刚脏,属木,体阴而用阳,主疏泄而喜条达,主藏血而调节血量,供应周身,其经脉布两胁,又开窍于目。毒邪外袭、七情内伤皆可导致肝脏的功能失调而现病...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实脾,则肝自愈”。这种肝病实脾法,在目前治疗慢性肝脏疾病中越来越广泛而有效地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脏腑关系的合理性。肝与脾生理上相互依赖肝属木,藏血而主疏泄;脾属土,统血而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相似文献   

5.
肝病实脾法由来已久,亦是张武主任治疗慢性肝病重视及常用之法,文章从理论渊源、临床意义、辨证施治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张老师肝病实脾法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6.
浅议肝病实脾法及其在临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病实脾法"作为中医治未病的经典治法,千百年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尤其在慢性肝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该法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结合临床经验及现代研究探讨了该法在临证中应用,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7.
"肝病治脾"与"肝病实脾"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景“肝病实脾”的治未病思想是后世形成“肝病治脾”理论的坚实基础,而“肝病治脾”理论是“肝病实脾”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引申。“肝病治脾”寓于“肝病实脾”之中,前者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后者具备矛盾的特殊性,二者不可相提并论,亦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
治肝实脾浅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肝病实脾”的机理、涵义、临证运用等予以探讨,以冀为灵活运用实脾之法,真正达到治未病之目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难经》云:“……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充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金匮要略》中喻肝病实脾者为“上工”,云:“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当先实脾。”实脾之法在肝病的不同时期又有直接和间接之分。清热利湿,温中健脾,补脾益气为直接实脾法;疏肝理气,祛瘀通络,养阴柔肝,清肝利胆等为间接实脾法。但在临床实际中,往往是夹杂进行的,如《景岳全书》中解肝煎(白芍、苏叶、半夏、陈皮、砂仁、厚朴),方名为解肝,实际上除白芍养肝、苏叶芳香舒气外,均属化湿行滞、调理脾胃之品,适应于土壅木郁的症候。因脾胃湿阻气滞,影响肝气条达,必须注重中焦治本,故方中不用柴胡疏肝而用苏叶,取其既  相似文献   

10.
肝病“实脾”是治疗肝病的一个重要治则,肝病传脾及其未病先防的思想源于《难经》。《难经·七十七难》云“所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当先实其脾气,无令其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其本意为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先调补脾气,使脾气充实,不受邪侵。《金匮要略》又进一步指出“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将肝病“实脾”谓之上工之举,一直为后世医家奉为金科玉律,被广泛用于肝病的治疗中。1肝病实脾的理论基础肝病实脾这一理论是从五行学说推演发展而来的。因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肝木旺盛,则克脾土。…  相似文献   

11.
五更泄泻乃肝木乘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与四时阴阳五行的关系和五行之生克制化关系着手,结合四神丸药物组成和功能进行分析。认为五更泄泻非仅属脾肾阳虚,尚因五更之时,肝木之气得四时木气之旺乘脾而致;四神丸亦非仅温肾暖脾,且有抑肝、折木之功。结论:肝木乘脾是五更泄泻的主要机制。临床在四神丸方中加入疏肝理气健脾之品,治疗五更泄泻具有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魏天贵  党中勤 《河南中医》2020,40(3):372-375
党中勤教授认为肝硬变腹水是由于肝病日久,肝病传脾或者脾虚肝乘,导致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疏泄不利,体内水邪泛滥,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标实为水。在肝硬变腹水的治疗中,党老师非常注重实脾,着力于补益脾气,使脾运化水湿功能恢复正常,气机调畅,水湿得化。在培补中宫脾土的同时,党老师也非常注重水肿的消除,临床治疗中加入四苓散以健脾渗湿、利水消肿,以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水肿泄泻,且不妄用攻下逐水药物。党老师继承前人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以健脾益气、活血利水为大法,总结出临证用药经验方黄芪泽苓汤,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疗效,能够消除腹水,提高血浆白蛋白。  相似文献   

13.
介绍张照兰主任医师从燮理肝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痞满病机虚实夹杂,病位在胃, 与肝脾密切相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张照兰以“燮理肝脾”为思路,提出“厚土气, 挑萌芽,通气路”的治法,创立燮肝理脾消痞方,通过灵活化裁,联合非药物处方,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从肝脾两脏五行乘侮关系出发,探讨郁证的发生与发展。认为两者虽功能不同,但都在调畅情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且二者存在密切的生理与病理关系,若木郁乘土、土壅侮木、土木不疏都将导致郁证内生。因此临床上从肝脾两脏五行关系着手,将郁证分为怒郁、思郁、忧郁三类,分别以疏肝解郁、清热除湿,理气疏肝、健脾化痰,行气解郁、益气健脾为治则,治疗湿热内蕴、痰气互结、肝脾亏虚型郁证,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肝与脾的生理及病理关系,肝病如何传脾,如何实脾等方面浅析《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含义,同时以脏腑虚实及五脏生克制化为原理,推论出五脏虚实的相应治疗法则,为脏腑虚实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老子第四十二章有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种浑然朴素的阴阳观是古人对生命体稳定形态本质的基本认识--虚极静笃方能使气"冲"阳入阴,微妙地调和两者,使整体更为丰富满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刘鲁明教授从多年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实践中提炼出晚期患者应用养阴健脾这一治则,本意"养阴为体,敛阳为用",使冲气摩荡阴阳,最终达到"太和",以期提高中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高荣林教授在其多年临床工作中,善于从脏腑辨证治疗疾病.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病机制纷繁复杂,病程较长,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高老认为,虽五脏病变均可导致眩晕发生,但以肝脾关系最为密切.本文结合案例介绍高老通过调理肝脾治疗眩晕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种,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较高,由精神情志因素引发者居多,多患者生活、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由于长期服用西药不良反应明显,中医中药治疗有一定优势。刘清泉教授由脾寒病机解读失眠的病机,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丹栀逍遥散、血府逐瘀汤及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本文介绍相关医案4则。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54-255
肝之变动与小儿脾胃功能息息相关,倪师治疗小儿脾胃病常从肝出发,常用方剂有四逆散、董氏苏脾饮,特殊用药如三棱、莪术、扁豆花、旋覆花、厚朴花、合欢花等花类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