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保护血管通路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传统动、静脉穿刺时针头斜面应向上。2006年4-7月在我院透析中心为8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均有动静脉内瘘)进行了430余次针头斜面向下穿刺,患者未诉疼痛感增加,而且此种穿刺方法较传统方法更有利于保护血管通路,但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穿刺角度增大,需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和技巧,可先以内瘘针的硅管模拟血管进行穿刺练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程丽娟 《护理研究》2006,20(9):2497-2498
血液透析时把病人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滤过后回到体内,该通路为血管通路,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按照血液通路的使用时间将血管通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临时性及永久降血管通路。前者主要指动静脉内瘘,后者主要指动静脉直接穿刺和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动静脉直接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主要用于急性血管通路时。  相似文献   

3.
赵敬威  杨秀英 《护理研究》2007,21(8):2104-2104
尿毒症病人通常要以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疼痛常成为困扰病人的一个大问题。我院透析室为减轻病人的穿刺痛苦,自2005年10月起对透析病人采取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内瘘穿刺处皮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绳梯样穿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动静脉内瘘是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建立的永久性血管通道,是尿毒者患者的生命线。它通常将患者的一根动脉(多选桡动脉)和一根静脉(多选头静脉)进行吻合,达到静脉动脉化,以耐受血液透析时的反复穿刺。常规使用的内瘘比新建的内瘘和普通静脉穿刺更省力,成熟的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很高(100%)。对长期透析患者定点穿刺常常引起患者内瘘侧的手臂局部隆起,隆起部位的上下方血管特别狭窄,严重影响外观。血液透析只是暂是替代了尿毒症患者的肾脏功能,帮助患者排除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如果患者不进行肾移植,这种方法将长期进行。定点穿刺处皮肤变薄、松弛,透析时针眼处渗血,少数患者形成局部动脉瘤,甚至破裂引起大出血的危险。经常更换穿刺点可避免定点穿刺造成使用过多血管壁受损、弹性减弱、硬节瘢痕形成。为此,2007年3月至2007年9月我们针对我院现有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进行了改进,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程序化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应用程序化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内瘘栓塞率及内瘘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9.98%,对照组9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内瘘栓塞及假性动脉瘤.穿刺后患者针眼渗血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程序化内瘘穿刺,可有效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降低内瘘栓塞率及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腕部(桡动脉-头静脉)、肘部(肱动脉一贵要静脉)动静脉内瘘是最受欢迎的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常规2d~3d接受1次血液透析,每次血液透析持续4.0h-4.5h,在透析上机期间至少隔30min监测血压1次。而多数病人内衣、毛衣等上衣袖口较紧、窄,特别是冬季的衣服质地较厚,不方便将衣袖捋到上臂进行操作。为便于病人血液透析穿刺、测血压等,我院透析中心护理人员特别设计了适合血液透析病人的袖口,尤其适合病人春秋冬三季穿着,同时也可应用于其他需经常性地监测血压等操作的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减轻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方法对本院2002年6月收治的67例有完整资料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传统、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进行穿刺。此组为对照组。对本院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不同的的内瘘条件采用相应的穿刺技巧,进行有效的血液透析,此组为试验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动静脉内瘘的特点方面对比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通过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临床资料显示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结果不同的动静脉内瘘采用相应的穿刺技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应用相应的穿刺技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保证了透析顺利实施,延长了内瘘寿命,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晚期尿毒症维持患者生命的最有效的方法。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时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是提高血透质量,改善临床症状的关键。AVF是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在皮下吻合建立的一条血管通道,术后静脉逐渐动脉化,可以满足血液透析中需要的足够的血流量。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通路是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内瘘。  相似文献   

