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夜间睡眠期行为异常患者的脑电图及多导睡眠图分析,鉴别诊断额叶癫痫及REM期睡眠行为异常(RBD),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电生理特点进行总结。方法对15例夜间睡眠期行为异常患者,均行长程录像脑电图(Video-EEG)及多导睡眠监测(PSG)。并依据国际睡眠障碍分型修订版(ICSD-R)及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所制定的癫痫综合征分类标准,给予鉴别诊断及相应治疗,随访观察预后。结果其中9例为额叶癫痫患者,其发作间期脑电图,额区、额中线区可见异常放电者7例;发作期脑电图,额区、额中线区可见节律性演变者2例,伴有大量肌肉及动作伪差,行为异常多发作于非快速眼动睡眠Ⅰ~Ⅱ期,睡眠结构中,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Ⅲ~Ⅳ期、REM睡眠期缩短、Ⅰ~Ⅱ期睡眠时间延长。6例为RBD患者: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正常;PSG记录中,发作均位于REM期,并持续出现肌电活动增加,总睡眠时间、睡眠Ⅰ~Ⅱ期、REM睡眠期均缩短。结论额叶癫痫及RBD的临床症状复杂,容易误诊、延诊,故借助神经电生理检查手段(长程脑电图结合PSG)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快速动眼睡眠(REM)型和非REM(NREM)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导睡眠监测(PSG)参数和血清学指标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住院且PSG提示总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的OSA患者129例.统计REM期AHI值(AHIREM)和NREM期AH...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生理性失眠与抑郁性失眠多导睡眠图(PSG)特点。方法:选择收治的75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其中心理生理性失眠39例和抑郁性失眠症36例),停用镇静药物后,在适宜条件的实验室中给予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抑郁性失眠组与心理生理性失眠组相比,其快速动眼期(REM)潜伏期和非快速动眼期(NREM)百分比降低,快动眼百分比增加。结论: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PSG无特殊表现,抑郁性失眠患者PSG呈现快动眼睡眠活跃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快速眼动(REM)睡眠行为障碍症(RBD)的临床表现,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由多导睡眠图确诊的10例RB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发病年龄均为中老年人,男性9例,表现睡梦中出现粗暴动作、喊叫和其他行为异常,其中4例为帕金森病患者,2例多系统萎缩,1例脑外伤,3例原因不明;睡前服用氯硝安定可控制发作。全部多导睡眠图(PSG)均为REM睡眠期肌弛缓现象消失而伴随肌电活动。结论 对睡眠中出现的异常行为特别是粗暴动作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PSG有助确诊并与癫痫鉴别,氯硝安定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REM期与非快动眼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期相关OSA对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睡眠结构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2月-2018年8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且完成PSG的AIS患者,收集 的数据包括一般资料,情绪、认知、睡眠量表评估,MRI 、PSG检查,出院时功能恢复情况(应用NI HSS 量表和mRS量表评估)及3个月预后(应用mRS量表评估)。根据总睡眠期、REM期和NREM期睡眠AHI, 将患者分为单纯脑梗死组、脑梗死合并REM期相关OSA组和脑梗死合并NREM期相关OSA组,对3组一 般资料、临床量表评分、睡眠数据及预后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观察睡眠不同时相OSA对患 者睡眠结构及预后的影响。 结果 最终纳入110例患者,其中单纯脑梗死组30例(27.3%),脑梗死合并REM期相关OSA组15例 (13.6%),脑梗死合并NREM期相关OSA组65例(59.1%)。脑梗死合并NREM期相关OSA组BMI高于单纯 脑梗死组。脑梗死组病灶部位多位于大脑半球,脑梗死合并REM期相关OSA组病灶依次位于脑干、大 脑半球、间脑。与单纯脑梗死组相比,脑梗死合并NREM期相关OSA组NREM1期睡眠时间及比例高, 慢波睡眠时间及比例低。与脑梗死合并REM期相关OSA组相比较,脑梗死合并NREM期相关OSA组微 觉醒指数、呼吸相关微觉醒指数、自发相关微觉醒指数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3个 月后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高NIHSS评分、低受教育水平、高BMI是脑 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NREM期相关OSA会改变脑梗死患者的睡眠结构,使其浅睡眠1期延长,深睡眠(NREM 3期 和4期)缩短,睡眠片段化,此种改变可能会导致脑梗死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6.
