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瘫痪患者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最大限度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减轻残疾。方法:将社区16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训练患者采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具体内容,干预前后用Fug-M 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 I)评定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总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FMA和B I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初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二级预防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住院部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用ESSEN卒中评分量表(ESRS评分)进行脑卒中再发风险评估。共筛查800例脑卒中复发风险高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观察组根据脑卒中风险评估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和个体化的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复诊的依从性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和复诊率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时卒中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规范化二级预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对防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老年患者发生完全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对30例TIA出院老年患者实施心理、饮食、用药、运动及规律生活等方面的随访指导。结果 TIA复发6例,占20%;首次发生完全性脑卒中1例,占3.33%。结论 对出院后的TIA老年患者继续行护理干预,TIA复发率及完全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以往报告。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马艳秋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7):1196-1197
目的探讨脑卒中瘫痪患者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最大限度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减轻残疾.方法将社区16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训练患者采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具体内容,干预前后用Fug-M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定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总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FMA和BI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初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5.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早期康复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入院3 d和治疗后10周应用哈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 结果:10周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均有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有所提高,但干预组较对照组两者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影响,能减轻抑郁程度,降低抑郁发生率,促进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联合镜像疗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在实施干预第2、4、8周运动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在干预第2、4、8周运动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干预第4周及第8周Barthe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镜像疗法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自理能力,从而改变脑卒中偏瘫患者最终的护理结局。  相似文献   

7.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卒中的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5例患者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其中脑梗死41例(脑梗死组),脑出血40例(脑出血组),腔隙性梗死33例(脑隙性梗死组)及非脑卒中41例(对照组).结果:(1)脑卒中患者CRP阳性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CRP水平高(P<0.05),脑梗死组较腔隙性梗死组水平高(P<0.05),而腔隙性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RP升高提示病情严重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10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便秘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6个月后语言功能、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及心理状况。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及心理状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状况,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综合干预对危重症无创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效果影响。方法:将入选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化护理。利用护理服务满意度、患者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出院后1年内疾病复发情况以及患者饮食、睡眠、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期望值四个方面为主要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能够有效提髙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出院后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住院天数、复发率、复发后住院天数的相关性。方法:将5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随访治疗1年,评估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干预和患者住院天数、复发率、复发后住院天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复发率、复发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8.2±2.1)d、3.57%、(7.0±0.0)d;对照组分别为(25.4±3.7)d、20.69%、(23.2±5.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可认为是减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住院天数、复发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肢体活动程度、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支持,并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发病1个月后开始,而观察组则在入组时即开始。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和干预后6个月,采用脑卒中评定量表( 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 FM)评定患者的肢体活动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DL)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结果干预后3个月、6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均P<0.05),且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FM评分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升高(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FM评分无明显变化,干预后6个月FM评分升高( 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两组ADL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均P<0.05),且干预后相同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DL评分明显升高( 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肢体活动程度和自理能力能够得到改善,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杨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0):1491-1494,1498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干预,两组均护理3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行为改变阶段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创伤、回避、高警觉维度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下降,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巴塞尔指数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各项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干预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在入院早期即开始进行良肢位设计与摆放,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4周后分别进行运动功能改善程度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结果:实验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给予良肢位摆放,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小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至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小组干预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进行常规护理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改良Barthel AD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 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评分较干预前无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脑卒中生活专用量表(SS-QOL)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评分较干预前无显著提高( P>0.05),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 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小组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同时减少了并发症,后期也大大提高患者自理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残障,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全面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的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1个月。两组患者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状态、采用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评估生活自理能力、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干预前组间患者抑郁、焦虑、自理能力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的综合性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与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总分与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各项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确实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527-2528
对脑出血患者行康复护理,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择取本院于2013年1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每组各97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者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测表(SS-QOL)评分。干预组患者在运动能力、劳动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SS-QOL评分与参照组患者进行对比,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即P<0.05)。对脑出血患者行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预后结局实现良性发展,加快患者运动能力、劳动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抑郁症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路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干预后2周、4周、8周进行评分比较,用中风症状积分量表于8周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并对全部病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复发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2周、4周、8周HAMD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脑卒中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复发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医护理路径可明显提高卒中后抑郁症康复效果,改善抑郁症,降低复发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体化连续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院外康复效果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1月~2016年4月出院的3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给予一体化连续性护理;选取同期出院的30例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出院后常规电话回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院外方面的积极性、康复效果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康复的需求程度、依从程度、配合程度、遇到挫折的良好情绪、家属及护士鼓励作用等康复积极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体化连续性护理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院外康复的积极性,促进院外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