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南农村3~6岁儿童忽视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农村3~6岁儿童忽视常模”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用忽视率和忽视度调查并描述河南农村3~6岁儿童受忽视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450名调查对象的总忽视率为37.1%(167/450),总忽视度为51.9±6.5。男童总忽视率高于女童(P》0.05),但总忽视度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有递增趋势;三代同堂、核心家庭与单亲或再婚家庭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以单亲或再婚家庭的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为最高;非独生子女的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均高于独生子女(P<0.05);留守儿童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六个层面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类型为单亲家庭或再婚家庭(OR=4.78,95% CI:2.10~10.87)、非独生子女(OR=4.53,95% CI:1.99~10.01)是儿童受到忽视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而父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09,95% CI:0.01~0.40)、父母亲职业为科技工作者(OR=0.20,95% CI:0.10~0.67)以及非留守儿童(OR=0.03,95% CI:0.00~0.54)是儿童受到忽视的保护因素(P均<0.01)。结论河南农村3~6岁儿童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尤其是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农村3~6岁儿童忽视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今后开展新疆农村儿童忽视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农村6所幼儿园中1 326名3~6岁儿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和"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326名儿童中,忽视检出率为51.89%(688例),忽视度为49±6。不同年龄组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亲家庭、再婚家庭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三代同堂家庭和核心家庭(P < 0.01);留守儿童忽视程度高于非留守儿童(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龄儿童、母亲文化程度较低、母亲外出打工、单亲家庭、再婚家庭、低收入家庭、留守儿童是儿童忽视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乌鲁木齐农村3~6岁儿童忽视问题较为突出,应加大对低龄儿童、文化程度较低母亲儿童、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再婚家庭、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0~6岁儿童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0~6 岁儿童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的因素.方法 采集45 例健康足月儿脐动脉血及79 例健康儿童静脉血,按不同生产方式将45 例足月儿分为顺产组(n=22)和剖宫产组(n=23);按不同年龄段将健康儿童分为28 d~ 组(n=25)、1 岁~ 组(n=26)和3~6 岁组(n=28),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值,分析生产方式、性别和年龄对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的影响.结果 顺产和剖宫产两组新生儿在T 和Ts 细胞计数、B 细胞百分比、NK 细胞百分比和绝对计数等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绝对计数和百分比在不同性别健康儿童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Ts 和NK 细胞计数外,其余各亚群在不同年龄组儿童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儿童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较大,新生儿出生时也受生产方式的影响;在建立儿童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正常参考范围时应按年龄分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国0~6岁儿童忽视影响因素的专家意见及用层次分析法(AHP)探讨各因素重要性的差异.方法 提炼0~6岁儿童忽视影响因素,按AHP需要设计专家问卷,并对全国35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各专家对各因素差异的主观判断,并用统计描述及AHP计算各因素权重.结果 前6位高危影响因素依次为:家庭氛围(最重要因素,12.81%)、母亲与孩子的关系(4.82%)、儿童气质特点(4.35%)、儿保机构服务水平(4.26%)、母亲亲自带孩子时间(4.24%)、相关配套政策法规(4.04%).儿童气质特点、身体疾病及社会各因素对0~6岁儿童的影响较大,且母亲各因素危险性均超过父亲.结论 首次采用专家问卷调查和AHP定性判断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儿童忽视,获得的32个指标权重值反映了0~6岁儿童忽视各影响因素的严重性差异,且与临床实际基本一致,为针对性的预防及干预儿童忽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1 163例3~6岁城市儿童忽视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中国3—6岁城市儿童忽视常模,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方法 复习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25个城市采样1465例;对样本中的66例间隔2周重复测查——评价重测信度。调查问卷均由家长或看护人(和被测查儿童在一起生活1年以上)填写;采用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等统计学方法重新建构量表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结果 用统计学方法删除了不适宜题项,去除了社会忽视层面,排除了2岁组研究对象,最终确定了由91个题项组成的正式量表,它包括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等5个忽视层面,分别包含17、40、17,10、7个题项。采用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等各忽视层面及总量表得分的第90百分位数的分值作为划界分,分别为35、80、40、20、15、190分。总量表的内在信度是0.94,分半信度为0.88,重测信度为0.92。对于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等5个忽视层面,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60—0.88,分半信度为0.54—0.80,重测信度为0.77—0.94,P值均小于0.01;其结构效度、表面效度和外部效度也较为满意;结论 本常模符合中国国情,适用于在3—6岁城市儿童忽视状况的研究中作为一个评价标准,而且也可以作为一个测查工具用来衡量家长及与儿童有关的人员在养育和看护孩子时的行为和态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甘肃会宁城区3~6岁儿童贫血患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比例较高,儿童营养不良、贫血的现象较为普遍~([1]).了解西部贫困地区的儿童贫血患病状况,查找贫血相关因素,寻求适宜的干预措施,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将有助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对未来西部经济发展有着现实及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2001~2010年体格发育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2001~2010年的体格发育变化趋势。方法:依据该地地理、社会功能区特征、参考幼儿园公私立等性质,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5所幼儿园儿童在2001、2006及2010年的体检资料。以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MI)为主要指标分析其变化趋势。以Z评分,即年龄别身高(HAZ)、年龄别体重(WAZ)和身高别体重(WHZ)3项指标筛查其生长迟缓、低体重、超重、消瘦和肥胖情况并分析变化趋势。结果:该人群在同年龄段身高、体重、BMI等数值有逐年增长趋势(P<0.05);且在同一检测年份中该人群身高和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增长,BMI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减小趋势;Z评分分析发现3项指标平均值逐年增加(P<0.05),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的平均患病率逐年下降,而超重和肥胖平均患病率则逐年上升。