9.
向心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早期使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向心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使用的影响。方法将6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31例选择内瘘血管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处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对照组30例选择距瘘口近侧头静脉作为动脉出路离心方向穿刺。比较两种穿刺方式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达标情况,以及两组患者1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穿刺方式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可选择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向心方向穿刺。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肾性贫血、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闭塞。患者6年前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曾多次行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及中心静脉插管手术,1年前在我科行左前臂贵要静脉一桡动脉J型转位术,术后2月拔除股静脉长期导管应用内瘘透析。入院前3日,发现患者内瘘闭塞,患者拒绝取栓治疗,为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入院。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以保证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从而避免了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1],减轻了患者痛苦,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该项置管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对使用PICC的患者,经过肘部不同静脉走行的置管成功率进行分析,提供选择最佳插管静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穿刺方法对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关系.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针尖与皮肤为40度角进针,对照组采用针尖与皮肤20度角进针,观察两组内瘘不同角度进针穿刺法并发症包括血管硬化,假性动脉瘤,内瘘堵塞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疼痛.结果 观察组发生内瘘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两组透析效果无差异.结论 动静脉内瘘穿刺时,我们采用40度角的进针方法,并且配合相关的护理措施,极大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尽可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应用PICC置入肘部不同静脉成功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以保证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从而避免了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1],减轻了患者痛苦,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该项置管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对使用PICC的患者,经过肘部不同静脉走行的置管成功率进行分析,提供选择最佳插管静脉的途径。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06年10-12月我科共有128例患者行PICC置管术,随机分为贵要…  相似文献   

14.
向心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顺向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早期启用的影响。方法按时间顺序将 5 5例初次使用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选择同侧下肢大隐静脉或任意一条非瘘静脉作为静脉回路。对照组 (常规穿刺法 )动脉出路距瘘口近侧头静脉离心方向穿刺 ,静脉回路选择动脉端 5cm以上任意静脉向心穿刺 ,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血流量、内瘘堵塞率、皮下血肿发生率。结果动脉端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95 .71 %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为 80 .30 % ) (P <0 .0 1 )。动脉端皮下血肿发生率实验组为 4 .2 9% ,明显低于对照组 (为 1 2 .1 2 % ) (P <0 .0 1 ) ,静脉端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实验组内瘘堵塞率为 3.5 7% ,明显低于对照组 (为 2 5 .93% ) (P <0 .0 5 )。实验组透析中血流量可达 2 0 0ml/min以上 ,为 82 .82 % ,对照组为 77.2 7%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早期启用可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1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给予改良前的穿刺术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给予改良后的穿刺术设为改良组,各55例。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针眼渗血率及透析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改良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8.2%,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6.4%,改良组的穿刺成功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改良组患者针眼渗血率为3.6%,对照组针眼渗血率为5.4%,改良组针眼渗血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改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7%,对照组为41.8%,改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良组的透析效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中采用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在保证穿刺成功率和透析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15G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穿刺针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2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透析中心行MHD治疗时间>1年、AVF成熟、常规血流速≥350ml/min的患者26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先后使用16G内瘘穿刺针和15G内瘘穿刺针,设置血流速(blood flow rate,BFR)350ml/min,使用统一的透析器(FX80)分别进行6次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HFHD)治疗,观察有效血流速(effective blood flow rate,EBFR)、动脉压(arterial pressure,AP)、静脉压(venous pressure,VP)、跨膜压(transmembrane pressure,TMP),在线尿素清除率(online clearance monitor,OCM)及用采血法计算单室尿素溶质清除指数(spKt/Vurea)。记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绳梯法、扣眼法和区域法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血液透析并使用新内瘘的病人84例,随机分成绳梯法、扣眼法和区域法各28例,每例病人从新内瘘穿刺第1针开始计时,观察18个月,对3种穿刺方法穿刺效果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3组穿刺成功率、血流量不足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内瘘闭塞发生率、血管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病人满意率和血管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绳梯法和扣眼法能减少穿刺点渗血的发生,降低血管瘤的形成并增加病人满意度,临床应首选扣眼法,血管较长较充盈者可选绳梯法,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动静脉内瘘是为进行长期血液透析而建立的血管通路,无论是患者还是我们医务人员都应积极维护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这条“生命线”.选择一种既能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又能减少血管损伤、延长其使用寿命,尽量做到保护内瘘、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内瘘穿刺材料成了我们临床工作中寻求的目标.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2年04月-2013年10月期间对60名内瘘穿刺透析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名每次透析采用套管针穿刺内瘘,对照组30名采用传统钢针穿刺内瘘,2组总计透析次数均为7080例次.  相似文献   

19.
刘春凤 《全科护理》2011,(11):985-986
对7例需长期实施血液透析的病人行肱动脉-头静脉吻合术的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根据内瘘特点采用相应的穿刺方法及护理。结果7例病人的高位动静脉内瘘在使用过程中无一例因穿刺及护理不当造成堵塞、皮下血肿,血流量均能满足透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邵倩  厉淑荣  肖合存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411-1412
2002年9月~2004年5月,我们对维持性血液透性患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进行改进,以提高穿刺成功率,保护内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