抑郁障碍的睡眠脑电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等技术,对21例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脑电图(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22名正常受试者对照。结果抑郁障碍组PSG主要指标表现为睡眠维持率下降(正常组99%±3%,抑郁障碍组90%±5%,P<0.01),第二阶段睡眠降低(正常组57%±5%,抑郁障碍组45%±17%,P<0.05)及快眼动睡眠(REM)睡眠参数存在变异。结论抑郁障碍患者具有PSG多项睡眠脑电指标的改变。其中REM变化是本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中睡眠障碍非常常见,如睡眠减少和不连续性、日间嗜睡、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喘鸣以及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等[1].其中,RBD最为常见,被认为是MSA的"红旗(Red Flag)"[1-2].RBD特征性表现是REM睡眠期出现生动、恐怖性的梦境伴有简单或复杂的动作行为增多[3-4].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发现REM睡眠期显著增加的下颏肌强直形式肌电活动和/或频繁的相位形式肌电活动,即快动眼睡眠期失张力消失(REM sleep without atonia,RSWA).RBD对MSA早期诊断、尽早采取神经保护治疗改善病程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就MSA中RBD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PSG表现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对睡眠疾病认识的普及,一些发生于睡眠期的异常行为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常常因为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与发生于睡眠期的癫痫发作相混淆,本报道将长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及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hy,PSG)相结合,对此例主诉为"睡眠中胡言乱语、肢体乱动2y",既往误诊为癫痫发作,现考虑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诊断的临床表现及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焦虑、抑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本研究对56例TIA患者进行临床评估、量表测评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其中伴焦虑和(或)抑郁症状者33例(A组),不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者(B组)23例。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显示A组PSQI总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导睡眠仪(PSG)显示A组较B组觉醒时间延长,非快速眼动(NREM)期N1、N2期睡眠时间延长,N3期睡眠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焦虑、抑郁症状TIA患者觉醒时间延长,NREM期N1、N2期睡眠时间延长,N3期睡眠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录像脑电图(VEEG)在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发作分型中的价值,探讨癫痫患者自然睡眠时相与样放电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录像脑电图对93例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长程脑电监测,记录清醒和睡眠时的脑电图,并作诱发试验,明确发作性质,确定癫痫的临床发作类型,并分析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的睡眠-觉醒时相分布。结果93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中有临床发作者51例,样放电者72例,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EEG结果而诊断为癫痫71例,其中69例患者确定了临床发作类型,20例修正了临床发作类型;71例确诊为癫痫患者中有完整睡眠-觉醒周期者65例,觉醒期有样放电者49例,睡眠期有样放电者61例,其中NREMⅠ-Ⅱ期52例(85.2%),NREMⅠ-Ⅳ期3例(4.9%),NREWⅢ-Ⅳ期6例(9.9%),REM期未见。结论VEEG检测有利于癫痫的诊断和确定临床发作分型,睡眠监测有助于样波的检出,睡眠期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Ⅰ-Ⅱ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伴有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变化。方法对29例伴有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以下简称抑郁组)的PSG进行整夜测试,并与30名健康成人(NC组)进行对照。结果与NC组相比,抑郁组PSG改变主要为快眼动睡眠睡眠潜伏期(RL)缩短及非眼快动睡眠(NREM)变异(P<0.05)。结论 PSG可用于对伴有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强迫症患者睡眠特征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睡眠特征。方法:对21例OCD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并与2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CD患者睡眠中觉醒次数、时间增多、觉醒比异常;睡眠效率下降:第1期(SI期)睡眠百分比减少,快速眼动(REM)睡眠时间增加。随着病程的增长,REM睡眠时间减少。结论:OCD患者有睡眠异常现象,与其发病机理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最早由Schenck及其同事于1986年报道。RBD在临床上常表现为REM睡眠期间发生的暴力行为,通过睡眠多导图(polysomnography,PSG)可以观察到肌电电极记录的时相性和/或紧张性肌电活动。RBD具有两个关键特征:一是在REM睡眠期出现各种与梦境高度吻合的行为,即梦境演绎行为(dream enactment behavior,  相似文献   

14.
森田疗法是由森田正马(1920)创立的日本独特的精神疗法,已被证实对焦虑症治疗有效。下面介绍森田疗法与睡眠脑电的进展。1多导睡眠图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又称睡眠脑电。现行正规PSG监测除脑电图外,应包括心电图、肌电图、眼动图、胸式和腹式呼吸张力图、鼻及口通气量  相似文献   

15.