结论: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2001~2010年间体格发育变化明显,身高、体重呈增长趋势,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等体格发育问题在逐渐改善,但也出现如超重、肥胖等新的体格发育障碍问题。提示应在注重营养不良问题改善的同时高度关注营养过剩的体格发育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江苏省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家庭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2004个0~6岁儿童家庭,对儿童的主要照护人进行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采用儿童体格指标Z评分方法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并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问卷229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4份,问卷回收率为87.51%。儿童平均年龄为(28±14)个月;男孩1105例(55.14%),女孩899例(44.86%)。照护人看护主要以父母看护为主(1867例,93.16%),1466例(73.15%)照护人的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大专学历,家庭年收入集中在5~<10万元/年和10~<20万元/年,分别占32.88%和34.23%。Z评分结果显示,男孩和女孩生长迟缓率分别为1.45%(16/1105)和1.78%(16/899),体重过轻率分别为0.54%(6/1105)和0.67%(6/899),消瘦率分别为1.36(15/1105)和2.00%(18/899),肥胖率分别为8.78%(97/1105)和10.12%(91/8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收入较高和照护人营养知识水平较高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P<0.05)。结论江苏省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总体较好,但肥胖率相对较高,要重视对儿童肥胖的监测。家庭经济状况和和照护人营养知识水平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心理评估是通过观察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依据确定的原则进行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目的是便于比较、观察差异,确定所处的水平或状态。不同年龄阶段的评估侧重点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介绍0~6岁儿童的心理评估。1儿童心理评估概述在临床医学、幼儿教育和心理学领域都需要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心理评估。目的是为了正确了解儿童当前的心理行为状态,一方面是判断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另一方面是需要鉴别出有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DD(disposable diapers,DD)是指一次性纸尿裤(尿不湿)、尿片、尿垫等婴幼儿用品。本研究回顾性调查婴幼儿尿不湿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对3~6岁儿童排便功能障碍患病率及排便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我国广东省深圳市和河南省郑州市6个区30个幼儿园的6 030名3~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是否使用DD和使用时长、是否可独立完成排便及开始时间、是否存在排便功能障碍(便秘、大便失禁、直肠脱垂等),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不同DD使用情况儿童排便功能障碍的患病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使用DD和未用DD组患儿自主控制排便的年龄。结果本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 146份,DD使用率87.9%(4 522/5 146)。使用DD组和未用DD组患儿自主控制排便年龄分别为(31.13±9.62)个月和(27.18±8.9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4,P0.001);调查发现共有337名儿童有排便功能障碍,患病率为6.54%,其中使用DD组的患病率为7.08(320/4 522),未用DD组患病率为2.72%(17/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3,P0.001)。377名排便功能障碍患儿中,便秘201名(259.64%),大便失禁93名(27.60%),直肠脱垂43名(12.76%)。随DD使用时长增加,排便功能障碍患病率呈现升高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59,P0.001)。结论学龄前儿童排便功能障碍常见,出生后长期使用DD和缺乏排便训练是学龄前儿童排便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应引起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1.
12.
13.
学龄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太原市小店区学龄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现状,探讨影响其发育的因素。方法整群分层抽取3岁、3.5岁、4岁、4.5岁、5岁儿童各110名;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简称:儿心量表)进行测试。结果550名儿童发育商均数符合一个尖峭的正态分布;平均智商比标准智商高出约10个百分点;儿童发育商与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幼儿园级别有密切关系。结论太原市小店区3~5岁儿童发育良好;尽快重新标准化儿心量表,使其适合评价目前儿童的发育;应充分发挥父母亲素质及幼儿园质量在儿童发育上的积极作用,提高儿童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4.
15.
16.
One thousand and twenty four school children (574 boys and 450 girls) between the ages of 5-10 years, belonging to upper socio-economic status were cross sectionally studied to establish regional weight and height norms. The boys were heavier till the age of 9 years while the girls were heavier than boys beyond that age. The boys were taller than the girls between 5-9 years and thereafter the girls over took the boys.  相似文献   

17.
Many pediatricians are being called on to undertake expanded roles in the field of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whether as a practicing pediatrician, a hospital-based child abuse consultant, or as a child protection team pediatrician. The practicing pediatrician must consider the diagnosis of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confirm the diagnosis, report all suspected cases to child protective services, hospitalize any abused child who needs protection, and provide preventive services. The hospital-based child abuse consultant should provide consultation to primary physicians, report seriously injured cases for the primary physician or surgeon, provide expert medical testimony on difficult to prove cases, teach house staff and medical students about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and improve treatment services for abused children who are hospitalized. The child protection team pediatrician will usually become involved in the broader problem of improving team decision making and the interagency system that deals with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