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外周血hsa-miR-342-5p检测对早期诊断儿童结核的价值。方法收集初治涂片阳性、涂片阴性结核患儿,肺炎患儿和正常儿童各20例,采集静脉血,TRIzol法提取外周血总RNA,q RT-PCR检测hsa-mi R-342-5p在各组间的相对表达水平,ROC曲线分析hsa-mi R-342-5p诊断儿童结核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 hsa-mi R-342-5p在涂片阳性结核、涂片阴性结核患儿、肺炎患儿和正常儿童四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94,P=0.00)。与正常儿童相比,hsami R-342-5p在涂片阳性结核、涂片阴性结核和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肺炎患儿相比,hsa-mi R-342-5p在涂片阳性结核、涂片阴性结核患儿中的表达也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区分涂片阳性结核和肺炎,hsa-mi R-342-5p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性均为90%;而区分涂片阴性结核和肺炎,其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65%和100%。结论外周血hsa-mi R-342-5p有望成为新的分子指标用于儿童结核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涂片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TST)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12月299例疑似结核病住院患儿回顾性研究,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99例患儿中,结核病患儿135例(确诊52例和临床诊断83例),非结核病患儿164例;T-SPOT.TB、涂片检查和TST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分别为78.20%、24.24%、42.98%(P0.001),特异度分别为97.56%、100%、96.52%(P=0.107);约登指数分别为75.76%、24.24%、39.5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30%、100%、96.5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6%、55. 36%、68. 14%。≤5岁组灵敏度T-SPOT.TB、涂片检查、TST分别为67. 35%、20. 83%、51. 28%, 5岁组分别为84. 52%、38. 67%、26. 19%。在肺结核组及肺外结核组, T-SPOT.TB灵敏度分别为86. 02%、60%,其次为TST 44. 71%、37. 93%,涂片仅为27. 96%、18. 42%。仅肺结核组及含肺结核的多脏器结核组中,T-SPOT.TB灵敏度分别为83. 87%、90. 32%,TST 53. 45%、25. 93%,涂片检查27. 41%、29. 03%。结论 T-SPOT.TB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在不同年龄组、肺结核或肺外结核儿童T-SPOT.TB均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micro RNA(mi R)-126在哮喘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特点,检测其下调对肥大细胞白介素(IL)-4分泌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2015年9~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6例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组外周血mi R-126的表达差异。采用RT-PCR检测小鼠肥大细胞株(P815)中mi R-126的变化。将P815细胞分别转染mi R-126阴性对照序列(阴性对照组)及mi R-126抑制物(mi R-126下调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2组细胞上清IL-4水平,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2组细胞磷酸化P38水平。结果哮喘组外周血mi R-12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细胞水平的研究发现,脂多糖(LPS)刺激后P815中mi R-126表达量增加(P0.05)。而mi R-126下调组的IL-4及磷酸化P38水平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 R-126在哮喘患儿外周血表达升高。下调mi R-126可能通过减少磷酸化P38蛋白表达抑制肥大细胞IL-4分泌。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方法,采用IHA(SERODIAMYCOⅡ试剂盒)和PCR法检测57例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病原。结果表明,前者灵敏度、误诊率、阴性预测值较PCR法高,而特异度、漏诊率、阳性预测值较PCR法低。提示前者适合于发现病例,而PCR法适合于证实或排除肺炎支原体肺炎两者的并联试验提高了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对病情较重的患儿应做并联试验,以明确诊断;串联试验提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对病情较轻或家庭不富裕的患儿可做串联试验,以提高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肝母细胞瘤(HB)患儿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内mi R-506-3p及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ZH2)的表达水平,探讨mi R-506-3p在调控EZH2表达及HB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20例HB患儿为研究对象,手术切取患儿肿瘤及癌旁组织作为实验样本。利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内mi R-506-3p、EZH2的表达水平。将HepG2细胞分为mi R-506-3p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过表达组转染mi R-506-3p模拟物,阴性对照组转染随机对照,并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 R-506-3p与EZH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mi R-506-3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01); EZH2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01),且mi R-506-3p表达水平与EZH2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9,P=0.006)。HepG2细胞转染mi R-506-3p模拟物后,与阴性对照相比,mi R-506-3p过表达组mi R-506-3p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08),EZH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01)。