频繁的临床下癫痫样放电对睡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临床下癫痫样放电(SED)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对44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BECTS)患者进行脑电-多导睡眠监测研究,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BECTS患者的睡眠周期中棘波指数分布为Ⅱ期>Ⅰ期>Ⅲ/Ⅳ期>REM期;BECTS患者的睡眠REM期缩短、Ⅰ期睡眠比例增加、Ⅲ/Ⅳ睡眠比例减少;SED频率与睡眠结构失调发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频繁的SED(>10次/分)是引起睡眠结构失调的主要危险因素,可以引起睡眠结构的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生理的变化.方法 应用日本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等技术,对19例抑郁障碍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21名正常受试者对照.结果 抑郁障碍组PSG主要指标表现为REM睡眠潜伏期(RL)前移,正常组(84±11)min,抑郁障碍组(61±19)min(P<0.01);睡眠维持率(SMT)下降(正常组(99±3)%,抑郁障碍组(90±5)%,P<0.01),第二阶段睡眠降低(正常组(56±4)%,抑郁障碍组(45±17)%,P<0.05)及REM4个睡眠参数存在变异.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具有PSG多项睡眠脑电指标的改变.其中REM睡眠潜伏期前移是本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是一种发生于快动眼睡眠(REM)期的异态睡眠,常见于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和多系统萎缩等突触核蛋白病,并可作为上述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前驱症状。RBD的确诊有赖于多导睡眠图。鉴别诊断主要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行症、夜间癫痫发作及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睡眠安全、应用氯硝西泮/褪黑素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伴有睡眠障碍的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HD患者睡眠障碍的关注度。方法分析1例HD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并检索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两次多导睡眠图均可见睡眠片段化,夜间觉醒次数明显增多,从睡眠结构上看,该患者1期睡眠(N1期)比例增加,而深睡眠期(N3期)和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期(R期)比例明显减少,两次睡眠监测中并未记录到REM睡眠期行为异常和肌肉失弛缓现象。结论睡眠障碍对HD患者的症状有影响,是进一步研究潜在干预措施的理想方向。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多导睡眠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睡眠障碍的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表现及睡眠结构、进程特点。方法 对42例临床确诊的PD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者行全夜PSG监测,分析比较各项睡眠结构、进程参数及快速眼动睡眠(REM)期视频监测特点。结果 经PSG监测发现,PD组入睡困难、睡眠破碎、白天过度嗜睡等的发生率(分别为73.8%、59.5%、46.1%)均高于对照组(P〈0.05);PD组患者总睡眠时间、非快速眼动睡眠2期、REM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纺锤波密度较对照组缩短或降低(P值分别为0.000、0.000、0.045、0.000、0.000),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觉醒次数、〉5min的觉醒次数、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均延长或增加(P值分别为0.022、0.000、0.007、0.001、0.ooo)。另外,监测中发现PD组有6例(14.3%)出现睡眠始发REM时段,而对照组无一例出现。PD组中有36例(85.7%)在REM睡眠中呈现肌电活动不消失(RWA),其中19例出现REM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对照组有6例出现RWA,其中2例出现RBD。统计学分析显示,PD组RWA、RBD的发生率(分别为85.7%、4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研究显示PD患者睡眠结构、睡眠进程等多项睡眠参数改变;PD患者中RBD发生率高,其临床症状表现形式多样,且很多时候RBD可先于PD的其他症状而早期出现。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睡眠Quisi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检测分析睡眠脑电的新方法,并探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睡眠Quisi特点。方法对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44名正常受试者(正常对照组)同步进行Quisi和多导睡眠图(PSG)整夜检测。结果(1)两组分别用Qui8i和PSG二种方法检测12项睡眠指标[即睡眠潜伏期、醒觉时间、醒起时间、睡眠总时间、觉睡比、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快眼动睡眠(REM)潜伏期、REM睡眠时间、REM睡眠周期数和第1,2阶段百分比],Quisi与PSG在两组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患者组PSG、Quisi两项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F检验,除REM睡眠周期外,余15项指标(上述Quisi 12项指标加第3,4阶段睡眠百分比、记录中的暂停和伪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Quisi检测精神分裂症作用与PSG相似,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