结论HB患儿肿瘤组织中mi R-506-3p表达不足可能是EZH2过度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快速超声检查(FAST)联合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儿童腹部钝性创伤(BA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急诊BAT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同时检查FAST、腹部CT与血清AST/ALT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FAST联合AST 200 IU/L和/或ALT 125 IU/L作为A组,FAST联合AST400 IU/L和/或ALT200 IU/L作为B组,以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FAST组、A组、B组对BAT患儿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结果共纳入1 588例BAT患儿,均完成FAST、CT和血清AST/ALT检查209例。209例患儿中,CT检查阳性51例(24.4%)。以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FAST对于BAT诊断的灵敏度为51.0%,特异度94. 9%,阳性预测值76. 5%,阴性预测值85. 7%,准确率84. 2%。A组对于BAT诊断的灵敏度为88. 2%,特异度93. 7%,阳性预测值81.8%,阴性预测值96.1%,准确率92.3%。A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高于FAS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于BAT诊断的灵敏度为58.8%,特异度为93.7%,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87.6%,准确率为85.2%。B组各项指标与FAST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患儿中9例为FAST阳性或血清AST400 IU/L或ALT200 IU/L的患儿。结论 FAST联合血清AST200 IU/L和/或ALT125 IU/L可作为诊断儿童BAT的有效筛选工具。对FAST阳性或血清AST 400 IU/L或ALT 200 IU/L患儿,如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建议CT检查,既可保证患儿安全,又可减少不必要的CT辐射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3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TBM组)和30例非结核性颅内感染患儿(非TBM组)的IGRAs、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结核杆菌抗体(TB-IgG)及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阳性率的差异,以及各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IGRAs、TST、TB-IgG、脑脊液TB-DNA,在TBM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7.50%、56.25%、46.88%、34.38%,非TBM组为6.67%、23.33%、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As、TST、TB-IgG、TB-DNA的灵敏度分别为87.5%、56.25%、46.88%、34.38%,特异度分别为93.33%、76.67%、80.00%、100%,各指标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As的灵敏度高于其他三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IGRAs、TST、TB-IgG、TB-DNA的阳性预测值分别93.33%、72%、71.43%、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0%、62.16%、58.54%、58.82%。结论 IGRAs、TST、TB-IgG、TB-DNA对结核性脑膜炎都具有诊断价值,IGR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发热危险度评分对指导门诊处理无明显感染灶急性发热儿童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发热时间、生活状况、每日退热药应用次数、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值建立发热危险度评分表,前瞻性评估并随访体温≥38℃无明显感染灶的3个月~5岁急性发热儿童839例,计算该评分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839例患儿中发热危险度评分0分者94例,均无严重疾病,皆居家治疗,其中使用口服抗生素24例(25.54%);评分1~3分者474例,诊断严重疾病141例,留观或住院治疗112例(23.63%),其中使用抗生素248例(52.32%);评分≥4分者271例,诊断严重疾病167例,危重症17例,全部住院或留观治疗,其中使用抗生素250例(92.25%)。0~3分组和≥4分组严重疾病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发热危险度评分≥1分对严重疾病的诊断灵敏度为100%,特异度17.70%,阴性预测值100%,阳性预测值41.34%;评分≥4分对严重疾病的诊断灵敏度为100%,特异度69.10%,阴性预测值100%,阳性预测值6.27%。结论发热危险度评分可为门诊3个月~5岁无明显感染灶急性发热儿童的病情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肺炎支原体炎诊断方法,采用IHA(SERODIA-MYCOⅡ试剂盒)和PCR法检测了57例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病原。结果表明,前者灵敏度,误诊率,阴性预测值较PCR法高,而持异度,漏诊率,阳性预测值较PCR法低,提示前者适合于发现病列,而PCR法适合于证实或排除肺炎支原体的肺炎。两者的并联试验提高了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对病情较重的患儿应做并联试验,以明确诊断;串联试验提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差异表达的血浆miRNAs,并予以验证。方法入选36例MPP患儿,27例健康对照儿童;对3例MPP患儿及3例对照儿童的血浆样本进行miRNA芯片筛选,获得miRNA表达谱;RT-qPCR法检测全体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中miR-222-3p及miR-492的表达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MPP患儿血浆中筛选出26条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的miRNAs,其中19条mi RNAs表达上调,7条miRNAs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MPP组miR-222-3p及miR-492的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P患儿部分mi RNAs表达有变化,可能参与MPP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